趙躍旭,尹建國
(華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0)
劉栽甫生平與從政考
趙躍旭,尹建國
(華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0)
臺山人劉栽甫,早期同盟會成員,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并從1921-1927年四次出任臺山縣長。1924年他第三次任縣長時,開始在臺山推行民國第一個縣級地方自治實驗。1928至1929年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并出任省民政廳廳長?!稄V州民國日報》等報刊對劉栽甫相關事件頻有報道,體現(xiàn)出民間輿論對國民黨中層人物劉栽甫的關注。
劉栽甫;民選縣長;臺山;國民黨中層
劉栽甫(1887-1966),廣東臺山人,早期同盟會成員,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1921年當選為臺山縣長,并先后四次出任臺山縣長;1928年1月升任廣東省民政廳長。1924年3月,劉栽甫從第三次任臺山縣長開始,推行臺山縣自治,在諸多困難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目前史學界對劉栽甫的研究并不充分,相關研究如:《劉栽甫與臺山地方自治》[1]、《孫中山與臺山地方自治》[2]、《民國時期臺山縣的家族自治》[3]等。這與劉栽甫在當時的作用和地位、乃至民眾對其的關注度并不相稱。本文擬對劉栽甫生平、從政經歷及其主要政績作進一步探討。
劉栽甫原名培旋,號希盧,廣東臺山附城橫湖人,出生于晚清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其父親是晚清秀才。劉栽甫幼時入私塾讀四書五經,接受傳統(tǒng)教育。清政府廢除科舉制、興辦學堂后,劉栽甫進入了兩廣優(yōu)級師范學堂,接受新教育、新思想。1905年,以孫中山為首的中國同盟會成立,創(chuàng)立《民報》,大力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劉栽甫秘密訂閱《民報》,成為孫中山的信徒,以“光復故物,推翻清朝”為己志。[4]159不久加入同盟會,成為早期中國同盟會會員。劉栽甫于兩廣優(yōu)級師范學堂畢業(yè)后,1910年回家鄉(xiāng)臺山縣任三合公立高等小學堂(現(xiàn)臺山康和中學)教員。此時的劉栽甫才氣縱橫,專注于國學學習與研究,愛好作詩,并結識了著名詩人柳亞子、黃節(jié)等。[5]102
1912年底至1913年初的第一屆國會議員選舉時,劉栽甫以早期同盟會員資格和廣州新聞記者身份參加競選,劉當時“一無才、二無勢,憑著幾位老同志的奔走,居然當選為民國第一屆國會議員”。[4]1591913年10月,袁世凱操縱國會選舉正式總統(tǒng),通過雇傭“公民團”、軍警圍堵議院等威逼利誘的手段,迫使多數(shù)議員放棄消極抵抗,選舉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tǒng),劉栽甫以一票選舉孫中山而名揚全國。此后,劉居住于北京,與黃節(jié)、柳亞子等進步詩人來往,宣傳進步思想,反對袁世凱倒行逆施、搞封建復辟。[4] 159-160
1916年6月,袁世凱去世后,副總統(tǒng)黎元洪繼任大總統(tǒng),于6月29日宣布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第一屆國會,劉栽甫自然地恢復了國會議員身份。1917年8月,孫中山南下護法,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劉當即宣布任非常國會議員。1918年春,劉取道上海回廣州,謁見孫中山,建議在廣州創(chuàng)辦刊物,宣傳國民黨的主張和立場,得到了孫中山的同意。從1920年10月開始,劉接管當時作為廣州國民黨主要喉舌的《新民國報》,擔任社長并親自主持筆政。劉對“《新民國報》銳意整頓、積極刷新,嚴格宣傳中國國民黨的策略路線,竭力鼓動進行武裝革命、擴展民主、革新護法行政機構諸端”。[6]129-1301921年4月,劉栽甫在該報發(fā)表文章《反對總統(tǒng)選舉者之遁詞》[6]129,極力反駁各方武人對于選舉非常大總統(tǒng)的意見,并獲極大影響,使得唐繼堯、陳炯明等先后放棄反對態(tài)度,支持選舉非常大總統(tǒng),使護法政府的改制成功。1921年10月,劉又在該報發(fā)表《變節(jié)》一文,其中有警句“以泰山之重付于守節(jié)者,不以鴻毛之輕付于變節(jié)者”[5]103,不指名地斥責陳炯明變節(jié),放棄革命、擁武裝以自重、阻撓北伐。陳炯明聞后震怒,電召劉栽甫到省府,威脅說曾經殺過記者,劉亦據(jù)理力爭。翌日,陳炯明又派古應芬到《新民國報》向劉栽甫道歉,聲言從此不反對革命,劉也因此改變了對陳的看法?!缎旅駠鴪蟆吩趧⒃愿χ鬓k時期,以筆桿戰(zhàn)勝了無數(shù)的槍桿——唐繼堯、陳炯明之槍桿以及其他變節(jié)武人之槍桿,為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貢獻了一定的力量。[6]130
1921年8月,陳炯明在廣東實行“縣長民選”時,劉栽甫以學界身份參與競選,并于12月份由時任省長陳炯明圈定成為臺山縣第一任民選縣長①,1923年8月留任縣長,1924年3月第三次出任臺山縣長,1925年5月至7月任第二屆廣東省政府委員,1925年7月第四次出任臺山縣長。1928年1月任第三屆廣東省政府委員,并出任省民政廳廳長,6月任第四屆廣東省政府委員及民政廳長,12月辭民政廳長職,1929年4月辭省政府委員職后久居香港。②
劉栽甫1956年由香港到北京,次年回廣州,并任廣東省政協(xié)委員。1956年11月,在京參加孫中山誕辰九十周年紀念大會。1957年作為特邀人員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并作發(fā)言:表白是孫中山先生的信仰者;贊賞在政協(xié)會議上暢所欲言的自由、民主氣氛;向臺灣的國民黨朋友聲明,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絕不允許任何外人操縱和侵犯,同時希望以“臺灣朋友的智慧和德業(yè)”,最終解決祖國統(tǒng)一問題;向海外僑胞呼吁,中國正在繼續(xù)走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和復興之路,正一步步走向強大,希望僑胞增強對祖國的信仰和對人民政府的支持。[7]
劉栽甫于1966年8月16日逝世于廣州,享年79歲。
與孫中山堅決北伐、武力統(tǒng)一不同,陳炯明在1920年10月至1922年4月?lián)螐V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期間,竭力從事廣東地方自治建設事業(yè),試圖以“粵人治粵”,為中國實現(xiàn)“聯(lián)省自治”打下基礎,并最終構建一個美國式的聯(lián)邦制民主國家。為此,陳在主粵期間開展了一系列民主自治活動,如召開省議會,制定省憲法,實行縣自治和縣長民選,并頒布《廣東縣自治條例》、《廣東暫行縣長選舉條例》等相關法規(guī)。[8]
1921年8月1日,醞釀已久的廣東縣長民選正式實行。孫中山先生授意一些早期同盟會員及歸國華僑參加競選?!芭_山競選者有李海云、李輝光、劉栽甫、劉小云、陳璧山等。”[1]選舉計票,劉小云得票最多為64214票,李海云次之為48492票,劉栽甫票數(shù)第三為5525票。[9]12月,陳炯明從3名候選人中,選定劉栽甫為臺山第一任“民選縣長”。陳炯明為什么要圈選得票數(shù)遠低于其他兩人并在不久前與自己起過沖突的劉栽甫為縣長,由于史料不足,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由于前次沖突后陳主動向劉道歉,此次選舉又圈選劉為縣長,使劉栽甫對于陳炯明的印象大為改觀,并在1922年“六一六”兵變后給予陳一定程度的支持,劉也因此而在擔任臺山第二任縣長時為反對勢力提供了控告他的口實。劉栽甫在晚年接受記者采訪,提起陳炯明時,仍親切地稱之為“競存”。[5]104
有關劉栽甫在其第一任縣長中“為政”情況的資料較少,其“政績”主要包括“掃除地方積弊,發(fā)展民治精神”,[10]維持地方治安,“雷厲風行地破除迷信,嚴禁煙賭、娼妓,廢私塾、興學校,”[11]17推行新政等。其中廢娼政策尤為成功,為時人所稱道,“民選臺山縣長劉栽甫,素以革新自命,履任之日,即首先下令全縣,廢除娼妓,雷厲風行,聞者辟易?!盵12]可以看出,劉栽甫在第一任縣長任上是“有所作為”的,取得了一些成績。正是因為他有“政績”,所以在1923年即將離任時,臺山各界紛紛呈電當時的大元帥府及省長廖仲愷,請求對其予以留任,如臺山國民黨分部電:“大元帥府省長鈞鑒:劉栽甫公正廉明,為吾黨所共信,此次順從大多數(shù)民意出任民選縣長,對于地方積弊,掃蕩不遺余力。頃聞調任,正義何存,懇請收回成命,以順于情,以維黨義,臺山國民黨分部長陳孔初叩。”[13]又如臺山各學校、臺山商會、臺山工商聯(lián)合總工會都電懇“收回成命”,并“請予留任”。[14]最終,大元帥府及省長廖仲愷準其留任,并訓令劉栽甫“如常治事,現(xiàn)在該縣匪風甚熾,應由該縣長即行調集民團,會同所在軍隊認真剿辦,以安閭閻。”[15]
劉栽甫于1923年8月留任臺山縣長,此為其二任臺山縣長,但在本次任內,劉栽甫就不“輕松”了。他的“不輕松”主要來自于外界對他的“控告”?!翱馗妗庇膳_山當?shù)伛v軍軍官、西路討賊軍第十三獨立旅第二團團長李世鰲發(fā)起,控告劉栽甫在陳炯明叛變之時“背黨助逆,破壞義師,陷害同志”。且當奉令調任之際,“又逞其刁狡伎倆,偽電挽留”。[16]雖然此次亦有臺山部分團體呈電挽留和辯護,并稱其“治臺政績,循聲載道,良吏遺風,六都歌頌。”[17]同時,時任廣東西江善后督辦的李濟深也為劉栽甫辯護?!芭_山縣長劉栽甫,自被選任以來,修明政治,整頓地方,久已有口皆碑,人所共見。自軍興后,對于籌餉助糧諸端,尤屬熱心贊助,相與有成。濟深治軍四邑,知之最深。邇者反聞籌餉不力之故,致被撤換,方致驚疑,而臺屬紳民又復奔走來告,如失慈母。夫設官分職,所以為國為民也,而劉縣長為國既如此,為民又如此,都能稱職”,并電呈大元帥及廖仲愷省長,“乞準留任,以觀厥成”,[18]但劉仍被撤換。
但鑒于當時廣東的政局狀況,特別是臺山縣的政局及治安狀況,廣東省當局需要一位有地方政治管理經驗和有能力的人來穩(wěn)定和治理臺山。1924年3月3日,劉栽甫至廣州大元帥府謁見孫中山,重新獲得諒解和信任,第三次出任臺山縣長。
劉栽甫從這一任縣長開始推行臺山縣自治,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但由于當時廣東政局不穩(wěn),地方駐守軍隊常常會干涉地方行政人員的人事安排,特別是駐軍的長官,“他們無權任命縣長,但他們有權向省長推薦縣長人選。省長終究會接受推薦,不會安插自己的親信去做縣長,因為當?shù)伛v軍會阻止他們就職?!盵19]劉栽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于1925年3月,被張發(fā)奎當時的上司旅長卓仁機趕走、并由卓仁機本人出任臺山縣長的。[19]劉栽甫的離任及人事變動,也必然會影響臺山縣自治的有效進行。
1925年7月,劉栽甫第四次出任臺山縣長,繼續(xù)推行臺山自治。此次任內,劉栽甫的“困境”依然來自各種“控告”。
1927年11月,劉栽甫去臺山縣長職。1928年1月出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廣東省民政廳廳長。劉栽甫上任不久,就著手整頓廣東省民政,以期刷新廣東政治面貌,當時有報道稱,“民政廳長劉栽甫就職后,極力刷新全省民政,遴選富有學識經驗黨化訓練人員,接充各縣縣長?!弊詈蠼浭「畷h通過,呈報廣東政治分會批準,并于1928年2月10日,由廣東省政府發(fā)布委任令,委任南海、新會等四十二縣縣長。[20]
在孫中山的訓政思想中地方自治占有重要的地位,“訓政的途徑就是以縣為起點,通過地方自治自下而上的建設民國?!盵21]他在1920年的《地方自治實行法》中就有過關于以縣為單位實行地方自治的主張。1923年10月,孫中山在廣東省議會發(fā)表歡迎全國青年聯(lián)合會的演說時,曾提出要在廣東“一縣或兩三縣”實行縣自治實驗,“有了成績再推廣到全省,以至于全國,那么,中華民國便可以大治?!盵22]
1924年3月3日,劉栽甫謁見孫中山并提出了臺山縣自治的想法。劉在此次謁見時遞交了關于臺山自治的呈文:
“栽甫忝任地方公仆,不可自懈其職也。竊臺山出洋人眾,外為世界思潮所激蕩,內受革命主義所鼓舞,所以貢獻于吾黨與國家者至巨;又常思挾其資財、智力,以圖鄉(xiāng)邦之發(fā)展,極宜因勢利導,就臺山之物力與民智,建立一完全地方自治區(qū)域,以樹先聲,以作模范,以副鈞座愛護華僑、發(fā)揚民治之至意。謹擬具辦法五條,雖一線微明,無當日月之光,倘荷核示施行,將見風聲所播,寇仇為之感化,庸懦為之興起,豈為臺山一邑之幸而已?”[23]
劉栽甫在呈文中慷慨激昂,大談臺山自治,正好符合孫中山建立模范自治縣的設想。所以,這次謁見不僅使他重新被任命為臺山縣長,而且獲得了孫中山特許臺山自治。
臺山縣原稱新寧縣,素有“中國第一僑鄉(xiāng)”之稱。近代以來,臺山籍華僑分散在世界各地。民國建立以后,隨著大量僑匯的涌入和新寧鐵路的建成通車,臺山的經濟得到了相當?shù)陌l(fā)展,但也面臨著諸多社會“頑疾”。面對地方駐防軍、宗族械斗、盜匪問題以及經濟和社會繼續(xù)發(fā)展等諸多棘手的難題,劉栽甫從這一任縣長開始,勵精圖治,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推行臺山自治。
劉栽甫根據(jù)臺山的地理環(huán)境優(yōu)勢以及華僑眾多,有較豐富的財智支持等條件,向孫中山提出整頓臺山縣自治辦法五條。具體內容為:
(一)臺山縣署因行政利便,對于調查戶口、測量田土、修筑公路、疏浚河道、推行義務教育、開辟公共墳場等設施,及革除一切迷信奢侈等陋習,得強制執(zhí)行;(二)臺山縣署因擴充地方行政,發(fā)展地方事業(yè),得就地籌款,增加新稅,呈報省署備案;(三)統(tǒng)一全縣財政,除原屬縣署直接管理經收外,其余一切征收機關,及征收委員等之隸屬于中央政府或省政府管轄者,一律劃歸縣署辦理,其各種稅收,向解中央政府及省政府者,概由縣署照舊解繳;(四)臺山縣署因維持全縣治安,得組織警備隊,三百五十名至七百五十名,所應需槍炮子彈,得向兵工廠備價領??;(五)臺山縣署為保全自治之尊嚴計,對于軍事機關,除參謀部軍政部聯(lián)軍總司令部外,公事來往,概用咨文,各客軍因軍事之必要,駐扎臺山者,其軍需概由省庫或中央支給,縣署不任供應,并不得在縣內就地籌餉,但由政府特別命令,經縣署同意者,得獲地方協(xié)商決定之。[23]
從以上看,首先,劉栽甫實施縣自治的內容較為全面,涉及風俗弊規(guī)、工程建設、民政、教育、實業(yè)、財政統(tǒng)一及獨立、治安等方面;其次,為減少新政推行的阻力,各項自治事務可強制執(zhí)行;復次,力圖解決地方駐軍與地方政府的矛盾。
劉栽甫在臺山推行的縣自治,在重重困難之下取得了較突出的成績:
(一)市政建設
從1924年起劉栽甫開始推進臺山縣城的改建工作。成立工務局,委派上海工業(yè)專門學校(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畢業(yè)生、臺山附城區(qū)人譚鐵肩為工務局局長,對臺山縣城進行徹底改造。拆除城墻,使各獨立的市鎮(zhèn)連為一體;拓寬街道,修建水泥馬路;限期拆除平房和棚戶,一律改建兩層以上的樓房。改造后的臺山縣城,面貌煥然一新,街道平直寬闊,樓房鱗次櫛比,使臺山贏得了“小廣州”[24]42-43的美譽。[11]17-21
(二)興建公路,發(fā)展交通
劉栽甫在實施自治期間,為解決臺城與所屬鄉(xiāng)鎮(zhèn)以及各鄉(xiāng)鎮(zhèn)之間的交通問題,開始修筑全縣公路網,并飭令工務局制定“臺山公路交通網”計劃,規(guī)劃中的公路線路達36條,包括省道、縣道、鄉(xiāng)道、支路四個級別,號召各區(qū)人士集股分期建筑。1924年11月8日,劉栽甫發(fā)出布告稱:“本縣長垂蒞茲土,既劃臺山為自治,先予人民求交通?,F(xiàn)如城市馬路,粗有端倪;四郊公路,如臺海、臺狄、臺潭、臺沖、橫湖、臺赤三條干線,亦在計劃中?!辈几嬉蟾鬣l(xiāng)“宜于鄉(xiāng)村附近,修筑寬16英尺支路,俾與公路干線銜接,”[11] 53-54同時公布鼓勵筑路辦法15條。至1927年,臺城至端芬上澤、臺城至廣海、臺城至大江、臺城至斗山等公路相繼建成通車,全縣運行里程達76公里,基本建成了以臺城為中心的公路交通網。[24]53-55
(三)取締私塾、興辦新學
劉栽甫在新政期間,利用臺山自治的特權以及海外僑胞的支持,在文化教育方面也進行了改革。取締私塾,同時建立新式學校,舉辦小學教員養(yǎng)成所,培養(yǎng)師資,開辦各類職業(yè)學校,興建圖書館,推行國民教育。劉栽甫還積極創(chuàng)辦臺山中學,與譚鐵肩聯(lián)名致書加屬華僑進行建校募捐,并獲得華僑捐款50萬元,臺山中學最終于1926年建成。[24]43
(四)剿匪
匪患長久以來是威脅臺山社會安寧的一個重要因素,至20世紀20年代前中期匪幫活動尤為嚴重,其中主要匪首陳祝三更是盤踞臺山多年,經常率匪眾打家劫舍,擄掠人民,如陳祝三在1923年11月洗劫臺山廣海大洋村,擄掠男女300余人,焚毀房屋280余間。[25]自1922年開始,臺山人開始建筑碉樓,以防匪患。劉栽甫大力支持各鄉(xiāng)村建筑碉樓,并向大本營外交部呈報,“竊職縣盜賊滋多,辦團最為急務,縣屬橫湖鄉(xiāng)建筑碉樓設置團兵,該鄉(xiāng)華僑特由外國購買電射燈一盞,付回以為碉樓瞭望之用,”[26]希望所購買的國外電射燈所經關卡能夠予以方便放行。1926年廣東革命根據(jù)地統(tǒng)一后,國民革命軍實力增強,劉栽甫向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請兵剿匪,得到同意,并委派李濟深辦理臺山剿匪。1926年6月29日,李濟深電令第十三軍立即進剿,至八月間,基本肅清臺山及周圍地區(qū)的匪部,逮捕并槍決匪首陳祝三、葉蘭初以及480余名匪徒,監(jiān)禁40余名匪徒,并有部分匪徒投誠。[27]曾經橫行多年的匪患,至此基本肅清。
此外,劉栽甫實行新政期間,在反封建、破迷信、禁煙、禁娼、禁賭、開辟公園、發(fā)展電訊通信事業(yè)等方面也頗有建樹。
以上內容粗略地爬梳了劉栽甫的生平和從政經歷。劉栽甫在任臺山縣長期間所推行的地方自治,作為民國第一個實行縣自治的實驗,為民國的地方自治提供了借鑒,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以后中山縣及臺山附近地區(qū)地方自治的開展。
盡管劉栽甫不太為人所知,但其重要性顯而易見,如欲考察20世紀20年代廣東地方政治、社會乃至文化教育的具體生態(tài),對于像劉栽甫這樣地方行政長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廣東國民黨中層人物、尤其是擔任縣長這一職務群體的具體研究,對于探討國民黨在這一時期政策的執(zhí)行情況和對地方的影響,以及地方的反應頗具意義。
注釋:
① 臺山縣行政長官名稱在1926年前稱“縣知事”,之后稱“縣長”(臺山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臺山縣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52頁),但20年代以后,民間輿論如《廣州民國日報》等,皆稱作“縣長”,本文為行文需要,對此不作區(qū)分,通采用“縣長”一稱。
② 參見《各縣縣長履歷一覽表》,廣州市檔案館館藏檔案,資-叛-47-3-58。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增訂版)(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502頁。臺山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臺山縣志》,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45頁。廣東省檔案館編:《民國廣東政府機構沿革和組織法規(guī)選編(1911年—1949年)》,1955年?!秳⒃愿γ魅站兔裾d長職》,《廣州民國日報》,1928年1月11日,第3版。
[1]蔡鋒.劉栽甫與臺山地方自治[J].五邑僑史,2006,(27):41-45.
[2]佚名.孫中山與臺山地方自治[J].水步僑刊,2008, (46):43-45.
[3]黃海娟.民國時期臺山縣的家族自治[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1):16-21.
[4]廣東省政協(xié)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廣東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第四卷[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5]陳中美.臺山人物志[M].臺山:臺山華僑書社,1988.
[6]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143輯[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0.
[7]我回到祖國后的感受——劉栽甫向臺灣的國民黨朋友和僑胞說幾句話[N].人民日報,1957-03-25(16).
[8]段云章,倪俊明.陳炯明[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271.
[9]李宗黃.新廣東觀察記[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91.
[10]臺山各界電留縣長匯錄[N].廣州民國日報,1923-08-07(6).
[11]譚國渠,胡百龍,黃偉紅.臺山歷史文化集(第8編)——臺城古鎮(zhèn)[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7.
[12]研究社會學與社會問題之資料——廣州廢娼運動[J].社會學雜志,1922,1(2):1.
[13]臺山國民黨挽留縣長電[N].廣州民國日報,1923-08-04(6).
[14]臺山各界電留縣長匯錄[N].廣州民國日報,1923-08-07(6).
[15]廖省長服從民意[N].廣州民國日報,1923-08-11(6).
[16]劉栽甫被控助逆[N].廣州民國日報,1923-09-06(7).
[17]臺山商會電挽劉縣長[N].廣州民國日報,1923-09-07(7).
[18]西江督辦保留縣長 [N].廣州民國日報,1923-09-22(7).
[19]張發(fā)奎.發(fā)奎口述自傳[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38.
[20]省府新委各縣長[N].廣州民國日報,1928-02-11(4).
[21]黃珍德.官辦自治——1929-1934年中山模范縣的訓政[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26.
[22]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孫中山全集:第8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326.
[23]特許臺山試辦自治[N].廣州民國日報,1924-03-08(3).
[24]廣東省臺山縣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臺山文史:第5輯[M].1986.
[25]廣東文史資料編輯部.廣東文史集萃:舊廣東匪盜實錄[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7:89-90.
[26]黃季陸.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公報:第8冊[M].廣州: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69: 3958.
[27]黃仁夫,黃仲楫.臺山縣志(1963年編)[M].臺山:臺山市檔案館,2000:110-113.
[責任編輯 李夕菲]
2015-04-27
趙躍旭(1988-),男,河南平頂山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
K291.65
A
1009-1513(2015)03-0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