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樹賀河北省興隆縣北營房學區(qū)下臺子小學
小學生語文學習貴在實踐中運用
徐樹賀
河北省興隆縣北營房學區(qū)下臺子小學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以語言的儲存為重點,通過多讀多背,大量積累語言材料。這種以語言儲存為重點的教學模式固然有其合理之處,但是它的缺點是忽視語言理解對語言儲存的作用,學生不理解也要死記硬背,結(jié)果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培養(yǎng)學生運用能力為重點來構(gòu)建語文教學的模式,必須切實轉(zhuǎn)變語文教學的觀念。
當前語文教學的改革,在糾正現(xiàn)代語文教學理解要求過高過甚時,也不能簡單地“返璞歸真”,走以“積累”為重點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老路,而是應該以掌握語文工具為目標,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為重點來構(gòu)建語文教學的模式。
為什么在“理解-積累-運用”三個環(huán)節(jié)中要特別強調(diào)“運用表達”這一環(huán)節(jié)呢?主要原因是:
(1)評價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標志是語言的運用表達。不可否認,“理解”是運用語言的基礎,也是學習語言的一個目標,但是學習語言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能夠“運用”。
(2)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是兒童學習語言過程中的兩次飛躍,而第二次飛躍的難度遠遠超過了第一次飛躍。所以“運用”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難點,也是語文教學中最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3)理解而不會運用,其實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而且會運用了,那才是真正的理解。運用可以促進理解,而且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理解。運用還能有效地促進積累。在理解和積累的基礎上,如果加大語言表達運用的訓練力度,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可以加深理解,促進積累,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語文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是放在“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上,在通行的“初步理解課文”、“分段講讀分析”、“歸納總結(jié)全文”的課堂教學三部曲中,分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成了貫穿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硬任務。課文理解了,教學任務就算完成了,而課文中豐富的詞語、生動的句子,以及大量規(guī)范的語言,學生是否內(nèi)化,能否運用,則似乎成了學習課文的軟任務,可學可不學。以學習課文內(nèi)容為重點,那些政治思想色彩比較濃的課文,就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課;而常識性課文就容易上成常識課。語文課為什么會上成地理課、歷史課,究其原因,蓋出于此。把理解課文內(nèi)容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無疑就異化了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課文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對象,然而語文學科的特點和數(shù)學、常識等學科不同,后者教材的內(nèi)容就是教學目標,學生掌握了教材內(nèi)容,就完成了教學要求,而語文學科則不同,課文的內(nèi)容并不是學習的主要任務。課文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具體的情境,學習課文的主要任務不是理解課文情境,而是借助課文的情境學習語言文字,進行各種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
能理解課文和會分析課文,其實是相去很遠的兩個不同的概念。小學生學習閱讀,是從不會閱讀到會閱讀,從讀不懂到讀得懂,從讀得不熟練到逐步讀得熟練。從學習水平看,毫無疑問應該確定在“領會”這一級目標水平上。讀懂以后再做什么?從學習水平發(fā)展看,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應該是在“領會”以后的“運用”上,所以應該引導學生去“運用”,在“運用”中加深“理解”,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現(xiàn)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在學生初步領會課文內(nèi)容以后,將進一步的目標定在“分析課文”上,由于超越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所以常常是學生能夠讀懂的文章,經(jīng)過教師這么一分析,又變得讀不懂了,所以有人說笑話,語文課學生是從“不懂”到“懂”,然后又到“不懂”。深奧的分析理解要堅決地降下來,按照兒童心理和語言學習的特點,把教學重心傾斜到語言的運用表達上來。要按照“不理解-理解-能運用”的步驟來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文課”。
重視語文知識規(guī)律的教學,是現(xiàn)代語文教學和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一大區(qū)別。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不必過于注重理性的認識,而是應該強調(diào)在語言實踐中模仿運用。比如總分、轉(zhuǎn)折等各種句子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靜態(tài)、動態(tài)、語言、動作等有關(guān)人物或環(huán)境的各種描寫方法,比喻、夸張、排比等各種修辭方法,等等,學習這些知識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自覺地運用,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語文學科的改革必須遵循這門學科的規(guī)律,把重點轉(zhuǎn)移到語文工具的掌握上來,不能為教知識而教知識,也不能為應付考試而教知識,要為“用”而教,教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語言的運用,要淡化知識的理性理解,而注重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
語文課要強調(diào)語文能力的“習得性”或者說“實踐性”。以上所說讀寫的能力都屬于智力技能,根據(jù)心理學家的研究,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在獲得的途徑上是一致的,必須依靠個體反復多次的練習。聽說讀寫等語文技能就像游泳或是踢球這些動作技能一樣,靠教師分析規(guī)律、講解要領有一定的效果,但真正要形成技能還得靠學習者自身反復的練習,而且必須保證一定的訓練量。因為學生的語文能力只有在語言實踐活動中才能有效地形成,所以課堂教學必須保證相當時間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課主要應該由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構(gòu)成。要讓學生通過聽聽、讀讀、背背,動嘴說說,動筆寫寫,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課文中規(guī)范的語言,通過模仿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或表達方法,提高表達運用的能力。要充分認識到,個體的語文能力只有通過個體語文實踐活動才能真正形成。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自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