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的本質(zhì)觀新論:基于郭因與宗白華、朱光潛、高爾泰的比較

2015-03-19 22:40:49
滁州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宗白華美感主觀

曹 振

美的本質(zhì)觀新論:基于郭因與宗白華、朱光潛、高爾泰的比較

曹 振

美是人類對引發(fā)自身愉悅情感對象的贊譽。美屬于語言學范疇,美感則屬于心理學范疇。美是一個形容詞,是我們用來描述、贊譽審美對象的一個詞語。當然它也可以名詞化,但它還是用來贊譽引發(fā)愉悅情感之對象,含義沒有變化。

美;語言學;美感

美的本質(zhì)問題是美學理論的基礎(chǔ)與核心,一切美學理論紛爭最終都可追溯到這個問題。

自從柏拉圖之問到現(xiàn)在,關(guān)于美的本質(zhì)問題的探索可謂是浩繁復雜,但依然沒有哪家學說能令眾人滿意。傳統(tǒng)的哲學思辨方法走向沒落,昭示了此途徑的方向性問題,而由此人們也認識到美不在客觀。維特根斯坦認為美沒有本質(zhì),“美的本質(zhì)”問題是偽命題,這顯然與人們的認知不符。實踐美學、生命美學的興起,讓人們又看到了新的生機。綜觀美學史與當下眾多的美之論說之后發(fā)現(xiàn),不以學術(shù)理論見長而以實用為宗旨的倡導綠色美學的當代美學家郭因關(guān)于美的認識頗為實在。

郭因認為:“美是審美主體根據(jù)審美客體的某些因素和條件所作出的一種審美的正面的價值判斷。”[1]36那能被審美主體據(jù)以判斷為美的審美客體的特定因素該叫作什么呢?他認為叫“潛因”,而把審美主體一種審美的潛在能力叫“潛能”。他認為,審美客體中的美的潛因,也只有被能認識這種潛因的人認識之后,美的潛因才變成美的價值。由此,在對美的主客觀認識方面,他說:美在于審美客體的美的潛因與審美主體的審美潛能相互作用后的統(tǒng)一。

此觀點有幾點值得注意:1.傾向于主客觀統(tǒng)一論;2.標明美是一種判斷。這與眾多的觀點都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呢?

一、心物關(guān)系視角下看美

美學家宗白華說:“學者曰:歐洲哲學,二千馀年,自希臘以逮近世,一唯心唯物之爭而已。尚智之士,明道之唯,不入唯心,則趨唯物。”“或重精神,然后以精神解物;或重物質(zhì),然后以物質(zhì)解心?!盵2]3,5如許多學者所認為的,西方哲學比較二元對立,心物不融,與之相應(yīng),在認識論上,便是主客二分。反映在美的本質(zhì)如何認識的問題上,也是唯心唯物、主觀客觀,爭執(zhí)難下。

西方傳統(tǒng)如是,中國傳統(tǒng)又是如何看待美的本質(zhì)的呢?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也;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治,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老子這段話的中心思想,有人認為在講辯證法。而從另一角度,是以辯證法為工具來論述不能為“美”與“善”確立標準的道理,反對統(tǒng)治者的多欲、多言、居功自傲;期待統(tǒng)治者能“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這里的“言”指政令、“知”指政令之傳達。老子在本章想要說明的問題是,治理天下不是說勸導百姓向美向善就可以了,沒有那么簡單,因為美與善是無法制定標準的,特別是不能由統(tǒng)治者來裁判,統(tǒng)治者的標準一旦制定,勢必導致“惡”與“不善”的產(chǎn)生,廣大百姓絕對不能以統(tǒng)治者所謂“美”為美,所謂“善”為善。有人把“惡”翻譯成“丑”,這個說法是嚴重錯誤的,甲骨文中就有丑,金文中也有,如果老子想要表達丑的意思,直接用就可以了,無需用這個“惡”字。“惡”的原義是反感、惡心、在本章也是這個意思。老子的這句話至少說明,早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有中國學者反對美的所謂“客觀性”,即不承認美的所謂客觀標準。

唐代詩人柳宗元說:“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边@句話的意思是說,美麗的景物如果沒有人去欣賞,它們本身是無所謂美或不美的,清澈湍急的溪水、修長婀娜的山竹,如果沒有人去欣賞,它們自身也不過就是自然物罷了。高爾泰說:“我們凝望著星星,星星是無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運動著,然而我們覺得星星美麗,因為它純潔,冷靜,深遠。一只山鷹在天空盤旋,無非是想找一些吃食罷了,但是我們覺得它高傲、自由,‘背負蒼天而莫之夭閼,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實際上,純潔,冷靜,深遠,高傲,自由……等等,與星星,與老鷹無關(guān),因為這是人的概念。星星和老鷹自身原始地存在著,無所謂冷靜,純潔,深遠,高傲,自由。它們是無情的,因為它們沒有意識,它們是自然?!盵3]8宗白華說:“一切美的光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2]358這也就是說,審美對象自身無所謂美或不美,它就是一種存在而已,只具有自然或者說物理的性質(zhì)。宗白華雖然沒有明確的美的定義,但他的文字中,處處流露出美之能美與人有關(guān)。

不過人的思想情感也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馬祖道一說,“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五燈會元》上卷·第三) ,人的意識,來自于和外物的相互作用,沒有外來的刺激,人的心理也不能形成。宗白華說,“誠如陸克有言,吾人初生腦筋,有同白紙,經(jīng)驗外物,留一印象,即生一觀念。觀念連絡(luò),乃成思想。思想所含,不外所受經(jīng)驗。”所以,宗白華很贊賞唐代畫家張藻的兩句話,叫做“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美感之誕生,從哲學或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是外物刺激與人的心理機能相互作用的結(jié)果?!懊琅c美術(shù)的源泉是人類最深心靈與他的環(huán)境世界接觸相感時的波動。”[4]物因心而現(xiàn),心因物而成,無心則無物,無物則無心,這便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的心物不二、天人合一了。

由此看來,主客觀是應(yīng)該統(tǒng)一的。郭因?qū)γ涝谥饔^還是客觀的爭論是有明確立場的, “我是傾向于主客觀統(tǒng)一論的。……無論共同美或差異美,無一不是客觀提供潛因、主觀加以判斷的產(chǎn)物。”[6] 36-37總的來說,這與朱光潛的主客觀統(tǒng)一論是有內(nèi)在相通性的。

二、不能不回顧的那場爭論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曾經(jīng)展開過一場關(guān)于美的本質(zhì)的大討論,這在美學界是人所共知的。因為那場討論不僅探討了美的本質(zhì),而且至今對中國美學理論的建設(shè)產(chǎn)生著一定范圍內(nèi)的消極影響,因此仍需在此加以說明。

因為那次討論的社會大背景是要整肅思想領(lǐng)域中所謂非馬克思主義的美學思想,所以從一開始就并非是單純學術(shù)意義上的討論。代表唯物主義登上美學論壇的是蔡儀和李澤厚,蔡儀因為強調(diào)美是一種客觀存在,所以雖然在立場上受肯定,但卻不能為人們所接受,因為如果美是客觀存在的,那么同樣一個東西,為什么會有人覺得美,有人覺得不美呢?堅持美的客觀性的還有一個李澤厚。北京大學美學教授葉朗說:“在20世紀50年代的討論中,李澤厚是明確主張美的客觀性的”。他認為,朱光潛主張的美是主客觀統(tǒng)一的觀點,是“徹頭徹尾的主觀唯心主義”,是“近代主觀唯心主義的標準格式——馬赫的‘感覺復合’、‘原則同格’之類的老把戲,而這套把戲的本質(zhì)和歸宿就仍然只能是主觀唯心主義”。他斬釘截鐵地說:“不在心,就在物,不在物,就在心,美是主觀的便不是客觀的,是客觀的就不是主觀的,這里沒有中間的路,這里不能有任何的妥協(xié)、動搖,或‘折中調(diào)和’,任何中間的路或動搖調(diào)和必然導致唯心主義?!盵5]41

蔡儀的客觀論不攻自破李澤厚是清楚的,但如果他認為美與主觀有關(guān),那么他也有可能陷入所謂的“唯心主義”,這令他感到恐懼;而不承認美的主觀性就不能使他的理論自圓其說,令人信服。于是,李澤厚找到了“社會性”或“實踐性”這樣的所謂唯物主義更容易接受的詞語,主張美是客觀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那什么又是“社會性”呢?李澤厚解釋說:“所謂社會性,不僅是指美不能脫離人類社會而存在,而且還指美包含著日益開展著的豐富具體的無限存在,這存在就是社會發(fā)展的本質(zhì)、規(guī)律和理想?!盵6]這種“日益開展著的豐富具體的無限存在”不就是客觀事物賴以折射出美的火花的人類的主觀世界嗎?只是李澤厚為保險起見,又在人類的主觀世界里加上了“規(guī)律”這樣的字眼,也就是說,人類的主觀世界也是客觀地發(fā)展著的,所以人類眼中的客觀世界的“美”也會無限豐富,多姿多彩。但人類的主觀世界不論有著怎樣的客觀的發(fā)展規(guī)律,那畢竟也是主觀世界,李澤厚最后也承認了美是“主觀意識、情感和客觀對象的統(tǒng)一”[7]。這也就意味著不論他怎么辯解,怎么千方百計地避開“主觀”這樣的詞語,他還是向朱光潛的觀點走去,而且,正如葉朗所認為的,其努力用所謂“自然的人化”來解釋“社會性”,從而避開主觀世界,只能使他的學說混亂不堪并保持著與真正美學的距離。

當時美的本質(zhì)的討論是在主客二分的認識論框架下討論的,朱光潛的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說法已經(jīng)算是相當全面了。不過主客二分的認識論美學觀并不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中國的傳統(tǒng)美學是心物不二、天人合一的體驗論美學,從古代到現(xiàn)代,從老子到宗白華,都是堅持了這一觀點。老子的“美”是愉悅的意思,這愉悅正是一種體驗;宗白華說,美與美術(shù)的源泉是人類最深心靈與他的環(huán)境世界接觸相感時的波動,而這種波動也同樣是一種內(nèi)心的體驗。宗白華早在1940年代就認為用“主觀客觀”的認識論框架來研究美學的方法是粗淺的。宗白華的學生劉曉峰說,“生命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有此一說嗎?”[8]是的,如果生命的對面都是生命,那誰是客觀,誰又是主觀呢?當我們說心靈美的時候,那心靈就成了一個所謂“客觀”的對象,但是心靈真的是客觀的嗎?如果心靈是客觀的,那還有什么是主觀的呢?

就是朱光潛的主客觀統(tǒng)一說,在本質(zhì)上也是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體驗論美學傳統(tǒng)的。朱光潛為說明主客觀的統(tǒng)一,提出了物象說。物象說認為人們在進行審美活動時感官所感知的對象是“物甲”,而美感的對象是“物乙”,即物象;“物甲”和“物乙”是不同的,“物甲”就是物本身,而物象或者說“物乙”則是“物甲”與人的審美情趣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的一個新的形象了,這個形象,就是宗白華所說的“意境”中的形象。客觀與主觀正是在這個物象上統(tǒng)一了起來。這種說法,顯然與王國維的“境界說”、宗白華的“意境說”是有著不謀而合的異曲同工之妙。

中國近現(xiàn)代對于美的本質(zhì)的討論既繼承了中國古典美學的思想,也參照了西方美學的觀點,就總體而言,中國近現(xiàn)代美學從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一直到宗白華、朱光潛、高爾泰、葉朗是一脈相承的。葉朗更是總結(jié)繼承了有關(guān)“境界”“意境”“物象”等各說,在天人合一的理論框架下提出了“意象”說,把中國傳統(tǒng)的體驗論美學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郭因所認為的“美是審美主體根據(jù)審美客體的某些因素和條件所作出的一種審美的正面的價值判斷”,顯示出郭因不但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的體驗論美學,而且把她從書齋搬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

三、漢字“美”的本義是愉悅、開心

了解中國漢字“美”的由來,或許更有助于理解美的本質(zhì)。

漢字“美”的甲骨文形象為人羊合一,而其音近“咩”,源于對羊的叫聲的模擬,這種穿羊皮、戴羊頭、學羊叫,載歌載舞的行為表達出的正是先民的歡快愉悅之情。許慎曰,“美,甘也。從羊大。羊在六畜主給善也。美與善同意?!庇终f,“甘,美也?!备实募坠俏男蜗鬄槿说淖旖巧蠐P,舌位居中,是笑的形象,而其音近咯、呵、哈,為笑聲的模擬,所以,甘的本義就是開心地笑,用其來解釋美,無疑是恰當?shù)摹km然從“美”字的創(chuàng)立者到許慎所在的東漢,期間可能經(jīng)歷了兩千余年的漫長時期,中國人從以蓄養(yǎng)為主的部落社會發(fā)展到了以農(nóng)耕為主的集權(quán)社會,許慎還是基本準確地解釋了“美”字的原意。羊的毛皮是蓄養(yǎng)時期最主要的衣服,羊的肉也是重要的食物來源,先民們對羊的感情可想而知,他們在舞蹈中用羊的形象、羊的動作、羊的聲音來表達對羊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內(nèi)心的愉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更重要的是,直到商朝晚期,仍有些部落是不注重著裝文明的,以穿羊皮為美來推動著裝文明,是中國夏商時期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

北京大學美學教授葉朗認為,“中國美學的真正起點是老子。老子提出和闡發(fā)的一系列概念,如‘道’、‘氣’、‘象’、‘有’、‘無’、‘虛’、‘實’、‘味’、‘妙’、‘虛靜’、‘玄鑒’、‘自然’等等,對于古典美學形成自己的體系和特點,產(chǎn)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盵5] 3不論我們是否贊同葉朗的關(guān)于中國美學起點的看法,其所闡述的關(guān)于老子對中國美學的貢獻卻是不容置疑的。在《老子》一書中,多處有“美”字出現(xiàn),如第三十一章“兵者,不詳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钡诹隆懊姥钥梢允凶穑佬锌梢约尤?。人之不善,何棄之有?”第八十章“至治之極,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钡诎耸徽隆靶叛圆幻溃姥圆恍??!毕瘛吨芤住?、《詩經(jīng)》、《老子》這樣的書,自秦至今,沒有人能準確闡釋,我們殫精竭慮,也許能夠基本理解一代宗師老子給出的“美”的意涵。以上四個例子中,第三十一章中的“美”很明顯是開心愉悅的意思,是說所有的生命都值得珍惜,用殺人的手段戰(zhàn)勝了敵人也沒有什么好開心的。第八十一章的“美”是開心愉悅的意思也容易理解,是說值得信賴的話不會哄人開心,也即所謂“巧言令色”,巧言令色的話是不值得信賴的。有人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翻譯成了“值得信賴的話不優(yōu)美,優(yōu)美的話不值得信賴”,優(yōu)美的話怎么就不值得信賴呢?我們不能理解。第六十二章中的所謂“美言”“美行”就是使人愉悅的言行,美的本義沒有變化,但在解釋中可以把美翻譯成好或善,跟許慎所說的“美與善同意”基本一致,用美來形容比較抽象的“言”與“行”,可以認為是“美”的原始義的進一步的發(fā)展。第八十章中的“甘其食,美其服”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這個句子很好理解,翻譯成“吃得好,穿得好”或“吃得甘甜,穿得漂亮”或“吃得開心,穿得愉悅”都沒有問題,不過值得思考的是,老子為什么說“甘其食,美其服”而不說“甘其服,美其食”呢?許慎說,“美,甘也”、“甘,美也”,甘與美似乎可以通用,這里我們從老子對“甘”與“美”的使用中可以看出差別,即“甘”與“美”雖然都是開心愉悅的意思,但從原始義上講,“甘”是因吃的甘甜而開心,“美”則因穿的漂亮而開心,甘重味覺,美重視覺。似乎可順帶說明,“樂其俗”中的“樂”也是開心的意思,不過其重在“意”罷了。

郭因的“美是審美主體根據(jù)審美客體的某些因素和條件所作出的一種審美的正面的價值判斷”標明美是一種判斷,而且這判斷是正面的。看得出,他欲用“審美”一限定詞來表明美是對“愉悅、開心”情感的判斷。

四、真正的美的本質(zhì)

我們知道,不論我們說美在意象,還是美在心靈,或者美在行動等等,都僅僅是說,我們要從意象、心靈、行動中來尋找美、創(chuàng)造美;美在意象的同時丑也在意象,美在心靈的同時丑也在心靈,美在行動的同時丑也在行動。郭因的“美是審美主體根據(jù)審美客體的某些因素和條件所作出的一種審美的正面的價值判斷”,有力回應(yīng)了歷史上關(guān)于美的主客觀的爭論,而且,他從人的“正面”“判斷”角度來闡釋美,逼近了美的本質(zhì)。筆者認為用“審美”來闡釋“美”,似乎有些循環(huán)論證之嫌。而且,“價值判斷”容易產(chǎn)生偏理性的嫌疑,盡管美的判斷是預置了前期理性的。但是,筆者又切實從郭因的闡釋中看到了閃光點,得到了莫大啟發(fā)。如果把“循環(huán)論證”和“偏理性”兩點加以改造,筆者認為是觸及了美的本質(zhì)。

由此,筆者認為美的本質(zhì)應(yīng)該是:美是人類對引發(fā)自身愉悅情感的對象的贊譽?!百澴u”一詞不但表明美是正向情感,而且與美的判斷的偏感性相符。更重要的是,突出了美的語言學范疇。

為準確理解這個概念,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美僅僅是一種說法,一種描述,一種贊譽,屬于人類的正向情感。它既和審美對象有區(qū)別,也和美感有區(qū)別。

自古以來,有很多美學家、哲學家把美說成是一種事物,或者事物的某種屬性。如果我們認為美是那些能引起我們愉悅情感的東西的話,那么我們就把美與審美對象混淆了,審美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而美不是,沒有客觀存在的美在此已不用贅述。有人認為美是“某一事物引起人們愉悅情感地一種屬性”,這種觀點在本質(zhì)上和認為美是某種事物犯下同樣的錯誤,因為不僅事物是客觀的,事物的屬性也是客觀的。事物的屬性是附屬于事物的。我們說一個東西的硬度、強度、材質(zhì)、酸堿性、導電性能等等,這些所謂屬性的東西都是客觀的,沒有例外。而美不是。事物的美并不附屬于物,而是來自于人的評價。我國學者大都能認識到美并非是物,也不附著于物,但是在論述時會經(jīng)常給人一些誤解,比如高爾泰說,“不被感受的美,就不成其為美”[3]13,這就給人一種誤解,好像美已經(jīng)存在那里了,只是你沒有感受到它,然后你就不能認為它存在,就好像我們沒有去過紐約,沒有感受過它,就不能認為它存在一樣。當然,高爾泰并不是這樣想的,卻依然給人這樣的誤解。

前面已說,所謂美,僅僅是一種說法,一種描述,表達心情的一種贊譽而已。我們說美麗的大海、沙漠、鮮花、草原、樓房、心靈……等等,都僅僅是我們的說法、一種表達,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事物引起了我們內(nèi)心的愉悅情感,也即所謂美感,所以我們贊美它們。美作為這樣一種用作贊譽的詞語,它是基于美感的表達,表達之后,又通過交流傳遞,使更多的人獲得或加深了美感。

這時候,又有人會把美與美感混淆。因為美學史上有一段時間把美等同于美感,所以研究美的時候,我們最好也考察分析下美感。例如高爾泰說:“美和美感,實際上是一個東西”。[3]3美和美感雖密切相關(guān),一個不能引起我們美感的對象,我們絕不會認為它是美的,但美和美感又是不同的,因為美感屬于心理學范疇,而美屬于語言學范疇。

美屬于語言學范疇。對此,董鋒率先探討過美的詞性問題:“美”作為名詞,其本質(zhì)問題是不可證實的,“美”作為形容詞,美學研究的目標不能是美的本質(zhì),而應(yīng)該是美的原因。美的原因其實就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情感溝通。[9]這里,他從語言學角度所做的探討頗有見地,而且其對美的認識也頗中肯綮,確實對幾千年來美的本質(zhì)問題一直沒有滿意的答案以及各種答非所問式的錯位回答給了一個有力的回應(yīng)。但筆者認為,他對名詞的美與形容詞的美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還需進一步認識,因為很多“美”是形容詞名詞化的,本質(zhì)沒變。而且,他只指出了美的原因。雖然美是難的,但本質(zhì)依然是存在的,只是因人們找錯了方向致使沒找到。

其次,美與真、善有區(qū)別。有人會說,如果說精神上的愉悅感就是美感,那善的東西,真的東西也會令我們精神愉悅,是否真和善也是美呢?我們說,善的東西和真的東西的確可以令我們精神上產(chǎn)生一種愉悅感,也正是因為真善的東西能使我們的精神上產(chǎn)生一種愉悅感,所以真善的東西也可以是美的東西,但雖然真善的東西也可以是美的東西,真與善卻并不是美本身。當一言行事物呈現(xiàn)出的是事物的本質(zhì)規(guī)律、本來面目,我們說它是真的,不是假的。真的東西未必是美的,丑的東西可能也很真,但真的東西要想成為美的東西,它就必然要能引起精神上的愉悅,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對真的東西產(chǎn)生精神上的愉悅時,它才成為美的東西。善也一樣,如一事物是利他而非損他的,我們就說他是善的,善的東西通常是美的,因為我們對善的東西通常有愉悅感,但善也和真一樣并非美本身,只有當善的東西引起人的愉悅情感時,他才成為美的東西。即使所有善的東西我們都為之愉悅,所有善的東西我們都認為其是美的,美和善也是不同的,這是因為它們的指向不同,一指利他,一指愉悅。

需要指出的是,人體之各種感官,都可以成為美感的入口。有人認為美只產(chǎn)生于視聽這兩種感官,這個觀點是值得商榷的。我們說“美麗的海,美麗的風”并沒有什么問題。風吹動我們的發(fā)膚身體,同樣能引起我們精神上的愉悅感,而這種愉悅感就是所謂美感。同樣,我們說暗香浮動的園林里有美麗的空氣,這也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因為嗅覺末端神經(jīng)的快感同樣能引起我們中樞神經(jīng)的愉悅感。我們說美食美酒,也同樣沒有問題,因為味覺神經(jīng)的快感沖動同樣能引發(fā)中樞神經(jīng)的愉悅感,即美感。也就是說,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和視聽感官一樣可以成為美感的入口,總而言之,任何器官,只要其所傳遞的信息能激起我們的精神愉悅,它都可以成為美感的來源。有一種美,叫做思維之美,我們?nèi)祟悘淖陨淼纳衿娴乃季S能力中,發(fā)現(xiàn)了美的存在,這思維之美,是人類對自身思維能力的贊譽,它直接來源于人的中樞神經(jīng),也即古人所說的“意”吧?!耙狻狈且暦锹?,但它也照樣提供我們能夠感知到的美感。

綜上,我們確信美的本質(zhì)應(yīng)該是人類對引發(fā)自身愉悅情感的對象的贊譽。誠如葉朗所說,“中國美學的理論遺產(chǎn)是21世紀我們構(gòu)建真正具有國際性的現(xiàn)代美學體系的寶貴的思想資料?!盵5]5

[1] 郭因. 美學和“五講”、“四美”[A].我的綠色觀(一)[C].北京: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4.

[2] 林同華編.宗白華全集·1[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 高爾泰.論美[A].論美[C].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8.

[4] 林同華編. 宗白華全集·2[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43.

[5] 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6] 李澤厚.美學論集[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30.

[7] 李澤厚.美學四講[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89:62.

[8] 劉小楓. 湖畔漫步者的身影——憶念宗白華教授[A].這一代人的怕和愛[C].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85.

[9] 董鋒.美的本質(zhì)與美的原因[J].美與時代,2009(6):13-15.

責任編輯:李應(yīng)青

曹振,滁州學院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藝術(shù)學(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SK2013B345)

2015-04-06

B83-02

A

1673-1794(2015)04-0075-05

猜你喜歡
宗白華美感主觀
“美好生活”從主觀愿望到執(zhí)政理念的歷史性提升
加一點兒主觀感受的調(diào)料
刑法主觀解釋論的提倡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6
兼具力度與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我們
詩潮(2017年6期)2017-11-25 08:44:49
大橋下面:我喜歡被遺忘的美感
中國三峽(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21
現(xiàn)代美學藝術(shù)學所照臨之莎翁——宗白華論莎士比亞戲劇
梵唄的音樂宗教美感
人間(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3
讓語文充滿生機充滿美感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
宗白華美學思想淵源研究評述
大同市| 扬州市| 阳新县| 裕民县| 屏东市| 灵川县| 南安市| 秀山| 涟源市| 诸暨市| 达拉特旗| 紫阳县| 开化县| 洛隆县| 北宁市| 资兴市| 景泰县| 曲阜市| 涿鹿县| 龙游县| 阳信县| 古蔺县| 来宾市| 射洪县| 晋州市| 故城县| 望都县| 东城区| 板桥市| 纳雍县| 武冈市| 明水县| 石楼县| 甘肃省| 揭阳市| 沭阳县| 搜索| 永新县| 平昌县| 革吉县|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