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炳海 《中國詩歌通史·先秦卷》的幾個問題*

2015-03-19 18:16:54楊德春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5期
關鍵詞:歌詩章句樂師

楊德春

(邯鄲學院中文系,河北 邯鄲 056005)

關于所謂的《彈歌》是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歌謠的問題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

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歌謠,是載于《吳越春秋》卷九的《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 (古肉字)。”相傳這首歌謠作于黃帝時期,雖然斷代未必十分準確,但從內容和形式上看,它產生的年代確實很古老。這首歌謠敘述由砍竹制作彈弓到獵取野獸的全過程,反映的是先民的勞動生活。[1](P30)

李炳海所謂的《彈歌》是現今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歌謠之說是值得商榷的。

《文心雕龍·通變》:“是以九代詠歌,志合文則,黃歌《斷竹》,質之至也;唐歌《在昔》,則廣于黃世;”[2](P198)

《文心雕龍·章句》: “至于《詩》、 《頌》大體,以四言為正,唯祈父肇禋,以二言為句。尋二言肇于黃世,《竹彈》之謠是也;”[2](P219)

《文心雕龍·通變》和《文心雕龍·章句》均以《彈歌》為黃世之歌,其說沒有任何依據,不可信。

《吳越春秋》云:

于是,范蠡復進善射者陳音。音,楚人也。越王請音而問曰:“孤聞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 “臣,楚之鄙人,嘗步于射術,未能悉知其道。”越王曰:“然愿子一二其辭?!币粼?“臣聞弩生于弓,弓生于彈,彈起古之孝子?!痹酵踉?“孝子彈者柰何?”音曰:“古者人民樸質,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害’之謂也。于是神農、黃帝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保?](P152)

《吳越春秋》明確記載,古者人民樸質,饑食鳥獸,渴飲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并未記載古者即黃世。

《吳越春秋》明確記載,先有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害”之謂也。于是后有神農、黃帝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可見,《彈歌》非為黃世之歌,《彈歌》的產生不僅在黃世之前,而且在神農之前,故以《彈歌》為黃世之歌之說法不能成立。

《吳越春秋》明確記載,孝子不忍見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是中國很早的原始社會的人,實際上,炎帝、黃帝之時代在社會發(fā)展的階段上是處在原始社會之晚期,已越過血緣群婚制階段而發(fā)展到族外婚制階段。傳說中的炎、黃事跡,更說明中國原始社會已發(fā)展到父系氏族社會,并明顯地向對偶婚及一夫一妻制發(fā)展。但中華民族的前身的歷史已有一百七十萬年之久,其中原始社會很長很長,傳說中的炎黃時代僅僅反映了原始社會相對比較短、比較近的一個階段。

傳說中的神農要早于炎帝、黃帝之時代,而《彈歌》的產生不僅在黃世之前,而且在神農之前,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彈歌》的產生如此之早以至于《彈歌》的語言文字形式和藝術形式與《彈歌》的產生年代是否相符合的問題。

北京房山的山頂洞人文化遺址明顯分為下室和上室兩部分,下室發(fā)現青年女性、中年女性和老年男性之頭骨各一個,在一骨盆和股骨周圍發(fā)現赤鐵礦粉和赤鐵礦石,還有介殼等裝飾品,基本上可以認定山頂洞的下室當是墓地,并且是我國至今所發(fā)現的最早的墓地。山頂洞人活動的時代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將死者埋葬,并且以赤鐵礦粉末和礦石及少量裝飾品飾終。

《彈歌》的內容反映的情況是尚未將死者埋葬,其反映的年代只能是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以前,即在山頂洞人之前。山頂洞人活動時間一般認為約在距今五萬年前,《彈歌》的內容所反映的情況則在距今五萬年前之前。這樣就產生了《彈歌》的內容和形式之間的時間矛盾。

《彈歌》的語言文字形式是整齊的四個動賓結構,這是語言文字發(fā)展的高級形式之一,一般認為在語言文字發(fā)展的初級階段是沒有詞類之分的,也不可能達到語言文字形式的整齊劃一?!稄椄琛返恼Z言文字形式與《彈歌》可能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以前的推測不相符合。

《彈歌》的語言文字形式是整齊的四個動賓結構,而且《彈歌》的整齊的四個動賓結構還可以組成兩個整齊的四言句式,《彈歌》的所謂二言極為整齊劃一,與《詩經》中的二言句有本質的區(qū)別?!对娊洝分械亩跃湟话悴豢赡芙M成整齊的四言句式,這說明《彈歌》所具有的既是整齊的四個動賓結構又是整齊的兩個四言句式只能是借鑒了《詩經》的語言文字形式,即《彈歌》的語言文字形式產生于《詩經》之后。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從我們現有的知識來看,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個民族是在進入階級社會之前就創(chuàng)造了完整的文字體系的。根據絕大多數史學家的意見,我國大約在夏代進入階級社會,所以漢字形成的時代大概不會早于夏代?!保?](P25-26)

甲骨文中已有老、考二字,老字見于鐵76·3,考字見于前7·35·2,老、考二字皆可以通孝,但有了孝的通假字,不能說明孝的觀念已經產生。關于孝產生的時間問題不當以孝的通假字之出現為準,而當以孝字之出現為準。現在甲骨文未見孝字,而金文始見孝字,《彈歌》所反映的主要是孝的觀念,故筆者認為《彈歌》的產生不會早于周代。

由此可見,野外裸葬之年代當早于北京房山山頂洞人于下洞墓地埋葬死者并以赤鐵礦粉末和不少裝飾品飾終之年代,即野外裸葬之年代當早于距今五萬年前之舊石器時代晚期。而《彈歌》的語言形式和所反映的孝的觀念卻又不可能早于周代,即不可能早于《詩經》的語言形式之前。如此則《彈歌》只能是后世追記或臆測古代之情況而形成之作品。

關于所謂的《國風》是歌詞選集的問題

李炳海《中國詩歌通史·先秦卷》:“《國風》是十五個地區(qū)的歌詞選集,地域上的覆蓋面很廣?!保?](P74)

中國傳統(tǒng)的四部分類法將集部分為別集和總集兩個大類。所謂別集就是收錄一人作品之集子,所謂總集就是收錄多人作品之集子。總集又可分為全本式總集和選本式總集兩類。別集又可分為全集和選集兩類。所謂全集就是收錄一人全部作品之集子,所謂選集就是收錄一人部分作品之集子。

現代漢語卻有將別集中的選集與選本式總集混淆之趨勢。別集中之選集是收錄一人部分作品的集子,而《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將“選集”解釋為:“選錄一個人或若干人的著作而成的集子 (多用于書名): 《老舍選集》?!保?](P1476)《現代漢語詞典》第 5 版對 “選集”之解釋與此全同。[6](P1544)《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將“選本”解釋為:“從一個人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選出部分篇章編輯成的書。”[5](P1476)《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選本”之解釋與此全同。[6](P1544)這實際上就混淆了別集中之選集與選本式總集之本質區(qū)別,似乎選集與選本就完全等同了。《現代漢語詞典》的這種解釋忽略了漢語之歷史發(fā)展,過分關注和強調漢語在現代之使用情況,而《現代漢語詞典》混淆選集和選本之本質區(qū)別是完全錯誤的。

由此可見,李炳海《中國詩歌通史·先秦卷》所謂“《國風》是十五個地區(qū)的歌詞選集”之說是完全錯誤的。

首先,一般認為《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國風》只不過是《詩經》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現在所掌握的材料來看,《國風》并沒有脫離《詩經》而成為單行本?;蛟唬瑥默F在所掌握的材料來看,《國風》并沒有脫離《詩經》而成為一本獨立的書籍。而選集是中國傳統(tǒng)的書籍的四部分類法對于書籍分類的一種,從現在所掌握的材料來看,《國風》并沒有脫離《詩經》而成為單行本,即《國風》并沒有脫離《詩經》而成為一本獨立的書籍,那么,《國風》也就不可能是選集。

其次,中國傳統(tǒng)的書籍的四部分類法將集部分為別集與總集兩類。別集是收錄一人作品的集子。別集又可分為選集和全集。收錄一人部分作品的集子稱為選集。既然《國風》收錄十五個地區(qū)的歌詞,那么,《國風》就不可能是一人的作品。既然《國風》不可能是一人的作品,那么《國風》也就不可能是什么選集。

由此可見,李炳海對于中國古典文獻學是多么不了解。一個想要學習或研習中國古代文學的人,如果不具備起碼的中國古典文獻學常識,是寸步難行的。李炳海連中國古典文獻學的一些常識都不清楚,還要地研究先秦文學,其所謂研究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關于所謂的《詩經》為樂官采錄編選的問題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

《詩經》作品來自多個渠道,它的選錄、結集,是由周王朝樂官完成的。成書后的《詩經》,許多地方留下了樂官采錄編選的痕跡。

第一,《詩經》章句排列比較整齊,有規(guī)律可循。[1](P56)

這是一個什么理由?難道章句排列比較整齊、有規(guī)律可循就是樂官采錄編選留下的痕跡?如此則《楚辭》章句排列也比較整齊、有規(guī)律可循,難道《楚辭》也是樂官采錄編選的?《玉臺新詠》章句排列也比較整齊、有規(guī)律可循,難道《玉臺新詠》也是樂官采錄編選的?《全唐詩》章句排列也比較整齊、有規(guī)律可循,難道《全唐詩》也是樂官編輯的?

李炳海《中國詩歌通史·先秦卷》關于《詩經》是樂官所編選的第二條理由是:

《詩經》個別作品所流傳的不同版本說明,樂師對這些歌詩進行了加工?!缎l(wèi)風·碩人》第二章描寫莊姜的美貌,后半部分有如下三句“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薄墩撜Z·八佾》篇寫道: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弊酉乃玫脑娋涑鲎浴缎l(wèi)風·碩人》,但今本《詩經》沒有“素以為絢兮”這句。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樂師在編輯時刪節(jié)的結果?!缎l(wèi)風·碩人》全詩四章,每章七句,如果把“素以為絢兮”這句加入,第二章就變成八句,在句數上與其它三章不一致,給演唱造成障礙。樂師《碩人》一詩各章句數作了整齊劃一的處理,刪去了原有的“素以為絢兮”。這種整齊劃一的刪節(jié)造成了文學表現上的缺失,但卻適于演唱,各章能采用同一曲調。[1](P57)

李炳海《中國詩歌通史·先秦卷》云:

另一種類型是詩的前半部分各章句數相同,后半部分各章句數也相同,前后兩部分每章句數不同?!洞笱拧ぞ戆ⅰ穼儆谶@種類型。全詩十章,前六章每章五句,后四章每章六句,依此推斷,《卷阿》前六章是用一種曲調演唱,后四章用另一種曲調演唱?!对娊洝返恼戮浣Y構適合演唱,不會給演唱造成障礙,這是樂師對章句精心編排的結果,使它們都以歌詞的形式出現。[1](P57)

首先,既然《卷阿》可以前六章用一種曲調演唱而后四章用另一種曲調演唱,那么,《衛(wèi)風·碩人》全詩四章,每章七句,如果把“素以為絢兮”這句加入,第二章就變成八句,完全可以第一、三、四章用一種曲調演唱而第二章用另一種曲調演唱,樂師無由非要對《碩人》一詩各章句數作整齊劃一之處理?!洞T人》第二章變成八句根本不會給演唱造成障礙,若《碩人》第二章變成八句會給演唱造成障礙,則《大雅·卷阿》前六章每章五句而后四章每章六句也會給演唱造成障礙,但是李炳海說《大雅·卷阿》不存在演唱造成障礙的問題,如此則《碩人》第二章變成八句根本不會給演唱造成障礙。李炳海之說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其次,周代推行禮樂文化,音樂文化藝術十分發(fā)達,音樂具有無限的藝術表現力,對于句數、字數根本不在話下。李炳海把周代高度發(fā)達的禮樂文化研究成為單調貧乏的幾種演唱方式,實屬不妥。

再次,李炳海說:“《詩經》的章句結構適合演唱,不會給演唱造成障礙,這是樂師對章句精心編排的結果,使它們都以歌詞的形式出現?!保?](P57)《詩經》的章句結構適合演唱,當然不會給演唱造成任何障礙,這如何能夠得出這是樂師對章句精心編排的結果之結論?若《詩經》是樂師精心編輯的,樂師之所長在于音樂,樂師不編輯樂譜,卻來編輯修改歌詞,最后以歌詞的形式來表現音樂,這是什么樂師?樂師編輯一本歌詞,因為有的歌詞用音樂無法表現,在李炳??磥碇艽叨劝l(fā)達的禮樂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就是如此無能!筆者認為李炳海的論述不能成立。

又次,孔子多次提到詩三百,即孔子論詩時《詩經》已經編成。另外,公元前544年,季札訪魯所觀樂與今本《詩經》基本相同,此時孔子只有八歲,可證明《詩經》在孔子出生前已經編成??鬃优c子夏論詩,子夏所引用的詩句出自《衛(wèi)風·碩人》,“素以為絢兮”必然在《詩經》之中,若《詩經》果為樂師所編輯,則樂師并未刪去“素以為絢兮”以作整齊劃一之處理。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魯有素以為絢兮句’者,……以《列女傳》證之,魯詩本有此一句。”[7](P283)今本 《毛詩》無此句當為流傳過程中誤脫,根本談不上樂師刪去此句,李炳海卻以此證明《詩經》為樂師所編輯,真是“高論”啊!

另外,李炳海又舉一例:

再如《小雅·雨無正》,全詩未出現“雨無正”之語,令人對其篇目產生了疑惑。朱熹《詩經集傳》寫道:元城劉氏曰:“嘗讀《韓詩》,有《雨無正》篇?!疗湓娭?,則比《毛詩》篇首多‘雨其無極,傷我稼穡’八字?!庇薨?劉說似有理,然第一、二章本皆十句,今遽增之,則長短不齊,非詩之例。顯然,《雨無正》詩原本有開頭“雨其無極,傷我稼穡”兩句,樂師在編排整理時,為了使第一、二兩章句數一致,刪去了這兩句,因此,使后人對篇名的由來大惑不解。樂師是按照適于演唱的原則對各章的句數進行調整的。以上僅是可以明顯見到的兩個典型案例而已。[1](P57-58)

《韓詩》是《詩經》在流傳過程中形成的一個傳授系統(tǒng),三家詩和《毛詩》都有一個共同的祖本,也就是說,《詩經》是在編輯完成之后才在流傳過程中形成三家詩和《毛詩》等不同的傳授系統(tǒng)的?!俄n詩》之《小雅·雨無正》有“雨其無極,傷我稼穡”八字,無非是兩種可能,其一為《詩經》原本即有“雨其無極,傷我稼穡”八字,其二為《韓詩》在流傳過程中所加。若“雨其無極,傷我稼穡”八字為《韓詩》在流傳過程中所加,《詩經》原本即無此八字,則就算《詩經》為樂師所編,也根本談不上樂師刪去此八字;若“雨其無極,傷我稼穡”八字為《詩經》原本所原有,則就算《詩經》為樂師所編,“雨其無極,傷我稼穡”八字樂師也并未刪去,也根本無法證明樂師曾經按照適于演唱的原則對各章的句數進行過調整或刪減。李炳海到底是如何研究出樂師曾經按照適于演唱的原則對各章的句數進行過調整的?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吩?“《詩經》某些作品的排列順序與先秦時期在禮儀上的演唱順序相一致,這也可以證明《詩經》是由樂師編訂的?!保?](P57-58)由先秦典籍中所記載的《詩經》中某些作品在先秦時期的禮儀上的演唱順序與今本《詩經》某些作品的排列順序相一致不能證明《詩經》是由樂師編訂的,樂師有權力、有能力決定在禮儀上如何演唱,即如何譜曲、如何配樂、如何演奏等等事項或問題,這些音樂方面的技術問題樂師完全可以做主,這是他們職責范圍以內的事項或問題。但是至于禮儀上選擇演奏什么、演奏的順序、禮儀的制定則絕非樂師所能夠染指,樂師不過是聽令者,禮的制定完全是統(tǒng)治者或出令者之事,樂師不僅沒有出令的權力,也根本沒有出令的能力。由先秦典籍中所記載的《詩經》中某些作品在先秦時期的禮儀上的演唱順序與今本《詩經》某些作品的排列順序相一致不能證明《詩經》是由樂師編訂的。

關于騷的解釋問題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吩?

騷,指的是蹇,騷是楚地方言,蹇是各地的通用語?!峨x騷》既取楚地方言作為篇名,又有通用語謇、蹇表示言難、行難,這種情況在屈原其他作品中是否也存在呢?回答是肯定的?!峨x騷》稱“憑不厭乎求索”,王逸注:“憑,滿也,楚人名滿曰憑?!睉{,繁體作憑,與馮相通。 《天問》: “馮翼惟象”、 “康回馮怒”,馮,乃是盛滿之義。憑、馮是楚地方言,但是,這并不妨礙屈原同時運用和它們意義相同的通用語,《九章·思美人》就有“高辛之盛靈”的句子,盛是通用語,和楚地方言憑、馮是同義詞。再看同一篇作品中兼用表示相同意義的楚地方言和通用語的情況: 《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妒人以自代?!奔?,洪興祖、朱熹皆引別本作娃,佳、娃相通?!倏础毒耪隆ら夙灐?“曾枝剡棘,圓果摶兮。”王逸注: “楚人名圜為摶?!睋皇浅Z,圓是通用語,都是表示圓形,兩個詞出現在同一句子中,構成前后互證的關系。既然屈原在許多作品中都同時運用表示相同意義的楚地方言和通用語,那么,《離騷》篇名和正文兼用楚地方言騷字和通用語謇、蹇,也就不足為奇了,這種做法合乎屈原的行文習慣,沒有值得懷疑的地方。[1](P418)

首先,李炳海此論十分牽強。通行本《九章·惜往日》作佳,且佳完全可以講通,從訓詁原則講,完全不必以佳、娃相通訓釋,故李炳海此證不能成立。《九章·橘頌》王逸注:“楚人名圜為摶?!睋淮_實是楚語,但是楚人名圜為摶,不是楚人名圓為摶,否則變成圓果圓兮就成了多余的廢話,故李炳海此證也不能成立??梢?,屈原在同一篇作品中并未同時運用表示相同意義的楚地方言和通用語。如果屈原果真那樣使用的話,那實際上是重復或變相重復,必將有損于屈原作品的藝術性,屈原也絕不會那樣使用。

其次,作者思維的一致性必然導致行文的一致性,不可能出現騷指的是蹇、騷是楚地方言、蹇是各地的通用語而同時出現在同一篇作品之中。

再次,標題作《離騷》,標題對于全篇內容具有概括性,標題對于全篇內容也具有呼應性。

所以,李炳海所謂騷指的是蹇之說不能成立。

關于《詩經》為歌詩的問題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吩?“十五國風,是十五個地區(qū)歌詩的匯集?!保?](P61)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吩?“《小雅》、《大雅》都是周王朝首都所在地的歌詩,……”[1](P61)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吩?“三頌是用于祭祀的歌詩,在祭祀的禮儀中演唱。”[1](P64)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吩?“《詩經·國風》都是歌詩,可以配樂演唱?!保?](P111)

李炳?!吨袊姼柰ㄊ贰は惹鼐怼?

《雅》詩還有標明為誦者,具體篇目有《小雅·節(jié)南山》,《大雅》的《崧高》和《烝民》。《節(jié)南山》云:“家父作誦,以究王讻?!薄夺赂摺穼懙?“吉甫作誦,其詩孔碩,其風肆好。”《烝民》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睆摹夺赂摺返臄⑹隹芍?,誦指可以演唱的歌詩,包括歌詞和曲調,歌詞稱為詩,曲調稱為風。以此類推,《節(jié)南山》和《烝民》既然標明是誦,當然也包括詩和風,即歌詞和曲調,用于演唱。[1](P136)

樂歌:有樂器伴奏之歌或歌唱,亦泛指歌曲。

徒歌:清代納蘭容若《淥水亭雜識》云:“唯作八音而無人之歌聲,謂之徒奏。唯人聲而無八音,謂之徒歌。徒歌曰謠,謂此,非謂民謠也。”[8](P306-307)可見,所謂徒歌就是無樂器伴奏之歌或歌唱。

樂詩:入樂之詩,是清唱還是配樂唱,不明確、不清楚。

徒詩:不入樂之詩,亦指無伴奏之歌或歌唱,與徒歌等同。

《禮記》中之《樂記》之鄭康成注云:“弦謂鼓琴瑟也。”[9](P1012)《史記》中的 《孔子世家》記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保?0](P1936)可見,春秋末年孔丘亦已不知或不明三百五篇與音樂之確切關系。三百五篇孔丘皆弦歌之,周代樂師之演奏與孔丘之弦歌肯定已不一樣,在孔丘之時《詩》究竟怎么演唱亦已不得而知。

《禮記》中之《樂記》記載:“魏文侯問于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wèi)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子夏對曰:‘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舞,治亂以相,訊疾以雅。君子于是語,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fā)也。’”[9](P1013)

《禮記》孫紹周注云: “愚謂旅進旅退者,舞也。和正以廣者,聲也。弦,謂琴瑟,堂上之樂也。笙,堂下之樂也。笙,以匏為體,而置管于其中?;?,管中金葉,所以鼓動而出聲者也,守猶待也?!洞髱煛返歉瑁葥艮砸粤钪?,是堂上之樂必待拊而后作也。下管,先鼓蝀以令之,是堂下之樂必待鼓而后作也。始奏以文,謂樂始作之時,升歌《清廟》,以明文德也。亂,樂之終也。復亂以舞,謂樂終合舞,舞《大武》以象武功也?!保?](P1013-1014)

《禮記》中之《樂記》明確記載古樂始奏以文而復亂以舞,孫紹周注“始奏以文”乃謂樂始作之時升歌《清廟》以明文德。此亦是舞有歌詩之明證,此即為歌詩與舞詩不可分離之明證?!抖Y記》中之《樂記》還明確記載演奏古樂除使用弦樂器外還使用鼓、笙、匏、簧等樂器。

《左傳》襄公十六年:“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R高厚之詩不類。”[11](P939)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云: “必類者,一定須與舞相配,而尤重表達本人思想?!保?2](P1027)此足以證明舞有歌詩,即歌詩與舞詩不可分離。

《毛詩》中鄭風的《子衿》中之“子寧不嗣音”句之毛傳云:“嗣,習也。古者教以詩樂,誦之歌之,弦之舞之?!保?3](P314)亦可證明《詩經》可舞、可歌、可弦、可誦,則《毛詩》絕非歌詩一種形態(tài),而是可舞、可歌、可弦、可誦四種形態(tài)。

《毛詩》實際上已經很像后世之詩歌,既可朗誦,又可歌唱,也可以伴奏伴舞演唱,《毛詩》絕非是歌詩一種形態(tài),而是可舞、可歌、可弦、可誦四種形態(tài)?!赌印分械摹豆稀菲涊d:“或以不喪之間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保?4](P705)可證明 《毛詩》可舞、可歌、可弦、可誦,這說明《毛詩》已經脫離了歌詩之單一形態(tài),已經相當成熟,故不能僅由“吉甫作誦”即認定《崧高》是誦詩,因為《毛詩》實際上已經脫離了歌詩或誦詩之單一形態(tài),《毛詩》實際上已經相當成熟,已經很像后世之詩歌,既可朗誦,又可歌唱,也可以伴奏演唱或伴舞演唱。

《毛詩》不僅僅是樂歌或樂詩,筆者認為比較全面的說法應該是: 《毛詩》是詩歌,特指《毛詩》是與音樂有關之詩歌。詩歌之起源與音樂有關,詩歌發(fā)展到一定之階段與音樂分離,出現文人創(chuàng)作之純文學性之詩歌,但僅僅將此點絕對化或僅僅停留于此均為謬誤。在出現文人創(chuàng)作之純文學性之詩歌之后,詩歌仍與音樂有著千絲萬縷之聯系。古典詩詞的被演唱或被配樂朗誦,古代文人的詩詞和革命領袖的詩詞被譜曲,樂府、詞、曲之興起,如此等等,均可證明此論點。要之,不論詩歌如何發(fā)展,詩歌始終與音樂有著千絲萬縷之聯系?,F存材料只能證明《詩經》與音樂有關,但具體什么關系無法確知。

由此可見,《毛詩》是可舞、可歌、可弦、可誦四種形態(tài),而絕非僅僅是歌詩一種形態(tài),這說明《毛詩》已經脫離了歌詩之單一形態(tài),已經相當成熟,很像后世之詩歌,即可朗誦,又可歌唱,也可以伴奏伴舞演唱。在此種復雜情況之下而僅言《毛詩》為歌詩就是片面的,無疑也就是錯誤的。

[1]李炳海.中國詩歌通史·先秦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2]王利器.文心雕龍校證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周生春.吳越春秋輯校匯考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Z].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7]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 [M].北京:中華書局,1987.

[8]納蘭性德.通志堂集 [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9]孫紹周.禮記集解 [M].北京:中華書局,1989.

[10]司馬遷.史記 [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1]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2]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3]孔穎達.毛詩正義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4]吳毓江.墨子校注 [M].北京:中華書局,1993.

猜你喜歡
歌詩章句樂師
張桂光錄商承祚句
嶺南文史(2023年2期)2023-09-15 09:55:18
劉玥辰
中國篆刻(2022年9期)2022-09-26 02:21:54
Data-Based Optimal Tracking of Autonomous Nonlinear Switching Systems
歌詩達塞琳娜號與鉆石公主號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處置措施的對比及啟示
工夫、歷史與政教:“學庸章句序”中的道統(tǒng)說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50
朱子《中庸章句》的詮釋特點與道統(tǒng)意識——以鄭玄《中庸注》為參照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46
變革抑或回歸:重思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主義傾向*——從鮑勃·迪倫憑“歌詩藝術”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談起
明代戲曲樂師頓仁考略
中華戲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32
布萊梅市的樂師
樂師
琴童(2017年1期)2017-02-18 15:35:41
新闻| 车致| 韶山市| 澎湖县| 牡丹江市| 肇源县| 五家渠市| 新安县| 沈阳市| 云阳县| 五峰| 南皮县| 饶平县| 玉溪市| 靖安县| 德格县| 彝良县| 库尔勒市| 达拉特旗| 怀集县| 长沙市| 江永县| 蒙阴县| 庄河市| 伊通| 崇阳县| 阜新市| 自贡市| 衢州市| 临潭县| 海丰县| 彰化县| 定陶县| 雷州市| 克拉玛依市| 浪卡子县| 玉龙| 措美县| 宣化县| 介休市|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