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坤
(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南 信陽 464000)
一例鴨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綜合診斷
許坤
(信陽市農業(yè)科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肉毒梭菌毒素是一類神經(jīng)性毒素,毒力最強的耐熱性毒素,經(jīng)煮沸5~20 min可被破壞。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是由動物誤食被肉毒梭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是一種急性中毒性疾病。其特征性癥狀為∶患病鴨全身性肌肉麻痹,頭頸下垂,軟弱無力,共濟失調和迅速死亡,故稱“軟頸病”。
信陽市潢川縣某養(yǎng)殖戶劉某飼養(yǎng)2 000多只肉鴨,2014年7月中旬因天氣炎熱,將鴨群趕到村外一池塘里放牧,鴨群上岸不久開始發(fā)病。連續(xù)幾天都是放牧歸來數(shù)小時發(fā)病,發(fā)病率達9%以上,放牧時間長時發(fā)病率更高,發(fā)病的鴨大多數(shù)都是肥壯的鴨,每天死亡10多只。多數(shù)鴨從發(fā)病到死亡持續(xù)2 d,前后共死亡70多只,有部分病鴨發(fā)病幾天后能恢復健康。發(fā)病期間曾用過抗生素、抗病毒藥物、中草藥等治療,效果都不理想。
病鴨群中有的鴨翅下垂、站立不穩(wěn)、頭頸軟弱、轉向、下垂,倒地鴨呈劃水狀迅速來回抽動后死亡。出現(xiàn)中毒癥狀的鴨33只,死亡27只,死亡率達到80%以上。病情較輕的鴨表現(xiàn)為跛行,全身性痙攣、抽搐,走路不穩(wěn),雙翅或單翅下垂,食欲減退,排綠色稀便。病重鴨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不食不飲,不能走動,游水困難,閉目昏睡,對外界刺激反應不敏感,頭、頸、腿呈典型的麻痹狀態(tài),雙翅無力垂下地面,全身肌肉震顫,羽毛粗亂,捕捉鴨時羽毛極易脫落,最后衰竭而死。
剖檢癥狀明顯的死亡鴨,可見在咽喉部黏膜上有小出血點,胃腸內充滿未消化的蠅蛆和腐爛的肉糜狀物,有惡臭味,胃、小腸黏膜有微小出血斑點,心內外膜有小出血點,部分鴨肺有充血和輕微水腫現(xiàn)象,其他無特征性病理變化。
取病死鴨胃腸黏膜等研磨制成乳劑,經(jīng)離心沉淀、取上清液。另取9只健康雛鴨分為3組:第1組注射一定量抗毒素后注射病料上清液;第2組直接注射病料的上清液;第3組將病料的上清液高壓煮沸冷卻后注射。在1.5~2 h后發(fā)現(xiàn)第1組鴨和第3組鴨無癥狀表現(xiàn),第2組有同等中毒癥狀表現(xiàn)。約在2.5 h后,有鴨死亡。
取病死鴨胃內容物,用0.2%明膠緩沖液進行2倍稀釋后研磨,在25℃的水浴中作用1 h,過濾,離心50 min,取上清液加入適量的抗生素后分成2份,一份不經(jīng)任何處理作為被檢材料,另一份經(jīng)100℃ 30 min處理作對照材料。
取4只小鼠,其中2只小鼠的腹腔內每只注射被檢材料0.5 ml,小鼠從注后2 h開始出現(xiàn)被毛豎立,四肢麻痹,全身癱瘓,于8 h內死亡。于另外2只小鼠腹腔內每只注射對照材料0.5 ml,觀察72 h無異常反應。
取體質量約0.5 kg的健康小公雞2只,每只小公雞的左下眼瞼皮下注射被檢材料0.2 ml,右下眼瞼皮下注射對照材料0.2 ml,注后1 h,2只小公雞的左眼相繼發(fā)生麻痹、腫脹、閉合,而右眼則正常。
根據(jù)臨床癥狀、剖檢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和毒素檢測,可以確診為鴨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采用抗毒素療法,每只病鴨肌注C型肉毒梭菌抗毒素2~4 ml,療效良好。如果沒有條件的可對病鴨每只灌服2~3 g硫酸鎂的水溶液(每只10~30 ml),并喂給糖水,中毒較輕的病鴨大多數(shù)可以獲救。
夏秋季節(jié),注意放牧鴨群不要在有腐敗魚蝦及小動物尸體的河塘附近,防止中毒的發(fā)生;搞好飼養(yǎng)管理和衛(wèi)生消毒,平時要對飼料和墊料進行用前檢查,看是否被病原菌污染過。
S858.32
B
1004-5090(2015)02-0049-01
201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