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令人難忘的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早期學術活動
——紀念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和《化學傳感器》刊物創(chuàng)刊35周年

2015-03-20 19:53章宗穰俞汝勤沈國勵張國雄
化學傳感器 2015年1期
關鍵詞:分析儀器學術交流刊物

章宗穰,俞汝勤,沈國勵,張國雄

(1.上海師范大學化學系,上海200234)(2.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湖南長沙410082)(3.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200050)

令人難忘的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早期學術活動
——紀念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和《化學傳感器》刊物創(chuàng)刊35周年

章宗穰1,俞汝勤2,沈國勵2,張國雄3

(1.上海師范大學化學系,上海200234)(2.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湖南長沙410082)(3.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上海200050)

該文回顧了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期的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以及在1979年12月成立的“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和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在1984年秋成立前后的人和事。也回顧了1981年創(chuàng)刊的《離子選擇電極通訊》和在1985年更名為《化學傳感器》后的歷程。以紀念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和刊物創(chuàng)刊35周年。也表達了對本領域前輩學者和先驅者的懷念和敬意。

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化學傳感器》雜志;早期學術交流活動

2014年11月8日,近500位科技人員和研究生齊聚成都,參加由四川大學和西南大學聯合籌辦的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這已是自1979年12月在江蘇泰縣(現改稱姜堰市)舉行的全國離子選擇電極學術交流會算起的第十二屆了。眾多充滿創(chuàng)新活力的中青年學者和年輕研究生的熱情參與使會議學術氣氛分外活躍,盛況空前。會議舉行的時刻恰逢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30周年。若從專業(yè)委員會前身---“離子選擇電極學術交流協作組”在1979年12月成立時算起,則已有35個年頭。2015年,專業(yè)委員會的學術刊物---《化學傳感器》也迎來了嶄新的第35卷。作為一位親歷者,俞汝勤在大會報告中回顧了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直至八十年代末的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及專業(yè)委員會工作概況,對逝去的前輩學者及先驅者充滿了懷念和崇敬之情。與會中青年學者和年輕研究生對報告中提及的早期歲月產生極大興趣和共鳴,也對那些為我國化學傳感器研究開發(fā)和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作出巨大貢獻的前輩學者充滿敬意。本文在該報告的基礎上對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的近二十年間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的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以及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初創(chuàng)時期的工作和《化學傳感器》創(chuàng)刊初期的一些令人難忘的人和事做一簡要回顧。

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的成立和早期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中國正處于長達十年的文化革命險惡環(huán)境中,廣大科技人員被剝奪了從事研究工作的權利,動輒得咎。對國際科技領域的進展和發(fā)展趨勢更無從了解。但在老一輩科學家汪厚基、高鴻、高小霞和于天仁先生的倡導下,部分研究機構和高校的科技人員始終默默地關注著離子選擇電極領域的國際學術動態(tài),嘗試著進行文獻調研和實驗室工作。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Buck教授和捷克斯洛伐克海洛夫斯基研究所Koryta教授分別發(fā)表于《Analytical Chemistry》及《Analytica Chimica Acta》上的系列評述文章是科技人員了解國外離子選擇電極領域進展的重要文獻來源。1972年,中科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現更名為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汪厚基先生在全國分析化學學術會議上介紹了離子選擇電極領域的國際動態(tài)?!痘瘜W通報》1973年第一期也刊發(fā)了二機部北京第五研究所(現更名為核工業(yè)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殷晉堯先生撰寫的“離子選擇電極”一文,簡要介紹了離子選擇電極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研究和應用現狀。與此同時,殷先生著手翻譯美國國家標準局于1969年召開的離子選擇電極國際會議的會議錄(R.Durst博士主編),并于1976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中科院土壤研究所電極組科技人員翻譯的英國Thomas教授的專著---《選擇性離子敏感電極》一書也于1975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中科院土壤所于天仁先生等編著的《土壤電化學性質及其研究方法》一書的修訂版于1976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書中除了介紹開發(fā)較早的pH和pNa玻璃電極的章節(jié)之外,還增加了有關離子選擇電極的專門章節(jié)。在上述評介文章和書籍的推動下,各地的科研人員逐漸知悉有關離子選擇電極的研究現狀,并自七十年代初起陸續(xù)開始了離子選擇電極的研究開發(fā)工作。1973年創(chuàng)刊的《分析化學》刊物上也陸續(xù)刊登了一些有關離子選擇電極的研究論文。1977年1月上旬,來自139個單位的200余位科技人員齊聚福州,參加由中國計量院組織的全國離子選擇電極學術會議。1979年12月中旬,在江蘇泰縣舉行了由四機部(后改稱電子工業(yè)部)科技局組織的又一次全國離子選擇電極學術會議,與會的300多人來自全國198個單位。在1979年的會議上,成立了“全國離子選擇電極學術交流協作組”(1984年秋更名為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同時確定出版 《離子選擇性電極通訊》刊物(1981年創(chuàng)刊,1985年更名為《化學傳感器》)。高鴻、高小霞和汪厚基等三位前輩學者被推舉為協作組顧問。汪先生擔任刊物主編,高鴻和高小霞兩位先生擔任刊物編委會顧問。會議還建議組織編寫一本關于離子選擇性電極原理及應用的中級技術書籍。部分從事離子選擇電極研究工作多年并熱心于學會工作的中年科技人員擔負起學會和刊物初創(chuàng)時期的繁重工作。國內離子選擇電極領域的研究開發(fā)和生產、應用以及學術交流步入了新階段。

為了較系統(tǒng)和深入地了解各類離子選擇電極的基本原理、制作方法以及與測試、應用相關的技術和進展,上海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yè)的科技人員在汪厚基先生倡導下,于1980年組織了每月一至二次的離子選擇電極讀書會。讀書會參加者近30人,分14個專題進行讀書報告和討論。通過持續(xù)近兩年的讀書會,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H.Fresier教授主編的《Ion-Selective Electrodes》兩卷集和期刊相關文章進行了通讀和討論。為離子選擇電極的進一步研究開發(fā)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由謝聲洛等翻譯的《離子選擇電極分析方法指南(第八版)》(美國Orion公司編寫)及何幼楨、莫茂生編著的《離子選擇電極在巖礦分析中的應用》在1980年出版。由俞汝勤編著的《離子選擇電極分析法》一書在1981年出版。泰縣會議上建議編寫的《離子選擇電極的原理和應用》一書也由高校、研究機構及企業(yè)科技人員黃德培、張國雄、吳國梁及虞振新、沈子琛、夏權共同編寫完成,并于1982年出版。在此期間,由不同單位科技人員編選的譯文集和應用報告也以內部資料形式印行?;瘜W工業(yè)出版社在1985年出版了謝聲洛編著的《離子選擇電極分析技術》一書。這些書籍的出版和內部資料的交流為各單位科技人員提供了頗有參考價值的材料,有力地推動了八十年代蓬勃展開的離子選擇電極研究開發(fā)和推廣應用。

與此同時,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成員參與組織的各類學術交流活動頻繁舉行。協作組成員參與籌備的中國分析儀器學會電化學分析學術會議于1980年1月份在蘇州舉行,離子選擇電極的研究開發(fā)和應用被列為會議的主要議題。1981年10月在昆明舉行的全國電分析化學會議上邀請汪厚基先生作有關離子選擇電極進展的大會報告,離子選擇電極也被列為五個專題分會之一。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也開始了與中國分析儀器學會的密切聯系,探討在分析儀器學會中建立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的具體安排。在此期間頻繁舉行的離子選擇電極或測試儀器新產品鑒定會中也大多列入了學術報告和學術交流的程序。

隨后,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的同事們開始醞釀邀請國外知名學者來華講學的相關事項,希望能有機會直接與國外知名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和探討。1981年5月下旬,美國加州理工學院F.Anson教授應高小霞先生之邀來華進行為時10天的講學,就電化學和電分析化學的論題進行了八次講座。匯集Anson教授演講中文翻譯稿的《電化學和電分析化學》一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于1983年出版。1981年11月中旬,湖南大學通過香港福泰公司(該公司是生產離子選擇電極和相關儀器的美國Orion公司的亞洲代理商)的居間協助,邀請氟離子選擇電極發(fā)明人之一的James W.Ross博士來長沙講學。150多位來自全國105個單位的聽眾參加了為期三天的講學和座談。這是第一位來華進行學術訪問的離子選擇電極領域的知名學者,也開啟了文革之后本領域中外學術交流的先河。在Ross博士講學期間,同時邀請殷晉堯等六位中國學者就離子選擇電極的相關理論基礎及應用等方面的論題作學術報告。

次年,經上海師范大學報請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和國家科委備案,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Richard P. Buck教授于1982年12月18日至1983年1月26日來華進行長達40天的學術訪問。講學內容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電化學基礎理論和實驗方法,另一部分是離子選擇電極基本原理、研究工作現狀和進展。Buck教授為此準備了30個講座的長達200多頁的A3規(guī)格講稿。近2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技人員和研究生參加聽講,教室走道和講臺兩旁都坐滿了專注的聽講者。那年,上海的冬天氣溫極低,朝北的教室內氣溫在零度左右。聽講者和演講人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衣,但寒冷的天氣絲毫沒有降低聽眾對精彩講演的熱情期待。依據分工,俞汝勤和章宗穰兩人輪流擔任演講的口語翻譯。殷晉堯則根據講課錄音整理中文文稿,以便日后在《離子選擇電極通訊》刊物上發(fā)表。聽眾參加了上午三個小時左右的講座之后,下午在招待所房間里復習和準備討論時的提問。如此艱苦的聽講條件和中國聽眾異常高漲的求知欲望令Buck教授印象深刻,也是每一位親歷者畢生難忘的經歷。Buck教授還將講座的海報帶回美國,在實驗室走廊中張貼了十幾年。經過近一個月的深入學習和探討,與會的科技人員對離子選擇電極研究開發(fā)所涉及的電化學原理和實驗技術以及發(fā)展前沿都有了較明晰的認識,對國內離子選擇電極領域的研究開發(fā)產生著長遠和深刻的影響。上海的學術講座結束后,Buck教授又應于天仁、高小霞和朱榮昭、汪爾康等各位先生的邀請,先后到南京、北京和長春進行講學。Buck教授還提議我們可以籌備一次離子選擇電極國際討論會,邀請更多外國學者來華。這就是1985年在上海舉行的“離子選擇電極國際討論會”的最初動議。

1983年10月,英國威爾士大學J.D.R.Thomas教授來華訪問三周。在上海舉行的學術講座的聽眾也超過200人。離開上海后還應邀赴長沙、北京及西安講學和訪問。1984年,日本東京工業(yè)大學教授鈴木周一(S.Suzuki)教授和瑞士聯邦理工學院W.Simon教授先后來華訪問和講學。在學術交往的同時,我們和上述國際知名學者也結下深厚友情。除了前文提到的Buck教授將來華講學海報帶回實驗室張貼十余年的動人故事外,俞汝勤在大會報告中提到的年近九旬的Thomas教授和我們歷年通信中的親切話語也令人難忘和分外感動。

1983年起,本領域的中國學者也多次赴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參加學術會議和進行學術交流,密切了中外學者間的學術交往。并商討擬于1985年6月在上海舉行的“離子選擇電極國際討論會”的籌備工作。

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技人員還主動與企業(yè)合作,盡力將實驗室研究成果轉化為可供應用的產品。產學研合作有力地推進了離子選擇電極和測試儀器的產業(yè)化。八十年代初期,國產離子選擇電極的品種已近20種。高校和研究機構科技人員還協助工廠舉辦了數十期用戶培訓班,持續(xù)數年之久。離子選擇電極在各領域中的應用也卓有成效。專業(yè)委員會成員參與制訂的各種離子選擇電極國家標準陸續(xù)頒布、實施,離子選擇電極分析方法也陸續(xù)被列為某些領域的法定檢測方法。在北京分析儀器研究所的組織下,專業(yè)委員會成員參與了由IEEE(國際電工與電子工程師協會)起草的電分析化學測試方法和相關儀器的各類標準的修訂和審定工作。由國家儀器儀表總局測試處組織的“全國電分析儀器規(guī)劃討論會”于1983年4月在安徽涇縣舉行。我國分析儀器行業(yè)的開拓者榮仁本先生和史久泰先生參加了會議。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的多位成員也參與了會議籌備工作,并在會上作了報告。與離子選擇電極相關的測試儀器被列入“七五規(guī)劃”之中。廠校結合進行電分析儀器研制和工廠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被列入規(guī)劃之中。計算機控制的數字式電分析儀器(包括離子計)的研制和生產得到迅速發(fā)展,并投入市場。工廠委托代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計劃也隨即開始實施。

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的建立

1984年5月,由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主辦的第二屆離子選擇電極學術會議在揚州舉行。中國分析儀器學會秘書長路致林應邀參加會議,并與協作組負責人就籌組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相關事項進行了深入探討,一致同意在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基礎上組建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同年10月,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在福州舉行會員代表大會。經審議,學會理事長朱良漪先生和理事會一致同意建立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并要求上報專業(yè)委員會負責人名單。鑒于殷晉堯先生的學術貢獻和杰出組織能力,學會領導和與會代表一致推舉他擔任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學會常務理事,但殷先生堅辭不就,只同意擔任新成立的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挑起了專業(yè)委員會初創(chuàng)時期的日常繁雜事務。在此后的長期工作中,他傾力支持和協助其他同事的工作,甘心于許多幕后的繁雜事務而始終如一。殷先生堅持不懈地以其深厚的學術造詣和細致的組織工作來推動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的研究、生產和應用以及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殷晉堯先生被同事和朋友們推崇為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的先驅和專業(yè)委員會的卓越領導人。更使學術界的朋友和后輩們深深敬佩和難以忘懷的是殷先生虛懷若谷、待人以誠、不計名利及提攜后輩的作風。殷先生的這種高尚品德和作風在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中長期傳為佳話,友人和后輩都視為楷模。

有鑒于汪厚基先生的學術威望,他被推舉為專業(yè)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和《化學傳感器》雜志的首任主編,1993年后轉任名譽主編。汪先生還多次參與了在上海舉行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和離子選擇電極國際討論會,并擔任討論會的學術委員會主席和大會報告人。直至1997年,汪先生還以八十六歲高齡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七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汪先生以其對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的卓越貢獻及對后輩的傾力扶持而被譽為我國化學傳感器技術的先驅和奠基人,倍受推崇和尊敬。

專業(yè)委員會成立之后,將定期組織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作為一項主要工作。這一系列會議被公認為國內化學傳感器領域的高水平學術會議。本文開始部分提到的2014年11月上旬在成都舉行的會議是該系列學術會議的第十二屆。期間,分別在成都(1986年)、大庸(1988年)、武漢(1991年)、太原(1994年)、上海(1997年)、張家界(2000年)、揚州(2005年)、重慶(2008年)和長沙(2011年)舉行了第三屆至第十一屆會議。另一項重要工作便是在1981年創(chuàng)刊的《離子選擇電極通訊》的基礎上,辦好在1985年更名為《化學傳感器》的學術刊物。

在定期舉辦國內學術會議和頻繁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的基礎上,經國家科委批準,并報外交部備案,由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和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聯合組織的“離子選擇電極國際討論會”于1985年6月上旬在上海師范大學召開。據說,這還是首次在上海大學校園里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會議收到外國學者提交的論文近30篇。100多位中外學者參加了會議。除了前面已提到的多位學者與會外,美國的Durst教授和Janata教授,Avdeef博士、日本千田貢(M.Senda)教授、石橋信彥(N.Ishibashi)教授、意大利Mascini教授、德國Bensenhard教授、捷克斯洛伐克Vytras教授、波蘭Hulanicki教授、奧地利Marsoner博士及印度Srivastava教授等知名學者參加了會議。中國分析儀器學會理事長朱良漪先生和上海市副市長劉振元親臨會議指導并致辭。此后,美國Heineman教授、劉炯權(C.C.Liu)教授、田心棣(H.Ti Tien)教授、Ottova教授,匈牙利Pungor教授,日本相澤益男(M.Aizawa)教授、逢坂哲彌(T.Osaka)教授、山添昇(N.Yamazoe)教授、江頭誠(M.Egashira)教授、谷口功(I.Taniguchi)教授,德國Sheller教授、Goepel教授,英國Turner教授,荷蘭Maas教授,丹麥Magid博士,加拿大McQueen教授、俄羅斯Vlasov教授和羅馬尼亞Bialescu教授、Cosofret博士等國際知名學者陸續(xù)應邀來華訪問。中外學者在化學傳感器領域的學術交流達到了一個新的深度和廣度。此后,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還參與了1998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國際化學傳感器會議和2005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亞洲電化學會議的籌備工作。專業(yè)委員會負責人還先后應邀擔任北京會議的組委會副主席和大會報告人以及上海會議的共同主席?;瘜W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也因其卓有成效的學術活動組織工作而多次被評為中國分析儀器學會的先進單位。

曾任國家儀器儀表總局局長的中國分析儀器學會理事長朱良漪先生在1981年見到 “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負責人時就提醒我們不要把傳感器和分析儀器研究工作局限于實驗室中,更不要停留于研究論文上,一定要和企業(yè)合作,和工廠技術人員合作,切切實實推動國產分析儀器的研究開發(fā)和生產。朱先生指出,學會工作和辦刊物一定要注意與儀器開發(fā)和生產相結合,一定要吸引工廠技術人員參加學術交流。這也成為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和《化學傳感器》刊物工作中長期以來的指導思想。朱先生對專業(yè)委員會的工作一直給予多方關心和具體指導,先后于1985年、1997年及2005年三次親臨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所組織的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2005年5月,第九屆全國化學傳感器會議在揚州舉行,八十五歲高齡的朱先生遠從北京趕赴揚州參加會議,并在會上作了題為“中國分析儀器和傳感器產業(yè)化的困惑“的大會報告。與會科技人員和年輕研究生從這位中國分析儀器工業(yè)奠基人的深刻論述和語重心長的囑托中獲益良多。也為這位海外歸來的前輩學者對后輩諄諄教誨和一心為國的拳拳之心所感動。

從《離子選擇電極通訊》的創(chuàng)刊到《化學傳感器》的國內外發(fā)行

1979年12月在江蘇泰縣舉行的全國離子選擇電極會議上確定創(chuàng)辦《離子選擇電極通訊》刊物,以推動國內離子選擇電極領域的學術交流。會議期間,一致推舉汪厚基先生擔任刊物主編,高鴻、高小霞二位先生為顧問。會后,殷晉堯、蘇渝生等多位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的同事參與了刊物籌辦工作,編輯部設立在江蘇泰縣無線電廠 (江分電分析儀器公司前身)。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刊物第一卷第一期于1981年春與讀者見面??锏淖谥际菍W術與技術并重,理論和應用兼顧,“交流有關離子選擇電極的研究和應用技術等方面的科技情報與學術論文,促進離子選擇電極分析法在各生產科技部門的普及與推廣應用。“(摘自”發(fā)刊詞“)?!峨x子選擇電極通訊》季刊的創(chuàng)辦為科技人員提供了學術交流和應用推廣的園地,創(chuàng)刊的前三年(1981-1983)所發(fā)表的各類稿件即近240篇。隨著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的成立,《離子選擇電極通訊》于1985年更名為《化學傳感器》。刊物所涉及的學術領域也隨之拓寬,論文學術水平有明顯提升,讀者面也更為寬泛。但礙于審批手續(xù)的繁復和曠日持久,刊物只能長期以內部刊物的形式出版,也曾經幾度面臨??睦Ь?。作者和讀者的支持推動著刊物在艱難中前行。編委會各位成員和編輯部堅持不懈地和作者聯系,開拓稿源,進行組稿和審稿及編輯出版的各項工作。當時的編委會人數不多,大約是二十人左右,但前后有近十位編委在繁重的科研、教學工作之余懷著高度責任感輪流參與刊物編輯工作。擔任副主編重任的殷晉堯、蘇渝生二位更是為刊物編務殫精竭慮、竭盡全力,也為刊物的通過審批多方聯絡,令人欽佩和感動。參與工作的朋友們常戲稱初創(chuàng)期的刊物是“同仁刊物”。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編委們對刊物發(fā)自內心的鐘愛和責任心。刊物每年刊發(fā)的各類稿件達八、九十篇之多,其中不乏較高水平的研究論文和進展評述以及具有參考價值的應用方法交流??锟堑膰H知名學者來華講學的中文稿幫助讀者了解本領域的國際前沿?!痘瘜W傳感器》雜志漸漸成為國內科技人員相關科技成果的主要交流園地??锍鮿?chuàng)時期的積累以及編委所傾注的滿腔熱情為刊物的后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編委會和編輯部長達十余年的堅持不懈努力以及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大力支持下,刊物終于通過了繁復和嚴格的審查程序,于1993年10月獲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批準,由內部刊物提升為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科技類學術刊物,并獲批國內出版物刊號(CN刊號)。嗣后又于1998年4月獲批國際刊號(ISSN刊號)。在讀者和作者的支持下,刊物所發(fā)表論文的學術水平日益提高。除國內作者投稿外,編委會也設法約請國外知名學者提供稿件或在征得作者和出版社授權的前提下轉載外國學術刊物的高質量文章??镆矟u漸渡過了初創(chuàng)期的艱難處境。2012年底,《化學傳感器》刊物又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圖書館三個單位聯合評定為2012年“中國國際影響力優(yōu)秀學術期刊”?;仡櫩镒哌^的充滿艱辛的34個年頭,參與工作的老同事們不由感慨萬千。所刊發(fā)的近2500篇稿件無一不是作者和編者的心血結晶,也滲透著殷晉堯、蘇渝生二位先生為刊物竭盡所能的奉獻精神。蘇先生曾多次對如何辦好刊物提出書面意見,直至2001年3月因病離世前不久還關注著刊物的組稿和編輯工作,聞者無不為之動容。

在回顧從1979年末成立“離子選擇電極交流協作組”到1984年10月獲準建立“中國分析儀器學會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從《離子選擇電極通訊》內部刊物到國內外發(fā)行的《化學傳感器》的漫長歲月,以及此后的學會工作和學術交流活動時,我們對竭盡全力推動中國離子選擇電極領域研究開發(fā)、生產和應用以及國內外學術交流的前輩學者汪厚基、高鴻、高小霞、于天仁、朱良漪、榮仁本、史久泰、漆德瑤、鄧家祺、華惠珍和不幸早逝的殷晉堯、蘇渝生、周性堯、謝聲洛、龔洪鐘、王昌益、邰子厚、蒲國剛等先驅者充滿懷念和由衷敬意。汪爾康、董紹俊、姚守拙、陳洪淵、方禹之、金利通等耄耋長者至今仍堅守在他們所熱愛的科研和教學崗位,鍥而不舍地參與化學傳感器創(chuàng)新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繼續(xù)支持著專業(yè)委員會和編委會的工作。他們的精神令人感佩。年屆九旬的章詠華、黃靜華、馬立人等多位長者以及眾多長期參與學會和刊物工作的老朋友們也時時關注著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的進展和學會的工作狀況,謹向各位表達由衷的敬意和謝意,也祝愿各位長者和老朋友健康長壽。衷心祝愿化學傳感器領域的學術交流活動在新一屆專業(yè)委員會領導之下,更為活躍和卓有成效。也祝愿《化學傳感器》在新一屆編委會及編輯部的共同努力下,在作者和廣大讀者支持下,辦得更好。

后記

花了近兩個月時間,仔細查閱了早年留存的各種書面資料,盡力搜索腦海中一鱗半爪的零散記憶,還與一同親歷初創(chuàng)歲月的朋友及編輯部同事進行交流,力求真實地反映那一段時期的國內外學術活動和刊物編輯出版過程中的人和事。思緒紛雜,心潮起伏,幾經修改,終于完成上面的文稿。但因所涉及各項活動年代久遠,掛一漏萬,構思不妥,措辭不當和細節(jié)差錯在所難免。敬請指出和糾正。謹以此文表達對逝去的歲月和引領我們前行的前輩學者以及早逝的先行者的尊敬和懷念。也表達對共事近四十年的師長和友人的思念和敬意。猶如我們的老朋友,美國學者Durst教授在他發(fā)表于Electroanalysis上的回憶離子選擇電極早年歲月的文章中所言:“那是一個令人激動和難以忘懷的年代。最初的興奮雖已漸漸淡去,但卻始終在推動著這一領域向前行進。“七十年代末參與“離子選擇電極協作組”和《離子選擇電極通訊》編委會初創(chuàng)時期工作的同事們如今都已年屆耄耋或漸近八旬,他們所親歷的充滿激情的四十年歲月已漸漸遠去。這是一個在化學傳感器領域中開拓前行的科技人員群體,過去的四十年是這個群體為科學夢想奉獻大半生的難忘歲月?!巴丝铩敝阅軋猿质嗄甓谎苑艞?,更是現今人們難以置信和重現的奇跡。他們也因此而收獲了奉獻所帶來的喜悅以及共同奮斗所帶來的恒久友情。這可能是如今為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高低而犯愁的年輕學子們難以體驗得到的心境。在專業(yè)委員會的統(tǒng)籌規(guī)劃下,自2005年揚州會議開始,老朋友們懷著戀戀不舍的心情陸續(xù)離開了長期參與的專業(yè)委員會和編委會的工作崗位。如今,新老交替的計劃已經完成。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過去三十多年中成長起來的中年科技人員已承擔起學會工作和刊物編輯出版的重任。他們也曾和自己的師長共同經歷過上文中所提到的難忘歲月,共同體驗過研究工作中的艱辛和歡樂。如今,他們在學術方面都已頗有經驗和卓有建樹,在學會工作方面也漸入佳境,正在將研究工作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堅韌不拔的奉獻精神引入學會和刊物編輯工作中。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喜人情景已經呈現,縷縷新風令人欣喜?;瘜W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和作為重要交流平臺的《化學傳感器》刊物正日益顯示出更為蓬勃的生機,中國化學傳感器研究開發(fā)和應用的明媚春光一定更令人欣喜。

參考資料

[1]俞汝勤.化學傳感器早期學術活動回眸及對分析學科發(fā)展的思考[R].第12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大會報告,2014年11月9日,成都.

[2]儀器信息網.吳海龍教授在第十一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 [C/OL].http://www.instrument.com.cn/ news/20111026/069475.shtml.

[3]汪厚基.離子選擇電極的發(fā)展[J].分析化學,1973,1(2):77.

[4]殷晉堯.離子選擇性電極[J].化學通報,1973(1):25.

[5]R.Durst主編,殷晉堯譯.離子選擇電極[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6.

[6]中國計量研究院化學室.全國離子選擇電極和離子活度計技術交流會 [J].分析化學,1977,5(1):40.

[7]章詠華.離子選擇電極[J].分析化學,1978,6(3):213.

[8]呂文英.會議動態(tài)(江蘇泰縣全國離子選擇電極會議報道)[J].分析化學,1980,8(3):250.

[9]全國離子選擇電極技術交流會在江蘇泰縣召開 [J].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1,1(1):84.本刊編委會.發(fā)刊詞[J].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1,1(1):1.

[10]本刊通訊員.離子選擇電極學術講座會在長沙舉行[J].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1,1(4):85;Ross博士在湖南大學所作離子選擇電極報告及座談紀實[J].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2,2(1):1;1982,2(2):1.

[11]會議秘書組.會議動態(tài)(第一屆全國電分析化學會議,昆明,1981年10月)[J].分析化學,1982,10(1):31.

[12]章宗穰.國內離子選擇電極進展[J].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2,2(2):1(本文除收錄1980年10月至1982年初國內期刊發(fā)表論文149篇外,還收錄了該時間段內未在刊物上發(fā)表的學術會議論文、學術講座、研究生論文及技術鑒定會、讀書會等內部技術資料題錄189篇).

[13]黃德培、沈子琛、吳國梁,等.離子選擇電極的原理和應用[M].北京:新時代出版社,1982.

[14]上海師范學院化學系電化學研究室.美國R.P.Buck教授來華講學[J].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3,3(2):93;1983,3(2):1;1983,3(3):30.

[15]徐維軫.會議簡介(全國電分析儀器規(guī)劃討論會)[J].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3,3(2):94.

[16]本刊編輯部.《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1-1983總目錄[J].離子選擇電極通訊,1983,3(4):81.

[17]瑞士Simon教授上海講學中文稿[J].化學傳感器,1985,5(2):1;1985,5(3):71;1986,6(2):1;1986,6(4):1.

[18]國家科委文件.關于同意新創(chuàng)辦科技期刊的復函,93國科發(fā)信字534號,1993年10月8日.

[19]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齊心協力,把《化學傳感器》辦得更好[J].化學傳感器,1994,14(1):I.

[20]俞汝勤.辦好《化學傳感器》,促進分析學科發(fā)展[J].化學傳感器,1994,14(1):II.

[21]本刊編輯部.本刊副主編蘇渝生研究員因病逝世[J].化學傳感器,2001,21(2):43.

[22]章宗穰,張國雄.深切懷念我國化學傳感器領域的先驅者——汪厚基教授和殷晉堯教授[J].化學傳感器,2002,22 (2):66.

[23]章宗穰.傾畢生精力于中國儀器儀表工業(yè)的一位開拓者和組織者——深情緬懷朱良漪先生 [J].化學傳感器,2008, 28(1):63.

[24]歷屆化學傳感器專業(yè)委員會和《化學傳感器》編委會成員名單(第一屆至第六屆).

[25]章宗穰,俞汝勤.中外學術交流的先行者——Buck教授1982年中國之行的前后紀事[J].化學傳感器,2012,32(2):1.

[26]R.Durst.離子選擇電極的早年歲月[J].化學傳感器,2012,32(3):1(章宗穰譯,俞汝勤校。英文原文刊載于Electroanalysis,Vol.24,issue 2,p.15-22.).

[27]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報告(2012)[R/OL].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2/epaper/d5451/d15b/201212/29048.html,2012-12-29.

[28]本刊編委會.卷首語[J].化學傳感器,2013,33(1):1.

Academic events of chemical sensors in China at the unforgettable early years

Zhang Zong-rang1,Yu Ru-qin2,Shen Guo-li2,Zhang Guo-xiong3
(1.Chemistry Department,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hemo/Biosensing and Chemometrics,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3.Shanghai Institute of Microsyste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CAS,Shanghai 200050,China)

The academic events of chemical sensors in China at early years from mid-1970 to late-1980 and also some stories in founding of the Chemical Sensor Committee and the journal of“Chemical Sensors”are reviewed at the special time of their 35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The authors wish to show respect to some senior scholars and pioneers for their excellent contribu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sensors in China.

committee of chemical sensors;journal of chemical sensors;academic events in early years

猜你喜歡
分析儀器學術交流刊物
《分析儀器》征稿簡則
學術交流及演出活動
北京市華云分析儀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學術交流活動
校近期學術交流活動及獲獎與出版
刊物賀詞
我校近期學術交流活動及獲獎
北京市華云分析儀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系列刊物介紹
空分在線氣體分析儀器的選配與維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