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385(2015)05-0074-05
收稿日期:2015-09-18
作者簡介:李曉燕,女,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
2014年12月3日,由李慧珠導(dǎo)演、陳曉和陳妍希主演的《神雕俠侶》在湖南衛(wèi)視正式上映,使金庸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的《神雕俠侶》再次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在此之前,《神雕俠侶》從1976年起共7次被翻拍成電視劇,3次被翻拍為以小說原名或主人公名字為影片名的電影,2011年被改編為同名日本動畫片,成為金庸武俠小說中被改編為影視次數(shù)最多的一部小說?!渡竦駛b侶》每次翻拍都會引起社會的高度關(guān)注,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小說本身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二是沒有一部被翻拍的影視作品能夠?qū)⑿≌f的精髓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渡竦駛b侶》如此受歡迎,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其所包含的“原型”所體現(xiàn)的文化傳統(tǒng)以及心理結(jié)構(gòu),與讀者的集體無意識相契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本文將借助原型批評理論對《神雕俠侶》中英雄的成長原型、使命原型、愛情原型進行“‘遠觀’研究” [1],進一步探究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一、英雄成長原型
英雄的成長原型是《神雕俠侶》中一類重要的原型,這也與金庸的成長經(jīng)歷密切相關(guān)。金庸的人生之路并不順利,由于戰(zhàn)爭,他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去求學(xué),幾經(jīng)輾轉(zhuǎn),卻被勒令退學(xué)。偶然的機會使金庸進入《大公報》工作,為其之后創(chuàng)辦《明報》奠定了基礎(chǔ)。隨著《大公報》香港版的復(fù)刊,金庸來到了香港,遇到了梁羽生、陳凡,三人在《大公報》開設(shè)了《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自此開始其武俠小說的創(chuàng)作之路。1959年,金庸與沈?qū)毿潞腺Y創(chuàng)辦了《明報》,機遇與風(fēng)險并存,《明報》逐漸起色的時候,幾名業(yè)務(wù)骨干紛紛辭職,或自主創(chuàng)刊,或跳槽到競爭對手那邊。金庸并沒有退縮,堅持《明報》的辦報方針不變的同時,而是善于把握機會,準(zhǔn)確分析國內(nèi)外時局的變化,在香港眾多報刊中迅速脫穎而出。在金庸擔(dān)任董事長其間 ,《明報》成為香港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之一,同時也成就了金庸的報業(yè)巨子以及華人武俠小說家“泰山北斗”的地位。金庸的閱歷十分豐富,有過苦難,也把握住了一些難得的機遇,正是這二者成就了金庸。金庸在《神雕俠侶》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也無意間使其中的英雄人物在成長過程中經(jīng)歷著重重苦難,但又能遇到別人無法遇到的機會。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他這一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體系的形成產(chǎn)生了重要作用。所以,人們心中就形成了“英雄是需要經(jīng)過苦難磨練的”這一集體無意識,例如中國古代勾踐臥薪嘗膽,韓信甘受胯下之辱。金庸也不例外,在他眼中,一個人若要成為英雄必須要比常人更能承受苦難,所以《神雕俠侶》的男主人公楊過在出生之前便失去了父親。在他幼年時,母親又因病亡故,楊過便開始流浪,雖然遇到了視如己出的郭靖,但也收到了郭芙和武氏兄弟的欺負,黃蓉的猜忌、柯鎮(zhèn)惡的敵視使他無法繼續(xù)呆在桃花島。到全真教學(xué)藝,卻備受欺辱,反出全真教,拜小龍女為師。與師相戀,卻受到世人的百般阻撓。隨后的斷臂之痛、與小龍女的分分合合,種種磨難為把他鍛造成世人敬仰的英雄“神雕大俠”奠定了基礎(chǔ)。
經(jīng)歷苦難是成為英雄的前提條件之一,并不是所有經(jīng)歷過苦難的人都能成為英雄。成為英雄還需要具有特殊意義的東西,即專屬于英雄的機遇。機遇的獨特性將英雄從眾多苦難經(jīng)歷者中選拔出來,去承擔(dān)民族使命,保衛(wèi)國家的大好河山。金庸在《神雕俠侶》中為楊過安排了兩處具有特殊含義的專屬楊過的機遇,終于使其成為“神雕大俠”。
《神雕俠侶》中所描述的楊過的人生中有兩個關(guān)鍵機會:一是反出全真教后逃離到古墓,古墓的生活使他從一個功夫膚淺的孩童變?yōu)閮?nèi)力深厚的少年;二是在斷臂頹廢時在一只丑雕的帶領(lǐng)下進入一個大山洞,得到武林前輩獨孤求敗留下的名劍,在丑雕的指引下選取了玄鐵重劍,并練就了驚世駭俗的劍法,出洞后一舉打敗金輪法王,得以與小龍女團聚?!渡竦駛b侶》中的這兩處特定機遇正是藝術(shù)作品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質(zhì)積淀的無意識表達,這可以從機遇的特征中得到證實。
一是兩次機遇具有專屬性。此兩處機遇中都含有同一個物象——洞穴。洞穴都是及其隱蔽的,不是什么人隨隨便便都能發(fā)現(xiàn)、能進得去的。古墓派在李莫愁散播小龍女比武招親的謠言之前,并不為江湖中人(全真教除外)所知曉,就連家學(xué)淵博的黃蓉也不知道,更不用說有人知道古墓的所在了。全真教雖然與古墓派有淵源,但不得踏入古墓范圍一步,而偏偏楊過能夠留在古墓并成為古墓派的傳人。小龍女師徒與李莫愁師徒?jīng)Q斗時,將斷龍石放下,正門再也無法進入。出入古墓的唯一通道也只有小龍女、楊過、李莫愁師徒二人、王重陽知曉,古墓派的武功也只有這五人懂得,但后三者都去世了。古墓以及古墓派的武功也就成了楊過與小龍女的專屬。同時,楊過是在丑雕的帶領(lǐng)下見到獨孤求敗遺留的劍冢并習(xí)得其劍法,之后丑雕便離開山洞,跟著佩帶玄鐵重劍的楊過一起闖蕩江湖。玄鐵重劍已不在,也沒有丑雕的指導(dǎo),還有誰能習(xí)得獨孤前輩的絕妙劍法呢?也可以這么說,獨孤求敗前輩的劍冢與搭檔丑雕,就是專門留給楊過的。機遇中的洞穴的隱蔽性,表明主人公的無意識是在意識的下面,而其對楊過的專屬性上乘武功的饋贈則“象征著無意識對個體心靈的補償和平衡,正如夢對人的精神創(chuàng)傷和欲求具有補償、象征、宣泄功能一樣”。 [3]
二是機遇具有重生性。楊過遇到機遇即進入洞穴時所見到的一切景象,就是上一任主人離開的原貌。丑雕生活在獨孤求敗前輩遺留的山洞中,但沒有破壞原貌。古墓的位置、種種機關(guān)以及墓內(nèi)布局是由王重陽設(shè)置的,室內(nèi)墻壁上的武功秘籍是由古墓派開創(chuàng)者林朝英遺留的。小龍女是古墓派第三代掌門,“實際上是古墓派創(chuàng)始人林朝英的理想化身、結(jié)晶或象征” [4],從小在古墓中長大,更是保留了古墓的原貌。從這個角度來說,楊過見到的古墓也是其“原貌”。通過洞穴,楊過直接與一段歷史相連,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崇古文化有相通之處,使洞穴具備了個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融合的特點。而兩處洞穴中的武功秘籍、尸骨、遺物,直接與死亡相聯(lián)系,身處絕境而進入洞穴的楊過也正是通過繼承已故前輩的遺物秘籍而練就絕世武功,使自己變得強大,完成了死亡與重生的交替。死亡與重生的原型多次出現(xiàn)在古代神話中,不管是西方的耶穌復(fù)活,還是中國的刑天與精衛(wèi)。
在《神雕俠侶》中,金庸多次借黃蓉、郭靖、黃老邪、金輪國師等人的口,說明楊過經(jīng)歷了別人難以想象的奇遇,武功越來越高深。楊過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苦難以及機遇,也正是金庸關(guān)于成為英雄的必要條件的無意識反映。兩次關(guān)鍵的洞穴機遇使落到人生低谷的楊過重獲新生。楊過的心理也在遇到這兩次機遇前后發(fā)生了巨大的無意識變化,即在進入洞穴前處于艱難困境,在洞中不斷突破自我,出了洞穴之后便是破繭成蝶,具備了消除種種險境的超能力?!渡竦駛b侶》多次出現(xiàn)的奇遇為主人公提供新的心理能量,使其英雄形象漸趨高大,同時這也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原型的無意識表達。
二、英雄使命原型
不管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英雄都是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在原始社會,由于生產(chǎn)力水平低,人們必須依靠群體才能夠生存,帶領(lǐng)人們與自然作斗爭的首領(lǐng)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經(jīng)過實踐的積淀,“英雄崇拜”便在人們的深層心理扎根發(fā)芽,發(fā)展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因此,由普通人成長起來的大仁大義、武功蓋世的英雄便成為遇到痛苦境遇的人們心中的期待者。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集體的穩(wěn)定,所以中國英雄的使命就是承擔(dān)起為國為民、救民于水火等民族使命。金庸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也就無意識地垂青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所以其眼中的英雄也就必然是“舍小家,為大家”的中國式英雄,體現(xiàn)了與讀者共有的集體無意識。
《神雕俠侶》中的男主人公楊過被江湖人稱為“神雕大俠”,此乃“楊過是英雄”的最好證明。雖然楊過聰明伶俐、至情至性,但其偏執(zhí)激烈、憤世嫉俗的性情,以滿足自我為生存目的,即人生目標(biāo)就是與小龍女廝守終生。這種種表現(xiàn)均與以郭靖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所展現(xiàn)的英雄形象不符,若要贏取江湖人士的英雄崇拜,楊過還是需要做傳統(tǒng)英雄該做的事,成為主流英雄中的一員。因此,楊過在與小龍女退隱江湖、遠離塵世之前,萌生出“男兒為國戰(zhàn)死沙場,正是最好的歸宿” [5]的念頭,退蒙古軍隊、殺蒙古首領(lǐng)、解襄陽之難、救襄陽人民脫離苦海。
桃花島主黃藥師性情孤僻,狂傲不羈,被金庸評為“正中帶有七分邪,邪中帶有三分正”,但在感情方面卻不敢像楊過一樣敢于向封建禮教發(fā)起挑戰(zhàn),最終以此為其一生之憾事?!皷|邪”的稱號是黃藥師行事特點的完美寫照,就是這樣一個離經(jīng)叛道的武林一絕,在襄陽最艱難的時候,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剛研究出不久、還沒有用于實踐的二十八宿大陣講給郭靖、黃蓉等人聽,但求能夠擊退蒙古兵,保住襄陽城。新五絕之首的老頑童周伯通,典型“武癡”,生性純真,風(fēng)趣幽默,活潑可愛,喜歡捉弄別人。頑皮的周伯通,無法像成年人一樣理智地控制自己,因為貪玩耽誤了郭靖和黃蓉邀他參加的武林大會,待他玩夠之后又老老實實地按照書信的內(nèi)容趕去襄陽支援。但中途又因為他在忽必烈營帳戲弄蒙古武林高手、大鬧絕情谷,再次耽誤了正事。就是這樣一個嗜玩成性的武學(xué)奇才,在襄陽面臨不保時,雖身負重傷,仍然請命帶領(lǐng)一軍,盡可能使黃藥師的二十八宿大陣發(fā)揮更大作用。
大人物如此,小人物也不甘落后。武氏兄弟二人是《神雕俠侶》中有點窩囊的角色,資質(zhì)平庸,雖出身武學(xué)名家得遇名師,但武功也沒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英雄大宴結(jié)束后,郭芙被金輪國師擒住,黃蓉帶著武家兄弟二人尋找。在一家酒樓里,他們遇到了楊過師徒二人和金輪國師等人。金輪國師提出要毒針解藥后,小武想也不想就說:“你先把郭姑娘放了,我們立時送上解藥?!钡馑幵跅钸^師徒二人身上啊。黃蓉提議讓他倆跳窗逃走去找郭靖幫忙時,二人卻向郭芙看了一眼,就是這一遲疑,使他們失去了成功解救郭芙的先機。在楊過和小龍女盡全力纏住金輪國師、黃蓉解救出郭芙之后,武氏兄弟不但沒提出助楊過師徒二人一臂之力,反而連聲催促:“師娘,咱們先走吧,你身子不適,須得保重?!?[6]平時鼓吹自己的武功多么多么厲害,縱觀全文我們卻難以發(fā)現(xiàn)二人打勝過誰。就在楊過師徒二人全力救得黃蓉等人的當(dāng)晚,兄弟二人得知楊過和小龍女睡同一間房后,陰陽怪氣地說了些不干不凈的話,導(dǎo)致小龍女再次離楊過而去。能力不足,無法打敗強敵,得到幫助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回報,而是自己趕緊離開這危險之地,是惡語相攻,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清高。這實非英雄之舉,窩囊氣十足。但就是這樣有點窩囊的二人,在楊過為其吸毒之后深感自己以往的過錯,主動請纓陪黃蓉等人一起前往絕情谷求取解藥。也正是這二人,緊跟祖師爺一燈大師、父親武三通、師叔朱子柳等人,奮勇殺敵,力保襄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金庸在塑造《神雕俠侶》的英雄形象時,無形中表露出內(nèi)心深處的“中國式英雄應(yīng)該是民族使命承擔(dān)者”這一集體無意識,雖然這并不是作者有意而為之。金庸也曾受到西方文學(xué)的影響,接受了一些西方觀念,張揚個性與自由、追求平等與自我,這是對西方英雄原型精華的有效吸收,但在危難關(guān)頭又不失民族大義,使《神雕俠侶》中楊過、黃島主等個性十足的英雄回歸到中國傳統(tǒng)英雄的隊伍中,這又恰恰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國才有家”的集體無意識的生動體現(xiàn)。
三、英雄愛情原型
當(dāng)一個人在經(jīng)歷重重苦難后,充分利用自己的機遇,成為真正的英雄之后,就有責(zé)任、有義務(wù)去承擔(dān)民族的使命。但英雄的生活并不這么簡單,愛情也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愛情之路也是充滿荊棘的。
梁羽生曾說:“新派武俠小說都很注重愛情的描寫。‘武’‘俠’‘情’可以說是新派武俠小說鼎足而立的三個支柱?!?[7]《神雕俠侶》中單是男女主人公楊過與小龍女的武功就足以令人口目瞠舌的了:天羅地網(wǎng)勢、金鈴銀索法、全真劍法、玉女素心劍法等等。最后楊過自創(chuàng)的黯然銷魂掌,更是與郭靖的降龍十八掌、黃藥師的彈指神通不分伯仲。還有丐幫的打狗棒法、老頑童的雙手互搏、一燈大師的一陽指、王重陽的先天功、歐陽鋒的蛤蟆功等,都是武林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精深武功。在《神雕俠侶》第二十回中,楊過欲行刺郭靖為父報仇,郭靖卻與他同榻而眠,并語重心長地說:“我輩練功學(xué)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的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dāng)‘大俠’兩字……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后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8]好一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使《神雕俠侶》“俠氣”十足。
自古以來,英雄的出現(xiàn)都離不開美人的陪伴,因為“幾千年的文學(xué)史中,美人就一直是愛與美的化身” [9]。這才出現(xiàn)了程英、陸無雙、公孫綠萼、郭襄、郭芙、完顏萍等人的“一見楊過誤終身”的單戀情傷,即前兩者的情藏心底、終身不嫁,公孫綠萼的為情自我犧牲、郭襄的出家、郭芙與完顏萍的委嫁他人。如此看來,小龍女幸運的多,但她與楊過的相愛之路走得卻是步步維艱。細細閱讀小說對小龍女的描述,就不難看出小龍女具有仙女的原型,首先是其美貌,“白玉般的纖手”“披著一襲薄薄的白色布衣,猶似身在煙中霧里……面容秀美絕俗” [10]“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萬蕊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 [11]其次是為了愛情,敢于放棄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就像仙女戀上凡人而寧愿放棄無憂無慮的仙境生活一樣,小龍女一心只想呆在古墓,但只因楊過喜歡熱鬧的外面世界,就毅然決然的跟隨楊過離開了古墓。最后是具備母親與情人的雙重品性,由于楊過從小缺少父愛母愛,而小龍女對他的真心對待,滿足了他內(nèi)心對母愛的需求。楊過糾結(jié)是否刺殺郭靖時,小龍女感受到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便主動提出代替楊過刺殺郭靖,哪怕自己會遇到危險,只求為楊過排憂解難,讓楊過開心地活下去。為自己愛的人消除苦悶,打發(fā)枯寂,為戀人獻出一切,包括生命。如此戀人,哪個男人不愛呢?
楊過的出場與小龍女形成鮮明對比,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 [12],一個無人問津的流浪漢。他與小龍女的戀情蘊含著中國神話中“仙凡之愛與磨難”的原型。“所謂‘仙凡之愛’指的是戀愛雙方的地位懸殊,愛情在女神與人間普通男性間發(fā)生,磨難即是伴隨愛情關(guān)系發(fā)生的挫折與斗爭。” [13]楊過與小龍女的師徒戀受到了江湖人士的百般阻撓,即使是郭靖、黃蓉也是如此。聚少離多,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遭受著痛苦,最后一別竟達十六年之久。兩人從絕情谷底逃出后前往襄陽繼續(xù)接受考驗,不顧自身安危,保全民族大義。最后在經(jīng)歷種種苦難后,二人選擇了與神雕一起退隱江湖,成為一對令人向往的神仙眷侶。
金庸通過《神雕俠侶》為廣大讀者講述了英雄美人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但其中蘊含了作者的兩情相悅、相互尊重、平等相處的愛情觀。金庸的愛情婚姻也是幾經(jīng)波瀾。之前失敗的婚姻表明,其女主角并不是金庸的理想伴侶,在無意識中,金庸在《神雕俠侶》中塑造一個自己理想的愛情伴侶形象,因此我們可將《神雕俠侶》中的女主角小龍女視為金庸的理想伴侶。在封筆四年之后,金庸與林樂怡結(jié)合并恩愛至今,表明林樂怡在一定程度可視為小龍女的化身,而秀麗嫻雅的林樂怡也被金庸迷們稱為“小龍女”,這恰恰是金庸的愛情無意識與讀者產(chǎn)生共鳴的最佳證明。雖然金庸的集體無意識中蘊含著中國古代的原型,但人性、真愛對封建教條的戰(zhàn)勝,為廣大讀者展現(xiàn)了楊過與小龍女的情深意重、天長地久。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心中更有一千個楊過與小龍女?!渡竦駛b侶》中蘊含著人們對自然和自我的認識中形成的集體無意識——對英雄的崇拜、男性內(nèi)心對完美女性的向往、對真愛的追求等等。從原型的角度分析《神雕俠侶》不僅有助于讀者更進一步地把握其內(nèi)蘊,同時也為改編《神雕俠侶》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神雕俠侶》中所蘊含的原型除上述三個之外,還有很多,仍具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