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名家訪談
01 比較藝術學的建立與發(fā)展問題探討——李倍雷教授訪談 陳小琴,李倍雷
影視藝術研究
·電影理論研究專題·
07 故事的意義——藝術、文化與傳播視野下的電影敘事理論思考王志敏
14 作為敘事的當代電影理論(上)趙 斌
22 演進與重構——關于歷史與文化視野中的觀眾主體性問題研究劉永孜,王雪娟
34 《白雪公主》敘事的時代倫理轉換 陸興忍
40 開放式的敘事結構——淺議費里尼電影的敘事特征 楊清健
藝術學理論研究
·比較藝術學研究專題·
45 有比較才能鑒別 張道一
47 跨視域比較的藝術學理論——評李倍雷和赫云的著作《比較藝術學》龍 紅
49 跨視域與藝術學科建設的獨立自足——評李倍雷和赫云的著作《比較藝術學》章旭清
美術研究51 侗族居所建筑的行為文化想象張澤忠,溫 婷
59 四川甲居藏寨建筑的環(huán)境調查與對策分析劉 偉,麥賢敏
66 3D高清攝影在館藏文物立體化數據建設中的運用官 彬
71 貴陽當代藝術的本土性 王藝霏
音樂藝術研究
74 論梁陳歌舞詩的審美取向 王健紅,李方黎
79 唐代太樂丞和太樂博士問題辨析 任 飛,楊 迎
84 論交響樂與詩歌——析瓦格納音樂理論中“音樂達意”的重要性趙 青
戲劇藝術研究
88 新世紀中國先鋒戲劇的底層敘事 陳吉德
96 莎士比亞的悲劇主人公形象 洪忠煌
103 管窺廬劇形成期的音樂特征 余亞飛
本土藝術研究
·影戲研究專題·
109 灤州影戲劇本《紅梅閣》初探 張 軍
116 湖南影戲劇本的教育、教化功能 李躍忠
120 探析影戲的發(fā)展進程 卜亞麗
第二期
名家訪談
01 血性、痛感與柔情熔鑄的戲劇藝術世界——羅懷臻教授訪談 黃桂娥,羅懷臻
影視藝術研究
·東亞電影研究專題·
10 穿過身份與國族的迷障——新世紀以來韓國戰(zhàn)爭片透視 林 琳
16 《郊游》:作為敘事者的空間 郭曉清,龔 艷
21 卜萬蒼上海時期電影芻議 彭靜宜
27 作為敘事的當代電影理論(下)趙 斌
35 論庫弗《公眾的怒火》中的“擬像”主題和電影技巧鄭 靜
藝術學理論研究
·藝術美學研究專題·
40 德勒茲身體美學與藝術敘事范式 李 坤
46 西方藝術“生命形式”論的理論價值 洪永穩(wěn)
54 音樂本體與理想人格的合一——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 王 菊
美術研究
59 試析書法的情感表現機制 李海亭
64 從文學到圖像:論塞尚的繪畫創(chuàng)作 張高元
70 企業(yè)藝術創(chuàng)意的價值范疇 王 偉
75 論中國古代蛇圖騰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張 靜,肖 瑋
81 地方·詩象——曹瓊德繪畫藝術的人類學解讀洪秋子,王良范
戲劇藝術研究
84 抗戰(zhàn)時期華北解放區(qū)戲曲劇種流布研究 智聯(lián)忠
89 1980年代上海青年話劇團外國經典劇目演出情況——表演藝術家婁際成先生訪談楊 光,蘇 杭,婁際成
93 新時期實驗話劇現代性的理論建構 姜 南
本土藝術研究
97 時空轉換中的碎片記憶——江蘇興化六書婚禮儀式調查 馬韻斐
106 “非遺”傳承人認定與集體性鄉(xiāng)民藝術的保護——以冀南GY村“捉黃鬼”活動為個案 李向振
114 文化生態(tài)視域下湘西苗族鼓舞的變遷與調適羅婉紅
120 水族馬尾繡在當代社會中的價值轉變張 超,朱曉君,果 霖,徐人平
第三期
名家訪談
01 臺灣“國家電影中心”與臺灣電影發(fā)展狀況——林文淇先生訪談錄 龔 艷,林文淇
影視藝術研究
·臺灣電影研究專題·
05 后工業(yè)哥特/詩意與“慢電影”——蔡明亮電影《郊游》中的廢墟意象[美]張 泠
13 陰柔氣象:胡金銓電影再讀 [韓]文知愛
18 2014年世界電影內容生產策略與中國電影海外市場定位 儲雙月
27 姜文電影中先鋒精神與啟蒙意識的融合策略陳 維
藝術學理論研究
32 傅雷與《藝術旬刊》 胡 榮
38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論丹納實證主義的文藝批評方法張今杰,劉小飛
43 當代中國音樂編輯學研究概覽 陳宗花
美術研究
·劉知白繪畫研究專題·
47 從劉知白的畫看中國畫的傳統(tǒng) 倪建林
51 山水精神的物化——劉知白潑墨山水畫的文化意義 王 惠
56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劉知白的人生與他的潑墨山水 駱麗君
59 信息時代的民族民間工藝美術 田少煦
64 從村上隆的ART策略反思中國藝術形象的正確表達羅曉歡,汪曉玲
71 論中國畫從傳統(tǒng)向現代轉型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根源尹宣勝
戲劇藝術研究
77 戲曲“現代”化的零思碎想 張立環(huán)
82 從“文以載道”到“文以自娛”——論晚明戲劇藝術功用觀念之嬗變 吳衍發(fā)
音樂藝術研究
89 互為源流的音樂文化生活 任也韻
97 199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智障兒童音樂教育研究述評蔣玲玲
本土藝術研究
·苗族舞蹈研究專題·
103 為何而舞:中國苗族舞蹈藝術的展演與族群認同曹端波,王唯惟
114 族群敘事中的核心訴求——苗族大遷徙舞的“返鄉(xiāng)情結”解讀王聲珅,劉遠林
118 祖先的路:大花苗“大遷徙舞”與族群記憶曾雪飛,王唯惟
第四期
名家訪談
01 青春的“圍城”——臺灣導演易智言專訪 劉 莉,易智言
影視藝術研究
·臺灣青春電影研究專題·
05 臺灣電影與大陸電影現狀隨談 黃茂昌
09 傳統(tǒng)與情結:淺談臺灣青春題材影片 孔苗苗
13 思維重生 時間影像——再讀《千禧曼波》 潘 汝
19 童年、故鄉(xiāng)和春節(jié):民俗紀錄片《中國年俗》的“三重想象” 宋 穎
28 “傳統(tǒng)”的復歸與守望“現代”的焦慮與突進——試論中國1980年代戲劇影視中女性主體性的嬗變 王 琴
藝術學理論研究
34 羅莎琳德·克勞斯與當代藝術的媒介批評 徐進毅
41 論藝術人類學研究方法在藝術學學理研究中的應用榮樹云
46 身體美育與審美教育 方英敏
54 漢魏辭賦與傳統(tǒng)藝術精神 周惠萍
美術研究
58 現代性與中國畫的寫生觀念 李倍雷
64 中國美學精神對西方現代繪畫的影響邵志華,楊 菊
70 宋代畫家李唐研究綜述 馮鳴陽,華 雯
76 “仇英戲作”的矛盾與其二重詮釋 施 錡
舞蹈藝術研究
82 北京舞蹈群落的舞蹈戲劇性創(chuàng)作結構及其變革史 紅
89 論馬家欽的“昆舞”和她的當代藝術貢獻王海濤
戲劇藝術研究
94 閣樓上的假男人——評《黑鏡·馬上回來》 周夏奏
99 為試論陽戲曲牌的詞式、樂式與腔式 符 偉
本土藝術研究
104 云南大理南澗“跳菜”舞蹈的田野探研 李 華
110 芒寬鄉(xiāng)大鼓舞的本體特征及形成原因龐迪蓉,周 梅
115 論貴州“花溪式”苗族服飾特征 韓佳格
121 南京民間藝術文化產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展探析 陶亞萍
第五期
名家訪談
01 城市中的藝術田野與音樂上海學的生發(fā)與實踐——洛秦教授訪談 王永健,洛 秦
影視藝術研究
·獨立電影研究專題·(學術主持人:龔艷)
09 獨立電影隨談 李鐵成,應 亮,龔 艷
15 精神是我面對的第一現實——獨立電影創(chuàng)作談 甘小二
19 《唐皇游地府》:不見唐皇,空留地府 王培雷
24 從藝術本體論《狼圖騰》的成功之道 吳玉霞
30 精神救贖的困頓與迷茫——對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價值傳播的思考楊曉燕
戲劇藝術研究
·“前海學派”研究專題·(學術主持人:鄒元江)
35 中國戲曲:怎樣本體?如何生態(tài)?——答“前海學派”諸批評者 施旭升
43 “前海學派”是個什么樣的學派?——兼與陳恬博士商榷 吳 民
52 孰是孰非:第三只眼看“前海學派”之學術貢獻黃李娜
藝術學理論研究
·中國藝術學研究專題·(學術主持人:李松)
60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中國藝術精神》研究述評熊 均
65 《中國藝術學》:“天人合一”的焦點透視 張嘉薇
72 中國形式批評的形成、特征及其現狀 李朝龍
80 中國審美文化史書寫的問題與方法 韓智淺
美術研究
85 民居類“非遺”數字化構建的學理依據與技術反思——以徽州民居數字化建設為例 程波濤
92 馬蹄寺石窟群最早開鑿時期考 劉文榮
98 張掖大佛寺西游取經圖壁畫內容考辨 李慧國
104 “神”之“在”:論蒲國昌的水墨藝術精神 駱麗君
本土藝術研究
108 “黔中山水畫派”何以可能?——論劉知白山水畫的開創(chuàng)意義 劉 劍
116 中國傳統(tǒng)生態(tài)文化與“漓江畫派” 滕志朋
121 新國家建設中地戲的文化身份建構 雷 勇
第六期
名家訪談
01 第五代導演四人談倪 震,龔 艷,周冬瑩,余 韜
影視藝術研究
·第五代導演研究專題·(學術主持人:龔艷)
08 “第五代”與中國電影理論“現代化” 余 韜
13 個人化敘事是否完成——張藝謀“文革”電影的敘事變化 萬 萍
17 回歸人性原旨:中外電影的反教育情結及其對藝術真諦的探詢 楊新磊
24 趙寶剛“青春三部曲”的愛情抒寫 魏家文
藝術學理論研究
·藝術人類學研究專題·(學術主持人:王永健)
28 基于“藝術學立場”的藝術人類學尋問與探究董 波
33 隆林彝族服飾藝術的當代重構 許 艷,廖明君
43 跨文化比較視野下的壯族“末倫”藝術 陸曉芹
戲劇藝術研究
50 “樣板戲”研究:緣起與思路 [法]王 曌,李 松
56 黃梅戲“十腔九不同”探微 李 峰
61 布萊希特“辯證戲劇”的“批判性”主題——兼談“為‘辯證戲劇’正名” 秦 剛
美術研究
66 當代西方博物館的資本與權力更新 劉永孜
75 現代設計中科技、藝術與禪宗思想的互構王 偉,蔡昕宏
80 重構當代美術史:基于藝術中“底層敘事”模塊的思考袁 荷
音樂藝術研究
86 再議民族音樂學的田野考察 趙書峰
91 “宇宙之樂”再探——兼釋“大音希聲”的含義 胡 健
98 歐洲浪漫主義時期藝術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現成 莉
本土藝術研究
103 三維虛擬技術在稀有劇種保護中的應用——以安順地戲為例 陳忠松
108 貴州儺面具吉祥藝術元素在服飾設計中的應用朱曉君,劉思瑾,張 超
114 劉三姐歌謠中的生態(tài)美學意蘊 藍利萍
121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5年總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