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學艷 馬莉 李永濤
摘要:目的 探析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儀用于檢查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可行性及預防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護理問題及對策。方法 對650例患糖尿病3年以上患者全部采用多普勒血流儀檢測下肢血管的ABI(踝肱指數),并對ABI<0.9的患者進行下肢血管彩超檢查對照,同時對高危人群逐一進行足部護理指導。結果 四肢血管多普勒超聲血流儀檢查的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基本一致,存在周圍神經病變,對存在周圍神經病變的高危患者在出院時進行全方位的健康指導。結論 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儀檢查是一種簡便、無創(chuàng)、實用的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篩查方法,對高危人群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是預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及糖尿病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四肢多普勒儀;周圍血管病變;護理對策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三大并發(fā)癥之一,比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率高,癥狀出現早。糖尿病神經病變發(fā)生率占總數的60%~90%。臨床多建議應用超音波多普勒血流探測儀觀察糖尿病末梢深部血管血流,從而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為進一步分析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儀用于檢查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可行性,同時對預防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護理問題及對策展開探討,本文對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儀檢測1年以上糖尿病史患者周圍血管情況展開分析,研究認為該方案能早期發(fā)現其微循環(huán)障礙,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減少或降低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甘肅臨夏州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住院、糖尿病史1年以上患者650例,年齡15~97歲,平均62.15歲,病程1~30年。入院時記錄患者體重指數(BMI)、入院時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應蛋白(CRP)等資料。
1.2方法 進行四肢血管多普勒檢查前,讓患者休息5~10 min。室溫下,取放松仰臥位,先分別置充氣袖帶于雙上臂,一般先右后左,用多普勒探頭于肘部肱動脈處獲取最早信號,測得雙側肱動脈收縮壓(BSBP);再置相同袖帶于雙側踝部,同樣先右后左,用多普勒探頭于足背動脈(足背動脈聽不到時選擇脛后動脈)處獲取最早信號,測得雙側踝動脈收縮壓(ASBP),然后計算ABI=ASBP/BSBP(同側肢體收縮壓之比)。
2 結果
正常ABI為1.0~1.3,ABI在0.9~0.97則可疑有下肢血管病變,ABI<0.9則可確定有下肢血管病變,ABI>1.3則下肢血管內有可能鈣化。接受檢查的650例患者中,有420例體重指數(BMI)、入院時收縮壓(SBP)及舒張壓(DBP)、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應蛋白(CRP)至少3項以上異常,其中有動脈鈣化的13例,占2.00%,可疑有下肢血管病變者80例,占12.31%,明確有下肢血管病變127例,占19.54%,對明確有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再行下肢血管彩色超聲進一步檢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變及周圍神經病變,這些病例全部視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高危人群。
3 護理對策
3.1心理護理 加強護患溝通,及時講解糖尿病基本知識、治療的價值,以解除焦慮、緊張心理。與患者和家屬共同商討制定飲食、運動計劃,鼓勵親屬和朋友多給于親情和溫暖,使其獲得感情上的支持,鼓勵患者參加各種糖尿病病友團體活動,增加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1]。
3.2嚴格控制血糖 認真執(zhí)行糖尿病治療"五駕馬車"方案;住院期間血糖控制不穩(wěn)定或控制差者監(jiān)測血糖4~8次/d,使血糖盡快達標或接近達標,并能保持穩(wěn)定;血糖控制穩(wěn)定及控制良好或出院后監(jiān)測血糖1~2 d/w,每3個月檢測糖化血紅蛋白1次。
3.3定期到醫(yī)院檢查、治療 每個月定期復診檢查,每3~6個月到醫(yī)院進行活血化瘀及改善微循環(huán)治療,如硫辛酸0.6 g加于生理鹽水250 ml中避光緩慢靜脈滴注,并給予Vit B1或甲鈷銨肌肉注射,15 d為1個療程等。平時可按醫(yī)囑口服活血化瘀及改善微循環(huán)的藥片,如:復方丹參滴丸、甲鈷胺片等。
避免足部受傷 指導患者每天檢查雙足的顏色、溫度、感覺的改變,穿鞋時先檢查鞋內有無異物,穿軟底鞋或舒適、透氣、柔軟、寬松的鞋襪,不赤腳走路或穿高跟鞋;老年人冬天使用熱水袋時,熱水袋外層做好隔熱防護,避免燙傷。結合臨床工作經驗來看,認為誘發(fā)糖尿病足的主要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趾間或足部皮膚瘙癢而搔抓皮膚;②潰破、水泡破裂、燙傷;③損傷、碰撞傷、及新鞋磨破傷等。為了避免形成糖尿病足并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不良影響,需要采取的預防措施包括以下要點:首先,需要指導患者進行系統(tǒng)足部護理工作,建立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熱療方案進行治療,治療期間需要特別注意對患者肢體血液循環(huán)的保持工作;其次,冬季低溫氣候條件下糖尿病足的發(fā)病率會有所增長,故而需要指導患者對足部進行加強保暖,視患者實際情況,每天做適度的運動,對足底進行按摩,保持足部的清潔。同時,建議患者在夜晚入睡前使用溫水浸泡足部,時間在30.0min左右,注意對水溫的控制;最后,需要避免感染,選擇合適的襪子、鞋和鞋墊,避免足部受壓,同時對各種外傷進行有效的預防[2]。
健康教育:做好對患者在整個治療以及恢復期間的健康教育工作,不斷改善患者對自身血糖含量的監(jiān)測工作。除此以外,患者還還應掌握血糖、尿糖的測定技術,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標準。使患者盡量能夠做到禁煙禁酒,控制鈉鹽的攝入量,對患者日常飲食的方案進行調整優(yōu)化,使膳食攝入更加的均勻,同時指導患者養(yǎng)成鍛煉的良好習慣[3]。
四肢多普勒血流探測儀是借助動脈血在血管里流動時對血管產生的壓力來判斷有無動脈病變和其嚴重程度,通過計算出ABI來評價血管的情況。降低的ABI是預測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標志,其ABI<0.9時,特異性幾乎為100%。該方法操作安全易行、無創(chuàng)傷、檢測率高、患者易于接受,同時通過護理干預,減少或降低糖尿病周圍血管慢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22.
[2]王熙然,裴育,李全民等.應用多普勒血流探測儀評估踝肱指數與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大血管病變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4):659-662.
[3]歐陽征仁,孟莉娟.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型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下肢動脈病變的診斷[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8(12):972-974.編輯/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