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柳英 董薇 孫銀芳 章可謂
低血壓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見的急性并發(fā)癥之一。本研究對不同年齡組患者在透析中低血壓的發(fā)生率及與血漿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GB)、超濾量(UFV)和超濾率(UFR)進行比較,并將其發(fā)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7月資料完整的我院51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老年組(≥65歲)23例,青中年組(<65歲)28例,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齡28~83歲;老年組原發(fā)病中糖尿病腎病15例,慢性腎小球腎炎3例,慢性腎盂腎炎1例,多囊腎2例,高血壓腎病2例;青中年組原發(fā)病中糖尿病腎病4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5例,慢性腎盂腎炎1例,多囊腎5例,高血壓腎病1例,系統(tǒng)性淀粉樣變性2例。
1.2方法 患者透析時間均超過3個月。透析次數(shù)26~362次。使用碳酸氫鹽透析液,血仿膜(1.4m2面積)或聚砜膜(1.3m2面積)透析器,透析液鈉濃度140mmol/l,溫度37℃,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次數(shù)2~3次/w,4~4.5h/次。
1.3透析性低血壓診斷標準[1] 透析性低血壓包括透析過程中發(fā)作性低血壓和慢性持續(xù)性低血壓兩種,前者指在透析過程的中、后期,在正常超濾脫水的情況下,收縮壓下降超過(包括)30mmHg,后者見于透析前收縮壓低于(包括)100mmHg。伴或不伴低血壓癥狀。
1.4統(tǒng)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jié)果
2.1由表1可以看出,本組3088例次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發(fā)生率為11.3%;老年組低血壓發(fā)生率為12.97%。明顯高于青中年組9.74%(P<0.05)。
2.2由表2可以看出,老年組與青中年組相比超濾量、超濾率均較高(P<0.05),而血紅蛋白、血白蛋白均較低(P<0.05)。
3 討論
隨著透析患者的老齡化及糖尿病腎病患者的增加,透析低血壓的發(fā)生日趨嚴重。盡管透析技術有很大改進,但低血壓的發(fā)生率(20%~50%)[2]幾乎沒有下降。導致低血壓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但有效血容量不足,則是最常見的原因。當超濾速度過快、超濾量過多,使超濾率大于液體從周圍組織間隙到血管腔的快速再充盈率,就會引起血容量的減少,進而導致心輸出量的減少,最終引起低血壓。本研究老年組超濾量、超濾率均明顯高于青中年組,低血壓的發(fā)生也明顯增高。通過快速補充生理鹽水100~200ml或高滲溶液(高滲鹽水或50%葡萄糖),糾正低血容量,可使血壓恢復正常,支持上述觀點。血液透析中隨著尿素、肌酐等溶質(zhì)的清除,血漿白蛋白在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促進血漿再充盈、保證血管內(nèi)血容量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老年組血白蛋白水平明顯低于青中年組,在透析中發(fā)生低血壓的幾率隨之明顯增加。老年人,尤其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心包積液、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進一步加重左心室舒張功能異常及心血管調(diào)節(jié)功能,植物神經(jīng)調(diào)節(jié)障礙,也是發(fā)生低血壓的重要原因。老年患者營養(yǎng)不良、貧血,對血容量減少的應激反應差,血透中血容量減少時,機體不能有效提高血管阻力,更易導致低血壓的發(fā)生。
透析低血壓嚴重危害透析患者的健康,導致血液透析不能正常進行,可造成透析不充分、超濾困難、誘發(fā)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及動靜脈瘺閉塞等。因此,對于年老體弱及有低血壓傾向的患者,應嚴密合理的制定透析方案預防低血壓的發(fā)生。①勸告患者限制鹽的入量,減少透析間期體重的增加,理想的體重增長是<1kg/d或干體重的5%以內(nèi);②及時修正干體重,準確設定脫水量,不超濾至患者干體重以下;③將透析液的鈉水平保持在與血漿鈉水平相同或高于血漿鈉水平,或者開始時使用的透析液鈉濃度設定在145mmol/l左右,然后隨著透析的進行逐漸減少透析液的鈉濃度(鈉梯度透析)。這樣既能維持血壓持續(xù)穩(wěn)定,又可避免透析后的口渴癥狀、透析間期體重的增加及不適感;④透析前或透析中避免使用降壓藥或鎮(zhèn)靜劑。對伴有自主神經(jīng)機能障礙的患者,應用左卡尼汀或選擇性外周血管受體激動劑鹽酸米多君5mg,透析前30min服用,尤其適用于透析相關性低血壓;⑤低溫透析(34℃~36℃)時,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腎上腺素水平提高,心肌收縮力增強,血壓穩(wěn)定;⑥透析之前和透析過程中避免進食或飲用含糖飲料。進餐會使某些血管床阻力血管的收縮減少(特別是內(nèi)臟血管床)導致外周阻力下降及內(nèi)臟靜脈容量的增加,導致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⑦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況,應用黃芪(促進蛋白合成,減少蛋白分解)、開同(補充α-酮酸)、血白蛋白、促紅細胞生成素制劑及血漿等,提高血漿白蛋白及血紅蛋白水平,使透析前患者的血細胞比容>33%;⑧實踐證明使用鈣濃度為1.75mmol/l的透析液與1.25mmol/l的低鈣透析液相比,能增進患者透析中血壓的穩(wěn)定,特別是對于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其機制是鈣離子增進了患者的心臟收縮力;⑨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可以激活補體和一些激酶系統(tǒng),使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肺通氣功能降低,出現(xiàn)低氧血癥,同時引起血管擴張,誘發(fā)低血壓。吸氧有助于改善心肌功能,減少組織缺血和腺嘌呤核苷的釋放[3];⑩改行序貫透析,HF、HDF、CAVH。這四種方法治療時血漿滲透壓下降少而緩慢,不引起血容量和心輸出量的急劇降低,患者對超濾的耐受性較好。
參考文獻:
[1] Chronic hypotension in the dialysis[J].J Nephrology, 2002, 15: 331-335.
[2]丁虹.血液透析低血壓的發(fā)生機制[J].醫(yī)學綜述,2000,6(2):91-93.
[3]梅長林,葉朝陽,趙學智.實用透析手冊[M].第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49-15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