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建林
摘要:目的 對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電針與牽引治療療效進行分析與觀察。方法 資料選自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80例,將其設(shè)定為實驗組,予以電針與牽引治療。再隨機選取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對癥治療,對比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臨床效果。結(jié)果 實驗組患者在疼痛感的改善程度、總治愈率等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存在差異(P<0.05)。結(jié)論 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予以行電針與牽引治療,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疼痛感,提升其治療效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的腰椎功能迅速恢復。
關(guān)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電針與牽引;治療;療效
本院將2012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設(shè)置為實驗組,再隨機選取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對照組,給予兩組研究對象分別行常規(guī)治療和電針與牽引治療,旨在觀察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電針與牽引治療療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資料選自2012年12月~2014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男女比例為41:39;年齡19~64歲,平均年齡(38±5.15)歲;病程7d~6年,平均病程(4±1.26)年。隨機選取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對照組,男女比例為45:35;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37±4.23)歲;病程8d~5年,平均病程(3±0.43)年。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中的比較均無明顯性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研究對象常規(guī)對癥治療,實驗則在此基礎(chǔ)上行電針與牽引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2.1取穴 以陽陵泉穴、委中穴、秩邊穴、腰夾脊穴、命門穴、膈俞穴以及腎俞穴為主。針對L4/L5椎間盤突出(即疼痛分布足少陽經(jīng))類,需加刺絕骨穴、環(huán)跳穴、風市穴、丘墟穴、光明穴、懸鐘穴;針對L5/S1椎間盤突出(即疼痛分布在足太陽經(jīng))類,需加刺昆侖穴、承扶穴、承山穴、殷門穴;針對兩者混合型,則加刺昆侖穴。
1.2.2電針治療措施 ①取患者側(cè)臥位或俯臥位,結(jié)合患者的穴位位置選擇適合的毫針;②給予毫針常規(guī)消毒之后,在病變腰椎的椎間隙椎體旁開一寸作為針刺點,并選擇壓痛感最強的部位進針;③于秩邊穴-委中穴、陽陵泉穴-懸鐘穴連接電針儀,將電針儀的頻率調(diào)至低頻狀態(tài),以低頻脈沖進行刺激;④結(jié)合患者的疼痛耐受度調(diào)整負載電流的輸出強度。在波形方面,以疏密波為最佳選擇,并將針刺時間控制在15min左右,1個療程設(shè)定為10次。1個療程后休息3d,繼續(xù)下一療程,2個療程后評估。
1.2.3牽引治療措施 ①取患者仰臥位,以持續(xù)牽引為主要方式,30min/次;②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肌腱韌帶的基本素質(zhì)、耐受情況等,選擇適合患者的牽引重量;③1次/d,20min/次,1個療程設(shè)定為10次。1個療程后休息3d,繼續(xù)下一療程,2個療程后評估。
1.3觀察指標與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指標:以視覺模擬評分法對患者的實際疼痛程度進行評定,若疼痛感的改善程度大于60%為顯效;若疼痛感的改善程度30%~60%為有效;若疼痛感的改善程度低于30%則為無效[1]。療效評定標準:如果患者的腰腿疼痛癥狀已完全消失,且直腿能抬高約85°為痊愈;若患者的腰腿疼痛癥狀有明顯好轉(zhuǎn),腰部的活動功能有所改善為好轉(zhuǎn);若患者的腰腿疼痛癥狀未發(fā)生任何改變則為無效[2]。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以及處理本組研究數(shù)據(jù),通過(x±s)代表一般資料,通過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對比,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 結(jié)果
2.1兩組研究對象疼痛感的改善程度對比 實驗組研究對象疼痛感的改善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十分顯著(P<0.05),見表1。
2.2兩組研究對象的治療療效對比 經(jīng)不同治療措施的有效實施,所有患者的病癥均得以有效的緩解,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療效明顯較優(yōu),兩組間比較差異十分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幾年,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整體數(shù)量呈現(xiàn)出逐年上漲的趨勢[3]。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臨床上的一種多發(fā)病與常見病,臨床表現(xiàn)為腰椎功能出現(xiàn)障礙、腰腿疼痛等。中醫(yī)學將腰椎間盤突出癥定位為"痹癥"范疇,認為腰椎疼痛的根本性原因之一為經(jīng)氣不通,因此治療的重點即為"舒經(jīng)活絡(luò)"[4]。
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治療,本次研究以電針與牽引治療作為主要方法。電針以陽陵泉穴、委中穴、秩邊穴、腰夾脊穴、命門穴、膈俞穴以及腎俞穴作為主穴。其中,陽陵泉穴是八會穴的筋會,是所有筋氣的聚集場所,具有舒筋壯筋之功效;委中穴為膀胱經(jīng)合穴,能夠在下肢痛、淤血以及腰痛等患者的治療中發(fā)揮功效;秩邊穴是足太陽類膀胱經(jīng)穴的常見類型,可用作治療下肢痿痹患者;腰夾脊穴屬于治療腰疼的常用穴;命門穴是督脈經(jīng)中的穴位,督脈屬于"陽脈之海",針刺督脈功能起到補陽氣之功效;膈俞穴是八會穴的血會,起著活血通脈之功效;腎俞穴屬于腎的背俞穴,具有補肝腎之功效[5]。腰椎持續(xù)牽引能進一步減輕椎間盤壓力,增加椎間隙寬度,擴大椎管容積,拉伸曲皺的黃韌帶,分離神經(jīng)周圍粘連,改變突出物與神經(jīng)根解剖位置,使椎間孔擴大,減輕神經(jīng)根的卡壓,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
在本次研究實踐中,筆者給予8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行電針與牽引治療,經(jīng)治療后,實驗組研究對象在疼痛感的改善程度、總治愈率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予以行電針與牽引,不僅能提升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還可提升其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陳麗華.電針與牽引不同干預次序組合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和神經(jīng)電生理學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9(19):665-666.
[2]胡波,盧婧,徐秋玲.電針、推拿配合三維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36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05):45-46.
[3]吳偉凡,等.電針夾脊穴為主配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湖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06):59-60.
[4]魯雯,孫其偉,李虎,等.腰椎牽引的力學機理與生理效應(yīng)的探討[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1159-1161.
[5]王麗萍,劉燕,方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牽引體位的探討[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06,10-11.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