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雯
(東北財經大學雜志社,遼寧大連 116025)
U-時代:學術期刊出版方式的轉型與創(chuàng)新
徐雅雯
(東北財經大學雜志社,遼寧大連 116025)
界定U-時代的概念,描述U-時代現階段的特性,在此基礎上從圖書的無紙化出版出發(fā),探討U-時代背景下傳統學術期刊轉型之路徑,如網上全文在線出版模式、來稿直發(fā)模式、在線優(yōu)先出版模式、圖書館開放獲取模式、機構知識庫免費獲取模式等。指出在U-時代條件下,傳統學術期刊必須直面U-時代出版新常態(tài),轉變出版方式:逐步實現在線優(yōu)先出版,推進按需印刷進程,增強與圖書館的合作,推動中國高校建立和完善免費開放的知識機構庫,通過網絡加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等。
U-時代;學術期刊;免費獲取;無紙化出版;按需印刷
20世紀末,有著長久歷史的傳統出版方式開始發(fā)生飛躍性的變革;21世紀初,傳統出版行業(yè)的分支——傳統學術期刊擔負著獨特的學術使命,但在數字化再造并融合傳統出版的大背景下,傳統學術期刊被時代的浪潮裹挾著,被迫走進了無紙化的出版時代。通信技術的巨大變革對出版產業(y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同電子媒介的使用,使得傳統意義上的印刷和發(fā)行的內涵和外延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無論是否愿意接受,抑或是否樂于承認,我們都在向著“U-社會”不斷邁進。通過使用國際互聯網工具,計算機可以將文字、圖形、圖表、聲音和視頻迅速傳達到世界的任何角落。無所不在的網絡,以及由它形構的新社會,在一步步重建新的秩序;無所不在的網絡,也正在沖擊社會各層面的舊結構。出版的產業(yè)鏈在U化中急遽重組,首先探尋變革之路的書籍出版行業(yè)已經在U化的歷程中逐漸完成不可逆的變革,而傳統學術期刊,由于本身的特質和體制性的限制,仍依循舊傳統的思維謀求對策,忽略了產業(yè)生態(tài)裂變的趨勢。那么,什么是U-時代?U-時代現階段的特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傳統學術期刊在U-時代的變革中應該如何完成自身的變革與重塑?
1.相關概念界定
U-時代是下一代網絡物聯網時代的簡稱?!癠”是ubiquitous的縮寫,它指的是拉丁語中存在于任何地方的意思,表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可利用。U-時代中的U網(即無所不在的網絡,亦稱“泛在網”)的建立,被認為是下一代萬億規(guī)模的產業(yè)。目前,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提出了建設U網的發(fā)展目標。而在無所不在運算的基礎上,多個國家先后提出要構建一個無所不在的網絡社會(UNS),而更多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更是將其視為一個更加高于信息社會的未來發(fā)展目標。根據《維基經濟學》的描述,無所不在的網絡社會最突出的特質之一,即在于它的開放性。[1]而筆者認為,如何馴化無所不在的網絡,使其成為新工具而不是被其所奴役,是U-時代出版人,特別是期刊人應該關注和踐行的方向。因此,要先認清U-時代現階段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剖析其撼動出版行業(yè),尤其是傳統學術期刊行業(yè)體制的關鍵點,進而為改革與創(chuàng)新開辟新路。
本文沿用《維基經濟學》對于U-時代現階段的特點的描述:(1)生產者崛起,他們無所不在;而現代知識分子跨領域、多興趣的研習趨向,模糊了“專業(yè)”與“業(yè)余”的界限。(2)網絡即篩選器。(3)未來市場,暢銷商品和利基商品并存;小眾形成的長尾里,隱藏著“藍?!币约熬凵吵伤臋C會與力量。(4)告別舊權威時代,走向徹底的個人化與追求自我品位。(5)更多選擇,太多選擇。(6)開放、參與、吸納、更新、共創(chuàng)(集體協作)、分享。(7)超疆域(全球化)連接互動,訊息傳遞零時差。(8)新巨霸胚胎孕生。[1]面對著一次次沖擊傳統出版行業(yè)的U元素,面對著2007年度出版界“年度新媒體獎”頒給了豆瓣網的事實,*“豆瓣網”實現了免費開放空間和出版社合作,允許出版社任意(無限制)圈地組織“讀書社群”,結合共同愛好者一同推廣圖書。豆瓣網同時和當當網、卓越網等購物平臺實現了連接,一旦有交易,可以從中獲得分成收入。此三贏之策,使豆瓣網在2007年注冊用戶突破110萬戶,奠定了規(guī)?;碾r形。面對著“印書小鋪”*“印書小鋪”位于中國臺灣臺中一隅,它開創(chuàng)的“付費印刷”理念開啟了圖書的定制化時代。即每一位讀者都可以以很少的費用,自由組合所需要的內容,并將其下載到電腦或閱讀器上。如果對于紙本有興趣,可以自行完成列印、裝訂成冊的工序;如果需要高級裝幀,可以到專業(yè)沖印店完成。對典型“破壞性創(chuàng)新”理念的實踐,傳統學術期刊應該如何順應趨勢完成自身的改造,是每一個期刊人應該思考和解決的當務之急。
2.文獻綜述
國內學者在此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開放存取出版方式方面和網絡環(huán)境下學術期刊傳播路徑方面。代妮等[2]認為,在開放存取的期刊出版時代,學術期刊的經費來源多元化,采用何種開放存取模式以及運用何種運營模式對打造高質量期刊至關重要。張叢等[3]從付費方式的視角審視學術期刊開放存取出版模式,認為以作者付費為基礎的開放存取出版模式使學術出版的研究成果難以得到保障,并促使學術成果出版出現虛假繁榮現象,從而造成公共資源的巨大浪費。葉紅波[4]從科學知識生產和傳播的視角,對學術期刊優(yōu)先出版方式進行了分析,認為學術期刊優(yōu)先數字出版關系到科學知識的傳播和增長速度,是科學知識構建過程中的革命性轉變。孫可[5]認為,學術期刊對時效性的要求很高,傳統的出版模式因周期長而對科研工作成果的首發(fā)權造成影響,為了消除出版時滯對科研成果時效性的影響,有線數字出版模式亟須建立并推廣。綜合來看,國內學者對此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網絡環(huán)境的視角下,對于開放存取出版方式進行探討。本文將從圖書的無紙化出版出發(fā),在U-時代背景下,探討傳統學術期刊轉型之路徑。
出版業(yè)的變革最先體現在圖書的“無紙化出版”和“線上出版”方面。紙,這種傳統的傳播載體一旦被電子閱讀器取代,即意味著在U-時代所有的作品都被數字化了,它們全部被貼在“內容產業(yè)供應/服務中心”,并使傳統的出版社慢慢退出歷史舞臺。讀者只需購買一個電子閱讀器,就可在網站上自行下載或點購。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圖書出版產業(yè)鏈中的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幾乎趨近于零,由此而引發(fā)的必然結果是,傳統的書店將由“印書小鋪”取代,傳統的編輯將被搜索引擎中的篩選功能取代,甚至美術編輯都會被自有軟件自動完成,出版業(yè)的生產鏈和供應鏈由此有了新的連接通道。
新科技在逼迫棄舊的同時,也暗藏了建設新載體的契機。諸如“印書小鋪”般的出版模式,即“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 POD)般的商業(yè)運作,最終將成為出版業(yè)的經營模式,更將成為傳統學術期刊轉型的必經之路。面對U-時代中數字出版成為期刊出版和傳播的常態(tài),傳統學術期刊必須面對新常態(tài)、適應新常態(tài)、認識新常態(tài)、把握新常態(tài)。
1.網上全文在線出版模式
網上全文在線出版模式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期刊領域已被廣泛應用。《英國醫(yī)學期刊》(BMJ)采用網上全文在線出版模式,其印刷本僅在每篇論文的首頁提供概述。《美國科學院院報》,即美國PNAS雜志所刊發(fā)的全部論文均實現了全文在線發(fā)表,印刷本僅提供目錄、摘要、若干重要論文全文等信息?!豆顷P節(jié)外科雜志》(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在實現網上全文在線出版的基礎上,只在印刷本中體現論文首頁并在該頁右下角提供快速識別的二維碼,如果讀者在閱讀了首頁后對文章感興趣,即可掃描二維碼獲得全文信息。綜合以上發(fā)達國家期刊的普遍探索可以看出,網上全文在線出版模式基本上以網絡刊發(fā)全文、紙質概述摘要或首頁加二維碼的形式存在,這種期刊出版模式打破了傳統紙質出版對于印刷成本的限制,極大地節(jié)約了成本并易于實現按需印刷,且對于作者、讀者和期刊社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首先,網上全文在線出版的出版周期較之傳統紙質出版大大縮短,編輯完成審稿和排版即可出版,直接縮短了文章的發(fā)表時間;其次,讀者可以在稿件刊發(fā)的第一時間通過在線通覽文章,如果認為有進一步閱讀和保存的價值,可以掃描二維碼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閱讀,并可以向期刊社索要紙質期刊;最后,期刊社通過網上全文在線出版可以實現無紙化辦公和按需出版,從根本上解決了因印刷成本而帶來的費用負擔問題,更能實現綠色環(huán)保辦公理念。
2.來稿直發(fā)模式
來稿直發(fā)模式是完全基于網絡在線平臺的出版模式,其采用開放獲取(OA)方式,完全省略了傳統期刊編審校印等出版流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高效快速出版。這種模式與網上全文在線出版模式的相同之處在于,都可以實現按需印刷,從而極大地節(jié)約成本;不同之處在于,其所有來稿實行“先發(fā)后審”制度,即只要邏輯合理、技術無誤,均可馬上在線發(fā)表。期刊社對在線發(fā)表的論文開啟開放的在線評論功能,由讀者或學術共同體在網絡上實現即時評論,對文章提出修改意見,從而實現了作者、讀者、專家和編輯的實時互動和有效溝通,完成對文章的定性評價。值得注意的是,在來稿直發(fā)模式下,不使用期刊年度影響因子及相關數據衡量期刊質量,而使用下載量、引用量和轉發(fā)量等完成對學術期刊的定量評價。2011年,美國物理學會建立了開放平臺,對來稿直發(fā)模式進行了初次探索,受到了作者和讀者們的熱烈歡迎,在短短的6個月時間內,他們收到了2000多篇投稿??梢姡瑐鹘y紙質出版的陳舊模式已經無法滿足U-時代作者們投稿、刊發(fā)的需要,年輕一代的學者需要更加簡便、快捷和多元的期刊出版模式。但必須意識到,來稿直發(fā)模式作為U-時代的全新出版模式,其只能作為傳統出版模式的一種有效補充,主要原因在于來稿直發(fā)模式幾乎沒有淘汰率,刊發(fā)的稿件質量參差不齊,在刊發(fā)前一般不對文章的重復率、質量等進行嚴格篩選,沒有專門的編校流程,沒有經過匿名外審和同行評議,因此,無法取代具有專業(yè)評審的網上全文在線出版模式,其網站的學術公信力有待時間和實踐的考量。
3.在線優(yōu)先出版模式
在線優(yōu)先出版模式區(qū)別于在線提前出版模式。在線提前出版模式指的是以印刷版期刊已經錄用的稿件為出版標準,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整期論文提前發(fā)表的數字出版形態(tài);在線優(yōu)先出版模式指的是以被編輯部評審錄用的稿件為出版基礎,先于印刷版日期出版的,以單篇論文為發(fā)表模式的數字出版形態(tài)。相較于網上在線全文出版模式,在線優(yōu)先出版模式兼具數字出版的所有優(yōu)勢,不僅可以實現短頻快,更可以實現按需印刷,對于中國現行職稱評審體制而言,由于教師、研究人員和學生必須提供紙質版期刊,因此這種出版方式兼顧了時間、成本和實體樣刊的所有要求,是中國傳統學術期刊轉型必經的一步。而相較于來稿直發(fā)模式,在線優(yōu)先出版模式由于具備傳統學術期刊嚴格的審稿流程而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公信力。
4.圖書館開放獲取模式
圖書館開放獲取模式是U-時代學術期刊出版方式的新探索。當期刊社還在攀升的學術期刊價格與自身經費的矛盾中不斷掙扎時,網絡開放獲取悄然興起。而數字圖書館與機構知識庫憑借其擁有的硬件和數據庫優(yōu)勢,采用開放獲取模式,通過成立自主性出版社、與出版社聯合出版、與學者合作創(chuàng)建學術出版機構等方式闖入學術期刊出版領域。在圖書館開放獲取模式的經營中,出版社通過經營獲得收入,圖書館沿用申請預算或資助正常運行,圖書館提供學術期刊的網絡版,出版社營銷圖書館提供的數字出版的紙質版。圖書館開放獲取模式產生的初衷不是取代學術期刊,而是基于在U-時代中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幫助學者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學者出版論著,幫助專業(yè)性強、質量高但讀者面狹窄難以為繼的學科獲得繼續(xù)出版機會等。應該說圖書館開放獲取是各種學術期刊出版模式的有益補充,剔除版權糾葛等問題,此種模式為讀者、作者和期刊社均提供了很好的圖書館后臺架構支撐。
5.機構知識庫免費獲取模式
機構知識庫免費獲取模式是學術期刊拓展高校、政府、學術共同體的全球資源學術共享之舉。從高校層面看,2012年哈佛大學機構知識庫(DASH)鼓勵教師提供已發(fā)表的論文入庫,對庫中論文長期保存并免費開放;從政府層面看,英國政府最先啟動了允許全球科學家合作和共享資源數據,并利用新科技來評價論文的全新數字平臺;從學術共同體層面看,2012年“歐洲學術資源共享”計劃開始運行,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上千份數字出版物以多國語言向全世界免費開放。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高校也在紛紛建立和完善免費開放的知識機構庫。機構數據庫免費獲取模式的使用,一方面給學術出版產業(yè)帶來了巨大的活力和創(chuàng)新空間,另一方面也對傳統學術期刊出版業(yè)態(tài)形成巨大沖擊。
綜上所述,在U-時代條件下,學術期刊信息交流出版的趨勢發(fā)生巨大變化,傳統學術期刊必須直面U-時代出版新常態(tài):(1)印刷已經不再是唯一重要和必要的要素。(2)紙質期刊不再被普遍看做學術交流的唯一模式,并逐漸失去科研產出的重要地位。(3)第一手資料將被視為科學研究的首次產出,并成為正式信息交流的途徑之一。(4)未來的期刊出版將出現更多的在線平臺,網絡出版將成為學術交流的主要通道。(5)單篇出版、快速發(fā)表已經成為U-時代學術期刊發(fā)表的重要形式。(6)紙質期刊還將繼續(xù)存在,但更多的將以“按需出版”形式出現。
在這種背景下,學術期刊社必須迎合時代潮流,轉變出版方式:
(1)逐步實現在線優(yōu)先出版,完善期刊社在線優(yōu)先出版系統,培養(yǎng)科技復合型編輯人才,為作者和讀者提供短頻快的期刊出版通道。網絡傳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即時性,如何將傳統學術期刊的傳播方式轉變?yōu)椤岸鄻有院徒换バ缘慕y一體”是U-時代學術期刊編輯的責任和使命。在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融合條件下,學術期刊的編輯應強化網絡意識和數字意識,在堅守把關人責任的同時,增加傳播人的職責。(2)推進按需印刷進程,在實現在線優(yōu)先出版的基礎上,完成對典型“破壞性創(chuàng)新”理念的實踐和對自身的改造,實現學術期刊出版的小而精。為了更好地實現學術期刊優(yōu)先出版,編輯部可以建立符合本期刊社需要的學術論文優(yōu)先發(fā)表平臺,并注意加強對學術成果版權的保護,避免侵權問題的出現。(3)增強與圖書館的合作,為免費獲取提供第一手資料。(4)推動中國高校建立和完善免費開放的知識機構庫,實現高校、政府、學術共同體的全球資源學術共享。(5)在傳承紙質期刊優(yōu)良的品牌價值的基礎上,通過網絡加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加大網站的品牌建設力度,爭取從大型門戶網站中脫穎而出,充分提升品牌期刊社所創(chuàng)辦網站的價值高度,增強品牌影響力和讀者忠誠度。
[1]泰普斯科特,威廉姆斯.維基經濟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2]代妮,李栗,徐丁堯,等.關于國際開放存取期刊出版模式的思考[J].編輯學報,2014(4):406-408.
[3]張叢,趙大良.從付費方式的視角審視學術期刊開放存取出版模式[J].編輯學報,2013(12):518-522.
[4]葉紅波.學術期刊的優(yōu)先數字出版對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革新作用——基于科學知識生產和傳播的視角[J].新聞及傳播研究,2015(1):9-11.
[5]孫可.學術期刊優(yōu)先數字出版的實施方式及要素[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9-112.
2015-09-17
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第七屆編輯學研究基金資助課題(2013ZC05);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W2015129);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4BJY018);東北財經大學校級科研項目一般項目(DUFE2015Y39)
徐雅雯(1983-),女,博士,編輯;E-mail:yawen0831@163.com
1671-7031(2015)06-00125-04
G237.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