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光武
【摘 要】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知識的基礎上,對過去的知識進行了進一步的推理,研究對象由“單一的靜態(tài)”轉變?yōu)椤岸鄻拥膭討B(tài)”,更強調現(xiàn)實的應用性;另一方面,又擴增了其他領域的內容,這更增加了高中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貫穿新課標的難度。
【關鍵詞】新課標 ? ?高中物理 ? ?教學反思
物理這門學科包含著獲取掌握知識、組織理解知識、運用實踐知識的一整套步驟與方法,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石。高中物理在初中物理知識的基礎上,一方面對過去的知識進行了進一步的推理,研究對象由“單一的靜態(tài)”轉變?yōu)椤岸鄻拥膭討B(tài)”,更強調現(xiàn)實的應用性;另一方面,又擴增了其他領域的內容,這更增加了高中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貫穿新課標的難度。作為高中物理老師,我就新課標在教學實踐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反思何為正確的教學方法,以下將我的感悟進行闡述,希望能對其他老師有所幫助,互相借鑒。
一、引導學生主動探尋
在授課前,教師可以提出最新發(fā)生的相關事件,讓學員進行大膽猜想,引起學生的興趣,比如講到《萬有引力與航天》這一章,可以聯(lián)系我國的登月事件,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在地球就沒有失重現(xiàn)象?為什么一到月球就會直接飄起來?那去其他星球會發(fā)生什么情況?等問題,還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課前動手查閱相關資料,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分享,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和趣味性,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二、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
通過播放相關知識的視頻、音頻或者圖片,讓學生從抽象的定義和公式中體會到具體的場景和發(fā)生過程,如在講“運動的描述”時,播放《動物世界》中小鳥飛翔、樹葉搖動、瀑布飛流等的視頻,探究物體的機械運動;播放生活中的小視頻——坐公交車,通過觀察剎車時公車上乘客的狀態(tài),探究《相互作用》章節(jié)中摩擦力和慣性知識的運用等。
三、開展實踐活動
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課上或者課下進行,讓學生更多地開動腦筋、發(fā)揮動手能力,用實際行動驗證物理知識,并通過創(chuàng)造激發(fā)深入研究的興趣。
1.開展發(fā)明創(chuàng)造
組織學生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增強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動手操作等能力,讓學生真正的學以致用,找到成就感,如運用“能量守恒定律”制作太陽能充電器,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根據(jù)“離心力原理”模擬洗衣機裝置來自制脫水系統(tǒng)等。
2.開設實驗課
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試驗,自己總結出試驗結論,帶動了學生自主、自發(fā)學習的欲望和熱情,如果得出的結論與書本上不一致,可以借此找出自己的錯誤原因,避免下次操作失誤,這比多次書面測試更有效果,而不是只由老師一人在講臺“熟練操作”整個過程,下面的學生觀看點和注意力都不同,造成知識接收的不對稱。
如《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設置實驗課,首先讓學生將所需的儀器準備好(打點計時器、電源、小車、刻度尺、紙帶)等,設計好試驗步驟,明確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測出小車的運動速度,再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時間和速度的關系,在學生的實際操作中就可以不斷強化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的記憶。
3.讀書比賽或其他活動
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分成小組進行交流和分享,從《體育中的力學》一文中,了解各項體育中如何運用力學知識,如排球中的擊球近似于平拋運動,運用公式可以算出在擊球范圍為多大的時候球不會觸網(wǎng)或出界;或者是組織、引導學生觀看一些相關的科技類專家講座視頻、科教片等;或帶領學生去當?shù)氐目萍拣^參觀航天展,了解太陽系、銀河系的運轉,物理在航天業(yè)的運用,更加直觀地體驗物理的魅力。
四、將教學內容“通俗”化
教師可以在課前將所教授的內容進行設計,盡量讓教學貼近生活,改變原有只注重傳授課本知識而忽視在現(xiàn)實運用的教學觀念,其實任何知識的發(fā)現(xiàn),都是對生活中現(xiàn)象的觀察、總結得到的,就像牛頓要不是在樹下被落下的蘋果砸到,怎么會思考出這么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呢?如果他只是在屋子里“閉門造車”,我們的社會可能會倒退數(shù)百年吧。
如對于“參考系”的介紹前,讓學生思考:當你在和同學一起坐車去學校的時候,路邊的行人看到汽車在飛速的前進,而和你一起的同學則認為自己和汽車是靜止的,這是為什么呢?這樣引入選擇的參照對象不同所以運動情況也不同,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參考系”這個概念。
五、鼓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
任何事物都是隨著人們的認識而不斷變化發(fā)展的,物理規(guī)律的探索一樣如此,都是在不斷地發(fā)現(xiàn)——推翻——再發(fā)現(xiàn)——再推翻的過程中逐漸完善的。所以,要杜絕學生“一家之言”的“絕對論”,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就算錯了,也是探尋真理的必經(jīng)之路。
學到《伽利略對自由落體研究》這一節(jié),告訴學生因為伽利略敢于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通過斜槽試驗論證出“不是由于力才使得物體維持運動的”,這才代領人們看到亞里士多德之前的認識是錯誤,但在此之前人們對他的觀點是深信不疑的,以此鼓勵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要敢于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六、及時指導與總結
教師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及時跟進學生,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探索,對遇到的困惑或者錯誤,要及時解決和糾正,如果是共性問題,可以集體在班里討論,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每次課程或者試驗活動后都要進行總結,分析過程中的問題和得到的結論,讓教師自己和學生及時吸取經(jīng)驗教訓,不斷完善整個教學思路與設計。
結語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實踐感悟。綜上所述,要想學生從物理的學習中擁有獲取掌握知識、組織理解知識、運用實踐知識的一整套方法和能力,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就需要授課老師認真的鉆研教學過程,在實踐中更多的嘗試和總結,進行及時的教學反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