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瑤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連在不登大雅之堂的廁所上都有著諸多文化積淀。翻閱史書,僅在如廁的稱謂上便有諸多文雅的說法,如更衣、出恭、登東、便旋、行清、解手等等。
莊子說過“道在屎尿”,意在表達萬物都存有一定的道理,不在于事物的大小。宋明理學(xué)講求“格物”,喜歡窮究事物的道理,結(jié)果王陽明對著家中的竹子“格”了三天,大病一場,也沒格出什么道道來。可偏偏就有人從如廁中悟出一番道理來,比如戰(zhàn)國時的李斯。李斯在未發(fā)達時,曾做過鄉(xiāng)間小吏。一日他上廁所,看見廁中的老鼠吃著人的糞便,又瘦又小,見人來,便驚恐逃竄,后來他去倉庫巡視,發(fā)現(xiàn)那里的老鼠住著大房子,吃著干凈的糧食,又肥又大,見到人來都安然若素,便突然領(lǐng)悟:“人的成功與否,不在于他是否有能力,而在于他所處的位置呀!”李斯后來投到荀子的門下學(xué)習(xí)帝王之術(shù),不久便在秦國嶄露頭角,做到秦國的丞相,為嬴政統(tǒng)一六國立下大功,不過他在自己的錯誤哲學(xué)指導(dǎo)下,后來死得很慘。
吃喝拉撒,人之本性,古人卻能在如廁這等尋常的事上找到一些奇特的效用,甚至作為保全性命的法寶,屢試不爽。唐代吳從政的《襄沔記》記載,劉備窮途無路時曾投靠劉表,劉表忌賢妒能,有暗害之心。一日劉備覺察劉表要對自己下黑手了,便借口內(nèi)急如廁,從廁所邊偷偷溜出,逃之大吉?!稌x書·王戎傳》也記載過類似避禍良法。西晉八王之亂,成都王司馬潁欲裹挾時為尚書令的王戎一同作亂。召開軍事會議時,王戎借口內(nèi)急,跑到廁所,裝著因食“五石散”藥勁發(fā)作,掉進糞池,讓人抬出,才躲過了“從逆”的罪名。
古人如廁還有很多奇怪的禁忌,如不宜露頭上廁,即上廁所一定要戴帽子。東漢桓譚《新論》書中有“杜蘭香戒張碩不宜露頭上廁,夜行必燭,若脫誤,當(dāng)跪拜謝”的例子?!冻鯇W(xué)記》所輯《孝子傳》中也有類似的例子。東漢名士管寧有次坐船遭遇臺風(fēng),便跪倒在地向老天懺悔,思前想后,覺得一生罪過只有某次如廁時沒有戴帽子,于是向上天痛苦悔過。不久風(fēng)停,他便躲過一劫。
此外,古人如廁時忌諱客人廁中來訪,認(rèn)為這樣客主都將有災(zāi)禍降臨?!稌x書·郭璞傳》載,東晉名士郭璞與桓彝是特別鐵的哥們,桓彝每次去郭家都無需通報,徑直登堂入室。但他就對桓彝提一個要求,就是不能在其如廁時冒然出現(xiàn),因為當(dāng)時有這個禁忌??捎幸淮位敢途谱?,突然造訪,正值郭璞如廁,郭璞大驚失色,哀嘆道,我們都會死的。果然不久郭璞與桓彝都死于叛亂之中。
當(dāng)然現(xiàn)在看來,古人的這些如廁禁忌是沒有什么道理的,但是囿于迷信與風(fēng)俗,加上一些巧合事件,便讓很多古人信以為真了。
古代的廁所一般都很簡單,甚至就是個豬圈。《史記·項羽本紀(jì)》中有一句“沛公起如廁”,顏師古在旁注云:“廁,養(yǎng)豕圈也?!薄稘h書·武五子傳》中也有“廁中豕群出”??梢姽湃巳鐜B(yǎng)豬兩不誤??蓪﹂熑藖碚f,廁所就不那樣簡單了,甚至奢華得讓一些沒有見過大場面的人出糗。
《語林》中記載,劉實有一次拜訪石崇,忽然內(nèi)急要如廁,找到廁所后,卻發(fā)現(xiàn)那里布置得富麗堂皇,香氣撲鼻,還有兩個侍婢手捧錦囊侍立在側(cè),便嚇得退出,忙不迭地向石崇道歉,說不小心誤入你家臥房了。石崇淡定地說,那就是俺家的廁所。劉實只能又硬著頭皮去如廁,可在香氣繚繞中,眾目睽睽下,硬是拉不出來。出來后對石崇說,窮人是用不起你家?guī)?,俺還是另尋他廁吧。
《世說新語》中王敦如廁的故事也是讓人忍俊不禁。王敦是瑯琊王氏出身,東晉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謂,王敦應(yīng)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了,可在如廁的問題上也是丟盡面子。王敦貴為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附馬,一次在公主府上如廁,看見室中漆箱中盛有乾棗,這本來是用來塞鼻防臭用的,王敦不知,還以為是便后點心,就大塊朵頤一番。出來后見婢女們捧著金盤子,里面盛著水,還有琉璃碗盛著澡豆(澡豆就如同今天的肥皂)。王敦奪過盤子一飲而盡,估計他又認(rèn)為這是便后飲料了。此舉讓王敦很是丟臉,引起公主府中一群婢女們的嘲笑。
另外,古代如廁所用拭穢之物是木條或竹條,史書稱為廁籌。雖然紙張在東漢已出現(xiàn),但古人有“敬惜字紙”的傳統(tǒng),所以直至宋代,廁籌之物還在廣泛使用。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不受華夏禮法約束,廁籌才真正被紙張代替。至此以后,中國人的屁股才大大受到“禮遇”,并受益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