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軾反對王安石“以錢代稅(役)”“變法”的思想研究

2015-03-27 01:46:12沈端民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guān)鍵詞:變法王安石蘇軾

沈端民

(湖南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9)

蘇軾反對王安石“以錢代稅(役)”“變法”的思想研究

沈端民

(湖南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9)

蘇軾站在舊黨立場上認為新黨王安石的變法“求治太急”,使用的是使人“病日益增,體日益羸,飲食日益減”的毒“藥”,因而對其變法,尤其是對居于變法首位的“理財(貨幣)”政策中的“以錢代稅(役)”政策進行了尖銳批評和猛烈攻擊,說它破壞了農(nóng)村自然經(jīng)濟秩序、加深了農(nóng)民貧窮程度、踐踏了農(nóng)民的勞動價值,助長了官吏的腐敗、加劇了宋朝政權(quán)的危機。蘇軾反對以錢代稅(役),實質(zhì)上是反對貨幣流通到稅(役)等重要社會經(jīng)濟領(lǐng)域,是固守以物易物的落后的交換形態(tài),是開歷史的倒車。

蘇軾;王安石;舊黨;新黨;以錢代稅(役);理財

蘇軾(公元1037-1101年),北宋大文學家,著名政治家。他任職時,恰逢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任宰相并于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開始積極實行“變法”。

一、王安石“以錢代稅(役)”“變法”的具體內(nèi)容

王安石“變法”的具體內(nèi)容可概括為“理財、整軍、富國、強兵”[1]等四個方面?!袄碡敗迸盼坏谝唬瞧渌鞣矫姘l(fā)展的先導(dǎo),是牽引其發(fā)展的主要原動力?!柏敗迸c“錢(與貨幣互義,下同)”同義,互為代名詞?!袄碡敗本褪钦D、治理、管理貨幣,積極發(fā)揮貨幣的職能作用。古謂“錢”為“泉”[2]。“泉”水的特點和作用是流動,有“泉”水流動,大地萬物生長,欣欣向榮。“錢”的特點和作用是流通,有貨幣交換以來,貨幣流通就成了社會的生命線,貫穿于社會一切經(jīng)濟活動的始終。貨幣流通了,社會活躍,生機勃勃,興旺發(fā)達。因此,王安石把貨幣改革、發(fā)揮貨幣在社會各個領(lǐng)域的積極作用作為“變法”的重點,作為一條紅線縱橫交錯、全面地貫穿于“變法”的各項措施中。王安石改革貨幣的政策比較集中地表現(xiàn)在“青苗法”、“均輸法”和“免役法”等項目中。

“青苗法”規(guī)定:或“其可以計會轉(zhuǎn)運司用苗稅及錢斛就便轉(zhuǎn)易者,亦許兌換,仍以現(xiàn)錢”;“或納時價貴,愿納錢者,皆許從便”;或“如遇災(zāi)傷,亦許于次料(按,下一次繳納時)收熟日納錢”等(筆者文中所引王安石語均參見《王文公集》,下文不再具體標注)[3]。

“均輸法”內(nèi)容體現(xiàn)在其《乞制置三司條例》等中:“發(fā)運使實總六路之入,而其職以制置茶、鹽、礬、酒稅為事,軍儲國用多所仰給,宜假以錢貨……凡糴買稅斂上供之物,皆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令預(yù)知在京庫藏年支見在之定數(shù),所當供辦者,得以從便變易蓄買?!?/p>

“免役法”云:“據(jù)家資高下,各令出錢,雇人充役?!?/p>

王安石以上表述的內(nèi)容頗為繁雜,可簡而言之:民眾在繳稅、“入”“賦”、轉(zhuǎn)輸貨物及服徭役等時均可“假以錢貨”,用“現(xiàn)錢”代替,即都可“以錢代稅”、“以錢代役”。所謂“稅”和“役”,是王安石從商品流通的“蒸餾器”中拾取的某個“結(jié)晶”[4]。這種“結(jié)晶”的實質(zhì)是:它是各種商品“化成(的)一種共同東西(貨幣),各自代表這種共同東西(貨幣)的多量或少量”[4]。就是說,它是具有不同數(shù)量的貨幣名稱。因各含的貨幣具體數(shù)量不同,在相互關(guān)系上就表現(xiàn)為“稅”涵蓋了“役”,“役”包含在“稅”中。為了表述簡潔,筆者將其變?yōu)椤岸?役)”的形式。這種表述形式是有歷史依據(jù)的?!对娊?jīng)·生民》“禾役穟穟”[5]句是把農(nóng)業(yè)稅和徭役稅并列在一起的?!稘h書·食貨志》曰,“稅謂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入也。賦共車馬兵甲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6]明確地把賦稅和賦役相提并論。

從政府的角度說,官吏們在執(zhí)行“以錢代稅(役)”任務(wù)時,都可收“納錢”幣。

封建政府的主要任務(wù)是征稅(役)。其稅(役)名目繁多,內(nèi)容廣泛,花樣百出。因此可把孔子“苛政猛如虎”[7]一語直接解釋為“苛稅(役)猛如虎”?!懊腿缁ⅰ钡摹翱炼?役)”雖然可以為封建政權(quán)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但也為它不斷地挖深了埋葬其身的墓穴。為了維護封建政權(quán),一些開明士人常常提出和采取了一些改革賦稅(役)的措施。王安石“變法”是其著名的一例。從某種意義上說,王安石“變法”中的“理財”就是從征稅(役)入手推行貨幣改革,促進、加強貨幣的流通。他通過這種貨幣改革,更好地搜羅“天下之財”充實國庫,從而或更好地滿足皇帝及其豢養(yǎng)的官僚們奢侈生活的消“費”,或提供解決社會矛盾所急需之“費”。其邏輯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其實,這里的四個“天下”含義是分為兩類的,前三個“天下”指“天”蓋之“下”的廣大民眾;后一個“天下”實際指“天上”, 從“天”降“下”來的皇“上”。前三個“下”都為皇“上”服務(wù)。

王安石是新黨,蘇軾是舊黨。新、舊兩黨雖出發(fā)點一致,都是為朝廷著想、服務(wù),但觀察點不一樣,見解大相徑庭。蘇軾對王安石以“理財”為主要內(nèi)容的“變法”的批評十分尖銳,非常猛烈,認為其“求治太急”(筆者文中所引蘇軾語均參見《蘇軾文集》,下文不再具體標注)[8],好心辦壞事,如同好心醫(yī)生使用了使人“病日益增,體日益羸,飲食日益減”的致人死命的“毒”藥,并把這種思想灌注到了他所撰寫的《均戶口》、《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上神宗皇帝書》等多篇文章和奏疏中,進而集中對其“以錢代稅(役)”的危害性做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二、蘇軾對王安石“以錢代稅(役)”“變法”的批判

(一)以錢代稅(役)破壞了農(nóng)村自然經(jīng)濟的秩序

蘇軾主張人類在其空間的一切行為均要遵循宇宙的自然規(guī)律,即以太陽為中心、時刻圍繞太陽自西向東運轉(zhuǎn)。他不僅在《日喻》里批評了“生而眇者(按,不識日的瞎眼人)”的愚昧,還在《御試制科策(一道)》中對太陽做了深刻的哲學闡述:“天以日運,故?。蝗赵乱匀招?故明;水以日流故不竭;人四肢以日動,故無疾……”。人類社會是宇宙中的特殊產(chǎn)物,是人類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人類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同時,還要嚴格遵守社會法則。他認為,自然經(jīng)濟是封建政權(quán)建立的基礎(chǔ),執(zhí)政者只有維護自然經(jīng)濟的秩序,所制定的政策、所要辦的事情才能順理成章地進行,才能達到鞏固封建皇權(quán)的目的,正如他在《宋史·蘇軾傳》所云:“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盵9]

封建自然經(jīng)濟的基本指導(dǎo)思想和行為是重農(nóng)抑商,即把農(nóng)民固定在土地上,嚴格控制他們進行商品交換,防止他們放肆搞貨幣流通,從而維持社會的平靜、穩(wěn)定。此時,王安石卻用變法強迫農(nóng)民“以錢代稅(役)”,掀起了巨大的貨幣化的驚濤惡浪。蘇軾在《均戶口》等對其做了揭露:農(nóng)民無可奈何,只有“舍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擇其所利”,“游手浮食之民”“懷輕資而極其所往”,熙熙攘攘,混亂不堪。如是,固守在土地上的農(nóng)民為了獲得貨幣,如鳥高飛,如獸遠走,皇帝雖握萬丈之長的牧鞭也莫能及之,長期波瀾不驚的自然經(jīng)濟秩序被打亂了?;A(chǔ)不牢固,立于其上的皇權(quán)“屋頂”怎么不動搖?

(二)以錢代稅(役)加深了農(nóng)民貧窮的程度

蘇軾在《吳中田婦嘆》等詩中描寫了農(nóng)民悲慘的生活情景:“霜風來時雨如瀉,杷頭出菌鐮生衣。眼枯淚盡雨不盡,忍見黃穗臥青泥?!薄敖衲昃臼炜噙t”,卻還要“汗流肩赪載入市”以賣錢。為什么?“官今要錢不要米”。據(jù)有關(guān)史料記載,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2年)國家賦稅總收入為5723萬貫。王安石變法后的神宗熙寧元豐年間為7070萬貫。四十年間總量/年增長了1347萬貫[10],約24%。封建政權(quán)的稅收以農(nóng)業(yè)稅為主。自然經(jīng)濟條件下,農(nóng)民的土地、收成等常常幾十年一成不變,或變化很小。國家征斂卻年年增加,被征斂的農(nóng)民當然就會越來越貧困。

蘇軾在有關(guān)《奏議》等分析農(nóng)民承受的賦稅負擔越來越嚴重的趨勢后嚴厲指出:王安石“免役之害,掊斂民財,十室九空,錢聚于上,而下有錢荒之患”,又“行青苗、免役二法,至今二十余年,法日益弊,民日益貧”。還指出:農(nóng)民“因欠青苗,至賣田宅,雇妻女,投水自縊者,不可勝數(shù)”。

蘇軾認為,王安石“要錢不要米”,就是要農(nóng)民轉(zhuǎn)變習慣的“以物易物”的交換方式為貨幣交換方式。這種“轉(zhuǎn)變”,實際上是對思維古板的農(nóng)民玩弄變幻莫測的貨幣“魔法妖術(shù)”[4],在變幻中加重對他們的朘削。農(nóng)民汗滴禾下土,收獲的是谷物等實物。當時生產(chǎn)落后,產(chǎn)量低少,農(nóng)民忙碌一年還難以維持自己的生活。盡管如此,他們多數(shù)仍能勒緊褲腰帶向政府送交實物稅(役)。在此情況下,王安石還強迫他們“以錢代稅(役)”,要他們上交自己最缺乏的東西——貨幣,這怎么不迫使農(nóng)“民日益貧”困呢?

與蘇軾同屬舊黨的司馬光非常認同蘇軾的觀點,并在《乞罷免役錢依舊差役札子》中做了具體而深刻的分析:“自古農(nóng)民所有,不過谷帛與力,凡所以供公賦役,無出三者,皆取諸其身而無窮盡。今朝廷立法曰:‘我不用汝力。輸我錢,我自雇人?!獠恢r(nóng)民出錢難于出力,何則?錢非民間所鑄,皆出于官,上農(nóng)之家所多有者,不過莊田、谷帛、牛具、桑柘而已,無積錢數(shù)百貫者。自古豐歲谷賤,已自傷農(nóng),官中更以免役即諸色錢督之,則谷愈賤矣……豐年猶可以糶谷送納官錢,若遇兇年,則谷帛亦無,不免賣莊田、牛具、桑柘以求錢納官。既家家各賣,如何得售?惟有拆屋伐桑以賣薪,殺牛以賣肉。今歲如此,來歲何以為生?”[11]他在《宋史·司馬光傳》又云:“東南錢荒而粒米狼戾,今不糴米而糟錢。棄其有余,取其所無,農(nóng)末皆病矣?!彼抉R光憤怒反詰的“今歲如此,來歲何以為生?”和痛切感嘆的“農(nóng)末皆病矣”等語言非常具體、形象地揭示了蘇軾關(guān)于農(nóng)“民日益貧”困之語的內(nèi)涵,其二者在反對王安石變法方面互相默契配合、前后左右夾擊,達到了異曲同工之效果。

(三)以錢代稅(役)踐踏了農(nóng)民的勞動價值

理論上講,貨幣作為價值的尺度是人類勞動時間的必然表現(xiàn)形式[4]。但在農(nóng)耕社會,絕大部分農(nóng)民從事的是爭取自給自足的勞動,勞動的目的只是為了取得“自給”的實物。他們信奉“不勞動者不得食”和“倉庫有糧,心中不慌”等生存格言。有實物就能生存,因而他們在衣食住行中多斷絕了與貨幣的關(guān)系,更不習慣把自己的“勞動時間”轉(zhuǎn)化為貨幣。何況千百年來,各個朝廷強迫他們繳納的稅(役)也是實物。然而,王安石實行“以錢代稅(役)”后,使“舉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錢無以行之”。農(nóng)民在王安石“把一切金錢化”的變法中無所適從了。

政府追征急于星火。農(nóng)民無錢繳稅(役),無可奈何,只得將自己辛辛苦苦收獲的用以活命的糧食等實物送到集市去出賣以換錢。政府追征有嚴厲的限期,大家?guī)缀跬瑫r一窩蜂地行動,于是集市出賣的糧食等實物堆積如山。商品交換的規(guī)律是“物多則價賤”。這種情況下,商品及其數(shù)量與其價格、總價值形成了惡性反比。農(nóng)民一年四季用大量“勞動時間”收獲的糧食等實物只能換取數(shù)量很少的錢,陷落在不能自拔的萬丈之深的劫淵。朝廷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用“和買”方式大肆掠奪農(nóng)民的實物。美其名曰“和買”,實際上是搶劫。政府官員按朝廷指示,前后左右上下鷹摯其手地向農(nóng)民敲骨吸髓。據(jù)有關(guān)史料稱,北宋“官府買物時,名義上是按照議定的官價進行所謂“時估”,用現(xiàn)錢購買,實際上則是進行百般的敲剝。敲剝的手段之一,或者只付半價,或者“僅償些小”,或者拖欠貨款,累年不付;手段之二,強令減價,即“貴價令作賤價,上等令作下等”;手段之三,分文不給,“類成白著”[12]?!鞍字?,白做, 一場空。

蘇軾在《山村五絕(之四)》描寫了“以錢代稅(役)”朘削得農(nóng)民“一場空”的悲慘情景:“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zhuǎn)手空?!鞭r(nóng)民長年累月辛辛苦苦,花費大量“勞動時間”生產(chǎn)的糧食等實物,在官吏耍弄的令人發(fā)昏的“和買”的貨幣“魔法妖術(shù)”中,只在“過眼”間一“轉(zhuǎn)手”便“空”如水沖。糧食等實物頃刻化為烏有,其勞動價值被貶抑得何等低賤,被踐踏得何等殘酷!

(四)以錢代稅(役)助長了官吏的腐敗

蘇軾在《和陶擬古九首·之六》曰:“貪人無饑飽”,“本欲竭澤漁”;在《和陶勸農(nóng)六首·之六》曰:“貪夫污吏,鷹摯狼食?!狈饨ü倮舻谋举|(zhì)是貪腐,個個見財起心,無官不貪,一有機會就瘋狂地榨取民脂民膏,貪得無厭。錢之為物體積小、重量輕,百斤谷物轉(zhuǎn)化為錢,只有幾兩重,便于攜帶收藏。他們貪污錢比貪污糧食等實物方便得多,容易得多,隱蔽得多。王安石推進“以錢代稅(役)”給各級官吏貪污錢提供了大好機會。

數(shù)據(jù)是最有說服力的。前引的真宗天禧末年到王安石變法后的神宗熙寧元豐年的四十多年間國家賦稅(役)總收入大量增加。但其中的農(nóng)業(yè)稅(役)卻由年入2762萬貫降到了2162萬貫,年降602萬貫[10]。一般來說,封建政府的收入以農(nóng)業(yè)稅(役)為主,農(nóng)業(yè)稅(役)收入的增長是總稅(役)收入增長的基礎(chǔ)和主要推動因素。但統(tǒng)計數(shù)字無情,王安石變法后,政府的農(nóng)業(yè)稅(役)的收入不增反減了。一般來說,強迫農(nóng)民繳納的稅費只會年年遞增,絕對不會減少。那么,政府稅費總收入數(shù)為何減少了呢?原因無非是下級政府層層截留了、征斂官吏從中貪污了。蘇軾以“臣所親見”的事實鐵證了:第一,朝廷將錢財高度集中在國庫,絕大部分“不給散”給民眾。國庫有錢,皇親國戚們便能肆無忌憚地揮霍。第二,上行下效,地方政府依皇權(quán)的葫蘆畫瓢,你貪得,我也貪得。蘇軾《乞不給散青苗錢斛狀》描述:“昔者州縣”在“給納之際,十費二三”;而今“則十費五六”。也就是說,朝廷征收的稅(役)費大部分即五六成被州縣等地方政府截留、耗“費”掉了。第三,斂財“官吏無狀(按,行為不良),于給散之際,必令酒務(wù)設(shè)鼓樂倡優(yōu),或觀撲(按,攤錢擲財物),賣酒牌子(按,掛著準許賣酒的牌子而設(shè)攤賣酒)……”,花天酒地、燈紅酒綠、嫖賭逍遙,腐敗越來越嚴重。

其實,王安石起草新法時就有意給官吏開了貪腐的方便之門。前述“青苗法”、“均輸法”中,他特意用了“就便”、“從便”、自“愿”、“假以”等模糊詞語。表面看,他用這些模糊詞好像是給交稅人某些自由,其實大謬不然。他是借模糊詞所具有的理解的靈活性而有意給下級執(zhí)行官預(yù)留的靈活空間。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上”之法律、政策的規(guī)定有一點靈活性,“下”之執(zhí)行官就可大鉆空子。宋朝征斂官多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地從“就便”等模糊詞語中尋找各種各樣貪腐的空子。朝廷準許“就便”等,他們“就”按自己的方“便”隨心所欲地解釋和行為,“要錢不要米(實物)”,從而牟獲大量貨幣。清人蔡上翔《王荊公(安石)年譜考略(卷八)》對官吏們借推行新法而中飽私囊的情狀做了這樣的分析和說明:“青苗法行,所謂‘昔之貧者舉息之于豪民,今之貧者舉息之于官?!且病!盵13]在新法的掩護和支持下,“官”吏們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豪民”搜刮的民脂民膏轉(zhuǎn)入了自己的私囊,從而沉溺于肉林酒池中醉生夢死。洪邁(公元1123-1202年)《容齋隨筆·五筆·貧富習?!贩Q,“少時見前輩一說曰”新法后之事,“富人有子不自乳,而使人棄其子而乳之”,“富人懶行,而使人肩輿”,“天下(此類之)事,習以為常……人不以為異”[14]。

(五)以錢代稅(役)加劇了宋朝政權(quán)的危機

王安石宣稱,他的變法可以“省勞費,去重財,寬農(nóng)民,庶幾國用可足,民財不匱”,“大有為于天下”,大有利于宋王朝政權(quán)的鞏固。蘇軾用實踐事實否定了王安石的主觀說法,認為他的變法加劇了宋代政權(quán)的危機。

1、挑起了朝臣的內(nèi)斗和分裂

領(lǐng)導(dǎo)集團的團結(jié)是鞏固其政權(quán)的最重要的力量保證。但王安石實行變法后,朝臣大亂。首先,他雖為宰相,但朝中要臣韓琦、唐介等不以為然,態(tài)度消極。他在無人支持的情況下,便重用、提拔親信呂惠卿、張惇、曾布等,從而結(jié)為新黨。接著,反對的人如蘇軾、司馬光等憤然挺身而出,針鋒相對。王安石兩起兩落,阻力重重,終歸失敗。司馬光等舊黨得勢后,盡廢新法。兩黨之內(nèi),又生分裂。新黨中,曾被高度信任的呂惠卿變?yōu)榱送醢彩某饠?,極盡陷害之能事,給王安石以致命打擊。舊黨中,分裂出蜀黨、洛黨、朔黨。兩黨互相傾軋中,有的賢良之士如蘇軾請求離朝而外任。朝廷支柱們你死我活地內(nèi)斗,依靠其支撐的皇權(quán)屋頂必定搖搖晃晃。

2、制造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貨幣分配方面的矛盾

皇權(quán)是依靠各級地方政府支撐起來的。地方政府之所以鼎力“支撐”,是想從中央政府得到經(jīng)濟利益。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加強中央集財,很少顧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分財不均,必生矛盾。地方政府不能從中央那里得到足夠的錢財,便從上交的錢財中截留;他們又私下“稅外加稅”,所收悉數(shù)進入私囊。如此,截留的和私入的錢財數(shù)量驚人。具體事例和數(shù)據(jù)前文已做詳述,可見地方政府與朝廷多么離心離德。

3、激發(fā)了農(nóng)民反抗政府搜刮的斗爭

蘇軾在《魚蠻子》曰:“人間行路難,踏地出租稅”,“蠻子叩頭泣,勿語桑大夫”?!疤さ亍?,指新法中的方田法。桑弘羊,漢朝重臣,經(jīng)濟改革家。在桑弘羊倡導(dǎo)并主持下,漢朝先后實行了鹽、鐵、酒官營和均輸、平準、算緡、告緡,統(tǒng)一鑄幣等經(jīng)濟政策,使“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蘇軾借以對比使“人間行路難”的王安石。農(nóng)民、漁民被王安石的“變法”“變”得“難”以生存,不敢呼喊(“勿語”),只得“叩頭(哭)泣”,心中窩藏著無比的憤怒。憤怒被抑制久了,超越了它的承受力能力,一有機會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fā)。

民眾憤怒積蓄的嚴重程度,蘇軾借用王安石管制民眾的嚴厲措施做了反證?!端问贰け?六)》曰:“熙寧初,王安石變募兵而行保甲……民十家為一保,選主戶有干力者一人為保長。五十家為一大保,選一人為大保長。十大保為一都保,選為眾所服者為都保證,又以一人為之副。應(yīng)主客戶兩丁以上選一人為保丁”,“每一大保,夜輪五人儆盜”,“既行之畿甸,遂推之五路,以達于天下”[15]。保甲系統(tǒng)之龐大,覆蓋面之廣闊,控制措施之嚴酷,史無前例。陰森恐怖,殺氣騰騰。在保甲法視域下,人人都被視為“盜”,人人都被“有干力”的彪形大漢的武裝人員日夜“儆”之,被強“力”壓“服”之。

蘇軾認為,王安石其所以采取如此嚴厲的措施,是民眾對其變法反抗強烈的反應(yīng),因此揭竿而起的事頻頻發(fā)生。也有史家舉例說明了新法對宋政權(quán)危害的嚴重性:“免役法成為勒索人民的工具,有的地方役錢比神宗時增加七十多倍。這就使社會危機更加嚴重?!盵1]。

三、關(guān)于蘇軾對王安石“以錢代稅(役)”“變法”批判的批判

人類的歷史是在人類永無停息的矛盾和斗爭中推進的。矛盾和斗爭的雙方都有自己的理由(觀點),都會據(jù)理力爭,最終結(jié)果是或勝利,或失敗。無數(shù)次勝敗的拉鋸交錯、起伏跌宕,刻劃出了永不磨滅的歷史發(fā)展的軌跡。歷史事實證明,勝者并不說明其主張是正確的,敗者也不一定說明其主張是錯誤的,甚至不斷地重復(fù)上演錯誤的一方血腥地鎮(zhèn)壓、摧毀正確的一方。貨幣問題的斗爭上也是如此,蘇軾反對王安石“以錢代稅(役)”是之謂也。

蘇軾反對“以錢代稅(役)”的本意也許在愛民,希望讓老百姓少受點貨幣剝削之苦。但他站在舊黨的立場,用偏見的眼光拼命放大“變法”出現(xiàn)的問題,用勢不兩立的手段極力扼殺“變法”,產(chǎn)生了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的惡果。他良好的主觀愿望并沒有收到積極的社會效果,甚或相反。

(一)蘇軾保護了習慣性的落后現(xiàn)狀

如果長期保持一潭死水,潭魚遲早會窒息而死。如果長期把農(nóng)民緊緊束縛在“死水”一般窒息的自耕土地上,是無法幫助其擺脫生活困境的。數(shù)千年來,農(nóng)民被拘囿在牢獄式的田園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世世代代自食其勞動成果,不到或很少到市場搞商品交換,即使交換,也是以物易物。處于此環(huán)境,他們要改善其生活狀況是非常困難的。貨幣流通是社會經(jīng)濟的命脈,也是個人生活的命脈。一般說,只有整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了,個人生活水平才能隨之提高。蘇軾反對“以錢代稅(役)”,就是要農(nóng)民死守“以物易物”的落后現(xiàn)狀??陀^上,這就是讓農(nóng)民長期窒息在極端貧困病痛的苦坑。

(二)蘇軾頑固地阻礙了歷史車輪的前進方向,開了歷史的倒車

社會猶如一部巨大的機器。機器要有潤滑油的調(diào)和才能靈活運轉(zhuǎn)。社會機器要有貨幣潤滑油的潤滑才能正常運轉(zhuǎn)。沒有貨幣交換的蠻荒時代,社會停滯,人類愚昧落后,過著與禽獸并居的生活。蘇軾反對“以錢代稅(役)”,起碼在客觀上產(chǎn)生了有故意讓農(nóng)民與禽獸混同之嫌。

(三)蘇軾扼殺了農(nóng)民創(chuàng)造自身價值的潛在智能

一般情況下,個人只有通過勞動才能產(chǎn)生價值。價值最本質(zhì)的含義是值多少金錢。對于廣大處于社會底層的勞動者來說,身無分文,唯一屬于他們所有的東西就是自己的肉體。他們唯一能夠產(chǎn)生價值的途徑就是用其“生命(即肉體)”去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統(tǒng)治者不斷把各種沉重的賦役強加在他們頭上,他們無法擺脫,只能用自己的勞動去頂替。盡管他們極不愿意接受這種“役使你沒商量”的方式,但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痛苦地承擔,或者無可奈何地去出賣勞動力。因為只有走這一條路才有求生的希望。人人都有潛在的求生欲望和能力,這是人求生存的根本。蘇軾反對“以錢代稅(役)”,就是不準人們發(fā)揮自己潛在的勞動能力,使他們有力不能使,無處使,進而迫使他們變成癡癡呆呆的有呼吸有心跳的“木頭人”。

王安石以貨幣改革為重要內(nèi)容的“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他的“變法”所體現(xiàn)的社會發(fā)展方向和民族、國家強盛的精神以及他在“變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創(chuàng)新精神、不屈不撓的頑強斗爭意志不因蘇軾等舊黨人的反對而消失。他的革新形象在歷史上是永不磨滅的,夠資格稱得上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16]。

(編輯:余華;校對:蔡玲)

[1]尚 鉞.中國歷史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2.225.

[2]張玉書,陳廷敬(編撰).康熙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58.1311

[3]王安石.王文公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4]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52.50.93.112.

[5]袁愈荌(譯詩).詩經(jīng)全譯·大雅·生民[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1.416.

[6]柯美成(主編).歷代食貨志全譯·漢書·食貨志[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7.45.

[7]譚國清(主編).四書五經(jīng)(二)·禮記[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22.

[8]蘇 軾.蘇軾文集(全六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4.

[9]鄧廣銘(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第五冊 封建社會(四)[M].北京:中華書局,1982.479.

[10]孫翊剛(等).中國財政史參考資料[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1984.356.

[11]巫寶三(主編).中國經(jīng)濟思想史資料選輯(宋元金部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125.

[12]傅筑夫.中國經(jīng)濟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1980.423-424.

[13]四川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選注.宋文選(上)·王安石.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題解[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201.

[14]洪 邁.容齋隨筆·容齋五筆·貧富習常[M].北京: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5.564.

[15]周谷城.中國通史(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65.

[16]列寧.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第12卷)·修改工人政黨的土地綱領(lǐng)·注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26.

Study on Su Shi's Thought Against on Wang Anshi's Political Reform Replacing Tax and Service with Money

SHEN Duan-min

(SchoolofLiterature,Hunan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79)

On the side of Old Group, Su Shi argued that Wang Anshi made society situation worse because he was anxious to accomplish his political reform. Su Shi criticized the reform, especially to the policy of replacing tax and service with money. he pointed that this policy destroyed the order of rural natural economy, brought more poor farmers, caused the crisis of government. The essence of Su Shi's Thought was against currency circulation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ield of tax and service, he insisted on barter exchange form which was actually back to previous period.

Shi Su;Anshi Wang;Old Group;New Group;replacing tax and service with money;financing

10.16546/j.cnki.cn43-1510/f.2015.06.009

2015-08-19 基金項目: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立項課題“中國古代文學貨幣思想史”(項目編號:0806049B)

沈端民(1939- ),湖北孝感人,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經(jīng)濟-貨幣問題

F092.2;F129;F811.9

A

2095-1361(2015)06-0064-07

猜你喜歡
變法王安石蘇軾
初夏即事
元日
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詩意翻變法
中華詩詞(2021年2期)2021-12-31 07:57:58
從善如流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蘇軾“吞并六菜”
基樁檢測中的靜載試驗法與高應(yīng)變法的應(yīng)用探討
蘇軾吟詩赴宴
商鞅變法的是與非
公民與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5
蘇軾發(fā)奮識遍天下字
新宁县| 孟州市| 福清市| 高安市| 吉隆县| 金乡县| 镇远县| 法库县| 丰顺县| 潼南县| 黄陵县| 福泉市| 阳东县| 霞浦县| 黄冈市| 瑞昌市| 商都县| 松桃| 防城港市| 红安县| 河间市| 西和县| 榕江县| 郑州市| 彰化市| 郯城县| 察雅县| 新建县| 延长县| 拜泉县| 象州县| 五家渠市| 辽阳市| 青冈县| 南城县| 安阳市| 贵定县| 泸定县| 大田县| 新民市|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