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平
?
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馮 平
(包頭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30)
提倡多年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沒有得到顯著提高,其培養(yǎng)現(xiàn)狀令人堪憂:沒有明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目標,教師沒有明晰的跨文化教學理念,跨文化交際教學課程設置不健全,英語教材內容不是很合理,缺乏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評價體系。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制定明確的跨文化交際教學目標,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優(yōu)化課程設置,遴選合適的教材,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
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教學改革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隨著世界各國相互交流的日趨頻繁,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語言發(fā)揮的作用也更加顯著,但是各國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交流活動,而是包含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價值體系等元素在內的跨文化交際活動,這對外語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1]。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就是針對國際文化交流形勢做出的重大調整。在新的教學目標引導下,幾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又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改革,一定程度上突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但是收到的效果卻不甚理想,即學生依然在各種考試中能夠“如魚得水”,卻在與外國人的交流中依舊“寸步難行”,因此,在新時期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必須繼續(xù)突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滿足社會國際化發(fā)展需求。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凡是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溝通交流就是跨文化交際,既包括族裔內部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交流,也包括不同語系之間的交流,本文論及的主要是不同語言使用者之間的跨文化交流??缥幕浑H研究最早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美國軍方和外交部門當時為了提高軍隊和外交官對外溝通能力,對其進行了生活技巧等方面的短期培訓。在該研究的推動下,跨文化交際成為一個社會熱點,隨之衍生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概念[2]。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涉及多重要素的系統(tǒng)化概念,包括超越民族中心主義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賞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夠在一個或多個文化環(huán)境中恰當表現(xiàn)的能力等3個層次。概括而言,跨文化交際能力就是在具備一定文化基礎和交際知識的基礎上,在不同語言文化環(huán)境中能夠積極主動、勇敢愉悅地看待和接受文化差異的同時,能把文化交際知識合理運用到實踐中,體現(xiàn)出對異質文化的包容和欣賞態(tài)度。從語言層面來看,跨文化交際能力分為以下4個類別:1) 語言能力:語言知識與技能;2) 社會語言能力:根據(jù)交際的具體情景,來選擇恰當語言表達方式的能力;3) 語篇能力:組織材料的能力;4) 策略能力:具有應用各種語言和非語言手段,解決交際中的障礙,以完成交際任務的能力。而衡量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標準是“恰當”和“有效”:“恰當”是指在交際過程中雙方認為重要的準則和規(guī)范,以及對他們之間關系的期望沒有受到嚴重侵犯;“有效”指的是經過一定的努力,在一定的時間內,成功實現(xiàn)既定目標,得到應有回報[3]。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這就轉化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即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水平,還要提高其人格、思維、文化、情感等素養(yǎng),使其開闊視野,激發(fā)對差異文化的敏感性,以便吸收世界各國的文化精髓,形成對多元文化的包容理念,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盡管進入大學以來,學生的考試壓力和教師“以成績論英雄”的壓力都大大降低了,也盡管近年來眾多高校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導下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但由于師生長期深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和外在教育環(huán)境的制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始終處在“虛而不實”的狀態(tài)。
1. 沒有明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目標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只是在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作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做出了一個簡單的闡述,并沒有明確的量化指標,這就讓各個高校在領會貫徹指導意見時出現(xiàn)了很多偏差。有些高校基于缺乏明確的量化指標要求,就應付性地制定出華而不實的培養(yǎng)要求;有些學校則是用心思考了但還是由于“能力欠缺”而不能制定出可行性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目標;還有些高校就索性繼續(xù)進行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忽視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文化教學。這種整體上明確教學目標的欠缺會讓跨文化教學陷入盲目無序的狀況,自然無法有效引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4]。
2. 教師沒有明晰的跨文化教學理念
現(xiàn)在的大學英語教師大部分都是出身于傳統(tǒng)的英語教育模式,其內心已經完全適應了純粹的語言教學,對文化教學處于懈怠狀態(tài)。其一,部分教師在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中得心應手,不愿意進行大幅度的轉變;其二,部分教師自身對跨文化交際認識不清楚,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根本沒有對應的跨文化教學意識;其三,部分青年教師雖然一定程度上接受過體現(xiàn)跨文化交際意識的英語教育,但由于缺乏相關教學實戰(zhàn)經驗,尚不能在教學行動中進行全面的跨文化教學;其四,由于沒有明確的跨文化教學目標,很多高校就沒有對廣大一線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從而影響了教師整體跨文化教學意識的提高。
3. 跨文化交際教學課程設置不健全
大部分高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沒有開設專門的跨文化交際課程,僅有個別院校在嘗試,而且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課時不斷壓縮的現(xiàn)實。這樣一來,原本就不強的跨文化教學更加難以實施。存在較多的是以選修課程形式開設,但這種課程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并不能保證眾多學生的實際需求,而且課程本身課時較短,內容大多是淺嘗輒止式的引介,很難有效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4. 英語教材內容不是很合理
大學英語課程現(xiàn)今依舊在沿襲使用綜合英語、聽說教程等教材的模式。這些源自不同出版社的教材雖然都在不失時機地標榜特有的“文化性”,但是除了繼續(xù)強化語言點之外,并沒有對英美文化進行系統(tǒng)梳理,涉及的大多都是夸夸其談的文化常識[5]。比如很多教材都在介紹中西節(jié)日的差異,但是學過之后,學生還是只能記得西方的圣誕節(jié)、感恩節(jié)等幾個節(jié)日,而對中國自己的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等節(jié)日連名字都不能準確說出來。除了大學英語教材不甚理想之外,諸多高校選修課使用的跨文化交際教程也是問題多多,要么是過于淺顯,只停留在介紹西方文化類別和特征的階段,要么就是理論性太強而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5. 缺乏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評價體系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一般都沒有制定專門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評價標準,更不要說規(guī)范性和合理性,這就讓教師在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評價時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應付態(tài)度,而學生同樣也是配合性地“做做樣子”。這樣的評價不可能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起到切實督促作用。
從上面的簡要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諸多問題,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滿足國際交流”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但是我們不能被當下的問題束縛住手腳,而應當在認識問題根源的基礎上,以長遠發(fā)展的眼光從多個層面循序漸進地解決問題[6]。
1. 制定明確的跨文化交際教學目標
雖然在當前較長一段時期內,跨文化交際教學只是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存在,但是跨文化交際教學本身應當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有明確了教學目標,跨文化交際才能在大學英語教學的框架之內并行不悖地進行,否則很容易受到忽視。另外,對于單獨開設的跨文化交際等類似選修課程,也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保證選修課的規(guī)范開展。
2. 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
任何課程的成功都離不開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首先要對大學英語教師進行全面深入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不僅要提高其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還要提升其跨文化交際的意識,保證教師在課堂上能夠隨心所欲地進行跨文化教學。教師可以通過關鍵事件分析法、習語對比法、翻譯對比法等文化教學策略,再加上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口頭匯報、角色扮演等教學活動,為課堂教學注入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7-8]。
3. 優(yōu)化課程設置
各個高校應當及時剎住“縮減大學英語課時”的不正之風,因為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還沒有達到如此境界,相反需要增加課時,至少要穩(wěn)定在每周4~6課時的狀態(tài)。在課時保障的基礎上,可以讓教師在相對集中的課時中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同時要大大拓展跨文化交際類的選修課程,可以開設英美文化概況、西方文化禮儀、西方報刊閱讀、圣經故事、英美影視鑒賞、西方藝術概論等課程。
4. 遴選合適的教材
確定了課程設置之后,要認真遴選符合實際的相關教材,突出學校的差異性,不能一味追求大一統(tǒng)的“權威教材”。首先要針對每一種選修課程的特性選取對應的教材,其次要及時更新現(xiàn)有的大學英語等語言教材,在突出文化信息多元性的基礎上,強化以任務為中心的練習模式,增強學生對英語國家社會風俗、行為模式等方面的理解[9]。
5. 制定科學的評價體系
為了避免跨文化交際教學流于形式,制定規(guī)范嚴謹?shù)脑u價體系是必不可少的保障。首先,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考試不能再純粹地考查學生語言基礎知識,而要通過紙質考試、面試、情境設計等多元形式對其文化知識和文化意識進行考核,這些考核要通過形成性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其次,各種跨文化交際類的選修課要制定嚴格的教學規(guī)范,既要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也要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避免“寬進寬出”的不良現(xiàn)象[10]。
[1]楊靜.提高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9(6):174-179.
[2]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86.
[3] 劉向輝.教育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英語課堂構建[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3(12):126-128.
[4] 教育部.教育部公布《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全文)[EB/OL].(2007-09-26)[2014-11-08].http://www.chinanews.com/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5] 商金芳,李清晨.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教育探索,2013(3):43-44.
[6] 陳薇,汪學立.建構主義理論視閾下的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模式構建——南京郵電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課程建設例析[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6):152-156.
[7] 楊南薰,鄒柳.跨文化交際及大學英語教學策略的研究[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19-124.
[8] 祁穎,陳秀明,王霞.大學英語課程學生學習效果滿意度調查——基于北京城市學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4(7):61-62.
[9] 李志強.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117-118.
[10] 胡艷紅,樊葳葳.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跨文化交際能力測試的現(xiàn)狀調查——基于1990-2012 年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全真題的統(tǒng)計與分析[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4(1):1-8,13.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ENG P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Baotou Teacher’s College,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30, China)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at has been advocated for many years has not been much improved. The present cultivation situation is worrying. There is no clear cultivation objective fo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eachers have no clear teaching ideas of cross-cultural teaching;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about cross-cultural teaching is not sound; the contents of the English textbooks are not rational; there are no effective evaluation system about cross-cultural teaching. The following aspects should be done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etting up clear cultivation objective, improv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selecting proper textbooks and setting up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College Englis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3-2065.2015.02.026
G642.0
A
1673-2065(2015)02-0123-03
2014-12-18
馮 平(1981-),女,山西大同人,包頭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
(責任編校:衛(wèi)立冬 英文校對:吳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