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四庫全書總目》唐宋別集提要補(bǔ)正十五則

2015-03-28 08:53:59
關(guān)鍵詞:集部四庫全書總目影印

胡 露

(韓山師范學(xué)院圖書館,廣東潮州 521041)

《四庫全書總目》為中國古典目錄學(xué)之集大成者,雖偶有微瑕,不足影響其價值,然糾其疏漏,亦有助于學(xué)者。是以前賢如胡玉縉、余嘉錫等,多有訂正(其成果俱收入魏小虎《四庫全書總目匯訂》一書[1]),今再就其卷一七四(集部別集類存目一)所著錄唐代宋代別集提要之疏漏,補(bǔ)正十五則。

《讀杜愚得》十八卷明 單復(fù)撰。復(fù)字陽元,會稽人,《千頃堂書目》作嵊縣人。洪武中為漢陽河泊官。又云一名復(fù)亨,舉懷才抱德科,授漢陽知縣。傳聞異詞,未詳孰是。[2]1532中

按:楊武泉先生《四庫全書總目辨誤》:“讀杜愚得”條據(jù)民國《嵊縣志》卷一四《人物志·儒林·單復(fù)亨傳》所據(jù)“乾隆李志”:“字陽元,居晦溪,博通典籍,尤喜詩歌。著《讀杜愚得》十八卷傳于世。復(fù)亨最愛杜詩,故自為翻注云。洪武初舉懷才抱德科,授漢陽知縣?!痹疲骸皳?jù)此,則作單復(fù),會稽人,誤也?!盵3]251同治九年《嵊縣志》卷十四《儒林·明》,亦有單復(fù)亨傳[4]1229,來源同為乾隆李志。然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明天順元年朱熊梅月軒刻弘治十四年重修本,前有廬陵楊士奇序,云:“剡單復(fù)陽元用志于杜,而不足于前注,遂以所自得,亦仿文公例為注,考事究囗,必歸于當(dāng),其疑不可通者闕之,凡十八卷,名讀杜愚得。陽元洪武中為漢陽湖泊官,謀刻以傳,未有所遇而卒?!盵5]集部第7冊第2頁又有《杜詩愚得自序》,末署“洪武壬戌秋八月既望,古剡單復(fù)自序。”[5]集部第7 冊第4 頁則《總目》作“明單復(fù)撰。復(fù)字陽元”,亦非無據(jù)?!吨芤住?fù)卦》云:“復(fù):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fù)其道,七日來復(fù)。利有攸往。”《嵊縣志》所載作“單復(fù)亨”,或后改名。

《杜詩通》十六卷《本義》四卷 明張綖注。 字世文,《千頃堂書目》作字世昌,疑傳寫誤也,高郵人。正德癸酉舉人,官至光州知州。[2]1532中

按: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卷二十二“正德癸酉科(八年)”著錄有張 (原注:別本 作)《南湖集》四卷,云:“字世文,高郵州人,武昌通判,遷知光州?!盵6]552則館臣所見《千頃堂書目》蓋別本,作“字世昌”者,蓋涉下文“武昌通判”之“昌”而誤??技螒c《高郵州志》卷十上《人物志·政事》,有張 傳,云“字世文。……著有《杜詩通》、《杜律本義》、《詩余圖譜》、《南湖詩集》諸書。”[7]338楊慎《詞品》“填詞句參差不同”條云:“維揚(yáng)張世文云:《水龍吟》首句本是六字,第二句本是七字?!盵8]364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二十七《續(xù)編二》有《寄張世文》[9]491,《御選歷代詩余》卷一百二十有“維揚(yáng)張世文著《詩余圖譜》”[10]1422云云,當(dāng)即其人。

《杜詩論文》五十六卷 而所論之文又皆敷衍,即以開卷言之,《望岳》詩“齊魯青未了”,正極寫“望”字耳,其注乃云“行至于齊,初見岱色,及行至于魯,岱色依然,故曰‘青未了’”。[2]1533中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央民族大學(xué)圖書館藏清康熙十一年常州岱淵堂刻本此集,卷一《望岳》注作:“乃行至于齊,而始見黛色,乃行至于魯,而黛色依然,故曰青未了也?!盵5]集部第7 冊第42 頁“黛”義為黑,正釋“青未了”之“青”,《總目》引作“岱”,誤。

《杜詩闡》三十三卷 國朝盧元昌撰。元昌有《左傳分國纂略》,已著錄。[2]1533下

按:楊武泉《辨誤》已言《總目》實(shí)未著錄《左傳分國纂略》,蓋成書時刪去,致盧元昌籍貫與生平資料失載,并錄雍正《江南通志》卷一六六盧元昌傳,以略見其籍貫與生平。[3]251考乾隆《華亭縣志》卷十四《文苑》有盧元昌傳,亦可參,茲錄如下:“盧元昌,字文字,東門外人,明諸生。操選政風(fēng)行于世,入國朝,坐逋賦削籍,以著述老于鄉(xiāng)。孫畏盈,字廣涵,雍正己酉舉人?!盵11]626是書卷十五《藝文》“經(jīng)部·經(jīng)學(xué)·國朝”著錄有盧元昌《春秋分國左傳》[11]666,即《左傳分國纂略》也?!凹俊ぴ娫~文集·國朝”著錄有其《稀馀留稿》、《半林詞》[11]676?!凹俊び?xùn)釋”著錄有其《杜詩闡》[11]677?!痘食墨I(xiàn)通考》卷二百二十二著錄其《左傳分國纂要》十六卷,云盧元昌為“康熙中諸生”[12]211,顯誤。

是書成于康熙壬戌,前有自序,稱杜詩有因注而顯者,有因注反晦者,一晦于訓(xùn)詁之太雜,一晦于講解之太鑿,一晦于援引之太繁,反是者又為膚淺凡庸之詞,曰“吾以杜注杜”也,則太陋。[2]1533下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藏康熙刻本此集,前盧元昌自序,“一晦于援引之太繁”作“一晦于援證之太繁”,[5]集部第7冊第528頁此數(shù)句直錄原文,作“援證”為宜。

《杜律疏》八卷 國朝紀(jì)容舒撰。容舒有《唐韻考》,已著錄。此書因顧宸所撰《辟疆園杜詩注解》,繁碎太甚,又多穿鑿,乃汰其蕪雜,參以己意,以成是編。初名《杜詩詳解》,其后以所解皆律詩,又字字句句備為詮釋,體近于疏,因改今名焉。[2]1533下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圖書館分館藏清鈔本此集,前有紀(jì)容舒子紀(jì)昀識語,云:“僅從諸生王明家借得顧宸《杜詩解》一部……王生錄之成帙,私題曰杜律詳解,先大夫取閱之,以為體近于疏,命吏別繕凈本,改題杜律疏。”[5]集部第8 冊第255 頁則原即以所解皆律詩,題作“杜律詳解”,非如《總目》所謂“杜詩詳解”。且“杜律詳解”之名乃王生私題,非紀(jì)容舒自名,后紀(jì)容舒乃因此書字字句句備為詮釋,體近于疏,方改題作“杜律疏”。

《類箋王右丞集》十卷附《文集》四卷 是集以王維詩分類重編,五言古詩分十一門,七言古詩分六門,五言律詩分十一門,五言排律分八門,五言絕句分七門,七言絕句分五門,各為箋注,而以劉辰翁評散附句下,冠以本傳、年譜,別以外編遺詩,及同詠贈答、畫評附后。[2]1534上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五年無錫顧氏奇字齋刻本此集,卷六、卷七五言排律后,有卷八[5]集部第9冊第398頁,所收為七言律詩,分宮殿、禽果、酬送、感懷、山墅、尋游,凡六門,《總目》此所述有遺漏,當(dāng)于“五言排律分八門”后補(bǔ)“七言律詩分六門”。

《香山詩鈔》二十卷 國朝楊大鶴編。大鶴字芝田,武進(jìn)人。[2]1534中

按:大鶴子楊椿《孟鄰堂文鈔》卷十五有《楊氏家傳》,云:“吾祖生吾世父,諱大鯤,字九摶,一字陶云,別字秋屏;吾父諱大鶴,字九皋,別字芝田?!盵13]卷十五則大鶴字九皋,芝田乃其號。大鯤名、字出《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贝篾Q名、字出《詩經(jīng)·小雅·鴻雁之什·鶴鳴》:“鶴鳴于九皋?!贝篥H大鶴,九摶九皋,正相配合。鮑照《舞鶴賦》有:“朝戲于芝田,夕飲乎瑤池?!贝似涮査?。故清·鄒祗謨《倚聲初集》卷四韻辨一,前列“爵里二”有:“楊大鶴,九皋,武進(jìn)人?!盵14]卷四又清王昶《國朝詞綜》卷七亦云:“楊大鶴,字九皋,武進(jìn)人,康熙十八年進(jìn)士,官諭德?!盵15]卷七然或亦以芝田為字。故清·法式善《清秘述聞》卷三云:“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鄉(xiāng)試,順天考官:編修楊大鶴字芝田,江南武進(jìn)人,己未進(jìn)士?!盵16]65而《清秘述聞》卷九“提督學(xué)政翰林院”云:“楊大鶴字大鹍,江南武進(jìn)人,康熙己未進(jìn)士,三十三年以諭德任?!盵16]316作“字大鹍”,不確。

《李長吉歌詩匯解》五卷 至《蘇小小墓》詩“油壁車,久相待,冷翠燭,勞光彩,西陵下,風(fēng)吹雨”?!跋隆迸c“雨”葉,乃用古音。集中如讀來為“厘”,押入支韻之類,不一而足。琦乃易末句為“風(fēng)雨改”,以就待、彩二韻,尤失古法矣。此類不可枚舉,與諸家亦“魯衛(wèi)之政”也。[2]1535上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清乾隆王氏寶笏樓刻本此集,卷一《蘇小小墓》,仍作“西陵下,風(fēng)吹雨”,注:“夕,一作久。風(fēng)吹雨,一作風(fēng)雨吹,一作風(fēng)雨改?!盵5]集部第10 冊第180 頁此不過例注他本異文以備考,并未亂改正文,《總目》此斥之無據(jù)。

《居士集》五十卷 宋歐陽修撰。前列蘇軾序,及年譜。[2]1536下

按:《總目》卷十五詩類一著錄有歐陽修《毛詩正義》十六卷[2]121,文淵閣本所收及書前提要作《詩本義》。則《總目》例當(dāng)言“宋歐陽修撰。修有《詩本義》,已著錄。前列蘇軾序及年譜?!?/p>

《東坡養(yǎng)生集》十二卷 國朝王如錫編。如錫字武工,江寧人。是編前有王思任序,則當(dāng)成于前明之末,然又有康熙甲辰邱象升序,蓋書成于崇禎中,批點(diǎn)行世,則出象升手也。其書取蘇軾詩文雜著有關(guān)于閑適、頤養(yǎng)者,分飲食、方藥、居止、游覽、服御、翰墨、妙理、調(diào)攝、利濟(jì)、述古、志異十二門。[2]1537下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此集,前有《東坡養(yǎng)生集序》,署:“乙亥冬杪南都盛賓撰”[5]集部第13 冊第89 頁。又有王如錫自序,署:“崇禎乙亥嘉平月三日江左王如錫書于箬菴”[5]集部第13冊第93頁。而無王思任、邱象升序,則館臣所見,為后刻本,非初刻本。又提要云“十二門”,所列實(shí)僅十一門,考此書十二卷,其第七卷為“達(dá)觀”[5]集部第13冊第353頁,《總目》“翰墨”、“妙理”間脫“達(dá)觀”二字。

《山谷刀筆》二十卷 宋黃庭堅(jiān)撰。庭堅(jiān)全集已著錄,此乃所著尺牘也,以年為次,自初仕至館職四卷,居憂時三卷,在黔州三卷,戎州七卷,荊渚二卷,宜州一卷,皆于全集中摘出別行者。然是編向有宋槧本,非后人所為。考《宋史·藝文志》楊億亦以《刀筆》別行,蓋當(dāng)時風(fēng)氣有此一體云。[2]1536上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圖書館藏元刻本(卷十六至二十配鈔本)此集,卷一至卷四分別題:“初仕至館職一”、“初仕至館職二”、“初仕至館職三”、“初仕至館職四”,卷五至卷七分別題“丁憂一”、“丁憂二”、“丁憂三”,卷八至卷十分別題:“黔州一”、“黔州二”、“黔州三”,卷十一至十七分別題“戎州一”至“戎州七”,而卷之十八題“離戎州至荊渚”,卷之十九題“荊渚”,卷二十題“離荊渚至宜州”(按卷二十卷端誤鈔作“宜川”[5]集部第14冊第200頁),則卷十八為離戎州赴荊渚旅途所作,卷十九為居荊渚所作,兩卷地點(diǎn)不同,故特標(biāo)出,而《總目》則誤混為一。

《精華錄》八卷 考庭堅(jiān)卒于徽宗崇寧四年乙酉,是書之選雖無年月,然稱“黃太史《山谷集》幾萬篇,嘗節(jié)其略而謬注三十之一也”,則成于所注《內(nèi)集》后。[2]1538上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明弘治十六年朱承爵刻本此集,前有任淵序,云:“黃太史《山谷集》幾萬其篇章,走嘗節(jié)其略而繆注之,十之一也?!盵5]集部第14 冊第207 頁即《總目》此語所本??肌渡焦葍?nèi)集注》有二十卷,卷一錄三十二首,卷二錄十九首,卷三錄三十首,卷四錄三十首,卷五錄二十九首,卷六錄二十九首,卷七錄四十首,卷八錄二十八首,卷九錄四十四首,卷十錄二十三首,卷十一錄四十六首,卷十二錄五十首,卷十三錄四十一首,卷十四錄四十二首,卷十五錄五十五首,卷十六錄四十二首,卷十七錄二十九首,卷十八錄三十二首,卷十九錄四十五首,卷二十錄二十七首。凡七百一十三首。前云:“黃太史《山谷集》幾萬其篇章”,蓋所見庭堅(jiān)詩八九千首,《內(nèi)集》選注黃詩七百余首,約為十之一,庶幾近之?!犊偰俊反苏`“之”為“三”,作“謬注三十之一也”,誤。

《李忠定集選》四十四卷 宋李綱撰。綱有《梁溪集》,已著錄。[2]1539上

按:《總目》卷一百五十六《梁溪集》提要:“宋李綱撰。綱有《建炎時政記》,已著錄?!盵2]1344下李綱《建炎時政記》三卷,《總目》卷五十二史部雜家類存目一已先著錄。[2]470 上此亦例當(dāng)作“宋李綱撰。綱有《建炎時政記》,已著錄?!?/p>

《別本蘆川歸來集》六卷 宋張?jiān)勺妰H有近體,又編次無緒,至以《題米元暉瀑布橫軸》一詩、《題蘇養(yǎng)直絕句后》一詩、《題江天暮雨圖》一詩、《題江貫道絕壁古松》一詩入之雜文跋類中,蓋殘闕掇拾之本也。[2]1540上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南京圖書館藏清鈔本《蘆川歸來集》卷三,有《跋蘇養(yǎng)直絕句后》[5]集部第15冊538頁、《跋米元暉瀑布橫軸》[5]集部第15冊538頁、《跋江貫道絕筆古松》[5]集部第15 冊539 頁、《跋江天暮雨圖》[5]集部第15冊543頁,《總目》“跋”皆誤作“題”,又亂其序。又此鈔本作《跋江貫道絕筆古松》詩云:“石根盤屈老蒼官,絕筆殷勤記歲寒。萬里風(fēng)云欲飛化,君家留得壁間看?!盵5]集部第15冊539頁蓋此古松為江貫道臨終絕筆。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蘆川歸來集》卷九有此詩,亦同,《總目》此誤“絕筆”為“絕壁”。

《陳文恭公集》十三卷 且遺文亦多偽作,如所載《謝敕命修家譜表》稱“昨進(jìn)家譜,敕令史院編修填諱”。自古以來無是事理。其謝語稱“伏惟圣躬保重,圣壽隆長”,而首稱“臣康伯叩頭拜謝曰”,末稱“臣等不勝欣躍無任感戴叩謝之至”,尤不曉宋人章表體例。[2]1540上

按: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影印江西省圖書館藏康熙二十九年刻本《陳文正公文集》卷一,有《皇上勅令修編家譜表》,有“昨進(jìn)家譜,敕令史院編修填諱”[5]集部第15 冊585 頁,與《總目》所引標(biāo)題不同。

[1]魏小虎.四庫全書總目匯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永瑢.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楊武泉.《四庫全書總目》辨誤[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蔡以瑺.嵊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74.

[5]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Z].濟(jì)南:齊魯書社,1997.

[6]黃虞稷.千頃堂書目[M].瞿鳳起,潘景鄭,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夏之蓉,沈之本.嘉慶高郵州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8]王文才,萬光治.楊升庵叢書:六[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2.

[9]王守仁.王陽明全集[M].上海:世界書局,1936.

[10]沈辰垣.歷代詩余[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5.

[11]王顯曾.華亭縣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84.

[12]張廷玉等.皇朝文獻(xiàn)通考(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六三七[M].臺北:商務(wù)印書館,1986.

[13]楊椿.孟鄰堂文鈔[M].常州:紅梅閣1818(嘉慶二十三年)刻本.

[14]鄒祗謨.倚聲初集[M].揚(yáng)州:1660(順治十七年)刻本.

[15]王昶.國朝詞綜[M].上海:1802(嘉慶七年)王氏三泖漁莊刻增修本.

[16]法式善.清秘述聞[M],張偉,點(diǎn)校.北京:中華書局,1982.

猜你喜歡
集部四庫全書總目影印
從《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到《隋書·經(jīng)籍志》“集部”看文學(xué)觀念的發(fā)展變化
文教資料(2020年4期)2020-04-20 11:46:54
從目錄學(xué)看古代文體分類意識的演進(jìn)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四庫全書總目》與音樂文獻(xiàn)
東方教育(2016年15期)2017-01-16 12:15:39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四庫全書初次進(jìn)呈存目》與《四庫全書總目》比較
文教資料(2015年34期)2016-03-23 03:16:35
《漢書·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詩類比較
文教資料(2014年24期)2014-12-18 00:36:56
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提要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差異
壶关县| 靖边县| 邢台县| 陆丰市| 安义县| 彭水| 昌宁县| 衡东县| 措勤县| 新巴尔虎右旗| 华安县| 长寿区| 故城县| 唐河县| 兴仁县| 惠州市| 黄龙县| 台南市| 时尚| 河北区| 泾源县| 板桥市| 温宿县| 湘乡市| 武川县| 贵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顺义区| 齐河县| 墨脱县| 兰西县| 荔浦县| 保定市| 文成县| 锦屏县| 庆安县| 庐江县| 恩施市| 安徽省| 扬中市|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