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三嚴三實”要做到“五個深刻認識”深刻認識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重大意義,將其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思想上高度重視,責任上強化落實,工作上扎實推進。深刻認識領導干部踐行“三嚴三實”的本質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發(fā)展的開路人、群眾的貼心人、班子的帶頭人,努力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好干部。深刻認識運用正反典型深化專題教育的重要方法,以先進典型為標桿、以反面典型為鏡鑒,提高學習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深刻認識解決“不嚴不實”問題的重要任務,著重突出問題導向,貫徹從嚴要求,既鞏固和擴大從嚴治黨成果,又有效解決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問題。深刻認識專題教育促進改革發(fā)展各項任務落實的根本目的,堅持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既當改革的促進派,又當改革的實干家。
——摘自《人民日報》
讓“能下”制度倒逼官場新生態(tài)《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guī)定(試行)》具體明確了要“下”的十類干部、六種渠道,彰顯出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干部的堅定決心和扎實思路。細化扎緊制度的籠子,體現著我們黨用人管人方面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和治理思路。不管是不守政治規(guī)矩、理想信念動搖,還是違反八項規(guī)定、瞞報個人事項,都是作風建設中明確反對、嚴令整改的沉疴積弊。當“降職”“退格”成為常態(tài),機關單位不養(yǎng)閑人、庸人就會成為一種共識、一條底線。就是在警告那些幻想“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混日子”者此路不通,促其變更新的“官念”,倒逼他們干事增效,從而涵養(yǎng)出優(yōu)良作風和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tài)。
——摘自《北京日報》
凈化政治生態(tài)須抓好三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是補足理想信念之鈣。習總書記強調:“思想教育要突出重點,加強黨性和道德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能否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也是能否成為合格共產黨人的關鍵。二是扎緊制度法規(guī)之籬。凈化政治生態(tài)既要著力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要注重建立長效機制,讓已經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機制落地生根,讓已經取得的成效鞏固發(fā)展。三是夯實品德修養(yǎng)之基。品德修養(yǎng)是人的境界、涵養(yǎng)、素質、品位的集中體現,更是每個人安身立命之本。人民群眾認知我們黨、認同我們黨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通過黨的最基本成分——每一名黨員來實現的。廣大黨員干部的良好品質,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政治生態(tài)。
——摘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守規(guī)矩講黨性從學黨章開始 學黨章、守規(guī)矩、講黨性,是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人不以規(guī)矩則廢,黨不以規(guī)矩則亂”。黨章的根本大法地位、旗幟引領和規(guī)范約束作用,為黨員加強黨性修養(yǎng)提供了根本遵循、基本內涵和重要方法,決定了黨章是黨員加強黨性修養(yǎng)的總規(guī)矩。
國有國法,黨有黨規(guī)。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guī)矩。這是中國古人就有的智慧。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孟子云:“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薄耙?guī)矩”作為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的詞匯,并非一個嚴謹的法學概念,也很難從法治視角進行準確的界定,但“規(guī)矩”進入政治語境當中,蘊含著規(guī)范性、合法性、常態(tài)化的內涵,意味著將國家的政治生活和黨內政治生活推向制度化、規(guī)范化、法治化,用黨紀國法重塑一種“規(guī)矩的政治”。
——摘自《學習時報》
上半年中國經濟六個“穩(wěn)”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在一系列穩(wěn)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有效政策作用之下,保持在合理區(qū)間內運行,并呈現出緩中趨穩(wěn)、穩(wěn)中向好、穩(wěn)中有進的積極態(tài)勢。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穩(wěn)、消費穩(wěn)、物價穩(wěn)、就業(yè)穩(wěn)、農業(yè)穩(wěn)、收入穩(wěn)。
中國經濟的“穩(wěn)”還有如下4方面深層涵義:一是相對于此前人們對經濟下行的悲觀預期,上半年的較好表現有助于預期企穩(wěn);二是在外部需求沖擊、內部結構調整等“三期疊加”的背景下,經濟已經基本到底;三是就宏觀調控政策而言,經濟出現穩(wěn)態(tài)性趨勢、多項數據開始改善意味著政策效果已然顯現;四是從新常態(tài)意義上來說,波動性趨勢的減緩表明中國經濟的新舊動力正在進行“平穩(wěn)交接”。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行賄者的日子將越來越難熬 行賄者的日子將越來越難熬了!6月24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草案》二審稿提高了對為利用影響力向特定關系人行賄犯罪的法定刑,還進一步嚴格了對行賄犯罪從寬處罰的條件。
懲治行賄犯罪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其之所以能夠成為焦點,是因為背后隱藏著現實難點、反腐敗痛點。一直以來,由于立法上的寬宥以及偵破案件的需要等原因,在對行賄人和受賄人的處罰上,存在著明顯的“剪刀差”。一些案件常常是只見受賄人被嚴懲,不見行賄人被法辦,即便有人被處理,也大多量刑偏輕。就此而言,《草案》二審稿增加和修改關于懲治行賄犯罪的相關規(guī)定,是對立法設計的一種完善,也是對司法實踐的一種糾偏。
——摘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貧困的根源是權利的貧困 在對貧困的認定上,無論是中國還是國際社會,都有公認的“貧困線”標準,一般都以收入狀況來加以界定。事實上,在我們的傳統(tǒng)觀念中,貧困也往往被直接等同于經濟能力的低下。這種標準當然有可具象化的優(yōu)點,但也存在不能完全描述貧困人口生存狀況的弊端。對應到扶貧上,改善貧困人口的生存狀況,才是最根本的扶貧,而扶貧的一個重要維度便是權利貧困。
權利的貧困更會制造一種“貧困隱身”的現象,讓整個社會對于貧困的認知產生隔膜。最典型的表現是,在公共空間中,我們通常看不到貧困人口的權利表達,他們基本上都處于一種被忽視的位置。譬如,對于一般地區(qū)的孩子而言,不上學意味著是一種“怪事”,容易受到周遭力量的推動,但對于貧困地區(qū)的孩子而言,不上學則很可能意味著一種對命運的妥協與服從。這其中或許有觀念上的貧困,但更關鍵的還是應有的權利缺乏支撐與保障。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美國最新解密檔案表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 美軍機密檔案充分表明,充分發(fā)動群眾,善于調動人民的力量,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之所以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仍能長期生存的“制勝法寶”。
解密檔案顯示:中共控制下的敵后根據地是美國軍方在華搜集情報的主要來源之一。尤其在抗戰(zhàn)后期,美國很難從國民黨軍隊那里及時獲取準確的日軍情報,這也是促使美軍觀察組堅持要到延安進行調查的重要原因。中共曾主動把軍隊活動信息、日軍情報交給美方參考,僅書面報告就多達120份。中共協助美軍在延安和根據地建立了氣象站和電臺網絡,其提供數據的可靠性在當年中國十個氣象站中排名第一,為美軍飛行員提供了更安全的飛行條件,保障了對日本本土實施的戰(zhàn)略轟炸任務。
——摘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