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與《資本論》

2015-03-30 04:52:58
當代經濟研究 2015年1期
關鍵詞:現代科學資本論勞動

陳 征

(福建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福州 350007)

我與《資本論》

陳 征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福州350007)

編者按:作為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陳征先生以一個甲子的學術耕耘,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中國化,特別是《資本論》的傳播、研究和發(fā)展。他的學術研究以社會主義城市地租論和現代科學勞動理論兩大成就獨秀于世;他的《〈資本論〉解說》培養(yǎng)了一代中國經濟學人。

《我與〈資本論〉》,一位耆儒的世紀回眸。圍繞為什么研究和怎樣研究《資本論》,陳征先生以史家筆法,作《春秋》文章,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薪火相傳大有裨益。本刊特發(fā)此稿,以饗讀者。

我今年已八十八歲了,雖然也做過一些行政工作,但一輩子主要是當教師。圍繞著《資本論》,學習、研究、講授、傳播,直至運用、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一系列的學術活動大都是圍繞著《資本論》轉,可算是同《資本論》結了一輩子不解之緣?;厥淄?,歷歷在目,擇其要者,聊志鴻泥。

我祖籍江蘇省泰縣,祖父是秀才,父親是中醫(yī)。四歲讀書,白天上小學,晚上讀古書,到十歲時就讀完了四書、詩經、左傳、楚辭、古文觀止等儒家經典。進中學后不久,因日寇入侵,學校停辦,輟學在家。其間還做了一年小學教員??箲?zhàn)勝利后,考入無錫國專(后改中國文學院)學習文史。學習期間,與進步同學一起讀了不少進步書籍,除了讀《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論持久戰(zhàn)》外,還讀了《聯共(布)黨史》、《資本論》等。當時看不懂《資本論》,說不上有什么印象。有次正在偷偷地看《資本論》時,一位同學從身后拍我一掌說:“你想做資本家嗎!”我說:“這書是反對資本家的,我怎會當資本家呢?”這時候開始懂得有《資本論》這本書,但究竟如何,并不完全清楚。

1949年5月,我參加革命,在蘇南公學任教育干事、組織干事等行政工作。蘇南公學是一所革命大學(學校的前身是設在蘇北解放區(qū)的華中大學,無錫解放時遷錫,當時江蘇省人民政府還未正式成立),該校主要任務是,對將輸送到蘇南解放區(qū)的干部進行培訓。當時接管的大企業(yè)很多,需要一批經濟管理干部,為此,蘇南公學特設企業(yè)財務管理系培養(yǎng)經濟管理人才,規(guī)定該系不學資產階級的經濟學,要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但由于師資缺乏,領導要我邊學邊教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課程。我雖然沒有學過,但領導決定、重任在肩,我就滿腔熱情和十分大膽地承擔了這個光榮任務,力爭做好。當時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教材,只選了狄超白著的《政治經濟學講話》,該書包括從商品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部分。參考書只有薛暮橋的《大眾經濟學》,但這些都是從《資本論》中來,因此,要備好課、講好課,就要下決心讀懂《資本論》。一遍,又一遍,反復閱讀、鉆研、思考、表述。這樣,由于工作需要,從不懂到基本上懂,從摸不清楚頭腦到能通俗地介紹其基本內容,并說明其來龍去脈,不知反復多少遍,才摸進了《資本論》的大門。由于我勤奮努力,加上學員認真學習,成績顯著。此班三個月一期,我先后講授了三、四期,得到了同學們和領導的廣泛好評。1952年有近二萬人的蘇南公學開展模范工作者運動,我被評為全校五個“模范工作者”之一,學生們還專門開了課代表會討論我的教學特點,并寫了《我們的陳征老師》一文,在蘇南公學鉛字版《學習周報》1952年12月27日第4版刊載。這時,我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又感到這是極大的鞭策,這就為我終身從事學習和研究《資本論》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1953年郭大力、王亞南譯的《資本論》一、二、三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三卷定價不高。由于當時實行的是供給制,雖然我享受的標準已由每月一斤豬肉、四兩黃煙增加到兩倍以上,但也無錢購買此書。思考再三,下決心開幾個夜車,寫一篇文章。文章寫完寄出后,有幸很快發(fā)表。拿到的稿費除買了全套三本《資本論》外,還買了一件襯衫。這也是一個有趣而難忘的插曲。

1952年底,領導把我調到華東黨校理論研究班學習二年,這成為我繼續(xù)深造的極好機會。有名師的講授指點和同學們的相互切磋,還獲得了廣泛閱讀有關書籍和資料、獨立思考、認真鉆研的機會。兩年的學習,成效甚大,我對《資本論》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并逐步堅定了深入研究的決心與信心。學習結束后留校工作。不久,中組部又于1955年調我到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工作,主講政治經濟學等課程。省委黨校理論班有培訓地縣理論宣傳干部的任務,既包括學習當前政策,也包括學習基本理論。當時,《資本論》是該班重點課程之一,由我負責講授。課后,我根據學員聽課情況、討論時提出的問題,反復研究、及時整理講稿。既要通俗而準確地講清楚有關原理,又要通過討論幫助他們弄懂疑難問題,還要把這些資料不斷充實到下一次的講稿中去。這樣多次反復,教學相長,經過七、八稿修改,講稿內容逐步充實、完善。這時,省委宣傳部開辦了一個《資本論》業(yè)余學習班,委派理論處鄭奇方處長負責,由省直機關的部、處、科長們參加,晚上授課每周一次,要我主講其中的三分之二課程。因學員經常公務外出,要求我發(fā)講稿。我同意了,省委宣傳部將講稿鉛字排印,除了發(fā)給學員,還發(fā)給各縣的講師團作參考。他們反映:不聽講課,看講稿也基本上可以看懂《資本論》了。這些講稿,就是后來我出版《〈資本論〉解說》一書的雛形。至此,我經歷了對《資本論》的學習、研究、備課、講授、寫出講稿、教材,到基本勝任作為一名教師的初期階段。

1958年前后,忽然來了一陣狂風,說什么我國當前是建設社會主義,應該學習毛澤東思想,不必要再讀《資本論》。加上反“右派”后又接著“反右傾”運動,理論班暫停,《資本論》課程也停止了。之后,我被派往農村搞四清,上午勞動,晚上開會,下午休息時間恰好用來學習。我把帶下鄉(xiāng)的《資本論》和有關資料,晚上當枕頭,下午拿來讀;同時也了解和研究我國當時的農村情況,較深入地研究我國農業(yè)和農民問題。

不久,文化大革命發(fā)生了,帶給社會和人們的是一場災難。我真是個幸運兒,初期因為生肝病住院,治療數月,沒有受到運動的迫害。但聽說東街口有我的大字報,說王亞南是翻譯《資本論》的反動學術權威,我是福建的小王亞南,是修正主義的接班人。我聽后欣然一笑,想不到竟有如此“美譽”,反而更加堅定了我對王亞南的景仰和研究《資本論》的信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立了改革開放的路線,有如草木復蘇,大地回春。大學復課了,有不少人都開始讀《資本論》了,一時間洛陽紙貴。為什么?據說,有人去請示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怎么搞?小平同志說,你不要問我,應該去問馬克思,去讀《資本論》。因此,人們就把視線轉移到這本書上來了。這時候,解釋《資本論》的書,已出版的有:王思華的《〈資本論〉解說》,解說了《資本論》第一卷相關內容;在《中國經濟問題》月刊上,每期還刊有王亞南等對《資本論》第一卷相關內容的講座。此外的輔導讀物幾乎沒有。人們對學習《資本論》已經形成熱潮,但《資本論》比較難懂,是學習上的一大障礙,迫切需要通俗而具體解說《資本論》三卷讀本。有人曾看過我給省直機關講課的講稿,感到通俗易懂,對學習《資本論》很有幫助,建議修訂出版。應客觀實際的要求和出版社的熱情約稿,我迅速將《資本論》講稿進一步整理、修改,命名為《〈資本論〉解說》,起初分五冊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出版第一冊,解說《資本論》第一卷的前半部,第二年出版第二冊,解說《資本論》第一卷后半部,1980年出版第三冊,解說《資本論》第二卷,1981年和1982年分別解說第三卷,于1982年對三卷《資本論》的解說全部出齊。后因與《資本論》全三卷對應,將《解說》五冊合并為三冊。在本書出版前后,上海復旦大學的張薰華、洪遠朋教授也編寫出版了《〈資本論〉提要》三冊。

1982年,《光明日報》發(fā)表文章指出,《〈資本論〉解說》是全國解說《資本論》全三卷的第一部著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我自幼攻讀文史,中文基礎較好,寫出的文字簡明扼要,準確清晰,重點突出,通俗易懂;又由于反復多次講授《資本論》,通過解答學生提問,把難點、難句等摸得深透,并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插入有關講稿之中,經過若干次的反復,雖不算是千錘百煉,至少也是十余遍深入往返研究,整理補充,對初讀者確實很有幫助。因此,《解說》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記得當時有一天,我到火車站去接一位客人,火車進站后出來的人群中首先看到時任福建省委宣傳部長黃明同志。我和他熟悉,他見我后搶著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這次在北京開會,研究學習《資本論》,部長在大會上說,大家都說《資本論》看不懂,的確也是。但如果對照陳征寫的《〈資本論〉解說》,一段一段的對著認真看,就完全可以弄懂了?!辈块L在全國會議上的講話影響力很大,不久,《〈資本論〉解說》一印再印,由初版三千余冊增印到14萬余冊。不少人通過《〈資本論〉解說》看《資本論》,收到很好效果。有的大學生通過《〈資本論〉解說》學習《資本論》考上碩士、博士研究生,后來發(fā)展成為著名學者。有人說,《〈資本論〉解說》培養(yǎng)了“一代經濟學人”。有的人把學習《資本論》的收獲運用到從政從商實際工作中,取得很大成就,成為創(chuàng)造財富的著名企業(yè)家或重要部門的領導干部,這就充分顯示了《資本論》巨大學術威力和思想作用。《〈資本論〉解說》作為教材被全國各地學校廣泛使用,先后被評為國家級全國高等院校優(yōu)秀教材獎,福建省“六五”重點科研項目優(yōu)秀專著獎,光明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學術著作獎等國家級、省部級大獎。

這一時期,我于1979年組建了全國高師《資本論》研究會,并被選為會長;1981年中國《資本論》研究會成立,我被選為副會長;1981年和1985年二次被評為福建省勞動模范,同時并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稱號;1983年開始,我連續(xù)三屆當選為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委員;1983年教育部直接批準為教授,1990年批準為博士生導師。1983年我由系主任被直接任命為福建師范大學校長,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重任在肩,很難擔當,雖夙興夜寐,也難補遺漏于萬一。

為什么改革開放要讀《資本論》?《資本論》與改革開放究竟是什么關系?這是人們一時弄不清楚的問題。資本與勞動的關系是《資本論》的中心問題,不能否定。但不能因此將它絕對政治化,視為“只是階級斗爭的教科書”。資本主義發(fā)展有兩個階段,即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和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列寧稱為帝國主義階段),馬克思處于19世紀中期,從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實際出發(fā),分析研究當時以市場為主體的商品經濟,研究其經濟范疇、客觀規(guī)律等運動和發(fā)展。現在看來,其中所研究的一些范疇和規(guī)律,除去其自由競爭市場經濟時期的特征外,對壟斷時期經濟,對社會主義經濟也是適用的。

君不見,《資本論》中研究的范疇,如商品、貨幣、價值、價格、工資、利潤、資本的循環(huán)周轉和再生產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經濟分析,以及有關經濟規(guī)律、如價值規(guī)律、競爭規(guī)律、供求規(guī)律、貨幣流通規(guī)律、再生產規(guī)律等等,不僅還適用于當今壟斷時期的資本主義,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適用的。當然,由于社會主義經濟有許多新情況、新特點,還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我大膽地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觀點,這就是:《資本論》是馬克思對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市場經濟經驗的總結,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家想想看,如果我國社會不按價值規(guī)律實行商品交換,直接進行產品調配,那將是怎樣的結果!實踐證明,不按照經濟規(guī)律辦事是行不通的。我想:小平同志是精通馬克思主義、有高瞻遠見的領導者,提出要讀《資本論》,就是要從《資本論》的原理出發(fā),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量吸收其中有用的成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實踐也越來越證明,《資本論》中的一些范疇、規(guī)律和基本原理,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工作實踐,完全證明了鄧小平思想的高瞻遠矚,英明的預見性和正確性,也證明了馬克思主義至今對我國仍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是對所謂“《資本論》過時論”的錯誤謬論一個很好的批駁?,F在看來,馬克思的理論由于鄧小平的正確認識而得以貫徹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實踐中,鄧小平的正確指導使當時中國經濟在正確思想指引下得以迅速發(fā)展,二者相得益彰。也可以說,鄧小平同志是當代善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際密切結合、正確運用的杰出的馬克思主義者。

20世紀80年代,那時我國實行的還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的政策,商品經濟還未得到充分發(fā)展。要真正搞好改革開放,充分發(fā)展商品經濟還要作更大的努力。這時我寫了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等數篇文章陸續(xù)發(fā)表,強調發(fā)展商品經濟的重要性。如《〈資本論〉與社會主義經濟——兼論〈資本論〉過時論》一文,提出了“社會主義商品是社會主義經濟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要大力發(fā)展商品經濟”等觀點,文中未提計劃經濟,以突出發(fā)展商品經濟的重要性。該文在《福建論壇》1987年第3期發(fā)表后,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很大反響。《新華文摘》于同年第4期全文轉載。美國《國際社會經濟雜志》(IJSE)把該文譯成英文,轉載于1991年第9、10期合刊。

至此,對《資本論》只能算是“讀懂”。要在讀懂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讀通”的目的,還要作更大的努力。要“讀通”《資本論》,就是要根據《資本論》中研究的若干理論,如商品理論、貨幣理論、工資理論、再生產理論等等,弄清楚這些理論的來龍去脈。例如商品理論,馬克思以前的經濟學家如何提出和解決了哪些問題,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怎樣創(chuàng)造地解決這些問題,有哪些新創(chuàng)造、新發(fā)展;馬克思以后百余年來我國學術界對上述問題有哪些研究爭論和新貢獻,當前還有哪些重要的、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等等。一個個專題分別進行,采用歷史和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分析研究。這就是從歷史發(fā)展過程進行縱向研究,目的是了解過去并為了指導當前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問題。由于工作量大,我?guī)ьI幾位研究生共同編寫了《〈資本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和發(fā)展》一書(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冀圖達到在弄懂的基礎上進一步弄通的目的。這是我國理論界用歷史發(fā)展過程的方法研究《資本論》有關理論專題的第一部著作,雖然還有不少缺點,確實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后來我看到遼寧劉朝等同志寫的《〈資本論〉與當代若干經濟理論熱點問題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也是采用這樣的寫法,該書比我編寫的書遲幾年出版,也很有特色,有的章節(jié)比我們寫得好??戳艘院?,十分高興。

為了達到讀懂讀通的目的,我主編了兩套叢書:一套是《資本論》研究叢書;另一套是《資本論》研究資料叢書。

在《資本論》研究叢書中,《〈資本論〉解說》和《〈資本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運用和發(fā)展》,一橫一縱,在掌握《資本論》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弄清這些理論的來龍去脈,及時提出當前需要研究的新課題;出版的《對<資本論>若干理論問題爭論的看法》(上、下二冊,由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和1990出版),針對當時存在的爭論情況,編選了我們研究《資本論》有關專題論文,著重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編寫出版的《評價國外部分學者對〈資本論〉的研究》一書(陳征、嚴正、林述舜編寫,1986年2月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集介紹國外如英、美、德、日等國學術界對《資本論》研究狀況、人物、學派,主要著作和觀點以及學術動態(tài)等,并提出我們的“評價”意見,作為了解國外對《資本論》研究的參考。此書當時在國內來說是第一部,在國內一時也很難找到此類材料。因此該書出版后,受到研究生教學的普遍歡迎。據北師大原副校長楊國昌教授見告,他們的政治經濟學博士點指定該書為博士生的必讀參考書。這二部書,著重研究介紹了國內外對《資本論》當前研究的情況和爭論問題。當時,我們還擬編寫《〈資本論〉和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論〉和當代資本主義經濟》二書,著重用理論分析當前的現實經濟問題,前者已出版(《〈資本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研究》,陳征著,山西經濟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后者因特殊原因,雖已邀請了作者,但至今未能出書。此二書著重解決《資本論》在當前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應用問題。同時,還編寫出版了《〈資本論〉辯證法探索》(李建平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該書是將《資本論》提升到哲學和方法論高度來研究,當時在國內這類書只出三種,需要既懂《資本論》又有哲學專業(yè)背景的人擔任。《資本論》研究叢書的出版,對《資本論》的來龍去脈、上下左右、國內國外,都提供了較為系統(tǒng)的最新觀點和資料,十分有益于弄通《資本論》。

為了幫助研究者了解我國過去對《資本論》研究的情況,節(jié)約讀者在查找資料參考時所花費的時間,我們在大量收集、研究取舍的基礎上,將當時我國已發(fā)表的有關文章編選為《〈資本論〉研究資料叢書》(共五冊,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這就是另一套研究資料叢書。該叢書包括:《<資本論>研究的目的、對象與方法》、《資本論創(chuàng)作史研究》、《<資本論>一、二、三卷研究》等五冊,選錄了我國學術界已發(fā)表的有關研究《資本論》的論文,其中有老一輩的名家如郭大力、王亞南,以及當代名家如蘇星、衛(wèi)興華等寫的有關《資本論》的研究文章,也有當代學壇新秀有見解、有價值的文章。一書在手即可通覽過去和當代,為研究《資本論》的同志提供了方便。不僅為他們節(jié)約了時間,也為他們提供了有些是花時間也難以找到的文章和資料。

上述兩套叢書(都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既為學習和研究的人弄通《資本論》提供了方便,又開闊了《資本論》研究者的視野,還能進一步推動他們對《資本論》作更深入的研究。這兩套叢書的編寫與遍選,都是由我并帶領我當時的研究生嚴正、林述舜、郭鐵民以及李建建、蔡秀玲等同志進行的,只是個別書請有關專業(yè)人員寫作的。

我認為,只是讀懂、讀通《資本論》是不夠的。不能為讀書而讀書,還要學以致用。在讀懂讀通《資本論》后,就要運用,而且不能到此為止,還要進一步研究。在此基礎上,怎樣進一步研究呢?現在看來這種研究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是,對《資本論》本書的版本、譯文的研究,要求能有正確的文本提供給人們學習。這是很重要的基礎工作,但研究的人不需要太多,有適度的專業(yè)理論和高級外語人才工作就可以了。其二是,對《資本論》原著內容不同理解的研究,如對書中的某些原理有不同看法,通過爭論,要求達到統(tǒng)一認識,正確理解,這也是完全必要的。但到一定階段,大家通過研究、討論,基本上差不多一致了,也就不需要進行太多的這方面的工作了。特別要注意的是,對于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有意曲解《資本論》原理,攻擊馬克思主義,對此必須引經據典有理有力有節(jié)地進行批判,以維護《資本論》的真理性。例如,在20世紀中期,國外有一種思潮,說什么“馬克思的絕對地租理論過時了?!崩碛墒?,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由于農業(yè)有機構成低于工業(yè)有機構成,產生了絕對地租。現在,發(fā)達國家的農業(yè)發(fā)展很快,農業(yè)有機構成不比工業(yè)低,因此,“絕對地租理論過時了。”甚至有人因此說:“馬克思主義過時了”。一時風云變幻,烏云漫天,有些人信以為真。對此,我及時撰文指出,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曾說,如果農業(yè)經濟發(fā)展了,農業(yè)中有機構成等于工業(yè),上述絕對地租不再產生,但絕對地租還是存在的,來源于壟斷價格。①這就有力地捍衛(wèi)了馬克思地租理論。其三是,由于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fā)展,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這就要在運用《資本論》有關原理的基礎上,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實現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即在堅持運用中發(fā)展,在運用發(fā)展中堅持。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學習和研究《資本論》的最終目的和最高要求。為此,我的后半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創(chuàng)建了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理論;另一個是創(chuàng)建了現代科學勞動理論。

(一)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理論

地租理論是《資本論》中最難懂的理論之一,但對整個資本主義經濟來說又是十分重要的問題。如果你只懂工業(yè)不懂農業(yè),就不可能說是真正懂得資本主義經濟。馬克思在第一卷出版后,還繼續(xù)堅持對資本主義農業(yè)進行深入研究。為了了解當時俄國的農業(yè),晚年他還學習俄文,以便作為研究問題的工具。馬克思地租理論雖然比較難懂,但創(chuàng)新性很強,在《資本論》的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資本論》第三卷中,他大量研究的是資本主義農業(yè)地租,對城市地租較少涉及。但工業(yè)和農業(yè)是兩大經濟部門,只研究農業(yè)地租不研究城市地租是遠遠不夠的。隨著我國革命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特別是城市工商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必須建立城市土地市場。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步伐加快,大力引進外資。不管是外資企業(yè)還是內資企業(yè),是工業(yè)還是商業(yè),都離不開土地這一生產要素,這就出現了城市土地市場、城市土地租賃和土地價格等經濟現象。地租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是確定土地價格的基本理論依據。在市場經濟體系中,要有商品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勞動力市場等等,當然也要有土地市場。土地市場上的土地價格其理論依據則來源于地租。為了發(fā)展城市土地市場,就要研究城市土地價格和城市地租。城市地租與農業(yè)地租有其共同點,也有其不同點。馬克思研究的主要是資本主義的農業(yè)地租,但在我國改革開放中還需要研究既是社會主義的又是城市的地租。對這一重要問題我國當時經濟學界很少有人涉及。因此,我知難而上,努力探索,試圖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所突破,實現理論創(chuàng)新。

研究的起點和出發(fā)點首先是要找出城市地租和農業(yè)地租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他們二者都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都有一定的表現形式和運動規(guī)律以及具體特點,但是城市地租和農業(yè)地租相比較,也有重大的不同之處。例如,農業(yè)主要是生產谷物,而農業(yè)地租主要表現在農產品的價值之中。城市則不同,工廠廠房,商店營業(yè)大樓,機關辦公場所,居民住宅,不同行業(yè)對土地的利用不同,不能簡單地說城市地租是土地產品,也不能簡單地說城市地租包含在這些土地上的建筑物之中。由于不同行業(yè)對土地的利用不同,經營的內容和范圍不同,因而不同行業(yè)形成不同地租的來源渠道,這就成為城市地租的特殊性之一。又例如,農業(yè)地租主要依賴自然條件,土地自然肥力起著重要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性作用。但城市地租則主要依賴土地資本的投入,作為城市功能的土地而起作用,是由于人們對土地進行改造,是社會條件形成的結果,位置在這里具有決定性作用。在明確區(qū)分它們之間的不同點的基礎上,進一步依據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的特點,對城市絕對地租、級差地租、壟斷地租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看城市絕對地租。有人認為,城市只有級差地租沒有絕對地租。其實,地租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地租以土地所有權存在為前提。馬克思說:“土地所有權的恰當表現,是絕對地租?!保?]要使城市土地表現為絕對地租,還要使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相分離,土地租賃關系是產生地租的客觀基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城市土地市場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客觀上已存在城市絕對地租。

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農業(yè)絕對地租是農產品價值超過生產價格的余額;是由農業(yè)有機構成低于工業(yè)平均有機構成產生的。馬克思還指出,一旦農業(yè)有機構成與社會平均有機構成相等,上述意義上的絕對地租就會消失,但絕對地租依然存在,它來自農產品的“市場價格超過價值和生產價格的余額”[2]863。即來自農產品的壟斷價格。上述兩種情況的農業(yè)絕對地租都不符合城市的實際情況。我認為,研究城市絕對地租的來源必須從城市地租特點的實際出發(fā)。由于城市用地存在多種形式,它們在使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絕對地租的來源也不同。大體說來可分為四類:一是工業(yè)生產用地的絕對地租的來源,是由該工業(yè)工人所創(chuàng)造的剩余產品價值的一部分轉化而來的;二是城市商業(yè)用地絕對地租的來源,必須從商業(yè)利潤中扣除,仍然是剩余產品價值的一部分;三是城市服務業(yè)用地的絕對地租的來源應視具體行業(yè)而定,屬于物質生產部門的應采取先扣除、后平均的辦法,從剩余產品價值中分割出一部分作為絕對地租;屬于非物質生產部分的,也應從商業(yè)利潤中扣除。四是居民住宅用地的絕對地租的來源,由消費者從個人收入中支付,是職工工資的扣除,屬于必要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部分。根據以上分析,雖然城市絕對地租的來源形式各不相同,但從總的方面來說,大都是來源于社會總剩余產品價值的一部分。這是從質的方面來看的。從量的方面看,在農業(yè)中的絕對地租量,是由劣等地支付的絕對地租量來確定的。城市絕對地租量也要由城市劣等地確定。但農業(yè)劣等地主要指土地貧瘠且又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qū)所生產的農產品產量很低。城市劣等地則是指離城市中心較遠、交通條件較差、處于城市邊緣的城鄉(xiāng)接壤地帶。一般地說,城市可分為市中心區(qū)、次中心區(qū)、中間地區(qū)、邊緣地區(qū)。城市絕對地租量是由邊緣地區(qū)的地租量決定的,這是計算城市絕對地租的起點和基礎。由于不同行業(yè)對所用土地的優(yōu)劣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因而城市劣等地具有相對性。不能把農業(yè)絕對地租量的規(guī)律搬到城市中來。城市絕對地租量可以確定為郊區(qū)農村土地所支付的農業(yè)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量的總和。其下限是:不能小于郊區(qū)同等面積土地上支付的農業(yè)地租量;其上限是:不能大于使用該企業(yè)的全部超額利潤。在上限與下限之間,存在一定的彈性,由供求規(guī)律來決定,這就是城市絕對地租量的運動規(guī)律。隨著城市經濟迅速發(fā)展,對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多,城市絕對地租量有逐步上升趨勢。

在農業(yè)級差地租中,土地的自然肥力、地理位置和追加投資形成不同的生產率,是產生級差地租的物質條件。在城市,土地肥力無關緊要,位置在級差地租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在城市級差地租Ⅰ中,城市土地位置的相對差別,仍然是產生不同經濟效益的自然基礎。由土地位置引起運輸費用和資金流動速度快慢等等對城市級差地租Ⅰ有決定性影響。在城市級差地租Ⅱ中,在城市一定面積土地上追加投資,就可取得更多的超額利潤,在一定條件下就轉化為級差地租Ⅱ。這主要是通過高層建筑而體現的。追加投資在同一塊土地上進行高層建筑的情況,以容積率衡量。在一定地塊上追加投資建立高層建筑物除應取得平均利潤外,還會取得超額利潤,這是由容積率不同而產生的,它在租約期間為投資者直接占有,租約期滿后轉化為級差地租Ⅱ,歸土地所有者所有,下一租期的地租就會因此增多。②另外,從宏觀上看,從面上考慮,土地資本的投入,如發(fā)展通訊設施、增加交通運輸能力、改善生活環(huán)境等等,可改變原有土地等級產生新的級差,對城市級差地租Ⅱ的形成也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可以使城市土地產生各種不同的新用途。“一旦投入的資本分期償還,這種化為利息的地租也就會變成純粹的級差地租?!保?]841經過改造的城市土地必然也帶有土地資本化的性質。城市土地級差主要表現在位置方面,但位置級差又不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形成,而是由投入土地資本進行改造的結果。由此可見,土地資本化在城市級差地租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城市級差地租量的運動規(guī)律是研究城市級差地租的重要內容之一。城市級差地租量的最低限應高于城市絕對地租的量,其最高限應低于使用最優(yōu)城市土地的最好企業(yè)實際所獲得的表現為超額利潤那一部分的級差收益量。這種上限和下限的級差地租量,在各個城市不完全一樣。因為城市規(guī)模有大中小之分,每個城市的單位用地收益有高有低,大城市每平方米的土地收益比中等城市高,中等城市又比小城市高,相應地大城市的級差地租量的最高限和最低限都應高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的也應高于小城市。在這種上限和下限之間,級差地租隨供求狀況的變化而變動。

有沒有社會主義城市壟斷地租,我國學術界有不同看法。我認為,必須根據馬克思的地租理論,從我國城市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回答這一問題。農業(yè)壟斷地租是由在特殊自然條件下生產的稀有產品形成壟斷價格所產生的超額利潤轉化而來的壟斷地租。從城市的情況看,這種特殊形式的壟斷地租也是存在的。在城市中同樣存在產生農業(yè)壟斷地租的經營條件,如在城市特別好的地段上經營商業(yè),商品的銷售額高,商品流轉快,資本周轉速度也很快,因而利潤率高,可以取得特別高超額利潤,形成壟斷價格,就可轉化為有城市特色的城市壟斷地租。城市壟斷地租的特點是:在城市某些土地上的建筑物可以壟斷價格出售從而帶來壟斷地租;在城市某些土地建筑物上進行商品經營等活動可以取得特別高額利潤從而產生高房租。因此,房租中的一部分實際轉化為壟斷地租。在城市特殊位置的土地建造房屋,房屋與土地密不可分,地價往往與房價結合在一起,地租又與房租結合在一起,壟斷地租往往包含在高額房租中。由此可見,城市壟斷地租,既可能因對房屋的壟斷而產生,也可能因經營企業(yè)取得特高超額利潤而產生。城市壟斷地租的量,“應該等于在城市黃金地段上單位用地平均承擔的商業(yè)利潤與非黃金地段上單位用地平均承擔的商業(yè)利潤之間的差額。”[3]它雖不是一個固定的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量。也就是說,城市壟斷地租量,限制在因使用該地而取得特高超額利潤的范圍之內。超過這個一定量,使用者就不愿意支付了。

總之,不管是農業(yè)地租或城市地租,不管是絕對地租、級差地租或壟斷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由土地所有權的壟斷產生絕對地租,由土地經營權的壟斷帶來級差地租,由對城市特殊位置的地段的壟斷帶來城市壟斷地租,前二者是地租的正常形式,后者是地租的特殊形式??傊刈鈦碓从趬艛?,三種不同形式的壟斷產生三種不同形式的地租。

房地產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包括房產市場和地產市場。地產市場經營的商品主要是土地。在地產市場進行交換的土地必須具有價格,即土地價格,包括土地資源價格和土地資本價格。土地資源價格并不是購買土地的價格,而是對由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購買價格,它是由地租量的大小和利息率的水平決定的;對土地進行城市開發(fā)所投入的一定的資本,形成城市土地功能,凝結在土地中形成土地價值,當土地物質進行讓渡時就形成土地資本價格。土地資源價格和土地資本價格之和形成城市地產市場上的土地價格。城市地產市場的現實土地價格包括土地資源價格和土地資本價格這兩方面,是由地產作為土地物質和土地資本的綜合體所決定的;地產的這兩方面屬性又源于土地作為自然物質與凝結了人類社會勞動這兩方面屬性。

我撰寫的《社會主義城市絕對地租》和《社會主義城市級差地租》二文,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1993年第1期和1995年第1期發(fā)表,接著,《論社會主義城市壟斷地租》(《經濟學家》1995年第3期)、以及《論城市地租的特性》(《當代經濟研究》1995年第1期)等文發(fā)表后,引起學術界的重視。《中國社會科學》于1995年第5期發(fā)表了郭鐵民、劉春雷、趙振華撰寫的專文《陳征經濟學思想述評》,指出有關城市地租理論的系列文章,在運用《資本論》地租原理研究我國社會主義城市地租方面,填補了學術空白,是對《資本論》地租理論創(chuàng)造性的新發(fā)展。之后,《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研究》一書,由山東人民出版社于1996年出版,這是我國研究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的第一部著作,也是至今為止該專題唯一的一部著作。該書創(chuàng)造性地建立了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的理論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觀點、新理論,為城市土地市場的建立與完善提供了理論基礎,對完善市場體系,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這就更加引起學術界的重視?!吨袊鐣茖W》1997年第6期為此專門發(fā)表了郭鐵民對《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研究》的書評。該書于1998年先后獲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全國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這一時期,我于1991年被評為我國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兩次評為福建省有突出貢獻專家和首批優(yōu)秀專家(1987年、1992年),1995年我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先進工作者),1997年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涓哔|量的研究生”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福建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在研究生教學中堅持在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聯系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運用和研究,成為我們培養(yǎng)博、碩士生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創(chuàng)建現代科學勞動理論

剩余價值論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核心。勞動價值論是剩余價值論的理論基礎,也是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19世紀中期,馬克思批判地繼承古典學派的勞動價值論創(chuàng)建了科學的勞動價值論。當時科學技術已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所以馬克思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一般科學勞動”對生產有重要作用的著名論斷。但由于當時還處于以蒸汽機為標志的資本主義工業(yè)化的初期階段,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也處于早期階段。20世紀中期興起的現代科技革命,量子論、相對論以及系統(tǒng)的分子結構理論相繼問世,原子能、航天科技、電子計算機等相繼誕生。特別是1970年代興起至今仍方興未艾的當代新科技革命,是以信息為先導、以新材料為基礎、以新能源為動力、以生命科技為重點,包括海洋和空間科技等全方位多層次的偉大革命。更由于互聯網和個人計算機的應用,信息技術出現了重大突破,一些新的尖端科技,如3D、4D打印技術的第三次工業(yè)革命面世,將大大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走向一個嶄新的科技時代,與19世紀中期馬克思創(chuàng)建科學勞動價值論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勞動價值論必須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向前發(fā)展。

勞動價值論著重說明商品價值是由勞動創(chuàng)造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當代勞動出現了新的特點,這就是:商品價值創(chuàng)造以體力勞動為主逐步轉變?yōu)橐阅X力勞動為主;科學勞動對生產和經濟生活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精神勞動生產的產品得到廣泛的發(fā)展和使用;管理勞動和服務勞動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等等。因此,創(chuàng)造商品價值的生產勞動的范圍必須進一步擴大,科學勞動或一般科學勞動必然進一步發(fā)展為現代科學勞動。

科學勞動一詞最早是馬克思提出的。他說:“隨著大工業(yè)的發(fā)展,現實財富的創(chuàng)造較少地取決于勞動時間和已消耗的勞動量,較多地取決于在勞動時間內所運用的動因的力量,而這種動因自身——它們的巨大效率——又和生產它們所花費的直接勞動時間不成比例,相反地卻取決于一般的科學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于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4]217他又說:“直接勞動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同一般科學勞動相比,同自然科學在工藝上的應用相比……卻變成一種從屬的要素?!保?]212這就是說,隨著大工業(yè)的發(fā)展,商品價值的創(chuàng)造主要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及其在生產中的應用,即來自于“一般科學勞動”,而來自于直接勞動的部分降低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在一般科學技術尚處于早期發(fā)展階段,馬克思就預見到一般科學勞動在生產中大大超過一般勞動所產生的巨大威力,比一般勞動不知高多少倍,這已十分難得。當然,絕不可能要求他預見到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條件下的現代科學勞動的具體形式和特點。

什么是一般科學勞動,馬克思沒有做過簡明的概念表述。我認為,一般科學勞動是掌握了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者所進行的高級腦力勞動,反映著他們所掌握的科學技術雖已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尚未充分達到相當高級階段的情況?,F代科學勞動則是掌握了現代有關最新科學、多學科的前沿理論和最先進技術的科學勞動者所進行的科學勞動,是高級或超高級的腦力勞動、是高級或超高級的復雜勞動?,F代各國生產力水平都直接取決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高低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大小,而科技能力和創(chuàng)新水平又直接取決于科學勞動者的現代科學勞動的勞動質量和水平。鄧小平同志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使第一生產力由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當前必須依賴現代科學勞動。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實力的競爭,是高素質人才的競爭,主要是科學勞動者所進行的現代科學勞動之間的競爭。因此,在一般科學勞動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出現代科學勞動這一新范疇,說明它是對一般科學勞動的最新發(fā)展。

現代科學勞動是通過人表現出來的,進行現代科學勞動的人可稱為現代科學勞動者,是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勞動力?,F代科學勞動力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一般勞動力的價值包含三個因素,即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養(yǎng)活勞動者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勞動者接受教育和訓練的費用?,F代科學勞動力的價值也必須具備上述三個要素。但為了掌握現代科技知識,進行高精尖科技實踐,必須接受更高層次科技教育和培訓,特別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更新、更精深的工作,批判、繼承、創(chuàng)新,反復試驗不斷積累和修改、整理、鑒別等等,要支出更大量的科研經費、實驗經費等費用。這些都是知識的價值凝結,構成現代科學勞動力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現代科學勞動力的價值應大大高于一般勞動力的價值。這是從一個人來說的。但科學技術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往往不是一個人所達到的結果,需要一個群體共同研究,經過長期共同勞動、反復探索、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這種長期的共同探索的集體勞動的結晶所形成的價值量是相當多的,因而現代科學勞動力的價值不知要比一般勞動力價值要高多少倍,付與現代科技勞動者較高報酬是完全應該的、合理的?,F代科學勞動力的使用價值是現代科學勞動,現代科學勞動則是人們借助科技駕馭、改造和利用自然力,將自然物質改變?yōu)槿祟愑杏梦?,由潛在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過程。在這里,雖然有體力勞動的支出,但隨著新技術革命和科技的發(fā)展,腦力勞動在價值形成過程中逐漸起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F代科學勞動,既可轉移大量的舊價值,還可創(chuàng)造大量的新價值。在新價值創(chuàng)造過程中,可以無償地利用自然力。馬克思說:“用于生產過程的自然力,如蒸汽、水等等,也不費分文?!保?]正由于現代科學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可以無償地利用巨大的自然力等一切自然資源,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不僅生產出大量的使用價值,而且使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大大降低,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

現代科學勞動所反映的是勞動領域里的實質性內容,只要是掌握了現代最新科學技術的勞動都可稱為現代科學勞動,它是一個本質范疇,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勞動形式之中。例如:掌握了現代科技的經營管理工作者的勞動是現代管理勞動;掌握了現代科技的科技工作者的勞動是現代科技勞動;等等??傊?,現代科學勞動反映著當代勞動的實質,而各種具體部門的勞動則是現代科學勞動這一實質性內容所表現的具體形式。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經濟競爭和科技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現代科技素質的人才的競爭,這已成為決定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民族興衰成敗的關鍵。掌握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現代科學勞動者,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其現代科學勞動反映著生產最新發(fā)展趨勢,體現著新的時代精神。總之,大至于國家民族,小至于一個企業(yè)生產單位,興衰成敗的關鍵,都與現代科學勞動者的勞動密切相關。中國共產黨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庇媒洕鷮W的語言說,就是要重視掌握現代科技人才所進行的現代科學勞動。

我寫的《現代科學勞動探索》一文在《經濟學家》2004年第2期發(fā)表后,又被譯成英文,刊載于《經濟學家》2005年第1期?!吨匾暚F代科學勞動的作用》一文在《人民日報》2001年11月27日發(fā)表后,又被收入中宣部編的《在解放思想中統(tǒng)一思想》一書中(學習出版社2001年版)。受到國內外的重視。后來,我從有關這方面前后發(fā)表的40余篇文章中,選了26篇編為《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運用與發(fā)展》一書,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2月出版。當我寫的《論現代科學勞動》一文提交中國《資本論》研究會討論時,時任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田心銘認為這一觀點和理論很有價值,他主張用“教育部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的組織名義發(fā)表,我作為執(zhí)筆人,藉以引起社會的重視。此文按上述意見刊登于《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2年第11期,并已收入《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運用與發(fā)展》書中。在該書所收的26篇文章中,《當代勞動新特點》等五篇系列論文與《現代科學勞動探索》等五篇系列論文,在2003年11月和2005年11月分別獲福建省社科第五屆、第六屆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因不知信息未能參加申報全國獎)。2004年12月省又評我為“杰出人民教師”,福建省委省政府獎勵小轎車一輛。1999年合作撰寫的《黨的十五大報告對鄧小平經濟理論的運用與發(fā)展》一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論文獎,名列榜首。2000年3月又獲得“五個一工程先進工作者”稱號。另外,我在數十年的教學工作中,以《資本論》和社會主義經濟為研究方向共指導培養(yǎng)博士生50余人、碩士生70余人,其中,現有8人擔任省部級領導,20余人擔任廳局級領導,近30人評為教授、近20人兼任博導,他們在從政、治學、經商等實際工作中都取得一定的成績,這些也都是在《資本論》引領下所產生出的成效。以上一切不僅表明,在新時期對《資本論》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受到了當代社會重視,還充分說明,《資本論》不會過時,它的巨大光芒將永遠照耀著我們勝利前進。

1983年《〈資本論〉解說》再版時我曾做詩《感懷》一首,現改動三字,作為本文的結語。詩曰:筆走龍蛇畫彩箋,分明非夢亦非煙。翻云覆雨難為手,學海書山苦著鞭。白水早曾盟素志,黃金何處買芳年。老來猶作雞鳴舞,小石雖頑可補天。

注 釋

①參閱陳征:《要區(qū)分兩種不同意義上的絕對地租》一文,見《陳征選集》,山西經濟出版社,1996年版,第166-167頁。該文原載于《學術月刊》1982年第6期。

②由容積率引起超額利潤轉化為級差地租Ⅱ的具體情況,請參閱陳征:《社會主義城市級差地租》,《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

[1]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第二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7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郝喜義.社會主義城市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理論形成[J].天津社會科學,1986,(6).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24.

責任編輯:梁洪學

F091.91

A

1005-2674(2015)01-005-10

2014-11-12

定稿日期:2014-12-12

陳征(1928-),男,江蘇省泰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師范大學原校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顧問、原副會長,全國高師《資本家》研究會會長;陳征,原名錫麟,學名廠梅、寒梅,參加革命工作后,改為陳徵,后因文字改革,徵字簡化為征;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研究。

猜你喜歡
現代科學資本論勞動
淺析世界觀與大學生科學教育的結合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現代科學的哲學追問
學理論·下(2018年5期)2018-10-23 11:23:56
熱愛勞動
對現代科學為何誕生于西方的幾點思考
祖國(2018年23期)2018-01-22 12:47:26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北流市| 潼关县| 牙克石市| 东平县| 酒泉市| 阜新市| 龙游县| 宣汉县| 古田县| 苍南县| 本溪市| 始兴县| 营口市| 交城县| 镇康县| 盐山县| 旅游| 紫云| 股票| 长宁区| 那坡县| 镇远县| 石屏县| 金沙县| 镇原县| 南部县| 商水县| 永吉县| 凤翔县| 三原县| 双峰县| 新沂市| 龙门县| 阿克| 维西| 青阳县| 荃湾区| 长丰县| 连州市| 鱼台县| 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