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斯
當搖滾遇到電氣焊
說起Tom Dixon的設計起點,確實有點傳奇色彩。80年代初的倫敦朋克酒吧里,酒精、香煙和荷爾蒙彌漫的特有的青春而頹廢的氛圍中,時為Funkopolitan樂隊貝司手的Tom Dixon一面丟下斜挎在肩上的貝司,一面拿起電焊槍,隨著強烈的音樂節(jié)奏,星火閃爍噼啪作響地為觀眾表演電焊,是的,表演電焊——這個Tom Dixon為了修理自己心愛的摩托車而自學的技能。摩托車修好了,Tom Dixon的電焊技能也突飛猛進,當搖滾青年遇到電氣焊,不但用來設計制作金屬感十足的朋克風格舞臺背景,更藝術化地把電焊融入到音樂中成為風靡一時的保留表演項目。以至于當時Tom Dixon身邊的小伙伴們紛紛被電焊吸引,大家開始沒日沒夜地在車庫里鉆研電焊。沒想到的是,在文藝人士扎堆兒的倫敦灑吧里,Tom Dixon隨手電焊出的奇怪物件居然成了搶手貨!從幫一位發(fā)型師電焊鏡子開始,椅子、茶幾、畫框,甚至魚缸,他接到了越來越多的電焊邀約。那些極具搖滾意味的“廢銅爛鐵”在這位天才貝斯手的手中變成了獨具一格的藝術產品。TomDixon也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才華所在,搖滾青年的設計之旅便在電焊槍的光火四射間開啟了。
拯救Hobitat的人
1964年,當時英倫最炙手可熱的風尚人物Terence Conran創(chuàng)辦Habitat家居品牌時,一定沒有想過它之后的多舛命運。
Habitat家居連鎖店在歐洲可謂是家喻戶曉,它不但銷售家具,也傳播一種生活格調。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它是宜家在歐洲范圍內最強大的對手,在英國Habitat甚至被稱為“改變中產階級居室的家居品牌”。但由于Terence Conran產業(yè)太多,漸漸疏于對Habitat的管理,品牌終于在九十年代逐步陷入了嚴重的虧損沼澤。
而另一條時間線上,在英國的中產階級和大明星們熱衷于去Habitat購物,為家居添置更高雅更具品質的家具陳設時,年輕的Tom Dixon還在倫敦經營著自己的朋克酒吧。1981年Tom Dixon和朋友組建了Funkopolitan樂隊,朋克青年們一起創(chuàng)作那些高昂叛逆、對世俗不屑一顧的搖滾歌曲。
Tom Dixon的樂隊在當時也算是小有名氣,出過唱片,和Clash樂隊同臺演出,有自己的忠實粉絲。酒吧的舞臺帶給他的除了粉絲和觀眾們熱烈的回應,也有那些來自慧眼之士對他那些離經叛道的“電焊作品”的賞識。
不得不說,正是他們在無形中鼓勵了TomDixon走上了設計之路。他開始了各種創(chuàng)作,自立工作室,和大師合作等等。豐富的嘗試讓他的設計羽翼逐漸豐滿。
Tom Dixon和Habitat這兩條看似平行、有著截然不同價值觀的平行線,終于在1997年相遇。那時的Habitat已今非昔比,如同一個沒落的貴族,且已被曾經的競爭對手宜家收購。而Tom Dixon經過了十年的設計積累,已經成為了一位知名且雄心勃勃的專業(yè)產品設計師。所謂“機緣”,便是如此吧。
Tom Dixon成為了Habitat的設計總監(jiān),而之后的七年,可以說是塑造TomDixon的關鍵時間段——他一面繼續(xù)經營著自己的小工作室,做著自己喜歡的設計,一面在為世界上最大的家具商服務。我們今天經常會把Tom Dixon稱為設計師中的營銷大師,而這與Habitat里的七年時光關系甚密。Tom Dixon說:“我在Habitat學習到很多以前接觸不到的東西,從文具到窗簾各種不同的家居產品類別;我還需要去世界各地,尋找新的產品和材料,這當中我獲得了很多關于品牌營銷和商業(yè)溝通上的技巧和經驗,在Habitat工作7年之后,我感覺自己像是大學畢業(yè)了一樣?!?/p>
而另一個數(shù)據(jù)是,這7年,Habitat終于在Tom Dixon的力挽狂瀾下扭虧為盈。讓Habitat的品牌精神得以繼續(xù)的發(fā)揚——顧客以可以承受的價格買到質量上乘的設計。
“輟學生”的學習
Tom Dixon1959年出生于北非的突尼斯,四歲時隨父母移居倫敦。大概對于一個四歲的孩子來講,突尼斯的樣子根本沒有留下太多的記憶。但不可否認,北非國家的熱烈與浪漫確也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他。雖然在整個受教育的年齡中,Tom Dixon接受的是英國教育,但他血液中的叛逆基因卻沒有那么保守與安分。雖然對藝術頗有些天分,但他其實并未受過正統(tǒng)的藝術設計教育,如果一定說有,那便是在切爾西藝術學院接受了6個月的美術基礎學習,當然,最后以不了了之的輟學結束了。我們不能妄斷天才的智力世界,這6個月是否真的對他有所幫助,但所有的經歷都是必須且唯一的選擇,不是嗎?他生命中所有的“學習”,都是靠自己鉆研與天生的愛好得來的。他在環(huán)游世界的旅行中不斷探索,比如,將旅途中見到的印度人們頭頂著盛水的容器,融和古老的印度手工藝技術,成功地創(chuàng)造出Beat Lights系列燈具。該系列燈具的設計延續(xù)了傳統(tǒng)的印度手工技法,以銅作為主要材質,由錘打來創(chuàng)造出古老的歲月感。他自認對于新發(fā)明、工業(yè)技術與市場營銷的興趣大過于設計的真正過程.作品靈感常來自于對于材料與工業(yè)技術的興趣。
如今Tom Dixon已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他成功地把設計和商業(yè)結合在一起。他是各大家居時尚品牌的寵兒,是全球各大設計展的明星人物,同時也是營銷有術身價不菲的商人,如同他提出的“sitting,stacking,lighting thing”概念成為時代的象征,TomDixon本人也成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優(yōu)秀設計的閃亮標簽。
對于大多數(shù)的設計愛好者來說,Tom Dixon這個名字基本等同于21世紀初的這十幾年來英國工業(yè)設計的代表。尤其是在燈具和配飾方面,Tom Dixon已經做到了設計的極致。
面對他大量且繁雜的產品設計,我們試圖通過“工業(yè)風格、金屬材質、手工情結、幾何形態(tài)、紳士品格、高雅色調”——六個關鍵詞厘清關系,突出特色,剖析因果,也是希望可以通過這些設計上的特色找尋映射在Tom Dixon這個鮮活人物內心的一些印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