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茲
“天地之大德曰生”是《易經(jīng)》里的一句話,天地最偉大的德是創(chuàng)造了萬物,但問題是人類的想法是要獨占所有的一切,所以戰(zhàn)爭爆發(fā)了。吳清源在艱難與堅定中下著自己手中的棋子,卻深知在他所處的年代,戰(zhàn)爭帶來的不幸與痛苦。因為無論國籍再怎么變,他的血液里始終流淌著中國人的血。
第一次知道吳清源這個名字時,是在看了導演田壯壯拍攝的電影《吳清源》。巧合的是田壯壯的電影腳本,正是根據(jù)《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而改編成的,吳清源本人也在影片開頭和妻子亮了相。2014年11月30日,他在看盡百年榮辱之后,也終究下完了人生最后一枚棋。
早先也有些聲音是有關他的,但我對他的經(jīng)歷產(chǎn)生了好奇,想知道輿論說的是真是假,我便想必先讀其傳記,才能說明其本真。
于是,我找到了《中的精神:吳清源自傳》這本書,買下了它。自傳的筆觸自然而直接,我在書中找到了閱讀的興奮,也讓我讀得踏實。
接觸過吳先生的人說他是少言寡語的人,可是只要一聊到有興致的話題,便也很健談。他在回憶他的人生時,常用“活到老,學到老”勉勵自己,而且因為吳老是老北京人,還時不時的帶著老北京口音說些古語,“什么什么也”之類。在吳先生的自傳后記里說的那幾段話,讓我對人生的思考又重新啟動了,是一種內心的溝通,他說“過多考慮以物質為中心,是會失去內心的。從‘中的精神來看,這是嚴重失衡了。無論是誰,神都給予了才能。這就叫做天賦。所以根據(jù)各自的天賦盡其所能是最重要的?!比藗冏鸱Q他為“棋圣”,我想這真有道理。從小讀四書五經(jīng)長大,還在段祺瑞的府上與段大人下了棋贏了他,當時他也只是一名孩童。書中還提及一些例如像:偽“滿洲國”的首都是長春,但當時改了名是叫:新京。這種歷史事件所產(chǎn)生的名稱問題,也在書中有多處知識上的提及,這種穿插其中的解釋,反而讓我覺得是在從一個人的讀白中重讀歷史,卻讀得小宇宙熱血沸騰了。
吳先生7歲學棋,數(shù)年后他已難逢敵手;東渡日本,成為十番棋霸主,稱雄日本棋壇數(shù)十年,被棋壇譽為“現(xiàn)代圍棋第一人”。而外界的聲音有些來自他的信仰、他的國籍身份,無論生前身后,如果不用政治化的眼光來打量他,他就是一位棋手。不過書里也有些描述,是指萬一那時候輸了棋,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辦之類的后顧之憂。不過好在他的天賦,為他的生計和在日本的棋手生活奠定了基礎。
兩段文字中讀出了吳老的性格所在。時間定格在1960年,當時作為友好圍棋訪問團的團長瀨越憲作來到中國北京,接受周恩來總理接見。見面時周恩來總理說:“下次請一定要帶著吳清源一起來中國。我保證讓他回日本?!睘|越先生回日本后,和吳清源說了這番話,卻讓吳很不是滋味。別扭的地方是吳清源認為自己本來就是中國人,沒有回或不回的問題。不過,從心情上來說,能得到周總理的高度評價,心里非常高興。他的這種直率表達,字里行間透出了心理上的層次變化。
1985年,是吳清源戰(zhàn)后第一次訪問中國,行程是從上海到杭州,再到北京。到了上海,他聽聞說上海的第一任市長陳毅,這位與毛澤東主席一同打天下的陳毅將軍也是十分喜歡下圍棋的。
書中,吳清源也回憶了自己1937年來到日本這件事,這讓吳先生有感于肩負著改善中日關系的責任。當時,日本正企圖侵略中國,兩國關系日趨惡化。吳先生稱那是一個黑暗的年代。他的體會是20世紀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為了自己的生存,人們考慮是如何竭盡全力地去消滅對方,所以以正義之名發(fā)動戰(zhàn)爭。他希望21世紀是一個能相互友好、共存共榮的時代?!爸灰幌⑸写?,我愿為加深各國之間的友好關系而走遍全世界?!?/p>
他告訴了世人,他的理念是“中和”,科學是不斷進步,精神則永恒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