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疆當代歌行體詩歌的抒情特征

2015-04-02 09:55:02劉坎龍
關鍵詞:歌行戍邊兵團

劉坎龍

(新疆教育學院 人文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3)

新疆當代歌行體詩歌的抒情特征

劉坎龍

(新疆教育學院 人文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3)

新疆當代歌行體詩歌的抒情內容,可分為側重抒發(fā)社會情志的“泛抒情”,表達一己情懷的個人抒情,融群體情志與個人情懷于一體的抒情等類型。它們各自獨具風貌,而又互通互補,在慷慨激昂地奏唱時代主旋律的同時,也酣暢淋漓地展現著豐富多彩的個性情懷。其濃烈的“放情”特征,鮮明地凸顯著新疆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的獨特內質與風采。

新疆當代;歌行體;抒情特征

URI: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51130.1246.022.html

【新疆當代文學論壇】

在新疆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中,歌行體詩歌雖然數量上不占絕對優(yōu)勢,但在情感抒發(fā)的慷慨激昂、韻律節(jié)奏的跌宕酣暢等方面,卻鮮明地彰顯出新疆當代詩詞的奔放特質和奇異風采。關于“歌行體”的特點,明人徐師曾在《文體明辨序說》中有一個闡釋:“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疏而不滯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保?]表明歌行體詩歌的特征首先是“放情”,也就是說這類詩歌往往激情飽滿,酣暢淋漓,常常在縱橫開闔、起伏跌宕中,無拘無束地張揚奔放的情志,濃烈的抒情性是其突出特征;其次是“長言”與“雜而無方”,意即歌行體詩歌體制宏偉,篇幅漫長,并無什么“格律”可言,它遵循的是“自然聲律”,句式的長短參差、音節(jié)的低昂錯落、聲韻的平仄安排等,完全出自于內容與情緒表達的需要。所以敘事、抒情更為痛快淋漓。而豪邁、堅毅的新疆人,在相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屯墾戍邊、建設新疆,有著更多的艱辛與慷慨悲壯的人生經歷。詩人們被現實情景所激發(fā),于是便借助“歌行體”的優(yōu)勢,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著濃烈奔放的情懷。

縱觀新疆當代歌行體詩歌抒情的內容,大體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側重抒發(fā)群體情感的泛抒情,表達一己情懷的個人抒情,群體情志與個人情懷相融合的抒情。盡管內容有別,但都體現著情感濃烈、奔放張揚的“放情”特征。

一、慷慨激昂、震撼人心的“泛抒情”

所謂泛抒情,是指詩中抒發(fā)的情懷,為某種社會性的普遍情感,“屬于包括詩人在內的社會群體,詩人是群體的代言人”[2]。也就是說,詩中所敘之事為社會群體之事,作者從旁觀的角度、以群體代言人的身份予以客觀敘述,而詩中的情感,則由社會現象所引發(fā)而非個人的獨特際遇,因此帶有明顯的群體共性特征。泛抒情的作品,在表現形式上一般為“旁白式”,而不像個人抒情那樣采用“自訴式”。

在新疆當代歌行體詩歌中,“泛抒情”的作品數量眾多,而最有價值的是對兵團人屯墾戍邊以及取得光輝業(yè)績的贊美與歌頌。新疆相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使得邊疆建設者充滿了生命的激情,在與嚴酷的環(huán)境搏斗中,有了更多的慷慨激昂與艱辛悲壯。兵團人驚天地、泣鬼神的人生經歷,強烈地震撼著詩人的心靈,他們必將尋找一種暢快抒發(fā)的藝術形式予以表達。而歌行體詩歌與生俱來的抒情本質,以及宏大的篇制、隨意自由的特點,在鋪寫闊大場面、抒發(fā)奔放情懷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而也就受到詩人們的青睞。這類作品的抒情,往往以敘事為立足點,間以景物渲染烘托,從而使情懷的抒發(fā)有了堅實的生活基礎。而最具代表性的是王瀚林的《屯墾戍邊唱大風·兵團組歌》。

王瀚林《屯墾戍邊唱大風·兵團組歌》,是一首近萬字的歌行體詩歌。全詩分為歷史篇、戰(zhàn)略篇、戍邊篇、創(chuàng)業(yè)篇、女兵篇、英模篇、成就篇、號角篇、展望篇等九部分,重點描述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艱苦創(chuàng)業(y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全過程,稱得上是兵團的宏偉史詩。尤其是詩中濃烈奔放的情感,使作品帶上明顯的“放情”特征。比如開端即慷慨激昂:

君不見屯墾戍邊治國安邦千古策,各族兄弟攜手同心建家國。君不見西出陽關烽煙漫卷瀚海月,共御外侮屯兵百戰(zhàn)立功業(yè)[3]。

而后運用鋪敘的手法,歷數兩漢、隋唐、元明清對西域的經營,其昂揚奔放情懷的抒發(fā),如天風海雨撲面而來。至于描寫解放軍挺進新疆、屯墾戍邊,更是跌宕起伏,豪邁的氣勢,溢于言表:

解放大軍過西涼,將軍請纓赴大荒。塞北草原秋風勁,鐵流千里進新疆。建業(yè)立家天山下,萬古屯田譜新章。

此詩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將宏觀敘事與具體描寫緊密結合,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兵團人的感人業(yè)績以及愛國情懷。比如《戍邊篇》對兵團人戍邊的描寫,歷數和田平叛、巴爾魯克山拒敵,以及山洪暴發(fā)時為阻界河改道,農工“跳入驚濤成砥柱”等眾多驚天地泣鬼神的事跡,在震撼讀者心靈的同時,熱情洋溢地歌頌了兵團人的愛國情懷:

埋骨無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生前征戰(zhàn)千萬里,死去還入“十三連”。胡楊軍魂今猶在,生前死后三千年。

噫吁嚱!誰人不知邊境苦,軍墾戰(zhàn)士人人個個唯愿此生長報國。君不見屯墾戍邊“西北邊疆第一連”,五星紅旗映藍天。紅旗高懸數十載,忠誠寫滿天地間。冰封千里心無悔,護我神圣國土風雨如磐安如山。

而《創(chuàng)業(yè)篇》也是歷數狂風飛沙、酷熱奇寒、蚊叮蟲咬等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對兵團人屯墾戍邊、艱苦勞作的磨礪,并對兵團將士積極進取的精神給予了熱情的歌頌:“心中惟有江山在,流血流汗誰曾悔?”“一寸耕地一滴汗,一步一呵寫風流。屯邊將士不畏苦,為國甘作孺子牛?!薄杜芬蔡幪幯笠缰敖韼轿纯奢p年少,縱死猶聞俠骨香”的贊美情懷。《英模篇》對醫(yī)術高明、一心為民的醫(yī)生,白手起家、帶病奮戰(zhàn)的育種專家,以及種棉能手的歌頌等,都形象地再現出“屯墾戍邊百萬兵,群英恰似滿天星”的兵團群體的光輝業(yè)績。這一系列鋪敘描寫,最終落到對兵團精神的禮贊與歌頌上:

君不見殺敵流血生產流汗唯愿祖國邊疆無限好,奉獻青春奉獻子孫不為勒石千里稻粱謀。而今無數優(yōu)秀兒女報國戍邊不辭遠,富民固邊科技興邊甘灑熱血寫春秋!

縱觀全詩,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作品在起伏跌宕的敘事中,洋溢著奔騰呼嘯、蒼涼悲壯,而又動人心魄的熾熱情懷。聞一多先生在評論盧照鄰、駱賓王的長篇歌行時曾說:“僅僅篇幅大,沒有什么,要緊的是背面有厚積的力量撐持著。這力量,前人謂之‘氣勢’,其實就是感情。”[4]我們認為,王瀚林的《屯墾戍邊唱大風·兵團組歌》所以震撼人心,正是在于作品中飽含著濃烈的情感,從而形成磅礴奔放的氣勢,使得兵團人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可歌可泣的奉獻精神、豪邁奔放的愛國情懷,在酣暢淋漓的“歌行體”中得以形象再現。由于作者通篇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敘述描寫,以客觀的態(tài)度和視角塑造兵團群體形象,表達的情感也是這一群體所共有的,故而“泛抒情”的特征十分明顯。

再如李金香的《塔河滾滾歌軍墾》,以波濤浩淼的塔里木河起興,描寫了兵團“荷鋤枕戈吻邊土,將士同鍋共甘苦。忙務桑麻閑練兵,內防顛覆外拒虎”的亦兵亦農的特殊性質,追述了“勁旅長纓系延安,雄風不減南泥灣。旗映五湖英雄漢,知青離滬出陽關”的兵團源流與人員構成。酣暢淋漓地描寫出兵團人艱苦奮斗以及取得的巨大成就:這里有“地窩草鋪坎土曼,披星戴月斗暑寒”的奮斗艱辛,有“柳筐挑走窮和白,鐵牛呼出金銀川”“稻海棉濤泛綠浪”“桃李滿園沐春暉”的農業(yè)豐收,也有“機器轟鳴震廠房”“百貨琳瑯競嫵媚”的工商業(yè)繁榮。最終落到對兵團群體熱情洋溢的歌頌上:

我借塔河歌軍墾,濁浪未改赤子心。大鵬雖去龍鳳在,虎將雄兵柱乾坤。大河滔滔旗獵獵,長城何懼北極雪。戍邊兒女擎紅旗,照亮天山一輪月[5]。

李英俊的《塔里木河引洪歌》,也在回環(huán)往復、蕩氣回腸的情感抒發(fā)中,再現了20世紀50年代兵團第一師治理塔里木河修建水庫的業(yè)績。其中描寫王震將軍的神態(tài)氣勢,栩栩如生:

胡子將軍人中杰,屯墾戍邊迎風雪。南泥灣里傳美名,西域洪荒動魂魄。遙空一望塔河妍,洪水滔滔羨資源。撫須一笑攔洪水,修個水庫澆花園[6]。

而詩歌主體內容仍然是描寫群體形象以及熱火朝天的工地情景:“鐵牛如虎車如蟻,人流涌動沸工地。隆冬雪舞戰(zhàn)旗飄,夜戰(zhàn)燃薪日以繼”;“夫妻競賽比高低,嘴啃涼饃笑瞇瞇”等等。借此贊美兵團人艱苦創(chuàng)業(yè)后的巨大變化:“舒眉稻浪連云起,萬噸棉絨出神州”;“農墾健兒當年引洪建綠洲,到如今花香果熟糧棉遍野繡金秋?!逼洹锻蛪ɡ媳琛?,贊揚的也是兵團人“獻了青春獻子孫,癡情猶勝塔河水”的奉獻精神。

肖致義的《塔里木河放歌》,也是在慷慨激昂的抒情中描寫塔里木河周邊景色、歷代對西域的經營,引出“驚雷隆隆滾神州,十萬大軍出天山。安邦定國主席令,且守邊關且屯田”。在歷數兵團業(yè)績的同時,贊嘆兵團人“千秋青史記勝績,功與塔河天山齊”。結尾抒情頗為豪邁:

君不見塔河奔騰咆哮幾萬年,盤古開天兩岸如此變化史無前。伴隨鐵路西進大開發(fā),且看塔里木人大顯身手再創(chuàng)輝煌譜新篇!

詩歌抒情,奔放淋漓,帶有典型的“放情”特征,但作者恰似公眾的代言人,抒發(fā)的仍然是群體情懷。

至于白壘的《新出塞曲》,抒發(fā)的也是兵團軍墾戰(zhàn)士的赤子情懷:“丈夫誓許國,憂樂系天下。海內皆兄弟,到處即為家。愿效鶴飛水擊三千里,安能局促終生類井蛙?”詩中描寫的無論是“高唱戰(zhàn)歌出玉關,鐵騎踏破火焰山”,“來時丁壯風華茂,今日兒孫滿膝前”的老軍墾,還是“又有新型大學生,志在開拓來邊庭”,“更有津滬好青年,滿腔熱血來支邊”的年輕一代,以及“各族攜手繪新景,果更豐碩花更妍。千家萬戶樂無限,五谷豐登棉集山。油龍滾滾匯成海,鐵路橫絕昆侖巔”的社會巨變,塑造的都是群體形象。雖然詩歌結尾也有“我樂不思蜀,狂歌笑馬援;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的自我志向的表達,但其實質仍然屬于群體的情感,屬于泛抒情。

其他如官福光的《喀拉庫勒行》,描寫“三五九旅出陽關,紅旗雄矗塔河邊”;“二牛抬杠坎土曼,一窩麥子一身汗”;“夫妻父子相挑戰(zhàn),冰天雪地蘆灘宿”;“君不見林帶遮天鳴翠鳥,水網交叉泳錦鱗”;“君不見涼秋在在牛羊肥,院落家家瓜果香”等等,都是對兵團艱苦奮斗以及輝煌業(yè)績的贊美。抒發(fā)的是兵團群體人人皆有的感慨。李海蓮的《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先驅頌》,敘述了1958年共青團農場先鋒隊初至古爾班通古特大沙漠的雄壯:“旗入戈壁格外紅,車載壯士車亦雄。左沖右突穿檉海,揚起塵沙掩碧空”,歌頌的仍然是“臨難傷身不傷心,歡樂偏從苦中尋”的群體情懷。王亞平的《北湖秋月歌》,描寫初為堿灘沼澤地,后經軍墾戰(zhàn)士艱苦奮斗建成水庫的北湖景色,抒發(fā)“而今北湖秋月壯邊關,游人贊聲不絕口”的欣喜,也帶有同樣的特點。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泛抒情”作品的價值在于,作者以全方位的客觀視角,再現出兵團人屯墾戍邊、建設新疆的人生經歷,以及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執(zhí)著精神與濃烈熾熱的愛國情懷。在表達對這片熱土的摯愛與崇敬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當前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由于詩人們以兵團群體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驕人的業(yè)績等客觀存在,作為引發(fā)情感的契機,故而抒情真切動人。這種真情實感與恣意鋪排、奔放跌宕的歌行體相融合,便形成了壯懷激烈的“放情”特征,強烈震撼著讀者的心靈。同時,這些詩人生活于大致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與文化氛圍之中,思想情懷有著一致性,故而在表現群體情志的“泛抒情”中,奏唱著昂揚激越的時代主旋律,展現了兵團人對這片熱土的共同摯愛與崇敬,以及兵團群體的生命價值與人生追求??梢哉f,這些“泛抒情”的歌行體詩歌,為新疆當代詩壇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當然,一些“泛抒情”的作品也存在不足。從情感內容來說,由于這類作品題材本身的相似性,便不可避免地出現重復性,讀得多了給人似曾相識的雷同感覺。從藝術上來說,有些作者才氣不足,缺乏厚實的詩歌創(chuàng)作功底,影響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歌行體貌似自由率意,不受約束,似乎容易寫作,其實不然。于此前人已有論述,如胡應麟就說:至于五言長律、七言長歌,“非博大雄深,橫逸浩瀚之才,鮮克辦此”[7]。方東樹也說:“詩莫難于七古。七古以才氣為主,縱橫變化,雄奇亦由天授,不可強能?!保?]可見,只有富有才華、激情飽滿、藝術底蘊深厚的詩人,才能把握歌行體縱橫開闔、跌宕起伏、奇正變化的創(chuàng)作技巧。這應該引起“歌行體”作者的深思。

二、豐富多彩的個人抒情

新疆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中,還有一類歌行體詩歌,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著作者的一己之情,從而彰顯出鮮明的抒情個人化特征。敘事與抒情的結合,仍是這類作品的重要屬性。但在“緣事而發(fā)”的同時,詩中卻有“我”在。不僅所述事件本身與作者個人的主體經驗直接相關,而且所抒情懷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具有不可重復性。在形式上大都采用第一人稱的“自訴式”視角,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占據著詩歌抒情的中心地位。

如星漢的《土豆吟》,其主旨是通過對進疆初期,在荒山種植土豆聊以充饑等生活經歷的追述,表達對亡父的思念。詩歌首先從回憶落筆,敘述在天災人禍的雙重打擊下,魯西平原民生凋敝,作者12歲隨父離鄉(xiāng),西出陽關進疆謀生。詩中畫面的描述真切動人:“老父密謀不可泄,西出陽關意已決。攜我倉惶離柴門,但記曉風與殘月”;“北向邯鄲如春鴻,三百里路步生風。城市不敢露頭面,小站買票走匆匆。”至于路途的艱辛困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星星峽外戈壁長,卡車顛簸塵土揚。妖魔山上未消雪,徒步翻山透骨涼?!苯酉聛頂懙叫陆笕匀幻媾R饑餓,老父想出在荒地種植土豆的情境:“北山十里大泉溝,山坡荒地傍水流。數日來往夕陽下,開渠引水搬石頭?!倍蠼鑱硗炼箟K作為種子,土豆生長期間,作者與老父住在地窩子日夜守護,終于等到了土豆的成熟:

土豆長大破土壤,迫不及待我心癢。野外無鍋用鐵壺,拾柴狂煮水振響。黃瓤土豆已裂皮,掏出捧食暫療饑。饕餮模樣無人見,老父一旁笑嘻嘻[9]。

這些浸染著濃郁情感的敘述描寫,與接下來“我想皇上天天飽,如此美味不能少”的自白等,都將孩童的天真與迫不及待的情態(tài),以及老父的慈祥,表現得栩栩如生。在經過一系列的鋪敘渲染后,作品的情感綰結到對亡父的思念上:

而今白頭猛回首,屢見白云成蒼狗。老父長眠守天山,墳前來澆三杯酒。三杯酒,跪清明,一盤土豆雙手擎。生死隔,音信絕,墓碑高豎冷似鐵。燒紙又增淚水熱,我隨悲風長嗚咽。紙灰飛起空中滅,悲風隨我長嗚咽。

全詩敘事真切,情感動人。不論是逃離家鄉(xiāng)、路途艱辛的描寫,還是開荒種土豆、吃土豆的場景刻畫,以及老父墳前的嗚咽告白,都是詩人獨有的個人經歷,由此產生的情感當然也是個性化的。詩中所述事件以及詩人自己的獨特體悟,被濃烈的情感浸染后,便產生了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其他如《天山日光城浴雨》《車師古道行》《移摩古道行》等歌行體詩歌,也都在寫景敘事中給人以情懷的感動與精神的熏染,詩人自己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十分鮮明。

再如萬栓成的《留別昆侖詩友》,也是抒發(fā)個人情懷的佳作。詩歌開端即點明作詩緣由:“十五出陽關,大漠看孤煙。白發(fā)歸燕趙,老淚別天山?!苯酉聛頂⑹鲎约涸谛陆畮资甑慕洑v:“天山北麓龍虎地,水分九派曾灌園?;厥滓煌蓖ヂ?,三分酸楚七分甜?!边@里的酸甜苦辣,既有勞作的艱辛“畫餅充饑冬筑路,望梅止渴夏收田”;也有文革的酸楚“十年瀝心勤讀苦,雪夜螢窗書卷寒。紅羊一劫斯文盡,書焚硯碎心凄然”;更有貢獻后的欣慰“綠洲一望千里翠,亙古洪荒展大觀。瓊樓座座排云起,有我砌墻一塊磚?!倍嗟膭t是鋪排渲染與詩友的真情厚誼:

閱盡邊關風云色,推心膜拜竹林賢??犊鲋T詩友,敲詩斗韻共盤桓:瑤池翠袖舞氈帳,碧波朗月映詩箋;中秋北湖觀魚躍,銀輝笑語滿游船;昌樂勝景角黍美,一樽清釀祭屈原;朝陽閣畔聚詩杰,高岑豪氣欲沖天;更有紅湖餞別饒深意,慰我心潮澎湃憶少年[5]。

而詩歌結尾的感慨,尤為深沉:“今別矣!老來忽覺燕山景物新,攜將天山月色入京門。高揖輪臺東門詩酒客,舉杯勿忘京華腸斷人!”其與新疆詩友難以割舍的情懷,催人淚下,真切動人。詩中所述事件、場景,皆為作者個人親歷,離別之情的抒發(fā),融入了具體的場景、對象,抒情也就有了個性化的特征。

其《荷硯歌》敘述自己在“秋花秋草被秋霜”“詩書千卷成灰燼”的年代,倍感憂傷,而一沙磧之客登門售賣“狀如荷葉擎翠柄”的古硯,詩人解囊買之,借以慰藉愁腸。接下來描寫“忽報偉人來邊疆”“欲留塞北翰墨香”,禮賓前來借硯,欲留展覽室供游人觀賞。詩人予以婉拒,“蹉跎身世須臾過,不求聞達求心情。藏書已作灰飛去,愿留此硯伴余生”。詩歌在極力渲染荷硯之美的同時,表達出古硯對作者精神的慰藉:“讀書每至月西斜,清風入戶落燈花。人倦出硯神思旺,百慮全消樂無涯?!倍诮Y尾處,詩人的個性情懷表達得淋漓盡致:

人生有志不上燕王黃金臺,手把詩騷心游萬仞亦壯哉!閑愁溶進荷硯硯池層層浪,揮毫潑墨長存浩氣滿胸懷?。?0]

全詩在縱橫跌宕的鋪陳敘述中,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始終占據著詩歌抒情的中心位置,從而使一個有著濃郁文人情志而又剛直孤傲的知識分子形象躍然紙上。

王亞平個人抒情的歌行體詩歌也頗具特色。其《長樂山人作書歌》在極力渲染唐家濂先生書法美妙的同時,張揚的是“君不見山人白發(fā)蒼蒼立如松,字如其人人如字。君不見吾今為賦長樂山人作書歌,賦罷神旺心寬陡增浩然氣”的自我感受,詩中書者、詩者的個性都極為鮮明。其他如《萬公硬筆書法歌》《楊子丹青吟》也有同樣的特點。至于其《詩官歌》《聽鳥歌》《南征歌留別塞上諸詩友》等,或寫人、或留別、或敘述游覽的感受,都是“緣事而發(fā)”,表現的也是一己之性情。甚至于連描寫社會重大主題、贊美官場楷模人物的歌行體詩歌,也洋溢著濃郁的個人情懷。如《哭焦裕祿》,詩歌運用歌行體長于鋪排的特點,極力渲染焦裕祿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

君至蘭考出無車,玉米窩頭就園蔬。每餐不忘百姓苦,頭頂烏紗食無魚。治水治沙思量久,手扶一杖查風口。心雄欲擋萬重沙,多植泡桐多植柳??购橛H臨險絕處,抱病揮鍬戰(zhàn)風雨。病軀挺立氣沖霄,目光炯炯真如虎![10]

詩歌接下來寫其因多年積勞成疾、身患絕癥,但仍記掛農村的治沙治堿,關心著百姓的衣食住行。至于臨終遺言、萬民送葬情景的描寫,也是十分動人。這首詩歌看似像“泛抒情”的歌行,但由于作品開端即寫“君不見二十年前同學少年為君悲,斷腸煙柳對斜暉。君不見二十年后白發(fā)蒼蒼為君哭,山川滿目淚沾衣”,已有了一個隱形的“我”在;而后又兩次出現第一人稱代詞“我”:“我欲因之夢蘭考,隨君踏遍泥濘道”“吾今萬里招魂至君側,欲吊遺蹤一泫然”。作者自我形象的出現,使客觀抒情轉向了主體化。詩歌結尾的議論:“天上人間此情濃,內含至理意無窮。君不見載舟水即覆舟水,中外古今處處同”,雖然帶有普遍意義,但仍是作者由焦裕祿事跡得出的具體感悟,從而也就使詩歌帶上個人抒情的色彩。

三、泛抒情與個人抒情的融合

在新疆當代歌行體詩歌中,泛抒情的作品側重于反映社會,個人抒情的作品側重于表現自我。此外,還有一種二者兼融的類型,即將泛抒情的社會內容與自我情懷的抒發(fā)結合在一起,詩歌鋪排敘述的事件仍以群體為主,但詩中有“我”的出現,個人情懷與群體情志都在作品中得以展現。相比較而言,兩種情懷的表達也并非均等,側重于反映社會的“泛抒情”占著較大比重。在敘述方式上則是“旁白式”與“自述式”的兩相并用。具有代表性的詩人是凌朝祥、唐世政等。

凌朝祥的《天山明月歌》,凡127句,計千余言,抒發(fā)“我今登山覽明月”的自我感慨。但在馳騁想象中對新疆巨變的贊美占了大量篇幅,泛抒情的色彩頗濃:

月出皎皎兮,伊犁河水日夜翻滾不停歇。兩岸沃野迷望眼,蘋果花開香雀舌。烏孫山下牛羊肥,天馬飛奔汗如血。月出皓皓兮,清輝灑遍庫爾勒,無邊梨花引稻花,博斯騰湖滔滔雪浪卷起萬頃蘆荻秋月白。死亡之海翻龍沙,大漠胡楊吐新芽,油氣噴涌三千丈,欲上九天洗月華。不毛之地生春草,龜茲歌舞落杏花。羅布泊上風雷吼,驚起鐵龍滿載明月奔騰呼嘯向天涯[11]。

詩歌畫面境界雄渾,視野開闊,北疆的伊犁、南疆的庫爾勒,以及農牧業(yè)的豐收、工商業(yè)的繁榮等等,都歷歷在目。在描寫天山南北經濟繁榮的同時,又追溯歷史,從“長云幾度暗雪山,狼煙欲毀金甌殘”的漢唐,到“喜有新栽楊柳三千里,長引春風度玉關”的清代,再到解放后兵團人的屯墾戍邊以及當今的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績,有關西域屯墾戍邊的事件,可謂應有盡有,而且描寫得酣暢淋漓。如其描寫解放后的屯墾戍邊:

更喜雄雞一唱天下白,人民子弟進天山,鐵馬金戈征戰(zhàn)苦,熱血化卻月光寒。雪滿弓刀追叛匪,開荒造田學延安。北屯奎屯阿拉爾,座座新城展笑顏?,敽铀娱_都河,沙磧變成米糧川。改革風吹絲綢路,開放涌出幸福泉,各族同胞樂盛世,歌聲唱徹月兒圓。

詩中解放軍進疆、弓刀追叛匪、造田學延安、新城展笑顏、變成米糧川等描寫,顯然是軍墾群體共同奮戰(zhàn)的經歷,也是一曲慷慨激昂的軍墾壯歌,其中洋溢的自豪、欣喜與贊美之情,顯然屬于這一群體。

但作者在“泛抒情”的同時,又大段地融入自己的經歷與個人性情。“我”的出現,使敘述方式也由“旁白”變成了“自訴”:

我本峨嵋山下客,從小偏愛峨嵋月。峨嵋山月不畏寒,萬里迢迢伴我到天山。天山峨嵋隔青海,一輪明月兩處看。四十余年彈指間,茹苦含辛人未閑。鋪開大漠繪彩圖,揮動鐵筆作長竿。月色隨心翻作浪,逢險助我渡狂瀾。風雨交加南疆路,劈山引水鐵門關。猶憶當年天鵝湖上作羊倌,明月夜夜伴我對愁眠。夢里常把草原名湖當北海,羊鞭為節(jié)月下顧影自長嘆:中華民族五千年,悲歡離合久變遷。幾多桑田變滄海,幾度月缺又月圓。個人榮辱何堪慮,唯愿明月不吝清輝夜夜?jié)櫺奶?。西風落葉歸候鳥,鴻雁傳書峨嵋?guī)p。高堂老母盼兒月下空垂淚,誰知男兒一去久不還。

這里既有對自己由蜀入疆的追憶,也有在疆四十余年修路、引水、從事文字工作,甚至于“文革”期間作羊倌等人生軌跡的再現,更有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這些顯然都是作者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情感襟懷,作為抒情主人公的“自我”站到了前臺,改變了旁觀的立場和視角,詩歌也就由客觀鋪敘變成了主觀抒情。

由此可見,《天山明月歌》緊緊圍繞“天山”與“明月”兩個意象,運用“旁白式”與“自述式”兩種敘述視角,在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中,把作者西出陽關的經歷、見聞,以及對兵團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贊美,淋漓盡致地呈現于筆端。巧妙地將泛抒情與個人情懷的抒發(fā)融為一體,蕩氣回腸,動人心脾。

凌朝祥的其他歌行,也往往以個人的視角抒發(fā)群體情懷,詩中有一個“我”在。如其《新城老兵戀秋歌》中的“老兵”,作者自指“新城”,即軍墾戰(zhàn)士在戈壁大漠建設的新型現代化城市——石河子。詩題已透出個人與群體的關連。作品由“塞上風光秋色好,新城八月秋未老”開端,抒發(fā)“我今高唱戀秋歌,不信秋光留不住”的情懷,可以說是個人抒情。但而后大量的篇幅是描寫兵團人屯墾戍邊為邊疆帶來的巨大變化,如“碩果累累掛枝頭,繁花片片綴綠洲。油葵朵朵迎人笑,珊瑚瑪瑙滿田疇”“林蔭小道連大都,瓊樓玉宇列天柱。更有持槍荷鋤手,卸去戎裝作商賈”。面對如此景色,作者開始回憶當年石河子的情景:“衰葦殘梭搭窩棚,泥磚土墻壘店鋪。白日狐兔沿街走,夜晚狼嚎伴鬼哭?!币酝舻幕臎?,來襯托“解放大軍西出塞”后,兵團人創(chuàng)業(yè)的艱辛,進而歌頌兵團人屯墾戍邊的業(yè)績。詩歌于此有大段描寫:“君不見開荒造田第一犁,軍墾健兒走如飛。肩拉纖繩犁破土,血汗凝成金銀堆……”這些明顯都帶有泛抒情的特征。作品最后又回到自我抒情:“我今戀秋又頌秋”,“我與秋水共銜杯”,“我挽秋光長駐新城朝夕相伴永不歸”,進而揭示出詩歌的主旨:“莫怪軍墾老兵偏愛新城秋色美,只為燦爛秋光來不易?!痹娭凶髡叩淖晕倚蜗笈c群體情志融為一體,撥動著讀者的心弦。其他如《吐哈油田行》《東湖音樂噴泉歌》等,都具有同樣的特色。

唐世政《新桃花源行》,也是以“我”的視角抒發(fā)群體情懷的代表作。詩前小序敘述了詩歌的寫作背景:“己丑初夏,石河子詩詞學會成立二十周年,花園農場文聯主席夏天池邀赴桃花源賞花,同行者十余子。感其事而作歌,兼憶創(chuàng)立學會諸詩友?!痹姼栝_端既鋪陳渲染新桃花源“千朵萬朵壓枝低,干樹萬樹如云霓。翠鳥爭鳴香雪海,滿園蓬勃盡生機”的迷人景象,特定的背景、具體的事件,傳達著作者的自我感受。但接下來卻以“老軍墾”視角,展開了客觀鋪敘,詩人作為抒情主人公退到了后臺:

座中忽有白頭人,悠悠往事初與聞。自言本是老軍墾,十年淚痕伴血痕:鐵流滾滾起西征,天山南北扎大營。屯墾戍邊劍為犁,戈壁灘上建新城。開渠引水上天山,老兵攜得桃花還。精插細培施肥水,日復一日年復年……[5]

這段“老軍墾”的敘述長達70句,近500字,既有解放軍進疆、鑄劍為犁、屯墾戍邊、建設新城的描寫,也有“老兵”種植桃樹的酸甜苦辣,還有“文革”十年間種桃老兵的身世遭遇,以及“文革”后的時代變遷。這些鋪敘,在歌頌兵團人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同時,也概括了兵團人的命運浮沉。詩歌結尾作者再次走向前臺:

我聞此語百恨吞,滿座戚戚淚濕襟。千載難忘家國痛,同是紅羊劫里人。詩壇我亦如此花,隨時興衰堪咨嗟。當年曾與賞花者,半恨凋零半天涯。停杯投箸思緒杳,桃花繽紛雨腳斜。

全詩抒情、敘事,既有杜甫《兵車行》的痕跡,也有白居易《琵琶行》的影響。詩中“老軍墾”的命運情懷,是群體的代表,帶有“泛抒情”的特點,而由此引發(fā)的作者對個人命運的喟嘆,則是一己之情的抒發(fā)??梢?,泛抒情與個人抒情的結合,正是此類作品的特點。

總之,新疆當代歌行體詩歌中的“泛抒情”作品,以全方位的客觀視角,再現出兵團人屯墾戍邊、艱苦奮斗的人生經歷,以及濃烈熾熱的愛國情懷。表達一己情懷的歌行體詩歌,以“自訴”的視角,張揚著詩人們獨具個性的人生感慨。而融群體情志與個人情懷于一體的作品,則在“緣事而發(fā)”的基礎上,通過“旁白式”與“自述式”相結合的敘述方式,將個人命運與群體情懷融為一體。三種類型各具特色,而又互通互補,共同展現著新疆當代歌行體詩歌的創(chuàng)作成就。

[1]〔明〕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M].羅根澤,點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104.

[2]薛天緯.唐代歌行論[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108.

[3]王瀚林.屯墾戍邊唱大風·兵團組歌[J].中華詩詞,2008,(3):19.

[4]聞一多.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M].北京:中華書局,2009:128.

[5]星漢.中華詩詞文庫·新疆詩詞卷[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132,006,230.

[6]唐世政.軍墾頌[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8:88.

[7]〔明〕胡應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8]〔清〕方東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258.

[9]星漢.土豆吟[J].詩詞之友,2014,(5):10.

[10]唐世政.綠洲魂[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6,24.

[11]凌朝祥.天山明月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12.

(責任編輯:任屹立)

Lyric Feature of Contemporary Xinjiang Poems in Song Form

LIU Kan-lo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Urumuqi 830043,Xinjiang,China)

Contemporary Xinjiang poems in song form fall into several categories such as“extensive lyric”that expresses social emotions,individual liyric that voices personal emotions and the ones that combine the both the collective and the individual emotions.They are unique and mutually complementary.As they vehemently sing the theme of the time,they thoroughly reveal the colorful personal feelings.The vehement feature of“flowing emotion”vividly displays unique temperament and grace.

Contemporary Xinjiang;poems in song form;lyric feature

I207.22

A

1671-0304(2015)06-0022-07

2015-08-25[網絡出版時間]2015-11-30 12:46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社科基金項目“新疆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研究”(13BZW070)。

劉坎龍(1956-),男,河北獻縣人,新疆教育學院人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研究。

猜你喜歡
歌行戍邊兵團
兵團記憶
綠洲(2022年6期)2023-01-09 10:46:38
兵團記憶
綠洲(2022年3期)2022-06-06 08:17:22
給戍邊烈士的一封信
快樂語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20
長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4期)2021-10-28 03:53:04
長歌行
北方音樂(2020年7期)2020-06-01 07:26:13
東瀛長歌行
作品(2020年1期)2020-02-10 04:11:38
雪域高原長歌行
北方音樂(2019年10期)2019-07-10 19:13:36
戍邊壯士歌
草原歌聲(2018年4期)2018-04-04 05:19:26
戍邊追夢
兵團在
马公市| 株洲县| 宜兰县| 锦屏县| 长葛市| 乐陵市| 运城市| 石阡县| 府谷县| 宁城县| 益阳市| 安龙县| 麻栗坡县| 沽源县| 隆安县| 盈江县| 富平县| 吕梁市| 济南市| 上饶县| 亳州市| 康保县| 米易县| 铅山县| 凤台县| 榆社县| 游戏| 宣恩县| 青田县| 班玛县| 蕉岭县| 巴林左旗| 海口市| 天镇县| 固原市| 根河市| 江永县| 张家界市| 普安县| 宣威市| 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