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意
(太原市國有林場,山西太原 030003)
太原地區(qū)靖遠松葉蜂監(jiān)測與防治
茹意
(太原市國有林場,山西太原 030003)
靖遠松葉蜂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入侵太原市,曾對市國有林場北石崖工區(qū)等數(shù)萬畝油松林和白皮松林造成侵害。介紹了靖遠松葉蜂的生物學特性、發(fā)生預測方法和治理對策。
靖遠松葉蜂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入侵太原市以來,曾對市國有林場北石崖工區(qū)等數(shù)萬畝油松林和白皮松林區(qū)造成侵害。2004年開始,市國有林場逐漸總結出一套符合太原地區(qū)當?shù)刂卫砬闆r的規(guī)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太原市國有林場防治葉蜂重蟲災區(qū)面積1 122hm2,2006年8月減少到616hm2,2008年為200hm2,2009年為67hm2,2010年開始轉為對中度或輕度蟲災區(qū)的治理,總防治面積實現(xiàn)了逐年遞減。針對太原地區(qū)主要鄉(xiāng)土樹種油松的專類蟲害,分析總結太原市國有林場十余年的防治經(jīng)驗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1 形態(tài)特征
靖遠松葉蜂屬于膜翅目松葉蜂科,成蟲雌性大、雄性小。有3對胸足,復眼,兩對翅。體長12mm~ 7.0mm,翅展25mm~17mm,除前胸背板黃色外,通體黑色。卵腎形,長約1.50mm,經(jīng)白色轉淡黃色。幼蟲8齡,體長3.30mm~2.70mm,灰綠色。繭圓筒形,粗絲狀,長11mm左右,經(jīng)白色轉變?yōu)辄S褐色。繭內(nèi)蛹體長約10mm。
1.2 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靖遠松葉蜂在太原地區(qū)每年發(fā)生1代,種群雌多雄少近1/2性比,有孤雌生殖現(xiàn)象,且單性生殖與雙性生殖成活比例相當。繭在地被物下越冬,第二年5月化蛹,成蟲羽化即可交配,每雌產(chǎn)卵100粒~200粒,6月成蟲與蛹相伴出現(xiàn)并開始孵化,11月成熟幼蟲墜地爬行擇地結繭。
1.3 傳播途徑及危害特點
靖遠松葉蜂是危害油松的暴發(fā)性食葉害蟲,幼蟲蠕動爬行,喜在林緣或樹梢上群居集中危害,食完一枝后再集體轉移,嚴重時整株松樹針葉可被全部吃光,狀似火燒。成蟲可飛行,更具侵染性,雄蟲飛翔能力強于雌性,最遠單次飛行可達百米。太原地區(qū)蟲害的發(fā)生與地形地勢、林分形態(tài)關系緊密,表現(xiàn)為陽坡重于陰坡,純林重于混交林,疏林重于密林。
太原市國有林場一般通過性信息素、人工巡查和物候預測等方法進行蟲情調(diào)查,包括蛹期和幼蟲期調(diào)查。蛹期于每年4月底前進行,目標為樹冠投影區(qū)內(nèi)土壤中越冬蟲繭或蛹的密度;幼蟲期在8月~9月間進行,目標為蟲口密度和被害株等。
2.1 性信息素監(jiān)測
性信息素調(diào)查具有精度高,人力強度低的優(yōu)點。取目測發(fā)生地作為誘捕點,間距每公里設立1個誘捕點,每個誘捕點懸掛3個呈三角形排列的間距為30m的誘捕器。每個誘捕器加入1.0lm靖遠松葉蜂性信息素-(2s,3r,7r)-3,7-二甲基-2-十三碳醇丙酸脂,每15d查看1次并予以記錄。
2.2 人工巡查
在蟲害發(fā)生區(qū)內(nèi),針對不同林分、地形設立樣本,要兼顧完整性和均勻性,同型樣本抽取3塊左右,每塊不少于0.20hm2。在樣地內(nèi)采用平行逐行掃描的抽樣方法,隨機選取植株予以查看和記錄。
2.3 物候預測
太原為盆地地形,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平均海拔約800m,年平均降水量462mm,年平均氣溫9.6℃。全年1月-2月最冷,平均氣溫6.9℃;7月-8月最熱,平均氣溫24.1℃。溫度對當年及次年蟲害規(guī)模起主要作用:結繭階段,溫度與結繭量成正比;幼蟲階段,溫度與成活率成反比。如果11月遇到較高的氣溫則有利于幼蟲結繭,將為來年的種群爆發(fā)提供基礎。
3.1 綠色防治
3.1.1 營林措施
一是實施封山育林,嚴格控制砍伐;二是著重培植混交林、復層林,改善林分組成結構;三是及時撫育,促進林分提早郁閉;四是搞好林地衛(wèi)生,及時處理地被雜物,尤其是深秋及冬季。
3.1.2 人工防治
在夏秋兩季的7月-10月間,針對靖遠松葉蜂幼蟲群集性強和惰性強的特點,剪除有蟲、卵枝條并集中燒毀處理。冬季,針對成熟幼蟲喜歡在深6.0cm~ 8.0cm地被物下做繭越冬的生物特性,期間采取挖除蟲繭的方法進行防治。
3.1.3 天敵防治
靖遠松葉蜂蟲害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各蟲態(tài)天敵種類較多,如幼蟲期有山雀、獵蝽和蜘蛛,繭期有金頭螯寄蠅、黃毛金小蜂等。整體看,捕食性天敵有大山雀華北亞種,微寄生天敵有NPV病毒和白僵菌。其中白僵菌針對低齡幼蟲,采用飛機或人工施噴,用量為含孢量100億/ml,每公頃2.50kg。林場范圍蟲害的自然天敵主要是山雀,但在具體防治時,仍需生物制劑作為必要的補充。在實際防治工作中,發(fā)生地還要根據(jù)本地的天敵生存條件予以針對性地保護。
3.1.4 苦參堿的施用
苦參堿煙劑及煙霧彈是太原市林場防治害蟲的主要生物型制劑,在過去10年的防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2005年7月-8月間,該林場石千峰工區(qū)針對防治面積828hm2,用去苦參堿煙劑95箱又8瓶、煙霧彈42箱。12月初驗收,共抽查株數(shù)326株,其中有蟲株數(shù)9株,有蟲株率為2.80%,驗收合格。同期,鄭家莊工區(qū)250hm2的防治面積,用去苦參堿煙劑30箱、苦參堿煙霧彈135箱,驗收時有蟲株率為4.30%,驗收合格。2009年,該林場葉蜂危害面積934hm2(其中重度67hm2),8月-10月間使用苦參堿煙霧彈1.0t,10月下旬調(diào)查,有蟲株率為5.0%,驗收合格。
苦參堿農(nóng)藥為苦參提取物,純生物制劑,無殘留、無公害、降解快,對人畜低毒。煙劑或煙霧彈釋放后,藥劑能夠在高溫下升華,與煙霧形成高分散系,可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不沉降,透過性和包裹性好,且不需耗費水和別的原材料,省時省材,施藥3.0d后死亡率達到高峰,5.0d后還有蟲死亡,可廣泛用于松毛蟲、茶毛蟲等害蟲防治,是預防害蟲常用藥。由于靖遠松葉蜂體外有鞘,一般噴藥方法很難接觸到蟲體,根據(jù)這一特點,煙霧防治是最適宜的。
投放一般選在清晨和傍晚,因為此時林間氣流相對穩(wěn)定,有利于藥霧的懸浮和覆蓋。此外,風速在0.30m/s時,放煙最為適宜,超過1.50m/s時,應停止放煙;同時注意風向,但若考慮安全因素,則要從下風頭開始,逐漸上移,以便于疏散林中人員。放煙的地點也應選在林邊內(nèi)10m處而非林外,規(guī)避外界因風向不穩(wěn)所形成的浪費。用量為每公頃15kg。再者,就是要注意消防安全,放煙點四周3.0m內(nèi)要清除干凈雜草枯枝,且要對煙劑固定,以便流動形成火災。
3.2 化學藥劑防治
化學藥劑的使用是有條件的,并且是少量的。如發(fā)生大面積連片蟲害、危害較為嚴重時,可采用飛機或人工噴霧的方法,施加少量菊酯類和滅幼脲類制劑,其中滅幼脲類制劑持續(xù)效果較好一些。用藥量為每公頃25%滅幼脲Ⅰ號200g,或25%滅幼脲Ⅲ700g,對低齡幼蟲防治效果可達80%。如配合功夫乳油和尿素,效果會更好一些,用藥量為每公頃施加25%滅幼脲Ⅲ600g、2.50%功夫乳油100g和尿素700g。雖然利用農(nóng)藥防治效果明顯、速效,但仍應盡可能地少施,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張云,葉萬輝,李躍林.靖遠松葉蜂的生物學特性[J].吉首大學學報,2003,24(3):56-60.
[2]張云,張真,王鴻斌.氣候因子對靖遠松葉蜂暴發(fā)的影響[J].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06,12(5):660-664.
S763.43
C
1005-4707(2015)03-041-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5.06.018
茹意(1987-),女,2010年北京林業(yè)大學畢業(yè),現(xiàn)任太原市國有林場助理工程師。
2015-04-07;
2015-05-20。
【摘要】太原地區(qū);靖遠松葉蜂;監(jiān)測;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