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章
當時喝茶人有一把小壺、幾個小杯就足可笑傲江湖了,大家認為用小壺才是會泡茶的人,尤其是紫砂小壺。其他一律從簡,置茶時用手抓一把,朝手心呵一口氣,就著鼻子猛吸幾下,然后用手將茶置入壺中。這是1980年茶文化復興初期的狀況,刺激了大家想要有個茶荷可以觀賞茶葉并置茶入壺、想要弄清楚識茶、賞茶的正確方法,于是有人研發(fā)泡茶用具、研究泡茶動作、整理泡茶原理。小壺茶法、如何泡好一壺茶、茶道教室都是這個階段的產(chǎn)物,是為茶文化復興第一個進程。
有心的人,趕時髦的人,在這喝茶風氣初起之時到處購備茶具、到處學泡茶?!拔乙咽召徚艘话侔巡鑹亍薄ⅰ耙灰W泡茶,每星期二四晚上”、“我家附近又開了一家茶店,去看一看”,都是常聽到的話語。到了1980年代后期,大家交談的話題變了,“現(xiàn)在流行用蓋碗泡茶”、“上課時老師教我們如何在短時間內泡茶給五十、一百人喝”、“宋朝時的抹茶現(xiàn)在又流行起來了”、“泡茶不再那么嚴肅,路邊的調飲茶一家家的開”。泡茶的方式多樣化、喝茶的層面擴大到公司、開會、街上的路人,泡茶的方法從小壺茶法擴展到蓋碗茶法、大桶茶法、濃縮茶法、含葉茶法、旅行茶法、抹茶法、煮茶法、冷泡茶法、調飲茶法等的所謂十大茶法。1983年還產(chǎn)生了泡茶師檢定考試制度。茶文化復興邁進了第二個進程。
各種泡茶法的用具有了,也學會了泡茶的技能,喝茶的人開始舉辦茶會,先是泡茶師頒證典禮以茶會的形式進行,接著是公園里、梅花樹下的茶席。大家看得見茶道的形象,傳播界也搶著報道。接著邀請日、韓、馬來西亞、香港、新加坡的茶友前來演示他們的泡茶喝茶。1990年無我茶會誕生,各地方不同泡法與茶道理念的人不再只是互相觀摩,而是可以聚集在一個茶會上泡茶、奉茶、喝茶,藉著這種茶會的形式又凸顯了現(xiàn)代茶道的特質。這是1990年代開始的第三個進程。
茶會的舉辦,其他藝術項目大量加入到茶席里面,如音樂的搭配、插花等裝飾品、談論生命與做人道理等等。久而久之茶人們開始思考泡茶喝茶除了在種茶、制茶、賣茶上發(fā)生的效應,它里面屬茶的特有元素要如何呈現(xiàn)?茶人們認為不應該只是將茶與其他藝術或思想混搭,而要有茶獨立自足的空間。于是純茶道的思想被孵化在泡茶喝茶之中,茶人們開始尋找泡茶與茶湯里的審美世界。純茶道的思想是茶文化復興進入二十一世紀后的第四個進程。
茶人們只要有了“泡茶喝茶就是泡茶喝茶”的想法,很快就會想到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也都要求以自己的音樂、美術、文學來完成所要表達的作品。茶人也逐漸建立了這樣的信心:泡茶喝茶就足以完成所要的藝術表現(xiàn)。于是“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開始舉辦,把泡茶、奉茶、品茶視為一項藝術來表現(xiàn)。2010年后,茶文化復興進入第五個進程。
我們不知道泡茶喝茶往后還會怎樣發(fā)展,但這三十年一路走來,除了茶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泡茶喝茶本身也走出了獨立自主的能力,那就是純茶道、茶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