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敏
在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瞬息萬變的今天,企事業(yè)單位領導對智囊的需求日益強烈。作為秘書,尤其是有志于為領導提供智力服務的秘書,如何選擇恰當的時機出現,如何通過領導的面試得到賞識,如何與其他同事和諧相處,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近日研讀《三國演義》,頗為龐統(tǒng)的坎坷出仕路唏噓。但仔細想來,個中緣由剛好可以回答以上三個問題,于是冒昧寫出來,希望對當今的智囊們有些幫助。
《三國演義》有云:“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迸P龍即臥龍先生諸葛亮,鳳雛則是龐統(tǒng)龐士元的號。能與諸葛亮齊名,龐統(tǒng)的智謀應該是不容懷疑的。確實,臥龍、鳳雛作為正副軍師,一度共同輔助劉備建功立業(yè)。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光彩奪目的大明星,相比之下,龐統(tǒng)則黯淡了許多。原因是龐統(tǒng)出仕之路太過坎坷,幾經周折才成為劉備的副軍師,卻很快就命喪落鳳坡。我們認為,智囊龐統(tǒng)屢次不被領導賞識,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三點:
一、沒把握好時機
龐統(tǒng)第一次正式活動是在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戰(zhàn)中,他提出了對付曹操的辦法——火攻和連環(huán)計,得到了大都督周瑜的信任,委派他出使曹營,以保證連環(huán)計的實施。不得不說,龐統(tǒng)的執(zhí)行力很好,他贏得了生性多疑的曹操的信任,讓他不知不覺陷入設計好的連環(huán)計陷阱。他不但圓滿完成了任務,而且成功脫身,還設計救出了正在曹營的好友徐庶。
這次漂亮的亮相,使得龐統(tǒng)的智謀和能力在領導那里有了很好的展現,按理說這時候應該是龐統(tǒng)出山的最好時機。但此時還有兩個不利因素:一是領導最關心的是如何退曹兵。在連環(huán)計實施之后,赤壁之戰(zhàn)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二是赤壁之戰(zhàn),雖然雙方實力懸殊,但在曹操把船艦都連起來之后,孫劉兩家基本已經勝券在握,況且已經有諸葛亮和周瑜兩個高級智囊,無需再另請高明。所以,周瑜也只是把龐統(tǒng)作為實施火攻一連串計劃中的一個必備棋子,沒有盛情邀請其加入。即便如此,從曹營回來,如果他趁熱打鐵,考慮到他曾經的不俗表現,周瑜應該會把他收在帳下做個一般謀士。但是,他來了個功成身退。戰(zhàn)后,東吳暫時風平浪靜了,他才想到要出山。
在劉備集團這里,龐統(tǒng)出現的時機也不對。他出現時,劉備已經訪得諸葛亮,仁者領導與忠誠智慧的軍師密切配合,劉備集團暫時站穩(wěn)了腳跟。所以,劉備得了臥龍便不再繼續(xù)尋訪鳳雛??梢?,此時劉備集團也不缺龐統(tǒng)這樣的高級參謀。
相比之下,諸葛亮出山卻正是時候。當時,劉備到處吃敗仗,好不容易得到徐庶的輔佐有了點起色,徐庶又不得已去了曹營。劉備正是求賢若渴之際,幸得徐庶推薦,所以,劉備不惜屈尊降貴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
雖然龐統(tǒng)出山時機不對,但在當時那個動蕩年代,龐統(tǒng)早已名聲在外,孫、劉、曹任何一家得到龐統(tǒng)這樣的謀士,都應該是如虎添翼。所以,時機不對只是龐統(tǒng)未能成功的一個方面,起決定作用的則是他糟糕的面試。
二、糟糕的面試
龐統(tǒng)一共經歷了兩場面試,一是在孫權處,一是在劉備處。
應該說,龐統(tǒng)第一次在東吳面試,還是有很多有利條件的:第一,龐統(tǒng)早已名聲在外,孫權也坦言“孤亦聞其名久矣”;第二,魯肅的隆重推薦:“往日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第三,周瑜新喪,東吳政權少了一個重要的智囊兼大將,此人曾跟周瑜共過事,而孫權跟周瑜的關系非同一般,跟領導的心理距離就更近一步了。所以,孫權“大喜”,接見了龐統(tǒng)。
但是,龐統(tǒng)把面試的過程變成了一步步把自己從孫權身邊推開的過程。第一步,其儀容讓孫權“心中不喜”。雖然人人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雅伯特·馬布藍(Albert·Mehrabian)的形象定律認為,旁人對你的觀感55%在于外表,即容貌和儀表。那么,龐統(tǒng)儀容如何呢?小說沒有直接描述,而是通過面試官孫權的眼睛告訴讀者,他“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莎士比亞說過,一個人的穿著打扮是他自身教養(yǎng)最形象的說明。我們從服飾不僅可以看出穿著者的教育背景、性格特征、生活態(tài)度、審美情趣及其對自我優(yōu)劣勢的分析等,而且能夠看出求職者對所求職位的重視程度。因此,得體的服飾會給人留下良好印象。小說中沒有提到服飾,但“形容古怪”就已經說明龐統(tǒng)的外貌和服飾讓人感覺詫異。為美國華爾街的公司、洋行做人力資源和企業(yè)策劃咨詢的公司,把所招聘人員的成功形象和令人信任的形象放在首位。孫權作為一個獨霸一方的諸侯國之主,為自己的政府招聘謀士,用人標準自然也少不了這兩條,怎么可能輕易看好這樣一個怪異的人呢?所以,孫權“心中不喜”。好在他不是簡單的以貌取人之輩,所以開始提問。
應聘者應如何回答面試官的問題呢?中國政法大學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服務中心的徐慶老師認為,回答面試官提問要做到兩點:一是大方得體,不遮掩、不繞彎子,簡明扼要,切中問題實質;二是站在用人單位角度思考問題,面試準備一定要充分,不僅要展示自己會什么,還應重點介紹自己能為用人單位帶來什么。
龐統(tǒng)怎么回答問題呢?在孫權這里,他有兩次機會。第一問:“公平生所學,以何為主?”龐統(tǒng)回答:“不必拘執(zhí),隨機應變?!本艂€字的問題對八個字的答案,簡潔倒是簡潔,卻等于什么也沒有回答,更不用說切中問題實質了。孫權繼續(xù)問:“公之才學,比公瑾如何?”很明顯,孫權想確切地知道他到底有多大本事。如果他謙虛幾句,同時把獻連環(huán)計的經過講一遍,就可以用事實證明自己是有才學和謀略的。他的回答卻讓孫權很不高興。他說:“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敝荑さ闹\略全東吳為之傾倒,你跟他“大不相同”,說明你龐統(tǒng)不認同他,在孫權這里就是看不起周瑜。連周瑜都看不上,你還能看上誰?所以,孫權給他的評價是“狂士,用之何益”,也就是只會吹牛,沒有真才實學的狂妄之徒。所以,盡管魯肅一再勸諫,還拿出他獻連環(huán)計的功績,孫權也鐵了心,“誓不用之”。
龐統(tǒng)的面試讓孫權一次次失望,從秘書學的角度而言,也多有不當之處。形容古怪,是對秘書職業(yè)的認知問題,穿著太過個性,沒有以一個秘書應有的姿態(tài)出現,表明他不明確作為領導身邊的高級秘書應該有什么樣的儀容?;卮鹆藘蓚€問題,就讓領導徹底失望,表明不能正確領會領導意圖,自然回答問題也難合領導之意。所以孫權不用他顯然有他的道理。
如果說第一次面試因為沒有經驗,出現問題還情有可原。那么第二次在劉備處面試,龐統(tǒng)又表現如何呢?
這一次,龐統(tǒng)有重要的籌碼,即他有諸葛亮和魯肅的推薦信。如果他把推薦信拿出來給劉備,一定會給自己加分的。他沒有拿出來,顯然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實力征服劉備。但是,他的做法又是讓人大跌眼鏡:一是高傲而失禮?!岸Y儀的實質就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的精神”,尤其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禮節(jié)更是必不可少,所以,《論語·季氏》有“不學禮,無以立”之言。龐統(tǒng)這次面試是直接通過門吏傳報:“江南名士龐統(tǒng),特來相投?!奔热皇峭侗济髦鞫鴣恚娏酥鞴?,就應恭恭敬敬拜見,但龐統(tǒng)“長揖不拜”,簡直完全不懂禮數。或許他是借此試探劉備是不是有禮賢下士之風,但此時,劉備有諸葛亮相助,“荊楚稍定”,已經站穩(wěn)了腳跟,早已不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之時那么求賢若渴了。龐統(tǒng)如此傲慢,怎能有好結果呢?而且劉備根本就沒有像孫權一樣問他的才學。
秘書是為領導提供輔助服務的。雖然秘書學界對秘書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完全相同,但是謙虛知禮是各家不約而同的共識?!度龂萘x》中也有不少因對領導不恭而丟掉性命的秘書,比如許攸,可見,在這一點上古今一理。二是依然“貌陋”。顯然,他并沒有因為上次面試失敗而修飾一下自己的儀容,所以劉備“心中亦不悅”(五十七回)。所幸,劉備沒有讓他直接走人,而是以沒有空缺職位為名,客客氣氣地打發(fā)他去耒陽當縣令。龐統(tǒng)的反應是“玄德待我何薄”。可見,直到此時,他還是把失敗的原因歸在領導頭上,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
那么是不是當時的士子們都是如此放蕩不羈呢?也不盡然。我們只消把諸葛亮面試的情況跟他對比一下就顯而易見了。劉備終于見到諸葛亮時,他正在睡覺,得知劉備來了,起身說:“何不早報!尚容更衣?!保ㄈ嘶兀昂尾辉鐖蟆币皇秦焸渫?,二是對慢待客人的歉意表達;“尚容更衣”則表現了對客人的重視,也是對此次面試的重視。諸葛亮“半晌,方整衣冠出迎”(三十八回),更是表現出對此次會面的高度重視。其整衣冠的結果,就是讓劉備覺得他是“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趕緊“下拜”。經過一番裝扮,諸葛亮面試第一步成功。讓領導跑了三趟,諸葛亮架子夠大了。但是,他知道,對領導要充分尊重。所以,先表示歉意,再精心裝扮,盛裝亮相,給劉備留下了“飄飄然有神仙之概”的第一美好印象。劉備當時尚處創(chuàng)業(yè)困難期,需要的就是神仙一樣智謀高超的人物,趕快站穩(wěn)腳跟,所以,諸葛亮的此番打扮正中劉備下懷。
三、猜忌的性格
龐統(tǒng)雖以自己超凡的公務處理能力贏得了“大賢”的美名,最終修成正果,被劉備拜為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五十七回)。但是好景不長,因其猜忌的性格而丟了性命。龐統(tǒng)在跟隨劉備挺進西川的路上,接連取得了幾次勝利,劉備準備乘勝攻取雒城。諸葛亮把自己夜觀天象和所算太乙數的結果告訴劉備,“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且宜謹慎”。龐統(tǒng)則以為是“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六十三回)。諸葛亮會的這些天象和算法,龐統(tǒng)應該也會,但他有這個猜忌的性格,就打定主意繼續(xù)前進,既不管天象所示,也不管主公夢之昭示和自己坐騎的昭示。結果導致劉備兵敗,自己也喪了命。從整體來看,諸葛亮的推算應該是正確的。所以,不是諸葛亮爭功故意阻止大軍前進,而是龐統(tǒng)猜忌導致此戰(zhàn)失敗。此時二人一個是軍師,一個是副軍師,都是領導的高級智囊,作為如此高級別的秘書,不應該互相猜忌,而應該像鄒棠華在《從三國人物談秘書應具備的品德修養(yǎng)》一文中所說,秘書人員應具備的品質之一,就是要胸懷坦蕩,公正無私。龐統(tǒng)英年早逝(年僅36歲),正是拜他這種秘書不應該有的品質所賜。
可見,智謀超凡的龐統(tǒng)如此命運多舛,不是天不佑他,而是咎由自取。所以,在人們智商普遍提高的今天,我輩秘書更應引以為戒,錘煉自己,爭取早日被領導賞識,以自己成熟的性格為領導提供更高水平的智力服務。
(摘自《秘書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