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韻聰 李 凱(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66)
“屌絲”文化的美學分析
陳韻聰 李 凱(四川師范大學 四川 成都 610066)
伴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屌絲”文化從網絡流行詞的瘋狂傳播蔓延到現(xiàn)實生活,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審美現(xiàn)象。本文對“屌絲”進行溯源,認為“屌絲”文化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下的反文化的偏激沖動,是消費社會下的“新窮人”的自我描述,是互聯(lián)網等媒體合力作用的產物,并從后現(xiàn)代文化中的零散化病癥,以及其悲劇性、喜劇性、荒誕性的美學范疇對“屌絲”文化進行審美意蘊的解讀。
“屌絲”文化 審丑 后現(xiàn)代 美學特征
“屌絲”文化低俗、戲謔、喜劇,用自嘲來消解傳統(tǒng),用降格來反對權威,成為了青年亞文化群體當中反傳統(tǒng)、反權威、反文化的后現(xiàn)代主義審丑文化的獨特標簽?!皩沤z”文化一路所向披靡,顛覆傳統(tǒng)美學意旨,大量打上了“屌絲”標簽的小說、漫畫、影視劇、電影迅速占領市場。2015年7月暑期檔的一部《煎餅俠》打著“屌絲逆襲”的旗號,取得了超過11億的驚人票房。可見,“屌絲”文化已經成為了人們的興奮點和商家的利益訴求點,引領當下流行風潮。筆者將從美學審丑以及后現(xiàn)代主義的角度,全面分析“屌絲”文化產生的背景、原因及其特征,以期了解“屌絲”文化的美學內涵。
從文字角度,我們追溯“屌絲”二字。單看“屌”字和“絲”字,“屌”字為形聲字,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詞典》中的釋義為:①男性外生殖器;②詈詞,表示惱火或反感。在《辭?!樊斨?,“屌”字除了男性外生殖器的釋義以外,一般寫作“鳥”,其中“鳥”字的釋義除了飛禽以外,還有“(diǎo)通‘屌’。罵人的粗話?!端疂G傳》第三十回:‘武松指著蔣門神說道:休言你這廝鳥蠢漢,景陽岡上那只大蟲,也只三拳兩腳,我兀自打死了?!保?]在宋元以后,也有一些作品直接用“屌”字?!皩拧弊智巴由稀吧怠?、“呆”,是罵人的話。還有些詞語是由‘屌’作定語,放在指人或指物的名詞前,表示鄙視或不滿。在多地方言中,“屌”字用來表達理睬、厲害、散漫的意思,例如:“沒人屌他”、“屌樣子!”、 “太屌了”等等?!皩沤z”中的“絲”來源于英文單詞中“fans”的音譯“粉絲”,意思為追星族。因此,才會把“李毅吧”中的會員從“李毅大帝”的“粉絲”稱作“帝絲”,再發(fā)展為“D絲”,最后升級為“屌絲”。
在屌絲的播撒過程中經歷了一系列內涵和外延的擴充,讓“屌絲”完成從低俗的“詈詞”到一個群體自我認同的完美蛻變,當然也促進了“屌絲”的播撒。“屌絲”屬于貼吧流行詞匯,和“我去年買了個表”、“漲姿勢”、“喜當爹”、“深藏功與名”、“黑出翔”一樣,是百度貼吧會員們的集體創(chuàng)作符號。“屌絲”誕生于“雷霆三巨頭吧”對“李毅吧”會員的嘲笑調侃中?!袄做揞^吧”會員一開始稱“李毅吧”會員為“D絲”(因為D同“屌”發(fā)音類似),后來發(fā)展為帶有男性生殖器官的“屌”字組成“屌絲”。想不到“李毅吧”會員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開始自稱“屌絲”。繼而陸續(xù)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故事符號,“屌絲”成為了“矮窮挫”、“土肥圓”的代表,“屌絲”的對立群體則是“高富帥”、“白富美”,“屌絲”只有通過“逆襲”才能得到“女神”。它的外延不斷得以擴充,擴展成了出身平凡、長相平庸、前途渺茫、情感空虛、不被社會認同、缺少社會資源和家庭背景還拼搏在社會底層的年輕人。內涵和外延的擴大更加有利于“屌絲”的符號表征永久保存和傳播,因此引起一大波共鳴的群體開始紛紛加入了這場身份符號的自我解嘲中。
(一)“屌絲”文化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下的反文化偏激沖動的產物
后現(xiàn)代主義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西方世界。后工業(yè)時代,隨著科技和經濟的發(fā)展,文化和哲學開始激起爭執(zhí)和論戰(zhàn),各種文化理論開始激烈的碰撞與兼容,文化傾向開始更迭汰變,后現(xiàn)代主義代表著二十世紀的精神流向和內在軌跡。后現(xiàn)代主義絕非僅僅是一種文藝思潮,“首先是一種文化傾向,是一個文化哲學和精神價值取向的問題,由這個高度去看文藝思潮,才會有一種新的文化‘語境’,才會使其內在精神邏輯呈現(xiàn)出來?!保?]它是這個時代的精神邏輯,貫穿于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國著名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認為,在社會發(fā)展問題上用“后”作綴語,一方面是對業(yè)已逝去,另一方面也是對尚未到來的未來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感到迷惘,是一種“生活于間隙時期的感受”,意在與說明一種過渡性時代,一種過渡性的迷惘。二十世紀知識高速膨脹,電腦和數據庫的廣泛運用,深刻影響著人類的心理機制和行為模式,導致一種反文化、反美學、反文學的極端主義傾向。這是不可否認的,也是不可克服的,它“潤物細無聲”地潛入我們的思想意識,在人類精神領域進行著一場哥白尼式的顛覆。在后現(xiàn)代主義語境之下,文本的深度和人類的深度同時消失,時刻消解著高雅文化與低俗文化。日常生活審美化已經成為了不可逆的審美需求。后現(xiàn)代主義調服高雅與大眾,解構傳統(tǒng),審美不再是藝術家和精英階層的專利,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走入了我們大眾生活當中。后現(xiàn)代主義具體表征為: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解“元話語”、不屈服于權威、不對成規(guī)加以沿襲、不事逢迎,專事反叛、蔑視限制、沖破范式等等?!皩沤z”文化便在后現(xiàn)代主義精神的引領下應運而生,它蔑視傳統(tǒng)成功學,反對社會權威;它起源于網絡草根,消解精英文化;它產生于消費無深度,它以丑為美;它蔑視社會成規(guī),高唱低俗,沖破范式,離經叛道?!皩沤z”文化就是后現(xiàn)代主義精神的最好確證,它帶著“丑”的面具,攜帶著破壞精神,宣布與舊世界的藩籬徹底瓦解,是后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下的反文化、反權威的偏激沖動。
(二)“屌絲”是消費社會下的“新窮人”的自我描述
中國已經步入了后工業(yè)時代,在汪暉的觀點中,他認為新時代兩種窮人,分別是“新工人”和“新窮人”。新工人是由農村轉移到城市,回不了農村,卻又不能取得和城市居民一樣地位的“新農民工群體”,他們是城市化和工業(yè)改革的產物?!靶赂F人”是工業(yè)化、城市化、信息化之下的產物,“他們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工作于高檔寫字樓,外表光鮮靚麗,對自己的白領身份有很高的期待和想象,但無論在工作的鼓噪程度上,還是收入水平上,他們都已與藍領工人沒有實質性的區(qū)別?!保?]他們在城市的邊緣,享受的白領的稱號卻拿著藍領的工資,他們活躍于新興媒體,在消費文化中顯得力不從心。物質上的窘迫和精神上的自我缺失便是這一群體殘缺的來源。他們承受著市場經濟和消費文化的壓力,他們有著上升的夢想,他們自身的消費能力卻無法承擔社會的過度消費,在個人奮斗的愿望當中,卻又生活在一個必定成為“車奴”、“房奴”、“卡奴”的年代,于是便有了“蟻族”、“裸婚”這樣的群體代名詞?!皩沤z”便是這一類“準備不足的消費者”的自我描述。琳瑯滿目的商品符號和符號解釋,反而產生一種焦慮,有序與無序,地位意識和情感幻想,情感控制和情感消解,理性與享樂主義之間的搖擺不定。不同于經典意義上的窮人,“新窮人”受過高等教育,他們活躍于網絡,便在虛擬的網絡世界當中找到了情感的宣泄方式,加入“屌絲”大軍,自我嘲解與狂歡。這是一種無奈的身份認同。群體的自我矛盾便以一種更為理性的方式得以解決,創(chuàng)造出了“屌絲”這樣一個消費社會“零余者”的形象,“新窮人”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集體話語,以低俗、不雅、粗鄙的“屌絲”進行自我標榜,自我慰藉。
(三)互聯(lián)網及媒體讓審丑現(xiàn)象泛濫
“屌絲”產生于網絡,成長于網絡,并且在貼吧、微博、微信、互聯(lián)網、手機等新媒體當中廣泛流傳,可以說“屌絲”文化的走紅,互聯(lián)網網民是始作俑者。
互聯(lián)網具有門檻低、匿名性、病毒式傳播、無人監(jiān)管等特點,讓其成為產生各種各樣惡言惡語、污言穢語,粗言臟語的溫床。“屌絲”用最禁忌、最低俗、最骯臟的性器官作為臟話,擁有一副讓人興奮和獵奇的面孔,在無人監(jiān)管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之下病毒式傳播,迅速播撒網絡,活躍于各個客戶終端。早期,人們對惡趣味的心理訴求以隱晦的方式出現(xiàn)在各種文學作品當中,例如《巴黎圣母院》當中其丑無比的阿西莫多,羅丹的雕塑作品《老妓》,《西游記》當中的豬八戒等。只是過去表現(xiàn)隱晦,而在后現(xiàn)代主義時代,有了互聯(lián)網這片沃土,審丑的作用不再只是表現(xiàn)美,而更多的是娛樂功能。媒體恰好也是這場審丑風暴的助推者,由于“屌絲”居高不下點擊量和熱詞搜索量,使傳統(tǒng)媒體開始紛紛使用“屌絲”,特別是使用“屌絲”作為新聞標題,利用“標題黨”心理增加點擊率和關注度,并因此而屢試不爽,于是,報紙、電視、廣播當中,“屌絲”二字鋪天蓋地洶涌而來。在“注意力經濟”和“眼球經濟”的當下,大眾媒體早已忘記自身職責,對網絡低俗流行語的流行亂象難辭其咎。在web2.0時代,網絡媒體催生了大眾的審丑趣味,使所有丑陋、低俗、粗鄙的事件放到了大庭廣眾之下,供大眾狂歡娛樂。更加縱容了大眾的“惡趣味”,他們審丑心理上的訴求在這場互聯(lián)網網民與媒介聯(lián)手掀起了這場“屌絲審丑之風”。
(一)“屌絲”的時代悲劇性
悲劇的審美特征是悲劇性,而悲劇性的主要特點在于悲。每個時代的特點不同,造成悲劇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古代希臘的悲劇大多認為悲劇性來源于人的命運,是與生俱來,不可逃脫的。例如推著石頭向山頂的西西弗斯,快到山頂,石頭又落下來,又繼續(xù)推,以此反復不已,受到了命運的不斷捉弄,這是命運賦予他的悲劇性。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關注人性,認為悲劇的來源于人的性格,例如哈姆雷特的多疑和優(yōu)柔寡斷,懷疑叔父與母親通奸,卻最終毒死了自己的父親,這是性格釀成的悲劇。啟蒙運動以后,開始關注到社會造成的悲劇,例如托爾斯泰筆下的安娜·卡列琳娜,在社會的巨大重壓下,走向了悲慘的結局。到了20世紀,工業(yè)高度發(fā)達,人類進入了物質極大豐富,精神極大空虛的時代,現(xiàn)代工業(yè)高度發(fā)展,人們的心靈和感情卻十分枯燥。人類生活在高度現(xiàn)代化和社會化的大都市里,卻相互隔閡,彼此陌生,感情的失魂落魄便使人類開始尋求刺激、怪誕和荒誕,這便是現(xiàn)代人悲劇的來源。
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和實際上不可能實現(xiàn)之間的悲劇性沖突”[4]。悲劇之所以是悲劇在于它的普遍性,不僅適用于一個人,卻也有可能發(fā)生在每一個人身上,是群體性的悲劇,是我們社會當中不可調和的矛盾作用結果。“屌絲”的悲劇性來源于工業(yè)社會當中心靈的缺失,處于社會底層的青年群體對自身社會地位和生活狀態(tài)的嘲弄。他們前途渺茫、生活平庸、感情空虛、不被社會認同,他們自卑、怨念、憎恨、墮落、自嘲,被殘酷赤裸的現(xiàn)實當頭棒喝卻也只能繼續(xù)生活,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是“屌絲”悲劇性的來源。尼采在《悲劇的誕生》當中談到悲劇是兩種精神的結合,阿波羅神面對人生的安詳自如和酒神達奧尼蘇斯的酣醉和歡樂。人類熟諳人生之悲劇性,再從內心發(fā)出苦難的呼號,在網絡中尋求一種自我嘲解的符號并進行的集體狂歡,類似一種達奧尼蘇斯式的精神酣醉,是一種痛苦的呼號,也是時代悲劇性的彰顯。
(二)“屌絲”的喜劇性
“屌絲”在更大程度上,是具有喜劇性的。在《詩學》中,亞里士多德對喜劇是這樣定義的:“喜劇是對于比較壞的人的模仿,然而,‘壞’不是指一切惡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種是滑稽。滑稽的事物是某種錯誤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和傷害?!保?]前文已經說明,“屌絲”是丑的,不是指壞。喜劇的審美態(tài)度,便是對丑進行否定?!皩沤z”的喜劇性來源于它對丑進行嘲笑和諷刺?!皩沤z”是人的本質被扭曲、異化的結果,進而對這種扭曲、異化進行諷刺和嘲笑,就會產生表里不一、荒誕怪異、矛盾百出的滑稽喜劇效果。“屌絲”的形式符合喜劇的審美特點。從外表、言行和動作先來看,“屌絲”的外表在網絡上被網友們形容為“窮、丑、矮、呆、胖、慫”,在形象上,往往是讓人發(fā)笑的。從言行舉止來看,搜狐網自制劇《屌絲男士》大受歡迎,就是因為“屌絲”大鵬言行舉止怪誕奇特、無厘頭、搞笑、滑稽。
除此之外,“屌絲”的喜劇性也來自對他人的鄙夷。在霍布士的“突然榮耀說”當中稱為“鄙夷說”,霍布士認為,習以為常的事不能引人發(fā)笑,不期而至,新奇的事物往往能引人發(fā)笑,其中便來自于對他人的鄙夷時產生的一種榮耀感?!皩沤z”產生于“雷霆吧”會員對“李毅吧”會員的鄙夷中,人們在稱別人為“屌絲”的時候內心也充滿對他人的輕蔑與鄙夷。在對他人的鄙夷和嘲笑當中,便產生一種榮耀感,喜劇性由此產生。弗洛伊德在《論幽默》一文中也對喜劇性進行了心理分析,他認為人的本能受到壓抑,而喜劇有一種釋放效果,發(fā)泄他們,浮在意識之中,便得到了滿足。這也就是網友們酷愛使用“屌絲”進行自嘲的原因,以一種詼諧游戲的態(tài)度釋放自己,既可以發(fā)泄壓力,又不失禮儀,以此破涕為笑,樂不可支,弗洛伊德稱之為“移除的快樂”,即移除壓力所費心力的節(jié)省。
(三)“屌絲”文化與荒誕感
荒誕是指缺乏意義,一切變得沒有意義而無用。而荒誕感則是指人類面對這種無用無意義時產生的焦慮和恐慌?;恼Q中有滑稽的成分,但它更多是一種“含有痛感色彩的焦慮”[6]?;恼Q是近代工業(yè)社會的產物,人類生產上的極大豐富和生活上的極大空虛造成了人類心靈的荒漠,人類同社會疏離同現(xiàn)實疏離,便產生了一種拒絕社會反叛自然的心理狀態(tài),荒誕踐踏傳統(tǒng),鄙夷崇高,嘲笑現(xiàn)實和社會的虛偽?!皩沤z”便是一種荒誕感的典型表現(xiàn)?!皩沤z”是工業(yè)時代、消費社會與互聯(lián)網的產物,它符合荒誕感的兩個特點,一是個人與世界的疏離。“屌絲”群體來源于在消費社會中準備不足的“新窮人”群體,他們把對消費的不滿發(fā)泄于互聯(lián)網,脫離真實世界而在互聯(lián)網上追求一種低俗的刺激,進行自嘲和嘲笑他人,便有了“屌絲”這樣丑陋、滑稽可笑的形象;二是內心產生苦悶。在“屌絲”進行自嘲和嘲笑他人的背后,也有一種痛感的存在,這種痛感便是一種苦悶、焦慮和失望,甚至產生對生活的恐懼。荒誕就是一種反形式,通過荒誕的表現(xiàn)手法爆發(fā)反文化、反權威的文化態(tài)度,通過對美的否定也就是和丑接近?!盎恼Q的對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對審美主體的直覺和想象造成障礙和沖突”[7]?!皩沤z”對人的無限丑化,把人類的缺點集于一身,矮、窮、挫、慫、呆、傻,可笑而又可憎?!皩沤z”的荒誕感來自于人性的壓抑,社會重壓之下的焦慮。生活在當代中國的這群“屌絲”們,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但卻只有找一個平庸的工作,拿著社會平均工資,生活所迫不得不加入“房奴”、“卡奴”、“車奴”的行列,他們對現(xiàn)實倍感無力,卻又無能為力。于是他們投身于荒誕,否定自然,拒絕社會,嘲笑人類理性的虛偽,鄙夷崇高,踐踏傳統(tǒng)。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當中說過:“我們將毀于我們熱愛的東西,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8]“屌絲”現(xiàn)象以全新的姿態(tài)審視我們的社會文化,沖擊了現(xiàn)有秩序,暴露出了社會和文化的矛盾。它消解正統(tǒng),解構權威,對于“屌絲”文化,我們不能看成洪水猛獸,對其一味打壓反對,也不能毫無作為,對這種非理性宣泄置若罔然,應加強反省,尋求更合理的文化秩序,以提高我們的文化品格。
【責任編輯:閆現(xiàn)磊】
[1]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下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4059.
[2]王岳川,尚水編.后現(xiàn)代主義與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4.
[3]汪暉.兩種“新窮人”及其未來[J].開放時代,2014(6).
[4]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46.
[5][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著,羅念生譯.詩學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0.
[6][7]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72.
[8][美]尼爾·波茲曼,章艷譯.娛樂至死[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04.
I01
A
1008-8784(2015)04-63-5
2015-06-08
陳韻聰(1991—),女,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碩士研究生;李 凱(1966—),男,四川省簡陽人,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文藝學和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