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5-05-10
①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北省社科基金重點資助項目“毛澤東戰(zhàn)略思想研究”(HB12DS068)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吳繼軒(1972—),男,山東菏澤人,華北理工大學社科部教授,博士。
摘要:目前,學術界關于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運動的動因的說法有些偏狹,既不能客觀地反映出“大躍進”時中國所處的國際政治環(huán)境的基本特點,也沒有能夠從毛澤東所處的特殊地位及其承擔的歷史重任出發(fā)分析這一問題。從新中國成立到“大躍進”發(fā)動這一歷史階段,中國面臨著極其復雜險惡的國際環(huán)境,作為黨和國家最重要的領導者,毛澤東從戰(zhàn)略思維的高度出發(fā),試圖通過加速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立起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增強我國國防實力,確保國家國防安全,為此,他發(fā)動了“大躍進”運動。“大躍進”期間,毛澤東提出的“工業(yè)以鋼為綱”、“農(nóng)業(yè)以糧為綱”,正是他試圖通過發(fā)展重工業(yè)增強國防力量以及他長期“備戰(zhàn)備荒”思想的真切體現(xiàn)。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73(2015)04-0134-08
國際數(shù)字對象唯一標識符(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15.04.015
1958年毛澤東發(fā)動的“大躍進”運動,長期以來是政界和學術界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通過對“大躍進”發(fā)動時我國面臨的基本國際形勢的分析,結合毛澤東所處的特殊地位及其戰(zhàn)略思維的基本特點,對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的歷史動因作一探討,以加深對“大躍進”運動的認識。
一
1958年“大躍進”,是共和國歷史上的“一次嚴重失誤” ②。關于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的動因,學術界進行了多方探討,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當下,關于這一問題最流行的說法是:從主觀因素來說,一方面,毛澤東等人“頭腦發(fā)熱” ③,“滋長了驕傲和急于求成的情緒” ④,輕率地發(fā)動了“大躍進”運動;另一方面,毛澤東在個人主觀愿望上,發(fā)動“大躍進”運動是“為了盡快改變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使中國不再受帝國主義的欺侮,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⑤。此外,一些學者也從其他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如雍海龍從心理因素分析了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的原因,認為毛澤東的責任感、成就動機、經(jīng)驗定勢、自信心等方面對“大躍進”的發(fā)動起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⑥;李曉勇則從分析20世紀50年代中期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形勢入手,認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略的轉變、社會主義陣營的擴大及其聯(lián)合行動,成為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運動不可忽視的外部動因 ⑦。
上述研究為合理理解“大躍進”運動進行了很好的探索,從不同層面和角度揭示了“大躍進”發(fā)動的歷史原因,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著三個方面的明顯缺陷:一是單方面強調(diào)了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的主觀因素,忽略了“大躍進”時中國所處的復雜嚴峻的國際大背景對毛澤東決策的重要影響;二是分析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的主觀目的時,沒有考慮到毛澤東作為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這一特殊地位及其承擔的歷史重任這一基本現(xiàn)實;三是沒有充分考慮到毛澤東善于從戰(zhàn)略思維的高度考慮國家大政方針、作出戰(zhàn)略性決策。因而,上述研究得出的結論略顯片面,說服力不夠。
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nèi)?!?①分析“大躍進”這一重大問題時,既要充分考慮到共和國成立初期新中國面臨的復雜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這一客觀現(xiàn)實,又要站在毛澤東作為共和國的最主要締造者、黨和國家的最主要領導者這一特殊地位上,還要結合毛澤東一生中考慮問題、作出決策的基本特點。
二
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面臨著極其復雜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尤其是國防安全遭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嚴重威脅,主要表現(xiàn)在:
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陣營形成了對中國的“新月形包圍圈” ②,構成了對新中國國防安全的最大威脅。1950年6月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阻撓我國統(tǒng)一;1951年9月,為了遏制中國,美國與日本締結了《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美國通過“積極復活日本軍國主義”以壓制中國 ③;1954年9月,美國策動成立了由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等國組成,旨在包圍對付中國的“東南亞條約組織”。此外,美國還在新中國成立后多次襲擾我國內(nèi)地。如1950年9月,美機美艦侵襲東北、上海、山東沿海等地 ④;同年11月,美國曾“派二千余空軍人員赴臺灣,圖假蔣匪名義轟炸大陸” ⑤。1952年初,美機又侵入遼寧沈陽、撫順、通化等地 ⑥;同年5月,美蔣又妄圖騷擾華南沿海 ⑦;10月,美國又向盤踞在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處的股匪空降特務 ⑧,武裝支持內(nèi)地土匪大搞破壞活動。1954年6月初,美國??哲娗秩胝憬凵饺簫u,對我國進行軍事挑釁 ⑨。1955年5月10日,美軍飛機侵入我國遼寧丹東以南地區(qū)領空并與我軍展開了空戰(zhàn) (10)。美帝國主義對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敵視和破壞活動,成為我國國防安全的最大威脅。
二是盤踞在臺灣地區(qū)的國民黨勢力對大陸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qū)構成了嚴重威脅。1951年初,蔣介石企圖在美國支持下攻占廈門、汕頭 (11);1952年10月,“國民黨軍隊給其在大陸殘余力量空投裝備,” (12)臺灣當局進犯并一度占據(jù)福建沿海南日島 (13);1953年7月,臺灣當局侵入福建東山島 (14);1957年,臺灣飛機多次侵入大陸沿海重要城市和內(nèi)地,空投大批反動傳單和“慰問品” ①;1958年7月,臺灣當局在美國支持下叫嚷“反攻大陸”,并不斷炮擊福建沿海村鎮(zhèn);1959年2月,逃亡緬甸的原國民黨軍總指揮柳元麟奉蔣介石之命,企圖以云南西盟地區(qū)為重點,策應西藏、云南等地反動暴亂 ②;同年7月,臺灣國民黨空軍還“兩度竄至北京及其附近地區(qū)上空進行偵察” ③。這些事實表明,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的臺灣國民黨殘余勢力,也是新中國的一大安全隱患。
三是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因素,中國周邊一些鄰國對我國邊境地區(qū)懷有覬覦侵蝕野心,威脅著我國邊防安全。新中國成立后,印度政府曾多次設法阻撓西藏地方與祖國內(nèi)地聯(lián)系,嚴重干涉我國內(nèi)政,暴露了印度當局對我國西南領土懷有覬覦野心。在此陰謀失敗后,1959年3月,印度政府支持西藏上層反動集團舉行反攻,企圖奪回拉薩 ④;同年8月,一支印度武裝部隊侵入我國朗久地區(qū),挑起中印武裝沖突 ⑤。中印邊境的動蕩沖突,不能不引起毛澤東和黨中央的高度警覺。
四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中蘇關系發(fā)生了轉向,蘇聯(lián)逐漸成為我國北方邊境國防安全的主要威脅。早在抗美援朝時期,毛澤東已經(jīng)敏銳地意識到中蘇“同盟關系并非堅如磐石” ⑥;1955年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訪問歐洲時,曾向西德總理表達了他對中國“黃禍”的憂慮,并私下建議“聯(lián)合起來對付黃禍” ⑦;1956年,毛澤東進一步認識到中蘇關系遲早要破裂,蘇聯(lián)是靠不住的 ⑧。1958年,蘇聯(lián)更是直接向中國提出要在中國領土和領海上建立中蘇共有共管的長波電臺和共同艦隊,毛澤東認為這是蘇聯(lián)企圖“控制(我國)沿海,封鎖我們” ⑨,他越來越“感到北部邊境的太平日子要不了多久就會結束”( 10),蘇聯(lián)已經(jīng)開始虎視眈眈地敵視中國;1959年,中印邊境沖突爆發(fā)后,蘇聯(lián)發(fā)表了“偏袒印度,譴責中國”的聲明 (11),把中蘇分歧公之于世。之后,中蘇兩黨、兩國關系日益惡化,蘇方在中蘇邊境布防重兵,嚴重威脅我國安全。
毛澤東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是黨和國家的最主要領導人。豐富的個人閱歷使他始終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面對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他始終把國防安全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建國前夕,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詞中,毛澤東就警覺地提出:“帝國主義者和國內(nèi)反動派決不甘心于他們的失敗,他們還要作最后的掙扎。在全國平定以后,他們也還會以各種方式從事破壞和搗亂,他們將每日每時企圖在中國復辟?!币虼耍拔覀儎毡夭灰尚缸约旱木栊浴?(12)。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把確保國防安全作為開展其他各項工作的戰(zhàn)略基點。1950年9月5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會議上告誡大家說:“我們要隨時準備對付美帝國主義來侵略。我們所進行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事業(yè),都要考慮到敵人就在面前這個情況來討論和決定?!?(13)1953年底,毛澤東在修改和審定中宣部《關于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中特意指出,要“建立和鞏固現(xiàn)代化的國防” ①。1955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代表會議上再次向全黨發(fā)出警示說:“我們應該了解:帝國主義勢力還是在包圍著我們,我們必須準備應付可能的突然事變。”“我們在精神上和物質(zhì)上都要有所準備,當突然事變發(fā)生的時候,才不至于措手不及。” ②正是基于應對嚴峻的國際局勢和確保國防安全的需要,毛澤東反復強調(diào)“要有戰(zhàn)爭的準備” ③,“要準備作戰(zhàn)” ④。
三
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善于從戰(zhàn)略的高度思考問題,作出決策。面對復雜險惡的國際環(huán)境,毛澤東反復強調(diào)一定要把事情的最壞一面作為考慮問題、制定國策的基本出發(fā)點。他經(jīng)常告誡全黨:“從最壞的可能性著想,總不吃虧?!?⑤作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者,面對著1958年前后臺海局勢緊張、“資本主義隨時會進攻中國,蘇聯(lián)領導人正在變成與資本主義世界聯(lián)手反華”的緊迫形勢 ⑥,毛澤東越來越強烈地感到,我們“如果不在今后幾十年內(nèi),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jīng)濟和技術遠遠落后于帝國主義國家的狀態(tài),挨打是不可避免的” ⑦。為此,毛澤東認為必須以“大躍進”的速度加速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經(jīng)濟,增強國防實力 ⑧。
毛澤東深知,應對嚴峻的國際形勢,確保國防安全,必須要有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作支撐。為此,必須加快經(jīng)濟建設,“只有經(jīng)濟建設發(fā)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換言之,要加強國防力量,“一定要首先加強經(jīng)濟建設” ⑨。新中國建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之上,工業(yè)基礎極其薄弱,因此,要加速我國經(jīng)濟建設步伐,必須盡快地實現(xiàn)工業(yè)化,建立起完整的工業(yè)體系。
實現(xiàn)工業(yè)化一直是毛澤東的宏大愿望和革命追求。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多次強調(diào)必須通過實現(xiàn)國家工業(yè)化確保國防安全。1944年5月22日,毛澤東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必需有工業(yè);要中國的民族獨立有鞏固的保障,就必需工業(yè)化。我們共產(chǎn)黨是要努力于中國的工業(yè)化的?!?(10)1944年8月底,毛澤東在致秦邦憲的信中又強調(diào):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建立近代工業(yè)社會” (11);“由農(nóng)業(yè)基礎到工業(yè)基礎,正是我們革命的任務” (12)。這年夏秋,毛澤東在同美國記者岡瑟·斯坦因談話時又強調(diào):“中國社會的進步主要地將依靠著工業(yè)的發(fā)達。因此工業(yè)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主要的經(jīng)濟基礎?!?(13)1945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七大政治報告《論聯(lián)合政府》中更明確指出:“沒有工業(yè),便沒有鞏固的國防?!?(14)不久,他又強調(diào):“我們不搞工業(yè),不學工業(yè),我們就會滅亡的?!?(15)1947年底,毛澤東在陜北米脂縣楊家溝會議上又進一步強調(diào):我們要“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義的改革,實現(xiàn)國家的統(tǒng)一和獨立,由農(nóng)業(yè)國變成工業(yè)國” ①。1949年3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報告中再次強調(diào):革命勝利后,為迅速地恢復和發(fā)展生產(chǎn),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必須“使中國穩(wěn)步地由農(nóng)業(yè)國轉變?yōu)楣I(yè)國” ②。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清醒地意識到并反復強調(diào),為了迅速改變我國落后面貌,應對嚴峻國際形勢,必須加速實現(xiàn)工業(yè)化,建立起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確保國家國防安全。1950年9月,毛澤東指出:“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jīng)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③1951年底,毛澤東又指出:要“用一切方法擠出錢來建設重工業(yè)和國防工業(yè)” ④。1952 年2月他又特別強調(diào):“中國民族和人民要徹底解放,必須實現(xiàn)國家工業(yè)化?!?⑤我國國民經(jīng)濟恢復任務完成后,毛澤東迅即提出了以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為主體的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旨在通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加速我國經(jīng)濟建設。在實施“一五計劃”建設期間,毛澤東在不同場合下反復強調(diào),必須實現(xiàn)國家工業(yè)化,加強國防力量。1954年底,毛澤東在接見緬甸總理吳努時說:“我們都希望把自己的國家變成工業(yè)國家?!?⑥1956年4月,毛澤東在聽取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匯報時插話說:“建設工業(yè)就是為了搞國防”,“多搞些工業(yè),正是為了國防” ⑦。同年9月,毛澤東在接見南斯拉夫客人時指出:“我們在短期內(nèi)能實現(xiàn)工業(yè)化,能對付帝國主義。” ⑧1957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又強調(diào):鞏固新的社會制度,“必須實現(xiàn)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 ⑨。1957 年10月,他在會見波蘭軍事代表團時又說:“我們還沒有建立起社會主義基礎,工業(yè)不發(fā)達,國防因而不鞏固?!?(10)
“一五計劃”勝利完成,為我國大規(guī)模經(jīng)濟建設奠定了一定的工業(yè)基礎,毛澤東試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速我國經(jīng)濟建設和現(xiàn)代化國防建設步伐,保障我國國防的絕對安全。因此,在編制“二五計劃”時,中央仍然確定“以發(fā)展重工業(yè)為中心” (11)。1958年6月17日,毛澤東指出:“沒有現(xiàn)代化工業(yè),哪有現(xiàn)代化國防?” (12)不久,毛澤東更明確地指出:“有了現(xiàn)代化工業(yè),現(xiàn)代國防工業(yè)就好辦了。” (13)同年8月,毛澤東在協(xié)作區(qū)主任會議上講話指出:“帝國主義壓迫我們,我們一定要在三年、五年、七年之內(nèi),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大工業(yè)國。為了這個目的,必須集中力量把大工業(yè)搞起來?!?(14)1959年底,毛澤東進一步強調(diào):“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yè)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科學文化現(xiàn)代化,現(xiàn)在要加上國防現(xiàn)代化。” (15)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加速我國經(jīng)濟建設,確保國防安全,成為這一時期毛澤東考慮問題、作出決策的一個基本出發(fā)點。
四
新中國經(jīng)濟基礎薄弱,工業(yè)化水平低,要迅速改變這種現(xiàn)狀,必須突出發(fā)展以鋼鐵為重點的重工業(yè),建立起雄厚的工業(yè)基礎。這既是蘇聯(lián)的重要經(jīng)驗,也是當時黨內(nèi)的一致認識,同時還是工業(yè)化本身的客觀要求。早在1945年4月,毛澤東在黨的七大上就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我國必須“在若干年內(nèi)逐步地建立重工業(yè)” ①。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通過的決議中強調(diào):“工業(yè)中的重點是重工業(yè)。” ②建國后,基于應對當時國際環(huán)境以及發(fā)展我國經(jīng)濟的現(xiàn)實需要,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高層領導者們在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方面取得了一致認識。1949年12月,周恩來提出:“我們要重視重工業(yè)” ③。1950年,劉少奇也明確指出:我國“要以更大的力量來建立我們重工業(yè)的基礎,并發(fā)展重工業(yè)” ④。陸定一也認為,發(fā)展經(jīng)濟就要“把重心放在發(fā)展重工業(yè)” ⑤。1952 年8月,周恩來在他主持起草的《中國經(jīng)濟狀況和五年建設的任務》中提出:“一五計劃”建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重工業(yè),以改造中國經(jīng)濟面貌和國防面貌” ⑥?;谶@種共同的認識,黨中央確立了“一五計劃”建設中“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指導方針 ⑦,為國家工業(yè)化奠定基礎并鞏固國防。資料顯示,“一五計劃”期間,重工業(yè)投資額占全部工業(yè)投資總額的88.8% ⑧。
在重工業(yè)中,毛澤東確定優(yōu)先重點發(fā)展鋼鐵產(chǎn)業(yè)。毛澤東如此重視鋼鐵生產(chǎn),首先因為他認為“鋼鐵是國力的象征” ⑨,是國際交往中的重要籌碼。毛澤東曾經(jīng)很明確地說:舊中國“人家看我們不起是有理由的。因為你沒有什么貢獻,鋼一年只有幾十萬噸” (10)。1958年6月,毛澤東又說:“就臺灣來說,如果我們有了一億五千萬噸鋼,美國可能讓步,它就得走。” (11)同年9月,毛澤東又說:臺灣解放時間的遲早問題跟“鋼鐵有關系” (12)。這些足以表明,毛澤東把鋼鐵看作是事關國家實力與地位的決定因素。其次,毛澤東認為鋼鐵是“工業(yè)元帥” (13),是制造各種武器、機器的必需原材料。毛澤東反復指出:“有鋼什么東西都可以搞,輪船可以搞,軍艦也可以搞,鐵路也可以搞,空軍也可以搞,陸軍裝備也大為不同。” (14)“有了鋼鐵,就可以搞機械工業(yè);有了鋼鐵工業(yè)、機械工業(yè),就可以搞軍工廠?!?(15)第三,毛澤東把鋼鐵作為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必要戰(zhàn)略物質(zhì)。1948 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維護世界和平,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蘇聯(lián)能提高生產(chǎn)力到年產(chǎn)六千萬噸鋼” (16)。建國后,毛澤東更是希望通過加快鋼鐵生產(chǎn),以增強國防力量。1953年10月,毛澤東在審閱修改一份中央宣傳稿件時提出: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加強國防實力,“最要緊的是多煉鋼鐵”。 (17)
基于上述認識,“大躍進”期間,毛澤東提出“工業(yè)以鋼為綱”、“農(nóng)業(yè)以糧為綱”,這既體
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65頁?,F(xiàn)了他試圖通過發(fā)展以鋼鐵為核心的重工業(yè)、增強國防力量的長期戰(zhàn)略思想,也是他當時“備戰(zhàn)、備荒”思想的真切體現(xiàn) ①。20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澤東始終認為,“只要帝國主義制度還存在,爆發(fā)世界戰(zhàn)爭的危險也就仍然存在” ②。因此,中國必須隨時做好“備戰(zhàn)備荒”的準備。由此,他就自然而然地強調(diào)工業(yè)上必須堅持“以鋼為綱”,農(nóng)業(yè)上必須堅持“以糧為綱”。因為至少在毛澤東看來,只要是我國具備了充足的鋼鐵和糧食,我們隨時都可以自如地應付來自各種敵對勢力的襲擊,確保國防安全。所以,1958年“大躍進”一開始,毛澤東就指出:“糧食、鋼鐵、機械是三件最重要的事?!?③同年9月,毛澤東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兩個東西最要緊:一個糧,一個鋼?!?④
毛澤東一再縮短在鋼鐵產(chǎn)量上超英趕美的時間,也正是他加緊生產(chǎn)、應對嚴峻國際局勢的急切心情的真實外現(xiàn)。1956年1月,毛澤東提出:“中國是應該搞幾萬萬噸鋼,應該是可能的?!?⑤同年2月,毛澤東在聽取重工業(yè)部匯報時,提出鋼產(chǎn)量每5年翻一番,今后就采用這“一番加一番的增長法” ⑥,顯示了毛澤東對鋼鐵生產(chǎn)的急迫心情。1957年11月,毛澤東在參加莫斯科會議時,提出中國15年鋼鐵產(chǎn)量要趕上英國;然而僅僅過了半年,1958年6月他就提出:“超過英國,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兩年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這里主要是鋼?!?⑦而三個月后,即到了1958年9月,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又提出,到1962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就要接近或趕上美國”;到1964年,就可以“超過美國,變成天下第一” ⑧。
綜上所述,1958年毛澤東之所以發(fā)動“大躍進”,是因為他基于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判斷,認為帝國主義、中國周邊鄰國等多種敵對勢力都對新中國國防安全存在著多重的嚴重威脅。在如此險惡的國際環(huán)境下,毛澤東認為必須加速進行以重工業(yè)為主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建立起雄厚的應對各種敵對勢力的國防經(jīng)濟,才能確保我國國防安全。為此,毛澤東發(fā)動了這場“大躍進”運動,試圖通過經(jīng)濟的“大躍進”實現(xiàn)國防的絕對安全。恰如薄一波在其回憶錄中所說:毛澤東所以發(fā)動“大躍進”,就是“要以盡快的時間,使國家富裕起來,強大起來,擺脫目前這種被動的、在世界上無權的狀況” ⑨。
On The Historical Motivation Of“Great Leap Forward”Launched by Mao Zedong from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Wu Jixuan
(Ministry of Social Sciences,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063000)
Abstract:Opinions from the academic fields about the motivation of the“Great Leap Forward”movement launched by Mao Zedong are at present somewhat insularity,which can neither reflec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of China,nor start from the special status he was in and the heavy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ies he shouldered to analyze it.China was faced with extremely complex and critical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the launching of“Great Leap Forward”,and,as the most important leader of the State and the Party,Chairman Mao made efforts to accelerate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ist industrialization,to establish a solid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enhance our defense capabilities so as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national defense,starting from the height of strategic thinking.Hence,he launched the well-known“Great Leap Forward”Movement.During which,strategies of“Be steel the key link of industry”while“grain,of agriculture”put forward by him all truly embodied his thought to strive to enhance national defense capabilities through heavy industries,and his long-term thought of“being prepared against war and natural disaster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the“Great Leap Forward”movement;industrialization
責任編輯:時曉紅
胡繩:《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第317頁。
陸定一:《陸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868頁。
薄一波:《領袖元帥戰(zhàn)友(增訂本)》,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第14頁。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第二卷·上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第500頁。
雍海龍:《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運動的心理原因分析》,《南京農(nóng)專學報》2003年第4期。
李曉勇:《毛澤東發(fā)動大躍進的國際動因》,《實事求是》2003年第1期。
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512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217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539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第522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677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第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49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454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619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212頁。
瑏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270頁。
瑏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24頁。
瑏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586頁。
瑏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3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年,第668頁。
瑏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年,第281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677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8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55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21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8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503頁。
[美]R·特里爾:《毛澤東的后半生》,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年,第16頁。
權延赤:《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0頁。
權延赤:《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19頁。
[美]R·特里爾:《毛澤東傳》(修訂本),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39頁。
瑏瑠權延赤:《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6頁。
瑏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173頁。
瑏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第6頁。
瑏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上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202頁。
石仲泉:《我觀毛澤東》,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第265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5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62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83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417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5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年,第75頁。
權延赤:《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6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194頁。
權延赤:《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06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7-28頁。
瑏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46頁。
瑏瑡《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7頁。
瑏瑢《毛澤東書信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39頁。
瑏瑣《毛澤東自述》(增訂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80頁。
瑏瑤《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0頁。
瑏瑥逄先知:《毛澤東年譜》(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00頁。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245頁。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7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第532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第534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6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179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06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261頁。
《毛澤東選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404頁。
瑏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51頁。
瑏瑡李富春:《李富春選集》,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2年,第202頁。
瑏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80頁。
瑏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94頁。
瑏瑤逄先知:《毛澤東傳(1949-1976)》(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831頁。
瑏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16頁。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81頁。
《毛澤東選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92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459頁。
陸定一:《陸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48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fā)展大事記》,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557頁。
薄一波:《薄一波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47頁。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473頁。
權延赤:《毛澤東與赫魯曉夫》,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54頁。
瑏瑠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8頁。
瑏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87頁。
瑏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420頁。
瑏瑣顧龍生:《毛澤東經(jīng)濟年譜》,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465頁。
瑏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87頁。
瑏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43頁。
瑏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33頁。
瑏瑧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思想形成與發(fā)展大事記》,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585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337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軍事文稿》(下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110頁。
顧龍生:《毛澤東經(jīng)濟年譜》,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424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389頁。
顧龍生:《毛澤東經(jīng)濟年譜》,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370頁。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691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278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第394頁。
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第7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