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聰聰,李汶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的隱性頑疾
——對熟視無睹現(xiàn)象的社會學解析
范聰聰,李汶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熟視無睹意即經(jīng)??吹侥呈挛锘蚰超F(xiàn)象卻像沒看到一樣,不關心、不過問。它是人們在一系列社會背景下有意或無意的自我選擇。目前在我國的社會治理過程中,全民所蔓延的熟視無睹之癥已成為整個社會的一大頑疾,對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對于掌握公權力的公務員群體和普通民眾來說,他們的熟視無睹癥分別有不同的表現(xiàn),其背后也有不同的原因,因而需要分別對兩大群體的熟視無睹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進而提出消除這一大頑疾的建議。
熟視無睹現(xiàn)象;和諧社會建設;公權力
“熟視無睹”出自唐韓愈的《應科目時與韋舍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盵1]按照其字面意思來說就是對某種事物、某種現(xiàn)象經(jīng)??吹剑瑓s像沒有看到一樣,對事物不關心、不過問。探究熟視無睹現(xiàn)象的緣由,一方面是無意為之,因為太過熟悉而出現(xiàn)注意力的盲區(qū);另一方面是有意回避,雖然知道某事物或現(xiàn)象是不正常的,道德輿論也不認可,但卻放任該事物或現(xiàn)象的存在而不去力爭改變。在我國的社會治理過程中,熟視無睹已經(jīng)成為上至官員下至普通百姓的通病,作為一種消極的社會心態(tài)已然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大頑癥。
在不同領域,熟視無睹帶來的后果是不同的。對于掌握公權力的政府部門群體來說,他們對與人民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以及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的熟視無睹就可能會造成可怕的后果。
(一)政府相關群體熟視無睹的表現(xiàn)
1.對官場腐敗習以為常,甚至從眾效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些官員頻頻落馬,他們貪污受賄,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權錢色交易的行徑令人們觸目驚心。但這些事情的存在并不是沒有預兆的,在他們接受懲處之前也并不是沒有什么蛛絲馬跡的。然而上級領導的熟視無睹,不作為;下級的不敢言,甚至競相效仿,為這些群體的腐敗行為大開方便之門,也給整個官場帶來不良的風氣。
2.對社會安全隱患視若無睹,不及時應對。相關政府部門明知道安全隱患存在,卻因為并未發(fā)生流血事件,就選擇熟視無睹、不作為,直至出現(xiàn)重大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才采取緊急措施。2012年四川省發(fā)生的“什邡事件”就與政府部門的熟視無睹有莫大關系。最開始群眾只是要求政府對將要落戶本地鉬銅項目的污染問題作出解釋,但政府卻并未對群眾的合法權益、要求作出回應,地方官員對問題采取粗暴的處理方式,因而最終引發(fā)了群體性事件。
3.對公眾需求置之不理,“民不告,官不睬”。有些政府部門人員工作閑散,工作的內容似乎就是喝茶看報,整日若無其事地坐在辦公室,等著舉報電話來,等著領導吩咐來,等著上級領導督辦來,等著群眾上訪來。[2]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幾乎每天都上演著悲劇,人們求助無門,然而相關政府部門卻是熟視無睹,唯恐惹事上身,攪亂自己的清閑,損害自己的既得利益。官場有條潛規(guī)則:民不告,官不理。有時即使告了,官也不當回事,能拖延就拖延,直到老百姓自認倒霉為止。
(二)政府相關群體熟視無睹的原因
其一,有些政府公務人員頭腦中深印著“官本位”的思想,秉持著貪圖享受的錯誤價值觀,平日里過著高高在上、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不下基層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情況,脫離群眾。當在其所管轄的區(qū)域出現(xiàn)問題和隱患時,他們根本不甚知曉,更談不上及
時處理和解決。
其二,我國行政領導班子任命制度并非從候選人的專業(yè)角度出發(fā),領導干部對職能下的任務不熟悉也屢見不鮮。所謂隔行如隔山,有些領導干部對出現(xiàn)的重大“隱患”,不知或根本不懂得如何去處理,也只有聽之任之。
其三,一些公務員群體信奉“保命哲學”,遇到事情總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世態(tài)度,對所聞所見的問題輕描淡寫,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考慮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其四,某些領導與不法分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更有甚者充當不法分子的保護傘,深怕拔出蘿卜帶出泥,因而對種種違法亂紀行為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縱容袒護,助長了犯罪分子的氣焰。
(一)公眾熟視無睹的表現(xiàn)
1.對社會的不良習氣習以為常,麻木不仁
大量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充斥于當前社會,民眾明知是錯誤的,但卻抱著看客的心情不予置評,更有甚者找各種理由來迎合他們,抱著“一切與我無關”態(tài)度的不在少數(shù)。“中國式過馬路”行為,在國際上引起一片唏噓,然而我們國人卻不自知,反而怡然自得,依舊我行我素。
2.對自身的合法權益不予爭取
鳳凰網(wǎng)自由談專欄第693期標題為《比霧霾更可怕的是我們正變得麻木》,很好地詮釋了我國民眾群體中普遍存在的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中國民眾最初知曉霧霾是在2011年秋冬季節(jié),那年美國駐華使館實時監(jiān)測北京大氣污染數(shù)據(jù)并發(fā)布到社交媒體“推特”上。也就是在那年開始,公眾時常感受到空氣的嚴重污染。剛開始碰到霧霾,大家集體恐慌、憤怒、媒體呼吁,再次碰到霧霾,一部分人繼續(xù)敏感和排斥著,而另一部分人可能就得過且過了;再后來碰到霧霾,不少人開始知其不可勝而淡然處之。在與霧霾的不斷交鋒后,大部分人已經(jīng)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甚至連吐槽的興趣都消失了,于是痛感和憤怒,漸漸被麻木和無視所代替。麻木與沉默正是霧霾繼續(xù)肆虐的最好的“群眾基礎”。[3]
(二)公眾熟視無睹的緣由
1.公眾的無奈選擇
面臨社會中出現(xiàn)的眾多問題,民眾也試圖改變現(xiàn)狀,滿懷期待地向相關政府部門反映報告,然而收效甚微。很多時候,公眾已經(jīng)習慣聽到地方政府的各種響亮口號,卻看不到身邊切實的變化,忍著忍著也就默然了。習以為常的背后是無奈,更是對政府相關部門不作為的一種絕望。
2.中庸、茍且的民族性格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奉行隱忍的哲學,能忍則忍,所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小不忍則亂大謀,槍打出頭鳥,明哲保身,無不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們留下教誨子孫后代的金玉良言。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如果遇到的是具有危險但卻不是立即顯現(xiàn)的事情就會存在一些僥幸、盲目樂觀的心態(tài),覺得忍忍就會過去。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是不愿出頭的,害怕出頭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禍端,并在這種不斷的隱忍與退讓中形成了茍且的性格。
3.大眾媒體的過度宣傳
新聞媒體為了吸引群眾的眼球,不斷拋出一顆顆爆炸性的消息,然而爆炸性的新聞聽一次,人們會震驚、惶恐,而多次狂轟亂炸之后,人們就會逐漸形成免疫,興趣逐漸消失,變得麻木,有時甚至會懷疑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媒體是群眾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但“窗口”太多也許就會讓人們對外面的世界越發(fā)茫然,判斷出現(xiàn)障礙,不明真相的結果可能就會是熟視無睹。新聞媒體對于負面新聞的大肆宣傳也使得人們之間的信任度下降,以至于當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時熟視無睹,甚至趕緊逃離,唯恐掉入別人的陷阱。
(一)社會的動蕩、不穩(wěn)定
近年來,我國群體事件的頻發(fā)與政府部門的熟視無睹、不作為有很大的關系。熟視無睹的背后意味著地方政府對于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的忽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多群體性事件的爆發(fā),是民眾對地方政府部門忽視其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的不滿。群體性事件對構建和諧社會造成的消極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會造成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其次可能會引起事件的二次發(fā)酵,對國內政治產生影響,加重已有的社會不滿情緒,誘發(fā)類似事件;再次是造成不可預測的不良國際影響。
(二)政府失去公信力
政府部門對公務員群體的腐敗墮落行為的熟視無睹,使得民眾對政府失去信任,失去對其政策、命令服從的決心。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對人民權益受到侵害的行為熟視無睹,容易引起官民群體的分離、對立,時間一長必定造成不可調和的抵牾,引發(fā)社會混
亂,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扒Ю镏?,潰于蟻穴”,體制內群體中存在的“蒼蠅”、“老虎”雖屬小部分群體,然而對整個社會造成的消極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
(三)社會體制無法創(chuàng)新
構建和諧社會是全民的事情,不是只靠政府部門或是普通民眾任何一方所能夠完成的,需要群策群力、萬眾一心,攜手共同完成。然而整個社會蔓延的熟視無睹現(xiàn)象,政府部門的不作為,民眾的沉默,會使得社會矛盾、社會問題無法解決,社會體制無法與時俱進,無法創(chuàng)新,最終將失去活力,導致整個社會停滯不前。
(四)社會人際關系荒漠化
關于群體性熟視無睹的現(xiàn)象可以說不勝枚舉。2011年發(fā)生在廣東佛山的“小悅悅”事件即為非常典型的一例。年僅兩歲的小悅悅相繼遭兩輛車碾壓,然而令人不可相信的是,7分鐘內,18名路人經(jīng)過但都視而不見,漠然而去,最后是一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事件引發(fā)全民熱議,也引起國際輿論的嘩然。這次事件讓我們看到社會人情關系的冷漠,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漸漸缺失,人際關系出現(xiàn)荒漠化的狀態(tài),社會溫情不再。
(一)消除政府相關群體熟視無睹現(xiàn)象的對策
1.加強職能分工,明確自身的責任和義務
很多情況下,相關政府部門的不作為和對社會問題的熟視無睹與社會分工的不明確有直接關系,因為不明確自身的職責所以就會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tài)度,有意或無意地忽視社會問題的存在。只有權責明確,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互相推諉扯皮現(xiàn)象的存在。除此之外還要加強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黨性建設,提高思想道德素養(yǎng),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遇到問題迎難而上,切實履行好自身的職責。
2.完善政績考核機制,懲處不作為部門、人員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問題突出,矛盾頻發(fā)。少數(shù)政府部門或領導群體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態(tài),故意不作為,有意忽視發(fā)生在其管轄領域內的問題。為此,應不斷完善對地方政府部門的考核機制,尤其要加強對其施政過程的考核;其次,不僅要查處發(fā)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濫用權力、謀取私利的違法違紀案件,嚴厲懲治腐敗分子,還要對一些無作為的領導干部進行批評教育,必要時可予以開除公職處分。[4]
3.健全群眾對公權力的監(jiān)督體系
首先,要把權力的運用限定在制度的框架內,依法依規(guī)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籠子里,防止出現(xiàn)權力尋租的情況。其次,推行陽光政務,在群眾的監(jiān)督下行使公權力。此外,還需不斷加強有關反腐敗方面的立法,把權力“關”得更緊、“管”得更好。
(二)針對普通民眾熟視無睹的對策
1.關注民眾訴求并及時妥善解決
政府部門要積極化解矛盾,敢于解決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要注意傾聽群眾的呼聲,關心群眾疾苦,以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工作重點,善于運用說服教育、示范引導和提供服務等方法把群眾工作做深做細,以凝聚和激勵群眾共同前進,減少社會摩擦。[5]
2.發(fā)揮輿論正面導向作用
首先要及時掌握輿論主動權,保證公眾的知情權;其次要保證報道的真實性,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溝通民情,引導受眾,協(xié)助和促進問題的解決;三是要控制負面報道的數(shù)量,如果負面報道過于集中將引起民眾的認知偏差,此時就需要平衡輿論;四是要融入關懷,以情動人,以情引人,提高輿論的引導能力。
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正能量
首先,國家和政府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公民素質,提高廣大群眾的維權意識,增強公民建設美好中國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充分發(fā)揮先進人物的帶頭作用、示范作用和導向作用,弘揚社會正氣,傳播社會正能量,在全社會形成“爭當好人,爭做好事”的風氣。再次,政府要出臺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來切實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同時還要降低公民做好事的成本和利益損失。
[1]張占斌,蔣建農,張民,孫啟泰.毛澤東選集大辭典[Z].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289-290.
[2]仲啟新.你為何就熟視無睹、擦肩而過[J].雜文月壇,2009,(7):43.
[3]魏巍.比霧霾更可怕的,是我們正變得麻木[EB/OL].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wumai2014/, 2014-02-27.
[4]張?zhí)煜?中國民眾對待腐敗問題的心態(tài)研究[D].南開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學位)論文,2005.
[5]沈成宏.構建和諧社會鞏固執(zhí)政基礎[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5):62.
(責任編輯:王友才)
C911
A
2095—7416(2015)03—0087—03
2015-04-24
范聰聰(1989-),女,山東棗莊人,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2013級社會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李汶(1989-),女,河南許昌人,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2013級社會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