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敏,趙 瑋 (.天津市第一醫(yī)院新生兒,天津 3003;.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第二醫(yī)院新生兒科,黑龍江 齊齊哈爾6000)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正常發(fā)育中一過性的血膽紅素增高。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于生后2 ~3 d 出現(xiàn),4 ~5 d 達高峰。膽紅素≥15 mg/dl(257 μmol/L)持續(xù)增高易發(fā)生膽紅素腦病,一周內(nèi)死亡,臨床應注意觀察、預防。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 年6 月~2014 年10 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兒200 例,生后一般狀況良好,足月,除外低體重、先天性疾病、畸形、ABO 溶血、感染、窒息等,無用藥史,其父母均健康。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100 例:男60 例,女40 例。對照組100 例:男58 例,女42 例。兩組新生兒性別、護理、喂養(yǎng)方式等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P >0.05)。
1.2 方法:使用經(jīng)皮黃疸儀監(jiān)測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娩出后即予經(jīng)皮膽紅素測定,取兩眉間上1 cm、面頰部、胸部鎖骨下1 cm 處為測定點,輕輕按壓,取三次測定值的平均數(shù)。試驗組在生后第2 天,予茵梔黃口服液口服預防新生兒黃疸,口服劑量方法:出生體重≤3 kg,2 次/d 口服,一次3 ml;出生體重>3 kg,2 次/d 口服,一次5 ml;對照組生后未予茵梔黃口服液口服,兩組生后連續(xù)監(jiān)測黃疸,比較兩組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及高膽紅素血癥的發(fā)生率。
1.3 診 斷 標 準: 出 生 ~24 h,膽 紅 素≥ 6 mg/dl(103 μmol/L);~48 h,膽紅素≥9 mg/dl(154 μmol/L); ~72 h,膽紅素≥12 mg/dl(205 μmol/L);>72 h,膽紅素≥15 mg/dl(257 μmol/L) 為病理性黃疸,黃疸值大于≥12.9 μmol/L(220.5 mg/dl)為重癥黃疸“高膽紅素血癥”[1]。監(jiān)測記錄生后24 h、48 h、72 h、5 天的黃疸值。
1.4 效果評價: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χ2檢驗,P <0.01 差異有顯著意義。
2.1 兩組新生兒黃疸比較:試驗組新生兒:生理性黃疸51例,病理性黃疸20 例,黃疸發(fā)生率為71%;對照組:生理性黃疸42 例,病理性黃疸43 例,黃疸發(fā)生率為85%發(fā)生,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08,P <0.01)。
2.2 兩組病理性黃疸新生兒中高膽紅素血癥比較:試驗組20 例,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7 例,占35%;對照組43 例,發(fā)生高膽紅素血癥31 例,占72.1%,兩組比較差異顯著,χ2=7.85,P<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癥狀,它可以是正常發(fā)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癥狀,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現(xiàn),嚴重者可致鬧損傷[2]。新生兒出現(xiàn)黃疸,應辨別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要積極預防病理性,并控制高膽紅素血癥的加重,避免腦損傷。膽紅素是血紅素降解的最終產(chǎn)物,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主要依賴:肝細胞Y 蛋白對膽紅素的攝取、肝細胞結(jié)合膽紅素的能力、肝細胞排泄膽紅素的功能、腸肝循環(huán)。由于新生兒早期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對膽紅素的攝取和結(jié)合能力低下,腸-肝循環(huán)增加等原因引起高膽紅素血癥。
茵梔黃口服液成分有:茵陳、梔子、黃芩苷、金銀花。金銀花有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的作用;茵陳清熱利濕退黃,不僅能增加膽汁分泌,還有抗溶血作用,藥物實驗證明對小鼠肝臟藥酶有誘導作用;黃苓能清熱利膽,護肝降酶;梔子清利三焦?jié)駸幔蓽p少血中膽紅素、增加膽囊收縮,促進腸蠕動,促進膽汁排泄而減少膽紅素肝-腸循環(huán)。茵梔黃又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較好的抑菌、殺菌作用,與青霉素合用,能加強膏霉素對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從而減少紅細胞破壞[3]。在用藥過程中觀察,一般患兒大便次數(shù)稍多,且呈棕褐色的情況,排稀便11 例,出現(xiàn)臀紅5 例,一般狀態(tài)均好,無其他不良反應發(fā)生。對出現(xiàn)高膽紅素血癥的嬰兒試驗組改茵梔黃口服液2 次/d 為3 次/d 口服,對照組易開始加服茵梔黃口服液3次/d,用藥1 ~2 周黃疸消退,個別患兒予藍光治療,同時予益生菌口服以改善消化,預防稀便。跟蹤隨訪患兒黃疸均治愈。通過臨床觀察茵梔黃口服液服用簡單、液態(tài)吸收好,有明顯降低體內(nèi)膽紅素預防新生兒黃疽的作用,值得應用,但家長應加強護理、勤換尿布預防臀紅。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67-269.
[2] 陳玲玲,丘惠嫻,周曙明.新生兒黃疸120 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4):53.
[3] 胡靜花.茵梔黃口服液預防新生兒黃疸療效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35(9):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