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
文人收藏與帝王收藏有明顯的不同。區(qū)別在于,文人限于財力和地位等級差異,無法追求奢華與極盡窮工。只有追求簡約和意趣。二零一四年五月九日北京翰海拍賣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專場中就充分體現(xiàn)了文人的收藏特色。
從圖錄中可以看到該場分為了:文人意趣、筆墨情懷、稿抄本、歷代刻書、名家印譜、金石碑帖六個部分。藏書之風(fēng)起自秦漢皇室,筑石室以藏。后來影響到士大夫和文人,這是對中國文化傳承使然。書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歷代開國君主無不修史、編書,以教化四海。文人藏書、抄書、校書,以圖功名科第入仕,蔭及子孫。故歷代留下來的藏書目錄遠多于藏畫目錄,至于奇巧淫技者就更是寥寥無幾。
這次的文人意趣中有任繼愈、顧廷龍、唐弢等一批學(xué)者寫給中國書店王炳文先生的書法,(圖1、圖2),可以見到古書業(yè)者同文人的交往。費念慈至著名藏書家瞿良士的信札(圖3),可以看到三十年代古籍的收藏、??焙统霭?。折扇自宋代傳入以后,夏日不僅可以驅(qū)散暑熱,更成為文人手中必不可少的把玩之物。不僅扇面繪以自己心目中的田園、山水,書寫所喜歡的詩詞,還選取代表自心清高的竹子作骨,在上亦刻以山水和詩文。臂閣是文人每日書寫臂腕下必不可少之物,文人亦選取代表自身志向的竹子,或繪或刻。自晉朝蘭亭的那次雅集,后世文人承襲了這種遺韻,啟功、尹瘦石、王遐舉、陳大羽、歐陽中石、婁師白、宋文治、亞明等人(圖4),這批書法畫作正是在深圳雅集(今日稱為筆會)上為同一人所作,全部是本人真跡。
筆墨情懷中更是有近代兩大藏書家所藏的四件精品,包括元四家中王蒙王叔明的坦齋圖(圖5)、明四家中文徵明的深山觀瀑圖、清代揚州八怪中金農(nóng)的墨梅和明代吳門四家中祝枝山的滕王閣序(圖6)。前三件都是許漢卿舊藏,許漢卿祖籍江蘇鹽城,1882年生于山東。晚清歷任刑部主事、濟南大清銀行稽核委員,民國時任職中國銀行南京分行,參與發(fā)起籌建大陸銀行。是金融巨子,篤好收藏,以金石碑帖和書畫最為豐富,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收藏大家。1966年過世后佳士得拍賣行很早就開始接觸許漢卿家族,做了十五的工作,在2011年才獲同意委托舉辦《澄懷味象·許漢卿珍藏》專場拍賣。此中前三件即是專場中拍品,文徵明的深山觀瀑圖經(jīng)項圣謨、王時敏、許漢卿遞藏。元王蒙的黃鶴山樵坦齋圖更是自明代有過六次著錄,分別是明代郁逢慶的《書畫題跋記》卷一、明代汪珂玉的《珊瑚網(wǎng)·畫錄》卷三十五、清代《佩文齋書畫譜》卷一百、清代卞永譽的《式古堂書畫匯考·畫考》卷五十一、裴景?!秹烟臻w書畫錄》卷七及福開森的《歷代著錄畫錄》。此外一件祝枝山楷書滕王閣序則是聞名于世的藏書樓海源閣楊以增的舊藏。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行到江西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篇《滕王閣序》,此文一出歷代大家書寫不贅。而此件更是祝枝山書法作品中難得的精品??滴鯐r姜宸英為之作跋,入海源閣前曾經(jīng)清宗室弘仵收藏,可謂流傳有序。這部分當(dāng)中還有孫中山寫的“國政如烹小鮮”,此句由莊子道德經(jīng)中“治大國如烹小鮮”而來,是歷代為君者的座右銘。于右任所書“極天地大觀”和他的秘書張光亞所書對聯(lián)“海天心量大,風(fēng)霜骨氣高”;高劍父草書對聯(lián)“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林琴南所繪月歸圖等無不透露著文人的筆墨情懷。
稿抄本歷來被藏書家和販書者所重視。稿本自不必說,那是作者的手稿,除了可以見到刻本以前原著風(fēng)貌,更可見到著者書法筆跡,歷代為人所重。名人抄本已如是。這里可以看到五十萬卷樓藏宋元本書目底稿(圖7)、稀見常熟史料《庚申避難日記》等十七種稿本、首次發(fā)現(xiàn)的《舌擊編》手稿、篁村詩抄、瘦吟草、瞻岳山房閨秀詩抄等稿抄本(圖8圖9)。特別要說的是朱彝尊藏抄本《西昆酬唱》,在北宋初年,文壇一直追求詞藻華美、對仗工整的詩體。楊億、劉筠、錢惟演在編纂《歷代君臣事跡》和《冊府元龜》時相互寫詩唱和,結(jié)集為《西昆酬唱集》,此集當(dāng)時影響很大,學(xué)子紛紛效法,號為西昆體,風(fēng)靡了數(shù)十年。但此書世所罕見,傅增湘夢寐以求。當(dāng)從秦更年處得到抄本后,在其藏書題識中不惜筆墨大書特書,長篇題跋,溢美之辭可見一斑。此冊是清初藏書大家朱彝尊的舊藏,其珍稀亦如拱壁(圖十)。尚有許多未及刊刻的手稿如《列國志征實》(圖11)等不能一一述說。
刻本當(dāng)中有十余種宋元刻本零葉,包含宋刻資治通鑒、后漢書、晦庵朱文公集浙刻和閩刻、管見、漢書等,從中可以看到宋元刻本的紙張、行格、刻工、字體、避諱等,宋板資治通鑒一頁已著錄于全國古籍善本總目中,這批宋元板零葉也是人間珍品。印章是印刷術(shù)的肇始,亦是印信憑證,同時也是文人書畫和收藏必備之物。自文彭文人印派開創(chuàng)以來,文人治印徽派、浙派名人輩出。這次收入了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中國印譜全書》所用底本,上起周秦古璽下有西泠前四家和后四家(圖12)。
金石碑帖是學(xué)習(xí)書法的重要途徑。邵德孚是一位1926年即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老黨員老干部,其一生熱愛金石碑帖,孜孜追求,所到之處不遺余力搜求。這次呈現(xiàn)了其所收金石碑帖,上自漢孔宙、禮器、曹景完、張遷諸碑,迤魏碑、墓志、造像,隋唐、宋諸名帖、叢帖一一俱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泰山經(jīng)石峪的金剛經(jīng)和泰頂?shù)募o泰山銘。(圖13,圖14)。
所有這些展現(xiàn)中國文人之收藏。北京翰海拍賣古籍善本·金石碑帖專場將帶你走進“藏以致用,藏以養(yǎng)性,藏以宜情的真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