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昉
在國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市、區(qū)各級領導傾情關心下,在市文廣新局有力領導下,在各兄弟文博單位的無私幫助和社會各界的持續(xù)關注下,經過一年多施工建設,“成都永陵(王建墓)安防監(jiān)測及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和“成都永陵博物館陳列展覽及配套設施建設工程”竣工。2015年12月18日,成都永陵博物館文物保護區(qū)將恢復對外開放,新建綜合館同時對外開放,常設“前后蜀歷史文化陳列”也將對外試展。
成都永陵是中國首次科學考古發(fā)掘的古代帝王陵,也是中國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進行的大型考古發(fā)掘,在中國考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王建墓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11月,設王建墓文物保管所;1978年7月,王建墓文物保管所正式成立。1979年1月1日,永陵正式對外開放。1990年4月12日,王建墓文管所晉級為王建墓博物館。1998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同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更名為“成都永陵博物館”。
2008年底,為配合市政府對永陵片區(qū)整體改造,永陵博物館文物保護區(qū)以地宮為圓心,在保持博物館文物區(qū)原貌的同時,打造一片開放式綠地,力爭將永陵建設成為一個集文化、生態(tài)、休閑于一體的“園林式博物館”?,F由文物保護區(qū)、綜合館、園林區(qū)(宣華苑)三大部分組成,占地5.4萬平方米,集皇陵尋蹤、文物考古、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勝地,是國家二級博物館。
新園林,新面貌:蜀中園林風光,綠蔭環(huán)抱古老永陵。園林保護區(qū)(宣華苑)的前身是“永陵公園”,為了形成一個舒適安全的游覽環(huán)境,緩解園林區(qū)安保壓力。博物館增設了園林保護區(qū)進出口大門,進行了周界圍欄、綠籬、植物配置建設。增加了綠化噴淋系統,對道路、路燈、線纜進行了改造,對永祥廊、晚霞亭、怡神亭等進行維修加固,優(yōu)化配置綠色植物,增加園區(qū)廣播系統,游覽環(huán)境得到較大改善。
經過不斷完善后的百畝園林襯托出永陵神秘深邃的千年文脈。館內遍植樹木花草,開鑿水池魚塘,并建有長廊、水榭、殿廡等仿古建筑。園林百花四季爭艷,蒼松翠竹綠蔭合抱,魚塘中魚兒成群,石板小路在園中曲折蜿蜒,環(huán)境清幽,步移景隨。徜徉其間,讓人忘卻都市的喧囂,盡享古樸自然,清幽香雅的蜀中園林風光。
毗鄰西安路的伎樂群雕廣場上,二十二位銅塑樂伎淋漓盡致地再現了永陵地宮棺床石刻,行走其間仿佛置身于一場繁華的宮廷宴樂。余音裊繞之際,轉眼前方又見力士抬扶的白玉謚寶。力士雕刻古樸猶勁,抬扶著的謚寶則顯得端莊典雅,宛然一幅晚唐遺風的蜀地景象。
“新”地宮,新保護:成都永陵(王建墓)安防監(jiān)測及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完工,文物保護區(qū)古韻盎然。該工程是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經市發(fā)改委等部門核準,繼上世紀80年代永陵墓室“大揭頂”綜合治理維修工程之后,本世紀最大一次“地宮墓室保護與展示綜合整治”工程。工程主要包含:前蜀文化展示區(qū)、地宮墓室保護及展示、安防系統、文物區(qū)景觀恢復四個子項目。
近年來,由于地宮內部長期處于潮濕環(huán)境,墓內石刻風化嚴重,出于防風化、保護文物的目的,永陵博物館制定了“地宮墓室保護及展示設計方案”。地宮墓室保護及展示工程涉及到地宮下穿通道、玻璃系統、通風系統、環(huán)陵路、地宮入口裝飾改造等項目建設。技術人員開展“永陵地宮專項清潔保護”,對地宮石刻文物進行除塵、除霉等日常保養(yǎng)維護工作,以及地宮內部電網管線預埋、監(jiān)測設備的安裝,與展覽燈光的調試等等。同時,建立無線溫濕度及二氧化碳環(huán)境監(jiān)測系統,實時掌握永陵地宮內外基礎環(huán)境數據,以便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文物保護方案。
在永陵博物館文物保護區(qū),除瞻仰地上陵之外,還有前蜀文化展示區(qū),包括大門神道、西廂房、東廂房、永慶殿、永平堂、都安井、平安橋、平安鐘等文化景觀。維修改造后的“永慶殿”為目前成都地區(qū)唯一全木結構“穿斗式”仿唐建筑,內有四根直徑350mm的實木圓柱,大大延長建筑使用壽命。殿內有書法名家書寫的前蜀花蕊夫人《宮詞》木刻供游人賞析,殿前有經幢、撫琴亭、團龍壁景觀節(jié)點,配以蜀中園林盆景,整個文物保護區(qū)在郁郁蔥蔥中盡顯清幽靜穆之感。
新展覽,新內容:“前后蜀歷史文化陳列”和“千載帝陵·蓉城記憶”圖片展嶄新亮相。文物保護區(qū)西廂房推出“千載帝陵·蓉城記憶”圖片展覽,意在講述永陵發(fā)掘故事,見證永陵歷史變遷,重溫成都記憶。公元918年,前蜀開國皇帝王建歸葬永陵。陵墓坐北朝南,居高臨下,周圍曾有數重河流環(huán)繞,可以說是上風上水。隨著前蜀政權的滅亡,永陵慢慢被人們遺忘,甚至被附會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撫琴臺。1940年,正值抗日戰(zhàn)爭時期,當時的天成鐵路局在成都老西門挖建防空洞,沉睡千年的帝陵就這樣被世人叩醒,為我們留下了一段特殊的發(fā)掘往事。“千載帝陵·蓉城記憶”通過圖版展示了永陵的建造、永陵的落寞再到永陵的發(fā)掘與保護過程。
五代十國是中國唐宋這兩個偉大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大分裂時期,晚唐和后唐將領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建立起前蜀和后蜀割據政權。前后蜀燦爛歷史文化在承唐啟宋進程中發(fā)揮著重大作用,文化藝術成就可圈可點。王建尊重知識、優(yōu)禮士人可謂史不絕書。自王建據蜀,大批唐朝舊臣、中原名臣士族后裔紛紛入蜀投奔而來,他們?yōu)榍笆駠业膹娛⒑徒洕幕母叨确睒s作出了重大貢獻。前蜀社會安寧、國強民富,都城成都城市錦繡,是當時中國的商貿中心和音樂、文化之都?!扒昂笫駳v史文化陳列”展由成都永陵博物館研究員、著名策展人樊一教授擔任藝術總監(jiān)。本展采用了主題情景式陳展布局方式,旨在展示五代前后蜀歷史文物,保存城市記憶,再現千年之前成都的社會歷史生活畫卷。整個展覽由三個單元組成:“兩蜀興亡”、 “千載帝陵”和“唐風流被”,分別講述了前后蜀歷史、永陵發(fā)掘和當時的文化藝術成就。展覽共展出文物上百件,其中永陵出土的國寶級文物“玉大帶”及一些精美銀器在闊別十年后,將有望從四川博物院借出,再次“回家探親”,讓中外觀眾一飽眼福。
進入展廳,展陳以米黃色為主色彩基調,契合帝陵展覽特色。同時,展陳設計過程中巧妙運用各類隔墻、通道、裝置與道具等,使觀展空間富有變化。整個陳展形式設計從“小而精”上下功夫,彌補了展廳面積偏小的局限性。陳展中涉及到的“王建取蜀”大型浮雕墻和前后蜀宮廷畫院中代表性繪畫作品,均由高水平專業(yè)人員創(chuàng)作完成。另外,陳展中的3個亮點,分別是“金娃娃”事件(永陵的發(fā)現與發(fā)掘)、“永陵地宮修建過程”及“二十四伎樂”(蜀宮夜宴)多媒體動畫視頻,以直觀生動形式供觀眾了解永陵歷史文化。
新設施,新服務:全面優(yōu)化服務設施,提升綜合配套服務能力。博物館在文物保護區(qū)推進“成都永陵(王建墓)安防監(jiān)測及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同時,還對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地下自來水管網、消防管道進行了改造和添置埋設,對文物保護區(qū)地形進行了全面整理,優(yōu)化改造館區(qū)路面道路?;謴臀奈锉Wo區(qū)原有圍墻,布置園林小景,增添名家撰書的匾額對聯,豐富文化內涵。為中外觀眾提供中、英雙語人工講解及中、英、日、韓四語語音導覽服務。
永陵綜合展覽館2011年動工修建,2012年主體建筑竣工,2013年正式移交給永陵博物館。之后館內先后完成綜合館陳列展覽配套設施建設和交流展示廳裝修工程。新的綜合館囊括展覽廳、交流展示廳、報告廳、文物藏品庫房、圖書資料室、利用閱覽室、安防監(jiān)控中心以及休閑配套設施服務等。文物藏品設施設備得到了完善,增添了自動氣體滅火裝置系統、溫濕度監(jiān)控系統、移動密集架(柜)、恒溫恒濕機組、無酸材料囊匣等,大大改善了文物藏品的保管條件。“寄放”在市博物院中心庫房已經八年的數千件文物藏品也安全回“家”。
今天,成都永陵博物館以嶄新的姿態(tài)亮相,而它當年落成時的恢弘氣勢在歷史長河中依然熠熠生輝。據歷史文獻記載,前蜀永陵除了氣勢宏偉的地宮之外,還有龐大的地面陵廟建筑,擁有數量可觀的名家壁畫。然而,永陵陵廟建筑在經歷了北宋、南宋歷史的風霜雨雪后逐漸被拆毀,終致隱沒不彰,無跡可尋。自此以后,王建永陵在明清方志及雜記中雖偶有記載,但大都為輾轉抄襲陸游《后陵》詩序,外人并不知曉永陵實際位置。永陵高大的土冢,至清末已被成都的老百姓誤傳為西漢大文學家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撫琴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火中, 1940年秋,為躲避日機轟炸,“撫琴臺”下永陵地宮后部巨大的青磚墻為挖掘防空洞的鍬鎬掘出。1942年,由留美回國、執(zhí)教于四川大學的著名人類學家,四川博物館首任館長馮漢驥先生主持第一期考古發(fā)掘,1943年由極負盛名的歷史學家吳金鼎先生主持第二期發(fā)掘,永陵地宮重見天日。
現在,成都永陵博物館歡迎您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