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艷軍,李志勇
(河間市人民醫(yī)院 骨一科,河北 滄州 062450)
?
奇正消痛貼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86例臨床觀察
牛艷軍,李志勇
(河間市人民醫(yī)院 骨一科,河北 滄州 062450)
目的:分析奇正消痛貼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172例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86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牽引法治療,實驗組患者輔以奇正消痛貼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的變化和臨床療效。結果:經(jīng)過治療,所有患者疼痛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其中實驗組VAS評分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奇正消痛貼輔助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可有效緩解疼痛,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頸椎??;奇正消痛貼;牽引;臨床研究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的頸椎疾病之一,與頸椎骨質增生、關節(jié)、韌帶松動、錯位、頸椎間盤和小關節(jié)退行性改變等密切相關。臨床多采用頸椎牽引調節(jié)和恢復受損的頸椎,改善疼痛癥狀。奇正消痛貼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對軟組織損傷、骨關節(jié)疾病等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1]。本文分析了奇正消痛貼對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治療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172例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患者,均有頸肩部脹痛或劇痛癥狀,伴有相應的壓痛點,患側上肢出現(xiàn)放射性劇痛、麻木感。X線片檢查結果提示頸椎曲度改變、不穩(wěn)或形成骨贅。同時排除合并心腦血管、肺、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疾病、妊娠期女性、過敏體質、局部皮膚破損、落枕、肩周炎、風濕性纖維組織炎等其他病因導致的頸肩部疼痛者。
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86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41例;平均年齡(52.64±11.35)歲;體重45~86kg,平均體重(63.78±12.58)kg;平均病程(1.93±0.54)年;疼痛VAS評分平均(6.87±2.13)分。實驗組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平均年齡(52.48±11.54)歲;體重47~85kg,平均體重(63.57±12.33)kg;平均病程(1.88±0.56)年;疼痛VAS評分平均(6.92±2.20)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病程、疼痛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牽引法治療,取坐位,頭部前屈位15°,初始牽引力量為體重的10%,之后根據(jù)患者體質和頸部肌肉狀況逐步增加牽引力量,最大牽引力不超過體重的20%,30min/次,1次/天。實驗組患者輔以奇正消痛貼(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90mm×120mm,國藥準字Z54020113)治療。清潔局部皮膚,揭去奇正消痛貼膏塑料薄膜,將潤濕劑均勻涂抹于中間藥墊表面,敷貼于頸部疼痛處。貼敷時間為24h,隔日1次[2]。所有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5天,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的變化和臨床療效。
1.3 評價指標
采用可視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患者頸部疼痛程度,以0分表示完全無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由患者本人根據(jù)自身疼痛程度劃定分值。VAS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3]。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jù)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評價療效。改善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治愈:頸肩部疼痛、壓痛、上肢麻木等癥狀和體征消失,頸椎功能恢復正常,改善率≥90%;顯效:頸肩部疼痛、壓痛、上肢麻木等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頸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改善率為70%~89%;有效:頸肩部疼痛、壓痛、上肢麻木等癥狀和體征減輕,但仍遺留部分功能障礙,改善率為30%~69%;無效:頸肩部疼痛、壓痛、上肢麻木等癥狀和體征無變化或加重,頸椎功能仍存在嚴重障礙,改善率<30%。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疼痛程度比較
經(jīng)過治療,所有患者疼痛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其中實驗組VAS評分下降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VAS評分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2 臨床療效比較
經(jīng)過治療,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6.51%,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7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近年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fā)病率逐年遞增。臨床一般采用頸椎牽引治療本病,解除局部肌痙攣。通過增加椎間隙,牽開嵌頓的小關節(jié)滑囊,從而緩解神經(jīng)根、椎動脈和脊髓受壓,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疼痛、麻木癥狀。
中醫(yī)學理論將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歸納于“痹癥”范疇,由風、寒、濕等邪氣侵襲頸部而致,寒凝則氣血不行,阻于經(jīng)絡而致病。治則以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為主[4]。奇正消痛貼膏是由獨一味、棘豆、姜黃、花椒、水牛角等藏藥組成,可加速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細胞活力,促進新陳代謝和炎性滲出物的吸收,達到迅速消炎、止痛之功效。在臨床廣泛用于急慢性扭挫傷、跌打瘀痛、骨質增生、風濕、類風濕、肩周炎、腰肌勞損、陳舊性傷痛等治療[5]。
本研究將奇正消痛貼應用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輔助治療中,經(jīng)過治療后,治療組疼痛VAS評分下降較單純頸椎牽引治療組明顯,總有效率高達96.51%,明顯高于單純頸椎牽引治療者的83.72%。結果表明,采用奇正消痛貼輔助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可有效緩解頸部疼痛、麻木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楊洪.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的診斷定位與治療進展[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19):44-45.
[2] 陳樹青.奇正消痛貼膏對頸椎病治療作用的臨床觀察[J].首都醫(yī)藥,2010,5(10):42.
[3] 韓繼成.奇正消痛貼治療頸椎病96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8):37.
[4] 周賢剛,彭華斌.奇正消痛貼膏結合牽引理療治療頸型頸椎病的療效及成本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3):15-17.
[5] 陽煦.中醫(yī)康復治療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58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1,7(6):68-70.
(責任編輯:魏 曉)
2014-12-14
牛艷軍(1975-),男,河北省河間市人民醫(yī)院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常見骨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R681.5+5
A
1673-2197(2015)07-0128-02
10.11954/ytctyy.20150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