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寧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及醫(yī)療環(huán)境的改善,醫(yī)療和護理的目的不僅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數(shù)量,更應注重提高其生存質量。焦慮和抑郁是兩種常見的情緒障礙,可以是單純的精神疾病,也可以是軀體疾病的組成部分,與心血管疾病關系密切。國內干預研究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行為干預以及綜合心理干預等方面,效果也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音樂療法被作為一種便利有效的干預手段已廣泛用于臨床護理中,國內雖然在各個疾病領域也得到了應用,但針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干預研究鮮見報道。
關鍵詞:高血壓;焦慮;抑郁
一、高血壓疾病的流行狀況
原發(fā)性高血壓(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一種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jīng)于2007年認定高血壓是心腦血管意外的最主要發(fā)病因素[1]。高血壓患病率在全球范圍內呈上升趨勢[2],全球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介于24~60%之間,青少年高血壓患病率為0.5~9.5%,且發(fā)病率及患病率呈不斷增長的趨勢。美國25%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其中18歲以上的成年高血壓患者達6500萬。在美國,高血壓與67%的心肌梗死病例、77%的中風病例和26%的慢性腎衰竭病例有關[3]。而另外一個研究組在中國西部調查得出,高血壓的患者長期治療中平均藥物花銷為467.2美元/年,直接非醫(yī)療成本為20.1美元/年,其他成本23.5美元/年,臨終花費為8265.1美元/年,隱形花費為417.4美元/年,其他并發(fā)癥治療費用9393.3美元/年[4]。由此可見,高血壓不僅僅是給患者本人生活狀態(tài)帶來巨大影響,對家庭及社會更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消耗和浪費。據(jù)世界高血壓聯(lián)盟估計,至2025年,僅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將達全球人群的1/3之多[5] 。
在全球61個地區(qū)(約100萬人,40~89歲)的前瞻性Meta分析中,平均隨訪12年,診室SBP或DBP與腦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風險呈連續(xù)、獨立、直接的正相關關系。血壓從115/75 mm
Hg到185/115 mm Hg,SBP每升高20 mmHg或DBP每升高10 mm Hg,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倍增[6]。人群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還顯示,腦卒中的年發(fā)病率為250/10萬,冠心病事件的年發(fā)病率為50/10萬,腦卒中發(fā)病率是冠心病事件發(fā)病率的5倍[7]。在臨床治療試驗中,腦卒中/心肌梗死發(fā)病比值,在我國高血壓人群約5~8︰1,而在西方高血壓人群約1︰1。近年來,盡管冠心病事件有上升趨勢,但腦卒中發(fā)病率與冠心病事件發(fā)病率的差異仍然非常明顯。這提示腦卒中仍是我國高血壓人群最主要的心血管風險,對于制訂更有效的減少我國人群心血管風險的防治策略有重要意義。
在認識到高血壓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基礎上,我國先后進行了三次大規(guī)模的流行病調查及宣教。中國1991年的第三次全國性血壓水平調查結果顯示,高血壓患病率11.26%,其中男性12.15%,女性10.32%。與1980年第二次調查結果相比,高血壓患病率增長了約25%[8]?;旧峡梢酝茢?,相比于發(fā)達國家中國的患病率相對較低,但增長速度較為迅速。2002年衛(wèi)生部組織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9],中國成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全國約有1.6億高血壓患者,與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了31%。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率急劇增長,但人群知曉率(30.2%)、治療率(24.7%)、控制率(6.1%)均較低[10],遠遠低于美國高血壓的控制率(31%)[11]??梢?,高血壓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衛(wèi)生問題,國外研究顯示高血壓已成為導致死亡的第一危險因素,據(jù)WHO調查顯示每年約有1700萬人死于高血壓疾病。
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與發(fā)展,社會人口老齡化問題凸顯,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老年人構成比和絕對數(shù)不斷增長,全球大于60歲的老年人達6億,而我國老年人人口1億,為全球老年人口的1/6之多。中國第三次全國新血壓水平調查顯示,高血壓患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增,尤其在35歲之后。在44歲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然而在60歲時,女性則有更高的患病率。陳彤玉[12]在調查社區(qū)老年人高血壓中,發(fā)現(xiàn)70~74歲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高達74.0%。由于老年人認知能力下降,且對衛(wèi)生資源知識來源相對匱乏,與普通人群高血壓患病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相比之下更低。因此,高血壓作為老年人的高發(fā)病,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命和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之一。
二、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情況
除了軀體疾病,高血壓疾病還給患者精神帶來不良影響,其中焦慮抑郁是最常見的負性情緒。由于高血壓目前作為一種終身性、非治愈性疾病,高血壓患者都經(jīng)歷了血壓不降及血壓波動的過程,治療高血壓需要通過終身用藥和改變生活飲食習慣來穩(wěn)定血壓,以延緩病情的發(fā)展。同時,高血壓患者需長期就醫(yī)監(jiān)測血壓水平,病程遷延,并時常擔心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由此給家庭造成經(jīng)濟負擔,生活質量下降,無疑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易引發(fā)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不僅惡化軀體疾病,兩者之間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高血壓疾病的預后受到影響。
目前,關于焦慮、抑郁情緒與高血壓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焦點。有國外研究資料顯示,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患有較高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而且存在焦慮抑郁情緒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亦會增加。由于高血壓基本上是一終身性疾病,且需要終身藥物治療,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心理負擔和經(jīng)濟負擔加重,再加上藥物引起的副作用等因素,部分患者久而久之便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或使原有焦慮抑郁加重,影響了患者的診斷、治療和預后。國外研究表明,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常見于高血壓等器質性心臟病,資料顯示其患病率介于15~50%之間[13]。Wassert等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容易引發(fā)負性情緒,并且與血壓升高密切相關。國內楊麗等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AS)對166例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狀況進行測評,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的焦慮抑郁分顯著高于正常對照組,高血壓患者焦慮的患病率為53.0%,抑郁的患病率為42.2%。袁瑾[14]等應用心理測試量表(HAMA和HAMD)調查了54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其結果顯示,54例患者中焦慮患病率為38.8%、抑郁的患病率為31.4%。胡大一等[15]對北京十家二、三級醫(yī)院心血管門診病人進行調查,在3260例病人中,最常見的疾病為冠心病、高血壓,焦慮發(fā)病率分別為45.8%、47.2%,抑郁發(fā)病率分別為9.2%、4.9%。宋志麗等使用SAS、SDS對96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療養(yǎng)員及60例健康療養(yǎng)員進行測量,結果顯示高血壓組焦慮發(fā)生率為17.71%,對照組焦慮發(fā)生率為3.33%(P<0.05),高血壓組抑郁發(fā)生率為27.08%,對照組抑郁發(fā)生率為13.33%(P<0.01)。王莉麗等[16]運用SAS、SDS對麗水市區(qū)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統(tǒng)計分析顯示,高血壓患者焦慮的患病率為11.6%,抑郁的患病率為15.8%,焦慮抑郁總患病率為20.8%。
以上研究表明,社會心理因素與高血壓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顯著的相關性,據(jù)調查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是焦慮、抑郁的高發(fā)群體。鄒揚丹等[17]對中老年高血壓患者合并焦慮、抑郁進行了調查,中年組(年齡40~59歲)抑郁患病率29.7%,老年組(≥60歲)抑郁患病率36.8%。張鈺聰[18]等分析了老年高血壓患者合并抑郁的特點,結果顯示高血壓組抑郁發(fā)生率為38.36%,對照組抑郁發(fā)生率為11.12%。綜上所述,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嚴重危害了老年人身心健康。控制和預防老年高血壓引起的焦慮或抑郁情緒,已成為我國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高血壓疾病焦慮抑郁情緒的應對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醫(yī)療和護理的目的更應注重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引起了大量研究者的關注。目前,為了應對高血壓疾病帶來的負性反應,改善焦慮抑郁等情緒障礙,國內干預研究的手段主要集中在健康教育、行為干預以及綜合心理干預等方面,效果也得到認可。
國外研究表明,聽音樂可使個體軀體放松,緩解焦躁情緒,心情得到舒緩和平靜。音樂療法被作為一種便利有效的干預手段已廣泛用于精神科患者的臨床護理中,之后一系列的其他臨床科室也得到了認證。Evans[19]通過文獻系統(tǒng)回顧,驗證了在臨床日常護理中,使用音樂療法可減少焦慮緊張狀態(tài),且無副作用,并推薦音樂療法與日常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Moon Fai
Chan,Esther Mok等[20]人運用音樂療法對社區(qū)老年人抑郁情緒進行為期1個月的干預,以GDS為測量工具,將47位老年人隨機分為音樂治療組(23例)和對照組(23例),結果顯示,音樂組抑郁評分、血壓、心率顯著下降(P<0.001)。Cardigan等[21]對臥床休息的心臟病人進行音樂干預,發(fā)現(xiàn)音樂對降低血壓、呼吸頻率以及緩和心理壓力都有很好的療效。國內運用音樂療法進行干預研究較少,研究場所主要大都集中在醫(yī)院等公共場所,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干預的研究鮮見報道。
四、小結
音樂療法被作為一種便利有效的干預手段已廣泛用于臨床護理中。音樂治療是心理干預的方法之一,是醫(yī)學、音樂美學、心理學及物理學學科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產(chǎn)物,它科學系統(tǒng)地運用音樂特性,通過音樂特質對人產(chǎn)生影響,協(xié)助個人在疾病或殘障治療過程中實現(xiàn)心理、生理及情緒整合[22],達到促進身心康復的目的。因此,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應加強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治療和護理,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大量研究表明[23,24],音樂療法對人體可產(chǎn)生生理及心理雙重效應,并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各個科室中,改善患者負性情緒、睡眠、生活質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音樂療法已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并得到患者人群的認可,國內雖然在各個疾病領域也得到了應用,但針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干預研究鮮見報道。
參考文獻:
[1] Chockalingam, A. Impact of world hypertension day.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J]. 2007. 23(7): 517-519.
[2] 何秉賢. 高血壓防治的嚴峻形勢和存在的問題[J].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07,15(4): 268-268.
[3] Daugherty, S.L., et al., Incidence and Prognosis of Resistant Hypertensio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Clinical Perspective[J]. Circulation, 2012. 125(13): 1635-1642.
[4] Le, C., et al. The economic burden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south‐west China[J]. 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 2012. 17(12): 1544-1551.
[5] Chockalingam, A. World Hypertension Day and global awareness[J].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8. 24(6): 441-444.
[6] Collaboration, P.S. Body-mass index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900 000 adults: collaborative analyses of 57 prospective studies[J]. The Lancet, 2009. 373(9669): 1083-1096.
[7] Wu, Z., et al. Sino-MONICA project A collaborative study on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China, part I: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monitoring[J]. Circulation, 2001. 103(3): 462-468.
[8] Edwards, R., et al.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care in an urban and rural area of Tanzania[J].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2000. 18(2): 145-152.
[9] 袁洪,楊侃. 老年高血壓[M]. 2002: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0] 周智林.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2005年修訂版[M]. 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臨床藥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六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論文匯編,2006.
[11] 趙秀麗,陳捷,崔艷麗. 中國 14 省市高血壓現(xiàn)狀的流行病學研究. 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 86(16): 1148-1152.
[12]陳彤宇.社區(qū)老年人高血壓現(xiàn)況調查[J]. 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7. 4(12S): 14-15.
[13] Levenstein, S., M.W. Smith, and G.A. Kaplan. 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men and women[J].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1. 161(10): 1341.
[14] 袁瑾. 老年高血壓病焦慮抑郁癥狀的臨床識別和治療[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 2(12): 19-20.
[15] 胡大一. 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礙的綜合管理——“雙心醫(yī)學” 模式的探索[J]. 中國臨床醫(yī)生,2006. 34(5): 2-3.
[16]王莉麗. 中老年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的調查及社區(qū)護理[J]. 中華現(xiàn)代中西醫(yī)雜志,2006. 3(16): 1530-1531.
[17] 鄒揚丹.中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合并焦慮抑郁現(xiàn)狀及心理干預分析[J]. 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10. 17(11).
[18] 張鈺聰. 北京城鄉(xiāng)老年人高血壓與抑郁的關系[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2006. 8(8): 520-523.
[19] Evans, D.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as an intervention for hospita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02. 37(1): 8-18.
[20] Chan, M.F., et al. Effects of music on depression in older peopl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2.
[21] Cadigan, M.E., et al.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cardiac patients on bed rest[J].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007. 16(1): 5-13.
[22] 滿力,高明全. 音樂療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的現(xiàn)狀[J]. 中華護理雜志,2003. 38(3): 205-206.
[23]李鐵菊. 音樂療法的臨床應用[J]. 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06. 20(5): 355-356.
[24] 齊彥春. 音樂療法的相關問題及其臨床應用[J]. 護理研究,2004.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