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時報》網(wǎng)站4月26日文章,原題:10年來的北京令人很費解 10年前我首次去中國。到達北京時,我自認為將對它有個粗略了解。首先是風景名勝。人們能輕易地在任何景點待上一天,但這仍無異于浮光掠影。
然而,中國人的生活令人意外。首先是公共場合的爭吵很多。起初這種場面挺嚇人,但我后來適應了,正如我已適應無人排隊的事實。在地鐵售票柜臺,人們排出的隊并非直線,而是半圓,你找個地方擠進去即可。我曾試圖多乘出租車,但總是敗給當?shù)厝?。即使出租車停在我面前,仍會有人捷足先登?/p>
盡管如此,此次旅程仍令我印象深刻,體會到遍及北京的濃厚歷史和文化感并不是件難事。北京就像餃子,雖然很少做得精美,但總能令人胃口大開。
上月,我首次重返北京。本認為(以前的)“粗略了解”或應升級為現(xiàn)在的“非常了解”,但我目前對北京的了解似乎還比不上當初。
自重返北京以來,在公共場所我沒聽到過任何吵架聲,人們不僅在購買地鐵票時排隊,還在乘坐自動扶梯時靠右站。有一次,我居然在與別人爭搶出租車時勝出?!把?,肯定是您先請?!币幻袊空f。
從如今星羅棋布的摩天大樓和寫字樓來看,北京顯然比10年前更發(fā)達。但餐飲狀況卻“退化”了。如今,在北京就餐不僅更貴,性價比也不如從前,隨便一頓飯就能花掉50元。
北京在進步還是倒退?是發(fā)達還是欠發(fā)達?問10個中國人,可能會有11個答案。一名久居中國的外國人曾寫道,在中國居住的時間越長,你似乎越不了解它??磥?,我必須多嚼一會兒這個“餃子”?!?/p>
(作者張清偉[音],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