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四方面對山西中條山東部林區(qū)桑黃品種進(jìn)行劃分歸類:①闊葉樹桑黃主要品種;②針葉樹桑黃主要品種;③中條山其他桑黃品種;④中條山未知桑黃品種。綜合中條山桑黃的品種類型,按不同菌原分類有20余個,按不同寄主樹木有40多個,針對主要品種從其他名稱、形態(tài)特征、生境分布進(jìn)行描述,對其余較多品種資源作出簡要介紹。
關(guān)鍵詞中條山;桑黃;品種
中圖分類號S79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29-159-04
桑黃在我國的使用從漢朝至今已經(jīng)有2 000多年的歷史。桑黃,中藥名,見《中藥大詞典》,其實桑黃之名,始見于隋末唐初《藥性論》,其后的歷代本草均有記載。桑黃是一種附生在樹上的菌,因呈黃色而得名。桑黃是俗稱,也可以說是一個家族的統(tǒng)稱,多年生,為多孔菌科木層孔菌屬的物種。桑黃是木層孔菌屬的野生靈芝,當(dāng)?shù)厝罕娨喾Q之為木靈芝。木層孔菌屬全球共有描述的分類單位240余個,我國有40種。中條山野生資源,按不同菌原真菌分類有20余種,按不同寄主樹木分類有40余品種,這些品種幾乎涵蓋了我國已發(fā)現(xiàn)和流通的所有藥用品種。
桑黃是國際上公認(rèn)的名貴珍稀菌類藥物,被譽為“森林黃金”。它在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及治療疾病等方面有著顯著效果。2014年考察組共10次進(jìn)入中條山林區(qū)實地考察,調(diào)查桑黃物種及其生境分布。2015年繼續(xù)考察,累積已達(dá)8次。
中條山腹地考察點有“華北第一漂”夏縣泗交鎮(zhèn)架桑村,省級自然保護(hù)區(qū)夏縣泗交太寬河村,黃河岸邊山地夏縣祁家河鄉(xiāng)祁家山。中條山東段考察點有歷山國家自然保護(hù)區(qū)沁水縣下川舜王坪和翼城縣大河黑峪溝,歷山2個核心保護(hù)區(qū)垣曲縣皇姑曼七十二混溝和陽城云蒙山風(fēng)景區(qū),另有陽城縣省級自然保護(hù)區(qū)的蟒河鎮(zhèn)樹皮溝村。中條山東部地區(qū)是指平陸縣峨羅山、侯家?guī)X和夏縣軍家?guī)X以及鹽湖區(qū)上月村以東地區(qū)。該研究所有考察點均在中條山東部林區(qū)。中條山東部林區(qū)有華北地區(qū)唯一的原始森林,植物區(qū)系復(fù)雜,品種繁多,不僅是華北植物基因?qū)殠?,也是藥用真菌基因?qū)殠?。截至目前,中條山發(fā)現(xiàn)的主要品種有櫟樹桑黃,黑樺白樺樹桑黃,火木層孔菌的楊黃、柳黃,稀硬木層孔菌中的櫟樹、柳樹桑黃,寬棱木層孔菌中的櫟樹、楊樹桑黃,窄蓋木層孔菌中的山楊、樺樹桑黃,蘋果木層孔菌中的梨樹桑黃,松木層孔菌的松樹桑黃,丁香樹上的暴馬子桑黃等。
1闊葉樹桑黃主要品種
1.1櫟樹桑黃
1.1.1其他名稱。橡子樹桑黃、柞樹桑黃、青岡樹桑黃、火木層孔菌。
1.1.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至較大,無柄,側(cè)生。菌蓋扇形至半球形,剖面扁平至馬蹄形,深煙色至黑色,有同心環(huán)和環(huán)棱,初期有微細(xì)絨毛,后變光滑,稍龜裂,2~12 cm×3~21 cm,厚1.5~10.0 cm,邊緣銳或鈍,其下側(cè)無子實層。菌肉深咖啡色、銹褐色或淺咖啡色,硬而木質(zhì)化。菌管同菌肉色相近,多層,但層次不明顯。管孔面銹褐色,管孔圓形。
1.1.3生境分布。櫟樹是中條山建群樹種,此處的櫟樹桑黃是中條山桑黃第一大種群。中條山寄生板栗樹的桑黃菌肉銹褐色,暫且將其歸類為櫟樹桑黃。
1.2黑樺樹桑黃
1.2.1其他名稱。裂蹄針層孔菌、裂蹄木層孔菌。
1.2.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至稍大,菌蓋扁球形至馬蹄形,無柄或稍有極小的柄基。4~21 cm×5~32 cm,厚5~20 cm,木質(zhì)硬,有明顯的皮殼,表面褐黑色、灰褐色,無毛平滑,面上有顯著的環(huán)溝和棱紋,菌管同菌肉色,管孔口成長期深黃色,成熟期黃褐色,部分菌管層開裂。
1.2.3生境分布。寄生在樺樹、櫟樹上,中條山海拔1 000~1 600 m,黑樺桑黃占80%,白樺桑黃少。黑樺樹桑黃和白樺樹桑黃在1 600 m以上各占1/2,這2種桑黃是中條山第二大桑黃種群。
1.3白樺樹桑黃
1.3.1其他名稱。針裂蹄、裂蹄針層孔菌、裂蹄木層孔菌。
1.3.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大,生長年限長達(dá)20~30年,無柄,菌蓋扁球形至馬蹄形,菌蓋多呈灰色、灰褐色、淺褐色,4~15 cm×6~20 cm,厚6~8 cm,有一層厚的角質(zhì)皮殼,具同心環(huán)紋即明顯環(huán)帶和環(huán)棱,邊緣鈍。菌管多層,各層有時很明顯,每層厚0.5~5.0 cm,銹褐色。菌管軟木栓質(zhì),老的菌管中充滿白色菌絲,管孔面成長期深蜜黃色,成熟期黃褐色。
1.3.3生境分布。多生于樺樹和櫟樹立木或倒木上,屬極耐寒品種,中條山歷山主鋒海拔1 800 m以上有大片樺樹林帶。白樺樹野生靈芝有造型美觀的極少數(shù)菌蓋重疊品種和木梯靈芝、長白靈芝,全部歸類在木蹄層孔菌中,樺樹平蓋靈芝是樹舌類,同樺菌芝歸類到靈芝科。此外有樺樹桑黃,特征不同,樺黃為火木層孔菌。樺樹上的樺剝管菌、樺樹茸、斑褐孔菌為另類多孔菌。樺樹窄蓋木層孔菌為桑黃的另一類。綜合樺樹的野生靈芝有12種,品種特多。
1.4火木層孔菌
1.4.1其他名稱。柳黃、楊黃、樺黃、櫟樹桑黃、新疆桑黃(柳黃、楊黃)等。
1.4.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馬蹄形至扁半球形,木質(zhì),硬。2~12 cm×3~21 cm,厚1.5~10.0 cm,菌蓋初期有細(xì)行,淺褐色,以后光滑,變暗灰黑或黑色,老時龜裂。無皮殼,有同形環(huán)棱,邊緣鈍圓,淺咖啡色,下側(cè)無子實層,菌肉深咖啡色,菌管多層,與菌肉同色,老的菌管中充滿白色菌絲,管孔面銹褐色,圓形,每毫米4~5個。
1.4.3生境分布。生于柳、楊、樺、櫟、花楸、山楂等闊葉樹的樹樁、樹干或倒木上。此外,四照花為山茱萸科梾木屬,其上寄生有四照花桑黃,照山白為杜鵑花屬,寄生有杜鵑花桑黃,中條山《樹木志》里有2個樹種。
1.5裂蹄木層孔菌
1.5.1其他名稱。裂蹄針層孔菌、針裂蹄。
1.5.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至較大,菌蓋半圓形至馬蹄形,深煙色至黑色,有同心紋和環(huán)棱,初期有細(xì)絨毛,后變光滑和龜裂,硬而木質(zhì)化,2~10 cm×4~17 cm,厚1.5~7.0 cm,邊緣銳或鈍,其下側(cè)無子實層。菌肉銹褐色或淺咖啡色,菌管同菌肉色相似,多層,每層厚2~5 mm,管口同色,圓形,每毫米6~8個。
1.5.3生境分布。生于楊、樺、漆、丁香等樹木的枯立木、活立木及樹干上。中條山主要品種是樺樹桑黃、丁香桑黃,此外近年來已把丁香桑黃歸類為鮑氏針層孔菌。
1.6稀硬木層孔菌
1.6.1其他名稱。稀針層孔菌、稀針層孔。
1.6.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至略大,菌蓋寬馬蹄形,木質(zhì),硬,菌蓋半圓形,寬5~14 cm,表面有稀而寬的同心環(huán)棱,灰褐色,后期變褐色龜裂,邊緣鈍而寬,生長期有細(xì)絨毛,褐色,菌肉褐色,蜜黃色,有光澤及同心環(huán)帶。菌管與菌肉同色,管孔面土黃色至深褐色,圓孔形。
1.6.3生境分布。生于柳、楊、櫟、刺槐等樹干上。此菌與針層孔菌相近似,主要區(qū)別是同心環(huán)棱紋稀而寬,裂紋較小,邊緣鈍而粗,子實層中無剛毛或稀毛。中條山林區(qū)櫟樹稀硬木層孔菌為主要品種,極少量有柄基,其次為柳樹稀硬木層孔菌,刺槐稀硬木層孔菌數(shù)量少。
1.7寬棱木層孔菌
1.7.1其他名稱。寬棱針層孔菌、簇毛木層孔菌、劍皮樹菌。
1.7.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小至中等大,木栓質(zhì)至木質(zhì),無柄側(cè)生或半平伏。菌蓋扁平,黃褐色至深灰褐色,后期變?yōu)榛液谏休^寬的同心環(huán)棱,5~8 cm×7~16 cm,厚8~25 mm,蓋邊緣鈍,反卷。菌肉銹褐色,后期咖啡色,具環(huán)紋,厚5~10 mm,菌管多層,與菌肉同色,管口較暗。
1.7.3生境分布。生于楊、櫟、櫻桃等樹干基部或倒立木或枯枝上,楊樹寬棱木層孔菌和櫟樹寬棱木層孔菌有一定數(shù)量,但寄生櫻桃樹上的寬棱木層孔菌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
1.8窄蓋木層孔菌
1.8.1其他名稱。山楊窄蓋菌、樺樹窄蓋菌、山楊白腐菌。
1.8.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木質(zhì)、堅硬、無柄。菌蓋往往背著生于基物上,具有狹窄的菌蓋,邊緣鈍,基部厚,與基物難分離,其形狀近似三角形,斜馬蹄形,或瘤狀或塊狀,6~8 cm×7~10 cm,邊緣色淺,灰白色至栗褐色,具柔滑感。菌肉銹褐色至深栗褐色,老的菌管中常充滿灰白色粉狀物,菌管每層厚1.5~5.5 mm,菌管面栗褐色、灰褐色或灰白色。
1.8.3生境分布。生于山楊、樺等活立木上。我國分布地區(qū)有黑龍江、吉林等,中條山林區(qū)有足夠多的山楊窄蓋菌和樺樹窄蓋菌,此類藥用菌亦為該區(qū)桑黃主要品種之一。
1.9蘋果木層孔菌
1.9.1其他名稱。李針層孔菌。
1.9.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較小,馬蹄形至扁半圓形,有時平伏,偶爾呈覆瓦狀,木質(zhì)。直徑2~8 cm,表面初期銹褐色,有細(xì)絨毛,漸變光滑,淺粉灰色,深棕色,有時有棱紋,邊緣厚。菌肉銹褐色,有時后期菌管內(nèi)充塞白色菌絲體,管孔面淺茶褐色。
1.9.3生境分布。生于李、野蘋果、桃的主枝和樹干上,為害李屬、桃屬、蘋果屬及梨屬的樹木,引起心材白色腐朽。此菌與針層孔菌、稀針層孔菌相近似,不同點是稀針層孔菌子實體小,褐色到灰棕色。中條山林區(qū)寄生于梨屬的梨樹桑黃為其主要物種。
43卷29期王軍勝等山西中條山東部林區(qū)野生桑黃品種介紹
1.10貝狀木層孔菌
1.10.1其他名稱。針貝層孔菌。
1.10.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至較大,木質(zhì)堅硬,無菌柄。菌蓋平狀而反卷,半圓形呈貝殼狀,1~8 cm×3~12 cm,厚5~15 mm,咖啡色至醬色,變至近黑色,或褪為深棕灰色,有同心環(huán)紋和環(huán)棱。菌蓋邊緣銳,波浪形,有絨毛,菌肉銹褐色,厚1.5~3.0 mm。菌管與菌肉同色,多層但層次不明顯。管口圓形,每毫米5~7個。
1.10.3生境分布。生于柳、李、漆等闊葉樹腐木上,廣布于我國華北、華南、西南地區(qū)。中條山林區(qū)漆樹較多,但漆樹桑黃并不多見。柳樹桑黃考察結(jié)果有2種,體型較大為貝殼狀,較小的耳形是火木層孔菌。
1.11暴馬丁香桑黃
1.11.1其他名稱。暴馬子桑黃、丁香層孔菌、鮑氏層孔菌、絨毛菌、鮑姆木層孔菌。
1.11.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中等略小,木質(zhì),無柄,側(cè)生。菌蓋半圓形,貝殼狀,4.0~10.0 cm×3.5~15.0 cm,厚2~7 cm,長徑最大者可達(dá)20 cm,菌蓋有明顯的龜裂紋,黑褐色至黑色,有環(huán)紋,菌肉黃褐色,菌管多層,每層厚3~6 mm,管口面栗褐色或帶紫色,管口微小。
1.11.3生境分布。中條山丁香屬樹種主要在歷山保護(hù)區(qū)域,暴馬子丁香樹本身就是一味不錯的藥材,桑黃藥效好??疾斓?次發(fā)現(xiàn)的暴馬子桑黃是寄生在山西省最大華北紫丁香樹上,有300年樹齡。另外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校園有樹齡較長的丁香樹。
1.12桑樹桑黃
1.12.1其他名稱。尤地桑黃、桑黃菌、尤地針層孔菌。
1.12.2形態(tài)特征。尤地桑黃子實體硬,木質(zhì),無柄側(cè)生,菌蓋扁半球形至馬蹄形,長徑3~12 cm,短徑2~5 cm,厚1.5~40 cm。黑色菌蓋,常龜裂,有同心環(huán)棱,邊緣有黃色翻邊,菌管與菌肉近同色,顏色鮮黃為最大特征,菌面深黃發(fā)紅,遠(yuǎn)視如一團燃燒的火焰。
1.12.3生境分布。為珍稀物種,是野生桑黃中的極品,中條山主峰和腹地共發(fā)現(xiàn)數(shù)次,只寄生在桑樹上,目前樣品只有30個,最大1個干燥品長徑15 cm,非常誘人。
1.13桑莪(當(dāng)?shù)胤窖苑Q謂)
1.13.1其他名稱。正宗桑樹桑黃、桑黃、桑臣、桑耳、桑蛾、猢猻眼、桑黃菇、桑仔菇、桑木層孔菌。
1.13.2形態(tài)特征。正宗桑黃子實體木質(zhì),耳形或馬蹄形,生長于桑樹上,長6~15 cm,寬3~5 cm,厚1.5~2.5 cm。菌蓋和菌面有明顯的龜裂紋,黑褐色或灰褐色,菌肉為黃褐色。
1.13.3生境分布。該物種分布于中條山全境,產(chǎn)品保存較多,采集子實體最長者24 cm,干燥后15 cm。
2針葉樹桑黃主要品種
2.1松木層孔菌
2.1.1其他名稱。松黃靈芝、黃芝、松針靈芝、松白腐菌、松針層孔菌。
2.1.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木質(zhì),菌蓋呈馬蹄形、貝殼形、吊鐘形,有的扁平,一般在7 cm×24 cm,有的甚至達(dá)23 cm×40 cm,厚2.5 cm×18.0 cm,菌蓋一開始會有紅褐色的膠狀皮殼,逐漸角質(zhì)化呈灰色至黑色,稍開裂,邊緣銳,棱帶寬。菌肉的顏色為近白或至淡黃褐色,有環(huán)紋。菌肉厚度在0.5~2.0 cm,味微苦。菌管多層,每層厚3~5 mm,淡黃色,管口白色至乳白色。
2.1.3生境分布。在落葉松、紅松、云杉、冷杉、鐵杉等針葉樹的樹干或朽木上生長,偶爾也生于闊葉樹的腐朽木上。考察中偶然發(fā)現(xiàn)柏樹上有松木層孔菌,非常稀罕。松木層孔菌在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中條山林相特征主要是松櫟混交林。松木層孔菌為中條山桑黃一個種群,其主要是松樹桑黃,資源較多。另有品種云杉桑黃寄生于光皮云杉(臭松)枯立木樹木上,偶見于白松傷節(jié)處,子實體中等較小,菌蓋黃色扁平,資源稀少。
2.2哈爾蒂木層孔菌
2.2.1其他名稱。哈爾蒂針層孔菌,冷杉桑黃、冷杉木層孔菌。
2.2.2形態(tài)特征。子實體較大,木質(zhì)堅硬,無柄,側(cè)生于基物上。菌蓋半球形或馬蹄形,4.5~9.5 cm×5.0~14.5 cm,厚4.0~12.5 cm,初土黃色,后變黃褐色、灰黑褐色至深灰黑色,有明顯的同心環(huán)棱和輪溝,老時龜裂。蓋邊緣厚而鈍,黃褐色,有滑潤感。菌肉銹褐色,厚1.0~3.5 mm,木質(zhì)。菌管層次明顯,同菌肉色,長1.2 cm,表面栗褐色,較平整。
2.2.3生境分布。生于冷杉等針葉樹活立木及闊葉樹倒木上。嚴(yán)重為害冷杉類樹木,引起白色腐朽。筆者保存該菌樣品有10余個,最大的1個采獲時超過1 kg,在柿樹上發(fā)現(xiàn)。冷杉喜冷濕環(huán)境,耐陰,為淺根性樹種,易風(fēng)倒,主要分布于東北地區(qū),北京、河北有零星分布,在山西五臺山有少量生長,中條山冷杉貯存數(shù)量少,除此品種外,中條山還有沙冷杉、臭冷杉、紫杉等。
3中條山其他桑黃品種
3.1核桃楸桑黃
亦稱胡桃楸桑黃,此真菌是由火木針層孔菌寄生于核桃楸樹所得,與其他火木層孔菌有相同的功效,加上其寄主本身具備的藥性,效果更值得期待。核桃楸屬植物在中條山還有野核桃和家核桃品種,核桃楸桑黃子實體大型,野核桃子實體中等,2種桑黃形態(tài)特征略有不同。核桃楸桑黃在全國范圍內(nèi)稀少珍貴,但是中條山資源較多,該菌有時也寄生于楸子樹上,叫楸樹桑黃。
3.2千金榆桑黃
千金榆又名千金鵝耳櫪,金緣榆,為榛科鵝耳櫪屬,主產(chǎn)于我國北方多省區(qū),山西主要是中條山、太行山,多數(shù)天然次生在山坡陰地。筆者采集的千金榆標(biāo)本與麻櫟樹皮上的1種淡黃木層孔菌相近似,但千金榆桑黃色澤深黃。
3.3元寶楓桑黃
又名元寶槭桑黃,中條山槭樹屬主要有五角楓、元寶槭等10個品種,筆者采集的1種元寶槭桑黃中文學(xué)名白黃小薄孔菌或硫色小木層孔菌,該森林病原菌通常為腐生菌,但偶爾也侵染活立木,造成邊材白色腐朽。其主要性狀為子實體平附,孔面初期為白色,后期為棕黃色,干燥后比相同大小的云芝還薄,故稱為白黃薄孔菌。硫色小木層孔菌是小木層孔菌屬的種類之一,當(dāng)前在我國小木層孔菌屬共有7個品種。
3.4黃刺玫桑黃
黃刺玫又名刺玫花、硬皮刺,落葉灌木,為薔薇科薔薇屬植物。子實體中等較小,扁平、半圓形,可連續(xù)生長2~3年,2~5 cm×3~8 cm,厚1~6 mm,菌蓋深褐色至黑色,有環(huán)紋,蓋邊緣薄而銳,菌肉黃色,菌管每層1.0~15 mm,管口黃褐色。在中條山考察中曾多次發(fā)現(xiàn)該類桑黃,另外在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xué)也有所發(fā)現(xiàn),基源歸類為火木層孔菌。
3.5忍冬木層孔菌
忍冬屬植物為直立灌木或矮灌木,很少呈小喬木狀,有時為纏繞藤本,落葉或常綠。忍冬木層孔菌為湖北省藥用桑黃主流品種,是土家族常用藥材。由于該種與鮑氏木層孔菌相似,以前該種被包含于鮑氏木層孔菌中作為桑黃應(yīng)用。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5.0~8.5 cm,厚20~4.5 cm,半圓形,扁平,表面黑褐至黑色,木質(zhì)化,質(zhì)地堅實。我國有忍冬屬植物98種,廣布于全國各省市,中條山有14種。
3.6沙棘木層孔菌
沙棘為薔薇目胡頹子科沙棘屬。子實體通常生于樹干或樹枝上,無柄,木質(zhì),大小為3~7 cm×2~5 cm,厚1.5~4.0 cm,菌蓋蹄形至半圓形,后期光滑并有時龜裂,黃褐色至黑褐色,有同心環(huán)溝,菌肉灰褐色至深褐色。菌管通常2~7層,與菌肉同色,管口面灰褐色至黑褐色,二系菌絲系統(tǒng),生殖菌絲無鎖狀聯(lián)合。沙棘木層孔菌子實體比稀針層孔菌要小,一般小于10 cm。
3.7齒白木層孔菌
齒白木層孔菌主要為害槭屬樹種,偶爾也侵染楊樹,造成心材白色腐朽,廣布在各種天然槭屬樹種中。白木層孔菌有2種,1種為軟白木層孔菌,它與齒白木層孔菌非常相似,但它有菌蓋,分布于亞熱帶及熱帶,且為絕對腐生菌。筆者在松樹上發(fā)現(xiàn)的1種層孔菌就是軟白木層孔菌,菌肉軟,老時易碎,近白色,味甚苦,菌管多層,部分有小的菌蓋,會引起寄生樹木樹干材質(zhì)褐色塊狀腐朽。
3.8八角生木層孔菌
別稱蛋白針孔菌、黃緣針層孔,生于櫟、楊、桃、柳及其闊葉樹枯木和枯枝,伐木樁和倒木上。南方地區(qū)也生長于栲樹之上。子實體較小,平狀而反卷,可連續(xù)生長2~3年。菌蓋常呈覆瓦狀,左右相連,深肉桂色至銹褐色,1.5~4.0 cm×2.0~8.0 cm,厚2~8 mm,有同心環(huán)紋,有時具輻射狀皺紋。蓋邊緣深蜜黃色,薄而銳,菌肉很薄,深蜜黃色,后變?yōu)樯钊夤鹬龄P褐色,菌管深蜜黃色,菌管口淺銹黃色至銹褐色。
3.9毛木層孔菌
別名亞針層孔菌,亞針裂蹄,生于柞、槭等樹木的立木、枯立木和枯橫木上。子實體較小,木質(zhì)硬,無柄,菌蓋半圓形,剖面扁半球形至馬蹄形,罕扁平,暗灰至黑色,有同心環(huán)棱,老后龜裂,2.0~4.0 cm×3.5~6.5 cm,厚12~3.0 cm。菌肉很薄,深肉桂色至銹褐色,菌管色較淺于菌肉色,茶色至深肉桂色,多層,每層1.5~3.0 mm,管口同色。此外,粗毛纖孔菌是桑黃類真菌中另類木層孔菌,不是毛木層孔菌。
3.10縫裂木層孔菌
別稱縫褐層孔菌。生于楊、柳樹干上,堅硬木質(zhì),部分有長的柄基,子實體中等至較大,半球體,寬馬蹄形。菌蓋直徑6~15 cm,該區(qū)發(fā)現(xiàn)特大者有40~60 cm。菌蓋黑色,初有細(xì)絨毛,后變光滑、龜裂,邊緣銳或鈍,其下側(cè)無子實層。菌肉銹褐色或淡咖啡色,菌管多層,與菌肉同色,管孔面與菌肉同色,孔小而圓,每毫米6~8個。
3.11淡黃木層孔菌
別稱粗皮針層孔,寄生于柳、櫟、女貞等闊葉樹及柳杉等針葉樹的腐木上,常在木耳段木上出現(xiàn),被視為“雜菌”。子實體中等大,木栓質(zhì),菌蓋平狀而反卷,半圓形,覆瓦狀。蓋面銹褐色,淺朽葉色至淺栗色,無環(huán)帶,有粗毛或粗糙,菌蓋邊緣薄銳,常呈黃色。菌肉淺銹黃色至銹褐色,管口咖啡色至淺煙色。
3.12黑蓋木層孔菌
亦稱密集木層孔菌,子實體中等至較大,木質(zhì),硬,無柄。菌蓋半圓形或貝殼狀,黃褐色至近黑色,菌肉淺褐色,菌管多層,層次不甚明顯,管口黃褐色。該菌生于榆、櫟等樹木上,櫟樹多見,榆樹稀少,榆樹黑蓋木層孔菌僅保留有1個大的樣品,另有1個特大品已交付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蠶業(yè)研究所做分析。
3.13銹色木層孔菌
子實體平伏貼身于基物上,并沿著表面擴展,黃褐色至銹褐色,管面粗糙,凹凸不平,邊緣色淺,微淺黃褐色,較薄,菌肉松軟近棉絮狀。該菌生于闊葉樹腐木上,屬木腐菌。另外有沙氏木層孔菌、微黃木層孔菌、紅色木層孔菌、全色木層孔菌、紫褐木層孔菌、斑狀木層孔菌,均引起樹木白色腐朽。
4中條山未知桑黃品種
4.1落葉松桑黃
落葉松木層孔菌只為害落葉松,最開始報道于蒙古國北部的落葉松上,中條山地區(qū)目前仍未發(fā)現(xiàn)有落葉松桑黃。中條山主要有2種落葉松,華北落葉松和日本落葉松,華北落葉松為華北地區(qū)高山針葉林帶中的主要造林品種,日本落葉松生在海拔1 600 m左右,亦為人工栽培林。
4.2北韓楊黃
別稱楊黃,瓦尼木層孔菌。在我國東北主要寄生于山楊樹,產(chǎn)于吉林長白山一帶。目前市場上流通量很大,是與韓國栽培的菌種最接近的品種。瓦尼木層孔菌為森林山楊樹的病原菌,只為害楊樹。中條山林區(qū)有較多山楊樹,為該區(qū)13種楊樹品種之一,當(dāng)前仍然沒有較肯定地確認(rèn)出該物種。
4.3橡膠木層孔菌
橡膠樹是亞熱帶植物,山西屬于溫帶地區(qū),無法種植。橡膠木層孔菌生態(tài)習(xí)性是生于橡膠及其他闊葉樹的腐木和樹木的基部,子實體大小2.0~6.5(16.0)cm×4.0~8.5(20.0)cm,厚6~12(30)mm??疾斓弥?,子實體較大而薄的桑黃曾在闊葉樹上發(fā)現(xiàn)多次,而品種一直不能夠歸類,只對樣品做了保存,是否是橡膠木層孔菌,需有關(guān)專家繼續(xù)探討。
參考文獻(xiàn)
[1] 張小青,戴玉成.中國真菌志:第29卷,銹革孔菌科[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5.
[2] 戴玉成.中國林木病源腐朽菌圖志[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5.
[3] 李書春,連運甫.中條山樹木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5.
[4] 潘學(xué)仁,鄒利,戶巖巖,等.東亞地區(qū)桑黃物種問題探討[J].中國食用菌,2008,27(1):63-64,67.
[5] 卯曉嵐.中國藥用菌物概述[C]//首屆藥用真菌產(chǎn)業(yè)發(fā)展暨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南通:中國菌物學(xué)會,2005:47-50.
[6] 陳康林,卯曉嵐,黃明達(dá).中國抗腫瘤大型藥用真菌圖鑒[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13.
[7] 周迎.運城地產(chǎn)中草藥[M].山西省內(nèi)部圖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