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超 劉華 祝友春 韓梅 褚玉杰
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為主要原料的新藥和日化用品的研制成為熱點,尤其是抗腫瘤藥物的研制,厚樸貨源一直供不應求。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的具有解熱消毒、利尿、防癌等藥用價值,還是食品包裝的上等材料,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很受歡迎,中國每年出口箬竹葉產值超過50億美元。
厚樸、箬竹野生資源在武陵山區(qū)鶴峰縣極為豐富,相關產業(yè)發(fā)展迅猛,老百姓的種植積極性非常高。如何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土地資源,最大限度地獲取經濟效益,兼顧生態(tài)效益,科學合理種植顯得尤其重要。本文立足生產實踐,總結出的一套厚樸+箬竹混交造林實用技術,現(xiàn)簡要介紹如下。
1 育苗
1.1 厚樸育苗
選取生長健壯的紫油厚樸母樹,于霜降前后采集果皮呈棕褐色、果實間隙中種子呈紅色的果實。陰干1~2 d,待果殼稍干,用濕沙貯藏,置于干燥通風處。厚樸種子外面有蠟層,實生種子育苗技術的關鍵是蠟層的處理,可用草木灰脫蠟。播種前,將種子放入冷水中浸泡3~5 d,用沙搓去種子外的紅色種皮,再播種。11~12月播種為宜,種子用量82.5 ~105 kg/hm2。產苗量22.5~30萬株/hm2,合格苗的要求:苗高大于30.0 cm,地徑大于0.4 cm。根系發(fā)達完整。
1.2 箬竹育苗
育苗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連續(xù)分株育苗。春季將竹苗成叢挖起,根據竹叢大小和好壞,從基部分成3~5株/叢。剪去竹苗枝葉的1/2~2/3,按株行距40 cm×100 cm,打泥漿栽植在圃地。分株苗1年后每叢分蘗3~10株,平均高0.5~1.0 m。另一種是埋鞭育苗,當竹苗出土后,將圃地上的殘留竹鞭挖起,截成10.0~15.0 cm的鞭段。在苗床上橫向開溝,將鞭段連續(xù)平放于溝內,芽向兩側,覆土壓緊。出苗后,保留1~2株壯苗,當年每叢分蘗3~5株。
2 造林地的選擇
一般選擇年平均溫度15~20℃、年降水量1 200 mm以上且分布較均勻的地方為宜。土層要求深厚(一般要求80 cm以上)、疏松、濕潤、排水良好,pH值在4~7之間。要選擇坡度較平緩且避風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帶,坡向為陽坡或半陽坡,海拔高度600~1 400 m之間為最佳。
3 整地造林
一般采用水平帶狀整地,即整地帶與等高線平行,整地帶的寬度3 m,間距帶寬2 m。整地帶上首先清理林地,逐步墾完。帶上挖穴規(guī)格為60 cm×60 cm×50 cm。
厚樸和箬竹株間混交造林。紫油厚樸的株行距一般為2 m×2 m,立地條件好時可稍疏。箬竹的株行距為2.0 m×2.0 m或2.0 m×1.5 m。
造林時應選擇健壯無病、根系發(fā)達的苗木,在每年冬春兩季選擇陰天和雨季前進行。挖穴時表土、心土分開放。定植時根據根系生長情況,先往穴中回填適量表土踏實,然后將苗木放入穴中,回填表土時注意提苗,以確保根系舒展,表土回填高度以苗干入土10~15 cm為宜,并澆透定根水。
4 造林后期管理
4.1 厚樸幼林管理
為使新造林地快速郁閉,前3年要重視氮肥的使用,造林當年追肥1次,時間在5~6月,施尿素200 g/株。林地郁閉后,要重施磷肥,以促進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的增加。
4.2 箬竹幼林管理
新栽母竹當年生長出的新竹,無論大小,都要加以保護。第二年后則開始疏筍養(yǎng)竹。若發(fā)現(xiàn)露根露鞭,要及時培土覆蓋。如栽植后即遇晴天,應隔天澆1次水,連澆2~3次。每年12月~次年2月施有機肥1 500 Kg/667 m3。為加速前3年的林下箬竹生長,每年3月施尿素1次,施肥量75 kg/hm2。為提高箬竹葉產量,從第4年起,每年5月下旬,施復合肥(含N 18%、P2O5 12%、K2O 10%)200 g/株。
4.3 中耕除草
雜草爭水爭肥,影響厚樸和箬竹的生長。造林后的前4年,應每年除草松土1~2次,第一次在3~4月,第二次在8~9月。除草松土時,應注意不要損傷竹鞭、竹節(jié)和筍芽。中耕深度為:造林當年5~10 cm,以后逐步加深至10~15 cm,中耕時靠植株處淺,外面深。注意春雨季節(jié)的排水管理,以免積水爛根。
4.4 疏筍疏竹整枝
秋冬季進行適當間伐撫育,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強,去密留疏,以促進幼林快速成林。幼林新枝在抽枝后展葉前,砍去1/4~1/5竹梢,促進鞭根生長。同時應及早疏去弱筍、小筍,保留2~3個健壯竹筍。
4.5 病蟲害防治
4.5.1 病害
厚樸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葉枯病、根腐病等,箬竹目前鮮見病害。立枯病:在苗期發(fā)生,幼苗出土不久,靠近地面的植株莖基部縊縮腐爛,呈暗褐色,形成黑色的凹陷斑,幼苗折倒死亡。在土壤粘性過重、陰雨天等情況下發(fā)生嚴重。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種植;雨后及時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fā)病初期,用5%石灰液澆注,每隔7 d一次,連續(xù)澆注3~4次。葉枯?。喝~面病斑黑褐色,圓形,直徑2~5 mm,后逐漸擴大密布全葉,病斑呈灰白色。在潮濕時,病斑上生有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后期,病葉干枯死亡。防治方法:及時摘除病葉,燒毀或深埋;每隔7~8 d噴1次1∶1∶120波爾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連續(xù)2~3 d。根腐?。河酌缙诎l(fā)生,根部首先變褐色,逐漸擴大呈水漬狀;后期,病部發(fā)黑腐爛,苗木死亡。生長期,一旦有適宜條件即可發(fā)病。天氣時晴時雨、土壤積水、幼苗生長不良等促使發(fā)病。防治方法:生長期應及時疏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同時要防止土壤板結,增強植株抵抗力;發(fā)病初期,用50%退菌特500~1 000倍液,每隔15 d噴1次,連續(xù)噴3~4次。
4.5.2 蟲害
厚樸的蟲害主要有褐天牛、金龜子科、厚樸新麗斑蚜等。褐天牛:初孵化幼蟲蛀入樹皮在皮下蛀食,約經6周向木質部蛀入。防治方法:夏季檢查樹干,用鋼絲鉤殺初孵化幼蟲;5~7月成蟲盛發(fā)期,在清晨檢查有洞孔的樹干,捕殺成蟲。金龜子:越冬成蟲在來年6~7月夜間出動咬食厚樸葉片,造成缺刻或光桿,悶熱無風的晚上更為嚴重。防治方法:冬季清除雜草,深翻土地,消滅越冬蟲口;施用腐熟的有機肥,施后覆土,減少產卵量;危害期用90%敵百蟲1 000~1 500倍液噴殺。在金龜子危害較嚴重的林區(qū),可設置40 W黑光燈誘殺其成蟲。厚樸新麗斑蚜:若蟲集中于葉片背面刺吸汁液,導致厚樸葉片氣孔堵塞,影響呼吸,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方法:用44%速凱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箬竹的主要蟲害有:蚧殼蟲、蚜蟲、紅蜘蛛等。蚧殼蟲:可在若蟲期噴灑44%速凱乳油1 000倍液防治。蚜蟲、紅蜘蛛:可用50%樂果乳劑1 000~2 000倍液,每隔10 d噴1次,連續(xù)2~3次。
5 小結
厚樸與箬竹的混交造林模式,可以更加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減少水土流失,有助于山區(qū)退耕還林成效的鞏固,提高森林覆蓋率,還能促進厚樸與箬竹深加工產業(yè)的發(fā)展,顯著提高林農收入,適于武陵山區(qū)大規(guī)模推廣應用。
(責任編輯:鄭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