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璐
STC 課程是我國引進的由美國開發(fā)的小學科學課程。本文以沈陽南京第九小學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法和訪談法來了解STC科學課程的實施情況,從而分析其進步性與不足之處。研究結果顯示,STC課程的實施有助于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也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能力以及對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但是STC課程在我國的實施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難以兼顧學生差異、對STC課程的重視不足、并未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革。
一、STC小學科學課程的實施狀況
STC是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Children的縮寫形式,是美國國家科學資源中心為一到六年級的兒童開發(fā)的參與性科學課程,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科學探究為中心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合作作業(yè),強調從做中學的課程。STC科學課程最大的特點是有自己的專屬教材,其教材由24個有關科學主題的單元組成(如表1所示),每個主題和單元都是相對獨立的系統(tǒng)。目前,很多國家引進了STC科學課程,并獲得成功的試驗和推廣。我國自2006年也引進了該課程,在全國10個地區(qū)的20個班級進行了試驗,沈陽南京第九小學就是其中一個試點學校,該校對STC科學課程進行了多年的研究,并開設了兩個實驗班。課程的實施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和教研員進行跟蹤調查和指導,通過對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對比,觀察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在科學知識獲得、解決問題能力、對科學的興趣等方面的差異。
表1? STC科學課程1-6年級教材內容
二、STC科學課程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南京第九小學的科學課教師談及STC課程時說:“我為之折服,并且經常感嘆教材的精妙。因為STC教材注重科學與技術的結合,在教授的過程中,并不太需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教材詳略得當,實驗步驟詳細,它是一套貼近學生生活,能夠讓學生真切的把教學中所得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的課程。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很愿意接受STC課程模式。”可見,教師在實施STC課程的過程中,其教學理念發(fā)生了變化。究其原因,其一,從STC課程本身的性質來說,STC課程以培養(yǎng)主動發(fā)展的人為核心理念,對寓于教科書之中的育人資源如何開發(fā)和利用表達詳細、易懂,這樣就使教師能夠把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思維上。其二,從教師角度來說,STC教材提供給教師的是簡便詳細的內容,對教師專業(yè)性要求并不高,而且有專業(yè)人員對教師進行培訓,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也就不會因為擔心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而排斥使用探究性教學。
此外,南京第九小學的科學教師告訴筆者“課程實施較為簡單,在上課的過程中遵循聚焦、探索、反思、應用幾個步驟,教師講用十分鐘左右時間對教材進行解讀,剩余時間是學生實驗、討論交流、整理的時間。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起著指導作用。”可見,在實施STC課程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也發(fā)生了轉變,而發(fā)生轉變的關鍵性因素是上文所提到的聚焦、探索、反思以及應用四個要素。聚焦是指探究和闡明學生關于某一課題已有的觀點和看法,也就是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探究是指讓學生針對物體、生物體和科學現(xiàn)象進行參與性探究;反思是指鼓勵學生討論自己的觀察。 可以說教師在實施STC課程時從單純的講授走向了講授、操作、指導相結合的教授方式,愈來愈重視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
三、STC科學課程對學生的影響
STC課程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的正確態(tài)度和價值觀。
(一)STC課程對學生知識結構的影響
南京第九小學的學生們說:“我們喜歡上STC科學課,因為我們覺得科學課不但有趣,而且還教會了我們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通過科學課的學習,我們拓展了視野,知道了許多連大學生都可能不知道的具體問題,和不使用STC教材的同年級同學相比,我們更具有實際操作的能力?!庇纱丝梢?,STC課程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陳述性知識儲備量的同時,也使學生掌握了很多程序性知識。另一方面,STC課程要求學生以探究的形式獲得科學知識,加深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更易于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
(二)STC科學課程對學生能力的影響
STC科學課程依據學生的心理和智力發(fā)展特點,結合STC課程性質,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能力培養(yǎng)目標,歸納起來主要包括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1. 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STC科學課程意圖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觀察能力,在培養(yǎng)觀察能力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按一定程序進行系統(tǒng)觀察,例如,對于化學反應能按“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后”的程序觀察;二是能通過對比觀察、重點觀察來突出觀察目的,察覺差異性,提高觀察效果;三是針對典型的重點實驗或反應迅速、現(xiàn)象多且消失快的實驗能夠通過反復觀察的方法來獲取正確、完整的實驗現(xiàn)象,以確保觀察結果的信度。
2. 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STC科學課程在于使學生通過操作學習來獲得一定的操作能力。例如,在學習造紙術時,教師會首先要求學生進行操作定向,即在教師演示造紙技術時,要求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映像。其次,要求學生進行操作模仿,以實際行動復制操作活動的動作。再次,整合操作,對學生在模仿造紙術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給與總結和分析。最后,要求學生對造紙技術進行反復練習,使其操作技能達到熟練的程度。
3. 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STC課程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試驗、討論,并且小組內的成員各有分工,任何一人的任務都會影響小組的最終試驗或觀察結果。此外,在討論數(shù)據和結果的過程中,教師會要求學生采用頭腦風暴法,要求組內每一個成員都要發(fā)表意見,且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討論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很大程度的強化了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STC科學課程對學生學習情感、態(tài)度的影響
STC科學課程使學生對學習的情感和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在訪談過程中,學生都表現(xiàn)的很積極、很熱情,能看得出學生的確從學習中體驗到快樂。可以說,STC課程不僅教授學生科學知識,還使學生產生科學探究的興趣。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已經形成了探究的思維模式,他們對事情充滿好奇,樂于思考、樂于提問,不拘泥于固定模式,敢于提出新問題。
四、我國實施STC科學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我國實施STC課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 STC科學課程無法兼顧到所有學生的差異。STC科學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領悟能力,而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具有這些能力,往往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部分學生理解不了課程的目標而由此產生了對科學課程的消極態(tài)度,導致兩極分化的局面。
2. 校領導、老師以及家長對STC課程的支持還不夠。主要表現(xiàn)為部分資歷較老的教師和管理者力圖維持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陳舊,他們不愿意改變多年的教學經驗以適應STC的新課程。此外,還有一些家長不重視科學課程的學習,認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語文、英語才是最重要的,反對學生對科學探究投入過多精力。
3. STC科學課程的實施缺乏本土化改革,往往照搬國外的STC課程,缺乏對我國小學科學課程性質、學生生活環(huán)境、學校教學硬件和軟件設施、教師教學水平等因素的綜合考慮,導致STC科學課程的實施遇到諸多障礙。
(二)對策
1.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各個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實施課程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問。一般可先由C 組學生來回答一些基礎性的、鋪墊性的問題,使其有較高的正確率以增強其學習信心,稍有點難度的問題可先由B 組學生回答,然后讓A 組的學生對其回答進行評論,最后教師小結和深化。
2. 加強相關政策的指引與支持。政府應該制定相關文件,加大對小學科學教育經費的投入,提高學校領導、老師以及家長對STC科學課程的重視程度,促進STC科學課程的改革和推廣。
3. 結合我國的教育教學條件對STC科學課程進行本土化改革,加強對STC科學課程和傳統(tǒng)科學課程的研究。例如,在實施STC課程中注重對前概念的探查,削減課程內容,增加課程內容的深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