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兒子今年高考。剛考完之后我們就讓他估分,他很不耐煩地說也就300多分,后來又說還要少。更讓人著急的是他自己還整天聚會、玩耍,好像沒事的一樣。后來給他聯(lián)系了輔導班,可是他上完兩節(jié)課回來還是沒事可干?,F(xiàn)在我們還是一說話就吵。請問,是不是該讓孩子重讀一年明年再考?
理解信任
上文中這位母親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晒馐腔馃鹆?,不僅會燒壞了自己的心,還會燒壞了孩子的心,此外還有什么意義呢?還怎么能有冷靜理性的思考和決策呢?
因此,此時最需要討論的并非是否重讀明年再考,而是趕緊先來‘救火’——給自己的心頭潑一盆冷水,降降溫,消消火!
就是說,現(xiàn)在母子之間需要拉開距離,父母不要太靠近孩子,給孩子一個足夠的獨自的心理空間。主要由以下原因:
一是讓孩子有一個自我調整的過程。大考,是必然會引起較重焦慮的生活事件。大考過后,不論孩子考得好不好,都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你想讓他沒有壓力都是不可能的。如果估計考得不好,壓力會更大。因為到底孩子才是當事人,他比父母的壓力更大。用心理學的話說,孩子現(xiàn)在成處在‘考后焦慮’狀態(tài)中。至于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壓力,那是表面現(xiàn)象,是他在進行心理防衛(wèi),在心理學上叫做“否認作用”和“反向作用”,是在潛意識里運用的自我心理防衛(wèi)機制。前者如小孩子闖了大禍自己用雙手蒙上眼睛,抹殺現(xiàn)實以免內心的焦慮痛苦,這就是“否認作用”;后者如小孩子對媽媽說我沒有偷吃水果,以此壓抑了自己想偷吃水果的欲望帶來的痛苦,這就是“反向作用”。孩子和同學聚會,故作輕松的樣子,不都是這個意思嗎?他一定有壓力,但是他實在已經不是小孩子,他能在媽媽面前像小孩子那樣拿哭泣來宣泄壓力嗎?可他又實在難以承受。怎么辦?于是就要進行心理自我防衛(wèi)了。這和虛偽不是一回事,因為這都是潛意識的活動,他不是故意的。明白了這些,當媽媽的不是該給孩子一個自我化解壓力的環(huán)境和時間嗎?為什么孩子剛一考完,就急不可耐地擠壓孩子的心靈?那還有不起硝煙的?給孩子一份獨自的空間和時間,孩子會逐漸地化解心中的壓力,進行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的。如果孩子需要交流,媽媽當個好聽眾是最好不過的。
二是給孩子一個自我救助的機會。假如孩子考試失敗了,自然有他自己疏于學業(yè)的因素,也必然有家庭教育的失誤。就是說家庭沒有培養(yǎng)孩子自我負責自我救助的能力,而是一切有父母操心和代勞。那么,現(xiàn)在面對高考失敗,該是讓孩子學習自我救助的時候了。痛苦也好,難受也罷,都該讓孩子自己學會承受,學會面對,學會尋找出路,學會自我救助。他必定會反思自己的過去,思考自己的未來,從而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不是孩子成長的一門必修課嗎?但這都需要給孩子一個機會。如果媽媽過分地表露自己的著急上火,為他這么著想,替他那么打算,那么好,孩子就會想,有人替我著急,我還急什么?結果是媽媽更著急上火,卻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升學考試,孩子是主角,這出戲本該孩子自己來登臺,至于以后怎么辦,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媽媽爸爸,還是退到后臺來吧。
在孩子高考之后,為人父母者應有的最好心態(tài)是平和,應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理解,應扮演的最好角色是給孩子當個好參謀。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事。孩子的事該由他們自己承當了,孩子們的路該由他們自己走了。壓力,他們能慢慢消化,成為一種精神的營養(yǎng)。道路,他們能夠做出抉擇,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正在學會負責。父母可不該剝奪孩子鍛煉成長的機會呀!
把孩子推到前臺來,最好當父母,這樣孩子才會覺得媽媽更像朋友,媽媽才會覺得孩子更像男子漢,你們的家中的硝煙也就化作了溫馨。
(編輯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