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法都有待進步更新。本文就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這一基礎(chǔ)教育重點項目進行分析,主要分析內(nèi)容包括教學理念的變化和教學方法的探索。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方法
一、引言
我國新課程改革的課程標準中,爭對義務教育這個階段,就提出了義務教育改革要體現(xiàn)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其目的就是要從最基礎(chǔ)的環(huán)節(jié)抓起。而作為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教育又是重中之重。小學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與中學學教育的銜接階段,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的形成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起到了顯著的引導作用。如何使小學語文教育起到它應有的作用,這是新課程改革需要關(guān)注的。
二、“新”的教學理念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完全接觸到社會,他們往往只能受到父親母親以及學校老師同學的影響。而小學語文這門學科,卻能通過學生“認字”這一過程教會學生如何去認識社會、認識自己。所以,貫徹好教學與“立德樹人”這一理念,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不僅是學校領(lǐng)導要堅持這樣的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學考核方案,教師隊伍也要時刻把這一理念銘記于心,引導學生邁向更好的發(fā)展空間,為學生將來的高等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三、“新”的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的文件一下達,每個學校都在冥思苦想,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爭對小學語文這一課程,我們進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要做到有效育人
這里不僅強調(diào)教學要有效果,也強調(diào)教學要有效率。以往的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是這樣的,同一個年級,一個老師帶一到兩個班,一個年級一共有四到五個老師,這些老師雖然都在同一個辦公室,但是都是各自備課,各自改卷。時間久了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私有”的教學方法是無效率。教師們因為成績考核的需要不肯將教學方法共享,這樣就會導致整個年級的教學無效率。但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可以提倡“公有”的教學方法。同一個年級的老師,可以一起使用教學資源,實行統(tǒng)一考試和統(tǒng)一改卷,這樣就可以覆蓋整個年級的教學檢測,班與班之間的對比也可以更為明顯。尤其是語文這一科目,在題目的設(shè)置和解答上很容易出現(xiàn)主觀性,為了避免這種主觀性對學生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公有”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既能使教學有效果,也能提升教學的效率。
(二)要做到有效自主
這里的自主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往的教學是老師“教教科書”,老師在講臺上講課,給學生灌輸基本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教學,卻從來沒有自己認真思考過,下來做題也是照本宣科。但是新課程改革下,為了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我們更注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實,小學語文是一門最為靈活的學科,其原因有兩個,一是語文本身的客觀性造就了“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二是小學學生具有天真爛漫性,他們的思維還沒被現(xiàn)實的社會所禁錮,所以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上就更要注重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老師可以教會學生識字,但對于課文的理解可以讓學生自我思考,發(fā)散思維,讓學生自主學習,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三)要做到有效合作
這里的合作包括的是老師與校方的合作、老師與家長的合作。老師與校方的合作是最為基礎(chǔ)的一個方面,他們的合作關(guān)系到整個教學計劃的實施。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方要為教師提供最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最先進的教學設(shè)備。至于老師與家長的合作,是屬于一個課后的范圍,特別是小學期間,更要教師與家長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生活走向。從前這種合作就僅僅只限于“請家長”、“家長會”,這種情況老師與家長的交流機會事非常少的。
(四)要做到有效探究
這里的探究,主要是指教學模式的探究,有了新的教學理念,如何讓理念融合到實際,這是教師隊伍需要考慮的問題。并且,在有了適應的教學模式后,還要秉持著“新”的這樣一個觀念,繼續(xù)探究更有效的教學模式。而在教學模式的探究中,最需要關(guān)注的是學生的整體人格和個體差異。在小學語文教學上,一個班級不可能每個學生都能做到“聽、說、讀、寫”四方位俱全,假如一個班級里,有普通話說不標準的,有寫字寫不規(guī)范的,那么這個班的語文老師要探索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不影響整體教學進度的情況下,能夠提升一些學生的口語能力,糾正另一些學生寫字的不規(guī)范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采用小組教學的模式,把擅長口語和不擅長口語的同學分在一組,把寫字規(guī)范的同學和寫字不規(guī)范的同學分在一組,通過小組間的互幫互助,彌補某些同學的差異的同時,又能提升整體的水平。
四、結(jié)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小學語文的課程改革,要先從最基本的“思想”上改,改掉舊的“知識為本”,轉(zhuǎn)變?yōu)椤鞍l(fā)展為本”,逐步形成教學與“立德樹人”相結(jié)合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形成以后,就要進一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圍繞有效育人、有效自主、有效合作、有效探究深入展開,才能達到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段作章.“課程改革呼喚教學理念的更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04.1
[2]雷實,張勇,夏雄峰著,小學語文教學評價[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6
[3]呂根福著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