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
學生不喜歡歷史課已經(jīng)成為中學歷史教育中一個嚴重問題,如何才能改變這種讓人沮喪的現(xiàn)狀讓學生喜歡上歷史課呢?根據(jù)教學實踐,本人認為一些綜藝類型所承載的“綜藝元素”可以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中,它們分別是“脫口秀”、“講座”、“益智”等三種綜藝形式。本人將逐一闡釋上述綜藝類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一、“脫口秀”式綜藝的特點及課堂運用
1.講臺是“魅力”展示的舞臺,我們是舞臺上的舞者
講臺也就是舞臺,我們可以成為舞者。尊重講臺,展現(xiàn)個性、人格以及襯托出魅力。教學的時候偶爾地自我陶醉、侃侃而談,比如教學文化史方面,誦幾首詩詞,畫幾筆書法;在歷史事件、人物的講述后加些自己的、有別他人甚至書本的、不越軌的評價,這樣放松有個性的教學將大大提高學生們的“收聽率”,也許有些教師還會因此擁有些“粉絲”級的學生。如此一來,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何樂而不為呢?
形象生動、通俗幽默的語言值得中學歷史教師的借鑒。只有當教師的語言通俗幽默,才能感染所有學生;只有學生受到了感染,才會產(chǎn)生興趣,才會真正學習產(chǎn)生濃厚興趣;只有學生產(chǎn)生興趣,才會真正學習歷史??梢栽谡n堂教學中嘗試運用一些適當?shù)默F(xiàn)代詞句、網(wǎng)絡語言、英文等。
2.課堂不再枯燥無味,我們來聊些“話題”
歷史教學中也是可以運用“話題”來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達成教學目的。“話題”的選擇可以很廣泛,可以來自課本、參考材料、也可以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比如上到“南京大屠殺”的內(nèi)容時,不防以《金陵十三釵》為話題展開;講體育方面的內(nèi)容,可以以“南京青奧會”或“倫敦奧運會”為話題;中國古代史復習時,也可以用時尚話題“穿越”為題……時代感強烈又兼具趣味特點的“話題”可以很大程度地吸引學生,讓學生更快地融入課堂學習。
二、“講座”式綜藝的特點及課堂運用
1.歷史不一定要平鋪直敘,要花點時間說點“故事”
把歷史知識故事化非常適合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歷史是人類生活和斗爭的紀錄,充滿了生動感人的人物和事件,對青少年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影響很大。歷史上有作為的人物很少不受前人事跡的影響的,有的甚至把歷史人物作為終身學習的榜樣。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課本作適當?shù)墓适禄母脑?,增加歷史場景和人物性格、事跡的內(nèi)容,使歷史事件變得豐滿。比如在講到“洋務運動”的時候,可為大家補充洋務運動時開創(chuàng)的留學運動,近代史中很多名人都有留學經(jīng)歷,如詹天佑、陳獨秀、魯迅、周恩來等,那時的留學熱潮也不亞于現(xiàn)在,第一批國家派的留學生留美幼童30人。他們在美國學習生活得如何呢?不論在課堂、運動場還是社交場合他們都是佼佼者,這些孩子后來都升入到美國名牌大學,但沒等大學畢業(yè)就被清政府召回,這是為什么呢?主要原因(其他原因略去)是他們的行為舉止已經(jīng)超出了清政府頑固派能容忍的限度。他們先脫下了長袍馬褂,因為那不方便運動;對帶隊老師不再下跪請安,因為接受了自由、平等的觀念,后來還剪掉了辮子,甚至有的人還進了基督教堂,皈依了上帝,這哪里是在培養(yǎng)接班人,這不是在培養(yǎng)掘墓人嗎?學生從故事中體會到:清政府為了國家的富強積極地向西方學習,但所有的一切又要在不動搖清政府統(tǒng)治的前提下。盡管如此,從這以后留學運動方興未艾,在這30名幼童中,唐紹儀成了民國第一任總理,梁敦彥任民國外交部長,蔡紹基任天津北洋大學校長,詹天佑設計修筑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干線京張鐵路。書本內(nèi)容加上補充內(nèi)容,同學們對洋務運動給出了比較客觀的評價。
其次,布置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要求學生對某事件或某人物的相關(guān)情況進行查找、提煉、收集,然后由學生來講故事或扮演其中的角色,變被動式接受為親身體驗。這樣,可以還原歷史本來的面貌,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語言表述能力,也容易讓學生找到歷史人物中的“偶像”和“榜樣”。
2.別把歷史說得平淡,它應該“懸念”四起
導入新課時,可以用“懸念”開頭,使學生產(chǎn)生急于想聽下去的心理。如講《十月革命》時,就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都知道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那么中國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嗎?如果不是,那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是哪個呢?它是什么時候誕生的呢?”通過這樣的方式開始講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聽課的興趣。
講述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時,有意識應用“懸念”,則能起到波瀾起伏的效果。如在講述《赤壁之戰(zhàn)》時,可這樣設計“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后,消滅了袁紹殘余勢力,又陸續(xù)消滅一些軍閥,基本統(tǒng)一了北方,之后便帶領(lǐng)二十萬大軍南下,想要統(tǒng)一全國。那么戰(zhàn)爭會傾向曹操出現(xiàn)一面倒的局面嗎?南方的割據(jù)勢力會坐以待斃嗎,誰將成為曹操的對手,他們將采取怎樣的方式斗爭呢?”接著分析赤壁之戰(zhàn)中作戰(zhàn)雙方的利弊。這樣的講述顯然比平鋪直敘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講課結(jié)束時設置“懸念”也很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必須懂得什么該講,什么留著不講完。不講完的東西,就好比是學生思維的‘引爆管,學生在思想中馬上就出現(xiàn)了問題”。講授應言有盡而意無窮,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和探討。如在講授完《秦王掃六合》后,可作這樣的小結(jié):“秦王嬴政滅掉六國,統(tǒng)一了全國,并采取了一系列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自謂‘始皇帝,以為秦朝的皇位可以二世、三世、千世萬世地傳下去了。那事實會是怎樣的呢?王位就那么簡單地傳承了嗎?后面的歷史將會怎樣發(fā)展呢?這便是我們下面課要解決的問題。”這樣的結(jié)尾能引發(fā)學生課后的思索與回味。
三、“益智”式綜藝形式的特點及課堂運用
l.試題的內(nèi)容
試題的內(nèi)容是競賽活動開展的前提,可以采用的試題題型是簡答題,難度是三個級別,A難度,書本內(nèi)容;B難度,相關(guān)材料涉及內(nèi)容(包括書本小字部分、史料部分以及參考資料部分);C難度,相關(guān)歷史涉及內(nèi)容。比如出關(guān)于唐太宗相關(guān)的試題,有A難度題:“唐太宗的名字是是什么?”答案:“李世民”;B難度題“‘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這句話是誰說的?”答案:“唐太宗”或“李世民”;C難度題:“唐太宗在什么事件中殺害了其大哥?”答案:“玄武門事變”。
2.競賽參與者的選拔
采用自主報名和推薦兩種方式,學生可以“毛遂自薦”,也可以由小組成員推薦,選拔時注重小組間的人數(shù)和實力的均衡。
3.競賽方式采用問答比賽的形式,方式兩種:A、“闖關(guān)”式:《開心辭典》式,由老師問學生答,學生單獨挑戰(zhàn)十一題,難度“由淺入深”,出現(xiàn)錯誤及宣告失敗,最后能答出十題者為優(yōu)勝;B、“PK”式:《一站到底》式,有兩名同學限時輪流答題,直到其中一名同學失敗為止。
4.競賽獎勵
同時獎勵小組和個人,優(yōu)勝小組和個人可以得到精神獎勵“歷史知識優(yōu)勝組”、“歷史知識小達人”稱號;物質(zhì)獎勵,相關(guān)學習用具,本子、筆一類。相對注重精神層面的獎勵。
這樣的活動開展能很容易地抓住學生眼球,會讓枯燥的歷史知識鮮活,讓學生恐懼的考試有趣。
綜上所述,把“綜藝元素”融入日常教學的實踐,宗旨是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興趣和教學效果,作為嘗試,與大家交流。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qū)玉帶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