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寧
語文教學是一個由多種因素、多個層次構成的系統(tǒng)工程。它不僅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說、寫等多方面能力的重任,而且還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健康人格。因此,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當務之急。
系統(tǒng)論的核心是整體性。因此,每一位教師必須對高中語文教科書進行整體研究,把每篇課文放在整體單元、整冊教材及整個學段的宏觀范圍中去進行研究分析,對每篇文章的教學目標了然于胸,減少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避免重復的無效勞動和知識點的疏漏,同時,在講課時要把傳授整體系統(tǒng)的規(guī)律性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核心,引導學生學習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在教學中采用“一課一得”的方法,每篇課文突破一個知識點,使教學目的具體明確,教學內容緊湊集中。盡管語文知識千頭萬緒,教材的知識系統(tǒng)還有諸多欠缺,但作為教師要從宏觀上考慮,必須從編織學生知識網的角度入手,確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
課堂教學最主要的特點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教材這個環(huán)節(jié),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所進行的知識信息的輸入、處理、輸出的往返流動、交互傳遞的過程。而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受制于課堂教學知識信息的落差。所謂知識落差指教師所傳授的量與學生可能接受的知識量之間的比差。通俗講就是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和深淺度,在這方面“過”與“不及”都會影響甚至破壞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現(xiàn)狀和接受能力,教學內容淺顯易懂,又有一定的難度,要使自己所講授的內容盡可能為學生所理解和掌握,同時又要使學生在接受知識時有一定的困難和壓力感。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智力的發(fā)展,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精心施教就是要更新教學觀念,改革傳統(tǒng)的以“講”為專務的教學方法,根治注入式、滿堂灌的痼疾。根治這種痼疾的良方則是變“灌”為“導”,實行啟發(fā)式教學。要科學的導,啟而得法,就必須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學思想,否則,何談教學效率呢?精心施教另一層含義是“精練”。精練要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特點,把培養(yǎng)準確、敏捷的語感放在首位。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引導學生有表情、有語調、有節(jié)奏地全身地投入“讀”,在誦讀的過程中把握詞義、句義,體味關鍵語句,分析段落大意并作出初步的鑒賞評價。教學中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要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語言,體驗語言。這樣,在課堂上注重誦讀,培養(yǎng)語感,引導學生去讀,去琢磨和體驗語言,的確是提高語言感知能力的有效方式。另外,在課堂上抓住了“練”,課后一般不做題,學生負擔也相應減輕了,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時至今日,社會已跨入信息時代,信息量急劇增多,而我們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仍是“一塊黑板,一根粉筆,一張嘴巴說到底”,口耕筆錄,手工勞動(備課、刻講義,批改作文),消耗了大量寶貴時間。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手段的落后,同樣耗費了許多時間,如板書,抄習題,背景介紹等,如果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如聽錄音、觀錄像、利用幻燈投影,就可節(jié)省大量的教學時間。但可悲的是,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傳播媒介還沒有被廣大領導和教師認可,電化教育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還不常見,因此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勢在必行,乃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和輔助手段。
“語文學習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教學并不等于語文課本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課堂教學是第一渠道,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科的各種活動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幾年來,我嘗試了“課本成畫”、“課本劇表演”、“即興演講賽”、“作家、記者、編輯”活動,讀書報告會、辯論會等多種形式,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和綜合能力。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相互配合的雙邊活動,如果教師在整體上把握了教材,確定的教學目標是科學的,知識落差符合學生的實際,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在大語文觀的統(tǒng)領下,一定能夠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取得圓滿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