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語中有很多種第一人稱代詞表達方式,但是日本人在說話時,卻基本上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本文為了驗證這一說法,統(tǒng)計了五本中文原文小說日文譯本中出現(xiàn)的第一人稱代詞,結(jié)果確實如此。而產(chǎn)生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采取較新言語理論——“語用論”,通過“社會指示功能”中的“敬語”及“授受關(guān)系”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guān)鍵詞:日語第一人稱代詞;頻率;語用論;原因
作者簡介:王美玲(1987.01-),日語語言文學(xué)碩士,高校講師,常州旅游商貿(mào)高等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校應(yīng)用外語系日語教師。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3--01
在開始學(xué)習(xí)日語的時候,第一人稱代詞「わたし」可以說是我們最初學(xué)習(xí)的單詞。日語第一人稱代詞不僅有「わたし」,還有「わたくし」「ぼく」「おれ」等,數(shù)量繁多、使用方法也極其復(fù)雜。然而,日本語言學(xué)家金田一春彥卻指出“日本人在說話的時候,一般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
本文將比較中文原文小說和日語譯文中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以此驗證金田一春彥的說法,并且從語用論“社會指示功能”分析具有豐富詞匯的日語第一人稱代詞為何使用頻率卻很低。
一.關(guān)于第一人稱代詞
1.第一人稱代詞的定義
『現(xiàn)代日本語の表現(xiàn)と語法』中寫道「人稱代名詞は、自稱、対稱及び他稱の三通りの「稱」または「人稱」を保有していて、話し手が自分自身を指していう場合と、話し相手、言い換えれば聞き手を指していう場合と、それ以外の人を指していう場合とに、それぞれ分けて用いられる次第である」。
《現(xiàn)代中國語大辭典》中寫道“在語言(書面或口語)行動中,指說話人自身的即是第一人稱代詞。例如:我、我們等”。
綜上可知,第一人稱代詞即指說話人,屬于一種自稱。
2.日語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
關(guān)于日語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筆者首先利用“中日對譯語料庫”統(tǒng)計了小說《家》的中文原文和日文譯本中出現(xiàn)的第一人稱代詞。此文以使用頻率較高的中文第一人稱代詞“我”及復(fù)數(shù)“我們”為對象,結(jié)果如下——“我”(1294)、“我們”(226),合計1520。
以上是中文原文小說中出現(xiàn)的第一人稱代詞的頻率,而它們在被翻譯成日文的時候,將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呢,結(jié)果如下——「わたし」(142)「あたし」(136)「俺」(130)「僕」(258)「自分」(85)「私たち」(16)「あたしたち」(24)「俺たち」(124)「われわれ」(39),合計954。
通過以上的數(shù)據(jù)可知,日文譯文中的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要比中文原文低很多。這正驗證了金田一春彥“日本人在說話的時候,一般不使用第一人稱代詞”的說法。
二.從語用論“社會指示功能”分析其原因
為何中文原文中出現(xiàn)了第一人稱,在日文譯文中卻沒有出現(xiàn)。日語第一人稱代詞詞匯很豐富,為何使用頻率卻很低。帶著這些疑問,本文將從語用論“社會指示功能”分析其原因。
1.關(guān)于語用論及其“社會指示功能”
“語用論”也稱為“語言語用論”或“語言實用論”。如今也稱為「プラグマテイクス(Pragmatics)」。
小泉保在『入門語用論研究―理論と応用―』一書中指出「直示」(もしくは「ダイクシス」)(deixis)は、発話が行なわれている狀況のある特徴を直接指示する行為である。此外,關(guān)于“社會指示功能”,小泉保是這樣論述的——「話し手の社會的身分を基にして、聞き手と話題となる人物の社會的地位の比重を判定し、その差を語形に反映させるのが「敬語」(honorific)である。敬語はどこまでも話し手の社會的身分が中心となるので、直示體系の中で扱うことになる。さらに、授受動詞も話し手を中心として、物の受け渡しが行なわれるので、直示に入る」。
2.從語用論“社會指示功能”分析其原因
關(guān)于日語第一人稱代詞使用頻率很低的原因,以下將從語用論“社會指示功能”中的“敬語”及“授受關(guān)系”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敬語
敬語是在言語中表現(xiàn)說話人、聽話人、第三者之間人際關(guān)系的一種語法現(xiàn)象。主要分為尊敬語、自謙語、鄭重語三種。其中,自謙語是向?qū)Ψ街v述自己事情的時候使用的,本身就包含了第一人稱的含義。
(2)授受關(guān)系
日語中有一種表示物體、動作授受關(guān)系的表現(xiàn)。表示對誰進行動作的句子叫做“授受句(やりもらい文)”。例如,「して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文」、「してくれる(くださる)文」中的授予恩惠者是主語;「してもらう(いただく)文」中的接受恩惠者是主語。根據(jù)上下文的關(guān)聯(lián)性,動作行為的實施者和被實施者都是能夠推斷出來的。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日語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頻率確實很低,其在語用論“社會指示功能”中的原因有二。
一是,日語敬語中的自謙語的主語只能是第一人稱。盡管第一人稱代詞在句中沒有出現(xiàn),但是根據(jù)自謙語,就能判斷出動作的實施者及被實施者。二是,日語可以通過授受動詞表示動作的實施者及被實施者。沒有必要像中文那樣用“給我”、“為我”、“我給”、“幫我”來表示。
中日思維方式及表達方式有很大的差異,此研究對兩國相互之間的了解及中日互譯等有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金田一春彥『日本語 新版(下)』巖波書店.1989年4月
[2]小泉?!喝腴T語用論研究―理論と応用―』研究社.2001年
[3]飛田良文·佐藤武義『現(xiàn)代日本語講座第二巻 表現(xiàn)』明治書院.平成13年12月
[4]《現(xiàn)代漢語大詞典》下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