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朝鮮日報》網(wǎng)站5月12日文章,原題:從尼泊爾地震看中國的軟實力 被大地震吞噬的加德滿都難以找到完整的建筑物,余震還時有發(fā)生。在震區(qū)采訪的5天中,縈繞在記者耳邊的一直都是漢語。因為在大地震發(fā)生的第二天、即上個月26日凌晨5點,中國的26名救援隊員已經(jīng)從北京出發(fā)了。隨后,中國各地的救援隊分別來到尼泊爾,一直在搜救幸存者。
記者在加德滿都遇到的“藍天救援隊”并不是拿著中國政府工資的團體。穿著藍色制服的一名救援隊員告訴記者,自己“是一名平凡的公司員工,為了幫助尼泊爾災民請假前來的”。他還告訴記者,只有飛機票和當?shù)刈∷拶M是中國慈善團體提供的。除藍天救援隊外,還可以看到舉著“藍豹救援隊”“綠舟應急救援隊”旗幟的民間救援隊在加德滿都各個角落展開救援活動。他們的設備只有鐵鍬和杠桿。尼泊爾人向片刻不停、揮汗如雨的中國人說“謝謝”。
記者曾聽說過許多關于中國人不懂得顧及他人的故事。兩年前,在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個市場上曾發(fā)生過一位70多歲的老人跌倒在路上,但路過的178名行人卻視而不見的殘忍事情。中國中央電視臺播放了這段視頻,并表示“非常羞愧”。中國人吝于捐贈,年均捐贈額僅為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的0.01%,與2.2%的美國相比有很大差別。中國人被諷刺為“只長身體的孩子”也是因為只知道顧及自己。
但是出生在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的80年代的這一代人有所不同。2013年4月,四川雅安發(fā)生7.0級以上的地震,在那里可以遇到來自全中國的志愿者。甚至有人說由于志愿者過多,反而妨礙了救援作業(yè)。
促使中國快速奔向尼泊爾并不僅是“人道主義精神”。因為“一帶一路”,中國需要尼泊爾。過去,中國總是為尼泊爾提供金錢和武器,現(xiàn)在,中國好像要用汗水和精誠獲得尼泊爾的歡心。
生活在中國,有不少時候會詛咒讓人無法呼吸的霧霾,想痛罵一頓不知顧及他人的中國人。但從尼泊爾回來后,我覺得會遇到親切對待別人、獲得周邊人尊敬的中國人?!?/p>
(作者安勇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