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茜 李益眾 倪秀
他的裝扮夠“麻辣”:一件T恤衫、一條七分褲、一雙運動鞋,就是他最常見的裝扮,哪怕是在正式場合。跟一群初中生站在一起,他看上去不過是一個年齡稍長些的大孩子。
他的歷史課夠“麻辣”:有人用“張牙舞爪”來形容他在講臺上的狀態(tài)。原本為50人開設的選修課,會有200多名學生蜂擁而來。賽課時,別人不敢用的幽默言辭,他信手拈來,插科打諢,甚至大膽調侃評委。
他的班級管理夠“麻辣”:3年時間,他為2010級18班學生寫了1234篇博客,與他們一起組織了200多次主題鮮明的活動。
2014年8月25日,2014年“全國模范教師擬表彰名單”出爐,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歷史老師葉德元名列其中。
從倒數(shù)第二到正數(shù)第二
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是一所初級中學,其2010級18班是葉德元的“成名之作”。
2010年,28歲的葉德元從其他學校進入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接手18班——該校初一年級的最后一個班。入學摸底考試,18班學生送給他的“第一份大禮”是全年級倒數(shù)第二的排名。
然而畢業(yè)時,“倒數(shù)”二字被扔掉了,只剩下“第二”,其班風、學風和班級凝聚力也都被公認為最好。僅僅用了3年時間,葉德元便成功“逆襲”,成了學生、家長們的偶像。
在這3年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葉德元是不是抓成績很有一手?
抓成績,一般都會被理解成“抓時間”,搞題海戰(zhàn)術。所以,家長們不喜歡副科老師當班主任,但葉德元采用逆向思維:要是班主任教數(shù)學就抓數(shù)學,教語文就抓語文,那就亂套了。
葉德元不抓時間,他抓的是平衡。他的絕招是充分依靠科任教師,充分信任科任教師,為科任教師做好協(xié)調工作。
18班的數(shù)學老師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年輕,沒有經(jīng)驗。而那時,18班的學業(yè)成績正在全面往上“漲”,校長征求葉德元的意見:是否需要換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數(shù)學老師?
葉德元拒絕了校長的好意。在他看來,這位數(shù)學老師很勤奮,對每個學生都很關注。他還特別留意到一個細節(jié)——個別學生要求周末補課,這位數(shù)學老師一律拒絕了。因為,她的心里裝著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個別尖子生,她要留足時間備課和鉆研教材。后來的事實證明,正是這樣的細節(jié)成就了18班的學生們,也成就了一位年輕而優(yōu)秀的數(shù)學老師。
“我沒有抓過成績?!比~德元一再強調,“不能死抓成績,我是真不在乎學生們的成績,我在乎的是學生們這3年在學校里收獲了什么?!?/p>
葉德元這樣的回答一般人并不相信??墒聦嵤?,18班的學生幾乎人人都有一門特長。
在18班,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歷史、地理等副科的學習時間從來沒有被占用過;午休時,學生偷偷做作業(yè),葉德元會去制止;科任教師占自習課,葉德元也會把教師“趕出”教室。
“讓活動的時間歸活動,作業(yè)的時間歸作業(yè)。只要節(jié)奏不亂,活動就不會分散學生的心?!比~德元說。有時,體育課沒上成,葉德元會想辦法調一節(jié)課來上。在他看來,體育課上好了,學生就會在課堂上干好自己該干的事情,成績自然而然也就上來了。
3年組織了200多次活動
進入七中育才學校時葉德元才28歲。這個籍籍無名的毛頭小子是從零開始的。只是在接下來的3年中,葉德元通過活動給了18班許多個“集體夢想”。
初一的藝術節(jié),學校要求每個班出一個節(jié)目。葉德元的標準很簡單,就是“希望每個孩子都能上場”。
“說實話,那個節(jié)目整體效果很一般,甚至有點難看?!?年后,葉德元如此評價,但就在節(jié)目結束時,一位學生的母親激動地拉著葉德元的手說:“感謝你,這是我女兒長這么大第一次在別人面前表演節(jié)目?!?/p>
這句話讓葉德元一直銘記在心。
學校舉行“好聲音”比賽,葉德元選了兩個從未有過舞臺經(jīng)驗的學生代表班級去參賽,其他同學都是“綠葉”,給他們倆伴唱。最后,18班在那次比賽中名落孫山,但是,那次活動對兩位難得上臺的同學和整個班級都意義非凡?!白尦鰴C會,成全別人,對拿獎拿到手軟的才藝尖子生們,是另一種成長和收獲?!比~德元說。
3年中的每一個周末,葉德元幾乎都是帶著妻子跟學生們一起度過的。燒烤、打羽毛球、騎自行車、看電影……活動豐富多彩。3年里,他為18班設計了200多次主題鮮明、持續(xù)開展的活動,讓學生們做主角、當主唱,在展示自己、認同別人的同時,學會感恩、擔當、團結。
之前,葉德元曾經(jīng)在成都的一所民辦學校當教師。2010年暑假,葉德元帶著那所學校的20多名學生走進世博園,也走進了上海交大、復旦大學。
出發(fā)前,葉德元把學生們分成餐飲組、交通組、游覽組、聯(lián)絡組等5個小組。如何換登機牌,在哪里吃特色小吃,走哪幾個景點,這些都歸各個小組謀劃、操作。每一天,葉德元都優(yōu)哉游哉地跟在學生們后面,顯得特別輕松。他甚至故意“走失”,急得學生們一邊派人尋找,一邊在廣播站播報尋人啟事。
一路上,學生們得到了極大的鍛煉,這體現(xiàn)在宏觀謀劃上,也體現(xiàn)在細枝末節(jié)處。這些學生收獲的是“超標準”的初中課外教育、超值的未來教育。
到了七中育才學校,葉德元繼續(xù)秉承這樣的理念:“一定要帶學生出去,一定要讓學生了解社會、關注國家大事。這樣,學生的眼界才會不一樣?!?/p>
只要是對學生有益的活動,葉德元就從不會在“安全”的壓力下妥協(xié)。他認為,在安全隱患前,掌握化解之道才是硬道理。每次出行前,葉德元都會熬通宵編制詳細的活動計劃,最終印成一本小手冊,各類電話、證件號碼、注意事項,無所不包。這份手冊的細致程度,甚至令他的一個當導游的朋友嘆為觀止,拿去借鑒。
1234篇博客,點擊量近80萬
開學典禮、布置教室、吃中午飯,學生們在學校的點點滴滴,葉德元都會通過博客發(fā)布出來。幾乎每一天,“看博客”是18班每個學生和家長必做的事情。3年時間,葉德元為18班寫了1234篇博客,點擊量近80萬。
寫博客是葉德元關注學生的一種方式。一個班幾十個學生,有時難免照顧不周。一旦意識到某個學生被長時間忽略了,他就會悄悄地跑過去,將鏡頭對準這個學生,一張動人的笑臉不久后就會出現(xiàn)在博客上。
一天,一個成績和表現(xiàn)都并不算好的男生找到葉德元說:“葉老師,我想當班干部!”葉德元當場就給了他一個“官”——清潔委員。當天放學后,這個學生認真地巡查教室的清潔情況。當然,他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葉老師鏡頭的捕捉。
孩子還沒回家,照片就被上傳到了班級博客,同時所有的家長都收到了葉德元的短信:“今天是某某同學第一天擔任清潔委員,請大家到班級博客上看他認真負責的身影?!碑斖?,這個學生的媽媽給葉德元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說不完的感激和感動。
融入了,自然就管理了
“團結努力齊奮進,不蒸饅頭爭口氣?!笨吹竭@條班訓,很多人都會莞爾一笑,因為它太膚淺、太俗氣了,但這是葉德元班級管理的第一個“創(chuàng)意”。
“班主任一定要跟學生在一起,跟學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瘋。融入了,自然就管理了。”葉德元說。
2013年愚人節(jié),學生們給葉德元“敬獻”了一瓶被搖過的可樂,一塊加了芥末的餅干……學生們花樣百出的“整蠱”、出人意料的惡作劇,他都一一笑納。葉德元說:“我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會開玩笑和開得起玩笑的人,因為生活常常會跟我們開一些驚喜或痛苦的玩笑?!?/p>
榮譽,是葉德元管理班級的一個關鍵詞。對此,他的“葉氏解讀”是:班主任的個人榮譽,該來的終究會來,不用去爭,不必多爭;班級榮譽非爭不可,要跟學生共同爭取,爭的過程要以心換心。
葉德元帶的18班,3年下來,沒有丟過一面流動紅旗。他說:“榮譽是正能量。如果班主任都不在乎,學生就更不在乎。這樣,班級就散了。在榮譽面前,班主任不能僅僅是評判者、監(jiān)督者,更應該是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