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全愈
兔子比烏龜跑得快,這是不變的科學常識。孩子們只有認識到知識的永恒性,才會具備批判性思維,并增強獨立思考能力,才能做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約在1992年底,當我第一次讀到理查德 斯卡利的美國兒童讀物《小兔子之書》時,我小小地吃了一驚。因為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與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完全相反的內容:“烏龜總以為它們能在賽跑中擊敗兔子……但他們不可能做得到?!?/p>
當時我問兒子:“烏龜能在賽跑中擊敗兔子嗎?”他不假思索且毫不猶豫地答道:“當然能啦,因為兔子太驕傲自滿了!”時隔六年,我再問兒子:“烏龜和兔子誰跑得快?”他不屑地輕輕哼了一聲,竟然懶得回答我??次曳且卮鸩豢?,他不耐煩地說:“你怎么問那么stupid(愚蠢)的問題呢?烏龜怎么可能與兔子賽跑嘛!”
“龜兔賽跑”的故事在國內是家喻戶曉的。幾乎沒有一個兒童不知道,由于兔子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烏龜把兔子甩在了后面。1999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龜兔賽跑”的故事被別出心裁地新編了一回。新編“龜兔賽跑”中龜兔互相幫助,共同勝利,來了個“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結局。
盡管是新編,但還是在講一個寓言,一個道理。中國的教育工作者更希望孩子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深刻的含義和哲學道理。美國的教育工作者,卻更注重孩子們去學到兔子要比烏龜跑得快得多的科學知識。
美國的不少機械設備,例如割草機,在其檔次變速的示意標志上,用兩個箭頭分別指著兩個標志:一端是烏龜,另一端是兔子。這種國際通用的圖示,明白無誤地表明:烏龜標志著慢速,兔子標志著快速。捷兔驕傲自滿,是一種寓言的想象,沒有必然性,但兔子比烏龜跑得快卻是科學常識;笨龜勤奮不懈,是一個童話的假想,沒有規(guī)律性,但烏龜根本無法與兔子賽跑卻是不爭的科學事實。
國內的讀者可以做一個有趣的試驗,到幼兒園或小學去問問,看看孩子中有幾個不認為兔子因為驕傲而落后于烏龜?shù)模亢⒆觽冎蛔⒁獾皆⒀缘南胂?,而忽略了科學的事實,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在這個問題上,我認為有三點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去探討。
第一,道德教育重不重要?非常重要!但不應將價值判斷置于事實之上,也不應把道德判斷置于科學之上,更不應只重視道德教育而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的發(fā)展。如果孩子們在他們最活躍的兒童時代,沒能全面發(fā)展他們的興趣和個性,以后就很難再補救過來了。道德教育在童年階段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需要人們終生持之以恒的不斷強化。
第二,孩子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不該因此忽略對孩子的科學常識教育。如果我們只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而忽略對孩子的科學常識教育,他們一方面會變得“少年老成”,另一方面,等到他們年紀大了,又會變得“老年無知”。
還是以“龜兔賽跑”為例,當美國孩子只知道兔子比烏龜跑得快的科學常識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已理解“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的深刻哲學道理;但如果我們的孩子長大了還想不通“兔子并不必然驕傲”的道理,并忽略兔子必然比烏龜跑得快的最簡單的科學常識,就顯得很“幼稚”了。
第三,忽略對知識的永恒性與倫理的局限性的教育,孩子將很難做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兔子比烏龜跑得快,這是不變的科學常識,但“先進必定自滿,落后必然奮發(fā)”的判斷,卻是需要質疑的。
(七七摘自《新華網(wǎng) 思客》2015年5月18日,Getty Images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