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015 總第735期
封面反饋
@紅油小尼:規(guī)模較大的軍改在建國后也有十余次了,這一次不僅是政策上的調(diào)整,將是全局范圍的革命性改革。強度力度都屬罕見。
@水煮蛋面具:這次軍改設定了嚴格的時間表,要在2020年前在各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可預見的是,陸??哲姾蛻?zhàn)略導彈部隊都將統(tǒng)一在全新指揮體系中,更加適應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需要。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讀者來信
不同于很多自我風格強烈的導演,鄭曉龍經(jīng)??陀^地研究一個時代的思維方式,再把細膩復雜的情感融入對人物和背景的刻畫中。他的《渴望》《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甄嬛傳》《羋月傳》,看起來似乎風格多變。不過,無論是描寫一個時代,還是借古喻今,他的劇作,總是能戳中國人某個階段的心理狀態(tài)。(烹云)
記者手記
《風暴眼中的中國傳媒大學》刊出后,有讀者說,記者肯定不是傳媒大學學生,“不然以后怎么回校?”可我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yè)生,也沒有為今后回校而發(fā)愁,母校教會了無數(shù)媒體人工作技能,校訓“立德、敬業(yè)、博學、競先”中強調(diào)了“敬業(yè)”。
記得母校曾發(fā)生過一次學生墜樓事件,當時幾家媒體前去采訪,宣傳部門的老師喊了一句:“你們誰是這兒畢業(yè)的?”有位朋友身在其中,感到特別頹唐。她在做的,不正是母校教給她的嗎?而面對負面新聞,母校卻站在了媒體的對立面。
為了采訪一位傳媒大學老師,我跟著他來回上下樓梯,撒嬌似的死纏爛打,還堵在他的車前,仍難以說服他接受采訪。最后,他以要打電話讓我的老師“教育”我而告終。被拒絕是這份職業(yè)再正常不過的狀態(tài)。但我很想告訴他,是我的老師教給我不要滿足于宣傳口徑,想盡辦法找到核心人物。但我沒有說出口。
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拒絕后,我來到傳媒大學新聞學院。他們知道我此行目的,也沒有對我避而不見,還幫我沖了感冒沖劑。稿子出來后,有老師對我說:“只要公正,就是好的?!?/p>
同事王珊為了聯(lián)系到被通報批評的傳媒大學黨委書記陳文申,特意找到陳的一位朋友,跟著他近十個小時,才拿到陳的電話,說服陳受訪。陳文申有顯而易見的謹慎,同時又十分坦誠,他甚至告訴我們,自己剛剛明白公車的標準。
中國傳媒大學被學生們稱為“海底撈”大學,學校幾乎會滿足學生的各種要求。通報的前一天,媒體人曹林總結(jié)了中國幾大新聞專業(yè)學生的特點。“浮躁、功利、不讀書”的標簽被貼在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學生的身上。
那天,我看到無數(shù)人憤怒地反駁。采訪時,一位老師得知我是新聞系畢業(yè)生后,對我說:“你不要不高興,我覺得曹林說得太對了?!?/p>
其實,新聞系學生幾乎是與“功利、浮躁、不讀書”距離最遠的,新聞系老師甚至曾經(jīng)開玩笑,調(diào)侃我們是“癡傻呆笨丑”。
“功利、浮躁、不讀書”,其實是中國很多高校學生的通病,也是當下社會的困境。在高校的行政高于教學的體制里,“有真正的大學嗎?”一位老師問我。他沒有等待答案,緩緩轉(zhuǎn)身,消失在北京寒風四起的黑夜里。
詳見本刊2015年12月7日出版總第7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