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開元
1974年,我在英國牛津大學上學時遇到了昂山素季的丈夫,牛津大學教授邁克·阿里斯。個子高高的邁克驕傲地告訴我:“我的妻子是緬甸人?!?975年,我和丈夫搬進了牛津大學居住,和昂山素季一家三口成了朋友。我和昂山素季都是亞洲人,所以我見到她時比見到別人更感親切。
初次見到昂山素季時,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正推著嬰兒車散步,她的長發(fā)扎著馬尾辮,額前留著劉海。她看上去宛如一位少女,我不敢相信她那時已經29歲了。她說,朋友們都叫她“素”,后來我也這樣稱呼她。
素和我喜歡交流廚藝,也喜歡一起去逛牛津校園里的商店,我們經常去的是打折店。素很節(jié)儉,她的頭巾是自己織的。雖然邁克身為教授,但是他們倆的收入都很低,一天,素對我說:“紀子,我們就剩10英鎊了!這點兒錢讓我怎么花呢?”好在素的廚藝相當高超,她能用便宜的材料做出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一次,她在圣誕節(jié)到來的六個月前就做好了圣誕布??!
后來,我和丈夫回到了日本。1985年,我在日本再次遇到了素,她那次是去京都大學參加學術交流,跟在她身邊的是她8歲的小兒子吉姆。她們母子倆經常去鄉(xiāng)下看我們,我們一起眺望遠方的琵琶湖。新年那天,我和丈夫帶著她們母子去附近一座寺院里游玩,寺里響著悠揚的鐘聲。第二天,我在素的臉上看到了她對緬甸的深深眷戀。我告訴素,不遠的地方有一座緬甸寺院,她問我是不是能去一次。
到了那座緬甸寺院后,我們看到了一位面目慈祥的緬甸和尚。素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雖然她一直省吃儉用,但是那次她毫不猶豫地拿出了5000日元捐給了寺院,然后用緬甸語在佛像前祈禱著什么。
我和素在英國與日本見過面,但是從來沒在緬甸見過,所以,在我的眼里,她始終是個流落異鄉(xiāng)的外國人。此時,在日本鄉(xiāng)下這座緬甸寺院里,在緬甸佛像前,她好像一下子打開了她那顆“緬甸心”。此情此景讓我萌生了一種感覺:她只能在緬甸那塊土地上才能實現她的人生理想。她會在安逸的英國了此一生嗎?在她自己國家的土地上,雖然面臨艱險,但是會不會讓她更快樂?
素在離開日本前的一天,再次來看我,拿著我們最喜歡的日式點心。一杯茶過后,我對她說:“素,如果我是你,我會回緬甸。你的國家需要你,你在那里可以做很多事情,不說別的,你的英語就會派上大用場。邁克可以在印度大學找份工作,孩子們也可以在那里讀書,你們不會離得太遠?!?/p>
素一向是個說話爽快之人,但此時的她沉默了。我們面前的那盤點心一塊都沒動。沉思良久,她抬起頭來對我說:“紀子,你說的對?!眱赡曛?,她回到了緬甸。那次分手之后,我至今沒能再次見到她。后來我和丈夫每年仍然會去一次牛津大學,但是只能看到已經長大成人的素的兩個兒子,他們都極為崇拜他們的媽媽。
1988年8月,近百萬緬甸民眾在仰光大金塔前集會,素的丈夫和兩個兒子也在人群里,素面對眾人發(fā)表了演講,她說:“是的,我多年以來一直住在國外,并且和一位外國人結了婚,但是這些從來沒能阻擋我對祖國的熱愛?!?/p>
后來一次我在牛津大學見到邁克時,我們談起了素和她對祖國做出的奉獻。邁克對我說:“紀子,我最初認識素的時候,就想到了會有今天。多年前我就向素承諾,如果緬甸需要她,我不會拖她的后腿。”
聽著他的話,我想到了在緬甸為人民受苦受難的素,不禁悄然流下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