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掃平
別把疾病當包袱
有位老友說得好:“別把疾病當成包袱,要把你的疾病當成朋友,善待它,呵護它,這樣你會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边@是一個觀念和視角的轉變,把疾病當成伴侶而不是包袱。只要根據(jù)醫(yī)囑,摸清疾病的脾氣、性格、特點、好惡,盡量滿足它的要求,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和平相處,該治療時治療,絕不用煩悶的心情去對抗它,放棄負面情緒。如果能把疾病當成朋友,說明你有信仰、有信心。信仰和信心是生命最本質的東西,有了它生命才是最堅強、最鮮活的,任何疾病都不能戰(zhàn)勝它。減少怒氣、怨氣、苦悶和抑郁,換來樂觀的身心,的確是一劑祛病良方。不管遇上什么疾病,不怕它們、呵護它們,你的生活會更美好,更健康。
心里有話別憋著
很多人都有體會,在有煩惱的時候,找朋友或親人述說之后,心情就變得好起來,但有的老年人容易把心事憋在心里,越憋氣越不順。傾訴是一種釋放不良情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擺脫惡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心里有話憋著就很難受,年紀大了,人際交往的機會相對少了,行動受了限制,那么就更需要與人多說話,多交流,不僅有益身心健康,也利于和諧的家庭關系。
別盲目跟風
有些老年人,特別喜歡聽養(yǎng)生講座,看養(yǎng)生書籍與電視節(jié)目,聽到好的養(yǎng)生方法,馬上就回去實踐,結果往往是勞而無功,甚至適得其反。其實,養(yǎng)生保健是一門科學性比較強的學問,也是十分個性化、系統(tǒng)化的,要因人而異。即使社會上十分流行的養(yǎng)生方法,也不一定就適合自己,最好是結合自己的實際,譬如年齡、性別、工作性質、愛好、生活環(huán)境及身體狀況,要博聞善擇,具體分析,辯證對待,結合實際,量體裁衣,根據(jù)醫(yī)生建議來操作,不能人云亦云。
后事別去多想
不少老年人經常訴說:“過去干什么事都是小菜一碟,現(xiàn)在是一年不如一年,干點活,就累得腰酸背疼直喘氣……”這話說的不假,每個老年人都必須面對這個客觀的自然規(guī)律。正如老友開導,撫慰地說:“往后的事咱不必去多想,到哪算到哪,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說白了,你去想,會有這一天,不去想,也會有這一天,你早愁一天就多折騰自己一天,不愁一天就多快活一天。有一個好心態(tài),至關重要?!边@話說得透徹,對后事保持一個淡定、豁達心態(tài),泰然處之,就不會整天愁眉苦臉?!敖鼞n”的時間少了,快樂的時間便多了,人的衰老自然得到延緩,對延年益壽大有好處。
對子女別太多牽掛
老年人退休后將感情和生活重點都放在了兒女們身上這種現(xiàn)象非常多見。但這種對小輩們的過度牽掛,卻有著不可忽視的負效應:一是危害老人健康;二是讓子女心煩和反感。其實,把兒女的事都包攬起來是很不明智的。應放心、放手、放權,由他們自己作主,這樣既鍛煉了兒女們的辦事能力,自己又節(jié)省了精力,少了許多因越俎代庖可能帶來的煩惱。要常記“兒孫自有兒孫?!薄T摲攀志头攀?,祝福他們,同時善待自己,才能有幸福的晚年。
面對年齡別為難自己
年齡其實并不重要,刻意地記住或者忘記年齡,會讓老年人無所適從、勉為其難。一個人的年齡僅僅是生命意義上的刻度,歲月對人總是一視同仁的,過多地為它操心,只會增加煩惱,對身心健康無益。人的年齡如流水,過去的已經過去,沒有必要去追悔;未來的尚未到來,沒有必要去杞憂,只要開開心心地過好每一天,何必把年齡放在心上。
別忘活到老學到老
專家認為,學習同空氣、陽光和水一樣不可缺少。學習是延年益壽的源泉,知識是精神返童的妙藥。經常讀書看報,可使大腦越用越靈活,延緩智力衰退。通過學習可以更新知識,特別是吸取養(yǎng)生保健的有效經驗,促進身心健康。從實踐中體會到:老愛學習保健腦,延年益壽養(yǎng)生道;知識養(yǎng)老抗衰老,難能可貴學到老。要健康長壽,應養(yǎng)成活到老學到老的習慣,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健康,更年輕。
別因節(jié)儉損健康
節(jié)儉本身是好事,無可非議,但過了頭就不好了。健康高于財富,應關愛自己,培養(yǎng)良好的消費觀念和習慣,掌握科學的消費方式,享受現(xiàn)代物質文明所創(chuàng)造的快樂。人老了,圖的就是一個健康和快樂。因此,有錢別省,這既能給自己帶來健康,也免去兒女們的牽掛。
人到老年,生命日歷沒有幾頁了,人生才更加寶貴,別讓影響生命的各種不良因素存在,別做有損身心健康的事。健康快樂人不老,比什么都實際,都重要。老年朋友,為了歡快的安度晚年,讓我們在老人“八別”上下功夫,共同努力吧! 【編輯:修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