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自主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是成渝鐵路,500多公里的鐵路干線,串聯(lián)起了中國西南最重要的兩座城市——這是鐵路為重慶帶來的榮耀。
從那時起,鐵軌牽引著無數(shù)重慶人開始奔向天南海北,或從天南海北回到故鄉(xiāng)——鐵路開始成為了重慶人的夢想承載之地。而且,直到今天,依然還有那么多的重慶人將夢想安放在鐵路上,不管是遠行還是歸途。2014年的40天春運期間,重慶火車站迎來送往了4000多列火車,出行人次超過了550萬。而就在本文寫作完成的過程中,2015年的春運已經(jīng)正式開啟,預計全國出行人次將達到28億,當然,鐵路依然是主戰(zhàn)場。
當本期雜志帶著墨香到達你手中時,或許你正在鐵軌上飛馳。坐在車廂里,相信你對腳下的那段軌道,從未想過要去好好地觀望一下,或者細心地探尋一番。沒關系,就讓本刊來告訴你,那些關于枕木、汽笛與車窗的趣聞往事。
當暖暖春風籌謀著推開窗戶時,生活在亞歐大陸東部的人們,也正醞釀著一年一度的季節(jié)性大遷徙。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遠征。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鐵路,我們的遠征熱情將如何揮灑?
大半個世紀以前,我們用滑竿、轎子、牲畜,甚至雙腿獨自踐行著遠行的夢想。1933年,鐵路在這片土地上出現(xiàn),一個個獨立跳動的音符被牽連成串,旅途成了聚會,車廂化為沙龍。80年時光過去,從蒸汽到內(nèi)燃再到電氣,從米軌到窄軌再到標軌,火車在變,鐵路在變,但車廂內(nèi)外的世界卻一如從前:人們在“嗚嗚”聲中相識,在“哐當”聲中相熟,在一個個或憂或喜的夜晚,有節(jié)律的“哐當哐當”伴著周遭幽幽的怪談奇事闖進無數(shù)人的酣夢,演繹出一首和平年代的“鐵馬冰河入夢來”。
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那些被車輪“哐當”得锃亮的青灰軌道,既收獲生命,也迎接著死亡;它有著與生俱來的混亂,也有著與之抗衡的秩序;它成批量地輸送繁華與夢想,也制造同等規(guī)模的失意與頹喪;它冷眼旁觀迷茫者的掙扎,也不吝于分享實現(xiàn)夢想者的喜悅。它就像一個移動的圖書館,年復一年,將車內(nèi)車外的故事一一收藏。
當鞭炮響起,春晚開播,人們煥然一新地坐上宴席,旅途上的疲憊與塵土仿佛從來不曾出現(xiàn)過。但如果你用心觀察,也許會發(fā)現(xiàn):站臺外擺著一箱箱等待清洗的座套;鐵道旁還留有些許渣土,車站出口涌出的列車員,露出欣喜而略帶疲憊的面龐;一群火車迷,圍在站臺邊用“長槍短炮”貪婪地吮吸火車的身影……
鐵路,用它自己的方式,將那些屬于別人的故事,娓娓道來。
左右頁圖:從蒸汽車、內(nèi)燃機車到動車,火車逐漸鋪滿了這個城市,乃至這個國家的各個角落,這張春運期間的一日火車行駛圖中,每一條連線都代表了一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