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啟富
(云南 674300)
紫砂工藝以其古樸、典雅、氣韻生動的造型藝術,幾百年來蜚聲海內外,被世人所推崇,現(xiàn)以一款顧景舟制“鼎足鼓腹直口紫砂筆筒”(見圖1)簡述紫砂工藝的魅力所在。
顧景舟制 “鼎足鼓腹直口紫砂筆筒”整體高13cm,由上、中、下三部分組成,上部為圓柱筒形,中間飾一條寬1cm左右的三線束腰帶,把各個部分緊密地融為一體,使其在形體變化過渡中顯得協(xié)調而不繁雜,恰到好處;下部為鼎形,鼎在古代作為一種莊重、肅穆、敬畏之重要禮器,出現(xiàn)在特殊場所,代表了和平、文明、發(fā)展、昌盛。鼎足鼓腹飽滿圓潤,渾圓不塌,三只瑞獸乳足平穩(wěn)直立,其莊重之態(tài)油然而生,整體上下比例適宜,別開生面,超凡脫俗,匠心獨具。該筆筒包漿濃厚,紫砂質細不膩,色麗而不浮,細察其上銀光點點,珠粒隱隱,恰如古人所言:“不務妍媚而樸雅堅栗,妙不可思?!?/p>
筆筒上部圓柱面壁的一側雕刻了一樹橫斜綻放的墨梅,刻畫的刀筆干脆利落,梅枝舒展彎曲自然,梅花芯蕾綻放,好似釋放出一股股濃郁的清香,正如元代詩人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闭宫F(xiàn)出了顧景舟大師和眾多文人墨客一樣,都希望把自己高尚的情操永留于世。細細品味賞析筆筒上的“墨梅圖”,它還給人們留下和傳遞了許多作者時代背景及作者內心深處鮮為人知的感情變化。
北宋政治家、改革家、詩人王安石的《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同樣,北宋詩人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等詩句所要表達的意境,恐怕也再適合不過顧景舟此時的內心感受。顧景舟一生坎坷,戰(zhàn)爭、疾病使他飽受磨礪,此作品創(chuàng)作于“一五”規(guī)劃前期時,筆筒上的落款“時在癸已年夏月”正是一九五三年,說明該作品有它特定的時代背景,家國歷經戰(zhàn)爭洗禮,山河凋敝,百廢待興,此時經過諸多磨難的墨梅無疑最貼近這位大師的內心感受。
同樣詠物言志,激勵人生奮發(fā)向上《警世賢文》:“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自顧景舟17歲學藝,二十年來對自己的技藝要求頗高,寧精勿濫的刻苦磨煉恰如筆筒上刻畫的這樹橫斜綻放的墨梅,借物言志,蘊含了他堅信“梅花已開,離春已不遠”的內心思想。
筆筒另一面“茶亦醉人”四個大字,刻寫剛勁,運刀提劃一氣呵成、清晰明快,一看便知出自書法、篆刻行家之手,可謂一字值千金。深思“茶亦醉人”其中深刻寓意和運刀提劃的精湛技藝,堪稱此筆筒之雙絕。
顧景舟從小接觸到更多的莫過于與茶有關的壺,自學藝開始,一直就是潛心鉆研壺,各式各樣的壺都賞析過、制作過,式樣翻新百出都與茶相連。一千多年以來,飲茶已經成為中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把飲茶當作好比“仙子洞天福地,香海蓮邦”享樂之極。紫砂壺創(chuàng)始自金沙寺僧、供春、時大彬立標志形象,進而以標志為基礎進行品牌營銷與媒體宣傳,循序漸進地完成品牌塑造。唯有這樣才能獲得理想的品牌效應,提升品牌形象,形成品牌價值,成為行業(yè)翹楚。
圖1 顧景舟制“鼎足鼓腹直口紫砂筆筒”
[1]楊國新,孫秀霞.標志設計[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2]謝燕淞.標志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3]趙潔,馬旭東.企業(yè)形象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4]何星亮.圖騰與中國文化[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